正在阅读:

飞凯材料1.86亿诈骗案新瓜:神秘第三方未成立先收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飞凯材料1.86亿诈骗案新瓜:神秘第三方未成立先收费?

一起价值1.86亿元的诈骗案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内幕?

文 | 野马财经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3月28日晚,飞凯材料(300398.SZ)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披露了遭到诈骗的细节。这起涉及飞凯材料、清越科技(688496.SH)、亿都(国际控股)(0259.HK)三家上市公司的诈骗案,如今正逐渐清晰。

3月19日,飞凯材料称遭遇合同诈骗。2021年6月起,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与鑫迈迪,以及鑫迈迪指定的采购商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开展贸易合作,结果近期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出现付款逾期,涉及应收款余额1.86亿元。

与此前不同的是,最新回复函中,飞凯材料删除了“鑫迈迪指定采购商”的表述,同时深圳松琴信息作为第四方现身交易中。

4月1日,飞凯材料单日收涨3.97%,目前股价12.32元/股,市值65亿元。

这两项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口背后,多方撇清关系

按照飞凯材料的最新描述,这起交易发端于2021年上半年。

彼时,飞凯材料重要子公司、2020年收入占上市公司约45%的和成显示时任总经理陈昭远,以公司业务及潜在客户开拓为由,介绍飞凯材料与鑫迈迪、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开展PCBA(组装印制电路板)产品贸易业务。

来源:企查查

飞凯材料时任总经理苏斌认为该业务有利于产业布局,同时对当地税收有贡献,因此同意开展该业务。

具体方式,是由飞凯材料及子公司先从鑫迈迪采购产品,然后再销售给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同时,飞凯材料还与第三方服务公司松琴信息签了协议,向其支付该业务销售服务费。

起初,飞凯材料预计月度交易额500万元左右,按应收账款90天信用期计算,风险敞口可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交易规模逐渐增加,应收账款风险敞口逐渐放大。

由于交易开始于疫情期间,飞凯材料董事长张金山(美国国籍)到国内来较为不便,一直没能全面了解公司经营情况。2023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结束,张金山开始从多渠道获取信息,遂发现此项业务风险敞口过大,果断要求停止,并催促对方还款。

2023年12月末,枣庄睿诺电子及枣庄睿诺光电应收货款出现第一次逾期,公司着手调查后发现异常情况,便向公安局报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飞凯材料对深交所的回复中,还是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这是一起跨度长达近三年、累计销售金额近7亿元的大交易,而飞凯材料在采购商的来历方面却含糊不清。之前说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是鑫迈迪指定的,现在又改口。

飞凯材料方面认为,这恰是被骗的原因。“如果当时很多背景去深入调查、研究,事情可能也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了。”

而这一改,实际上改变了自己在交易中的角色。

按照之前的说法,飞凯材料先向鑫迈迪采购产品,再卖给鑫迈迪指定的下家,然后下家给飞凯材料付款。这个过程中,飞凯材料实际上是中间商,当下家出现回款问题,外界很容易将矛头对准鑫迈迪。

此说法一度遭到鑫迈迪负责人否认。其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称:“当时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整个运作模式都制定好了,哪里是我指定的?”

该负责人还称,在这件事上,公司只是帮忙的性质。“飞凯材料先下单给我,我再下单给加工厂,剩下的事情由加工厂自己安排出货,我是不参与的。”

飞凯材料证券部表示,之前跟嫌疑人沟通,也是受他那边影响,会觉得两边存在指定关系。但之后听了警方调查,认为这是嫌疑人一面之词。

现在飞凯材料证实下家并非鑫迈迪指定,而是由和成显示时任总经理陈昭远介绍给上市公司。如此一来相比鑫迈迪,下家公司本身,甚至是介绍方就有更多调查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此前也曾撇清关系。两家公司的总经理洪耀亦对《证券时报》称,睿诺电子和睿诺光电目前经营都是正常的,“我们肯定不是骗子公司。这其中还有一些细节外界并不了解,公安部门也进行了调查,我们不属于他们立案的对象。”

枣庄睿诺电子股权穿透后,清越科技、亿都(国际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持股33.33%,双方均不构成实际控制。清越科技作为参股方委派了一名董事,但也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有限的几个涉事方,都说自己没问题。难道是飞凯材料自身出了问题?

神秘“第三方公司”攫取巨额服务费

作为本次回复函中的另一个疑点,松琴信息的存在也十分令人摸不着头脑。企查查显示,松琴信息成立于2022年4月。

来源:企查查

2021年-2023年,飞凯材料为松琴信息付出的销售服务费分别为240.03万元、1791.79万元、3795.87万元。

来源:飞凯材料公告

也就是说,松琴信息还没成立,就收到了上市公司打来的服务费。究竟是什么服务,能享受此等待遇?

“公司现在觉得它好像也没提供什么服务,对它收取服务费的依据有些怀疑。现在也在查,为什么要签这样一个第三方?”飞凯材料证券部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松琴信息总经理为陈俊逢,监事为陈宣宇,两人同时还在东莞华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职、持股。企查查显示,两人都来自中国台湾。

来源:企查查

而上文提到介绍飞凯材料与鑫迈迪、两家枣庄公司做生意的和成显示总经理陈昭远,亦来自中国台湾。其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博士学历,曾担任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经理。

有网友认为,这是“前高管暗中注册了公司赚服务费,后被老板发现报警”的剧本。自曝被诈骗前,原定任期至2026年的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斌,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曹松双双因“个人原因”辞职。

来源:雪球

不过,这并不能解释现在飞凯材料为何无法收回款项。

目前,此次合同诈骗已经对飞凯材料业绩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此前飞凯材料业绩大涨。2021、2022年营收分别是26.27亿元、29.07亿元,同比增长40.94%、10.65%;净利润分别是4.01亿元、4.44亿元,不但扭转了下滑的走势,还分别大涨67.64%、10.62%。

而现在,飞凯材料称,案件将导致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年营收分别减少283.01万元、1855.86万元、2711.95万元。预计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1.96亿元-2.61亿元下调至1.03亿元-1.54亿元。

上市公司为何总被骗?

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听起来似乎是个很猎奇的事,但类似的情形,实际上在近几年的A股时有发生。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来至少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遭到诈骗,或曾经遇到诈骗,如今已经有实质性判决结果的状况。

诈骗的类型五花八门,大体可以分为电信诈骗、合同诈骗两种。其中合同诈骗的场景又包括收购案、签约大额订单、以及被犯罪嫌疑人“偷梁换柱”等多种。

诈骗的金额起伏非常大,少则二三百万,多则二三十亿。但无论被骗多少,大都会以计提减值的方式对当年乃至向前追溯数年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有不少相关责任人还因此受到监管警示、罚款。

具体而言,有的公司在签订单时遭到诈骗,合同签好,钱给出去却回不来。也有的公司被收购标的表面靓丽的“假账”,以及所谓的业绩承诺蒙骗,出高价收购。然而结局却以标的借上市公司之名进行大额对外借款、担保,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而告终。

对比这些骗局,电信诈骗反而显得更为简单粗暴。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上市公司被骗,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增加了骗局的复杂度,让人防不胜防、容易掉进精心编织的陷阱;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企业是利用“被骗”的名义处理一些账面上的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可能是因为内控不完善、监管和审计不严,甚至是高层的决策失误。

华脉科技(603042.SH)、特发信息(000070.SZ)、海普瑞等公司,或被监管通报批评,或收到了警示函,或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理由都与内控体系有关。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员工进行反诈骗培训、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完善决策机制、制定应对诈骗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等措施,来降低被骗的风险,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腾讯都曾被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老干妈公司印章骗的团团转;京东也曾躺枪,因“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员工、系统和数据骗过诺亚财富,获得巨额融资……骗子的狡诈可想而知。

但对于骗术的防范,也恰是公司设置层层把关、多方协调的内控体系的意义之一。

你认为飞凯材料被“合同诈骗”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飞凯材料

  • 减持速报 | 飞凯材料(300398.SZ)高管拟集体减持,威迈斯(688612.SH)蔡友良减持至5%以下
  • 飞凯材料(300398.SZ):持股5%以上的股东半导体装备基金及多位董事、高管宣布减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飞凯材料1.86亿诈骗案新瓜:神秘第三方未成立先收费?

一起价值1.86亿元的诈骗案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内幕?

文 | 野马财经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3月28日晚,飞凯材料(300398.SZ)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披露了遭到诈骗的细节。这起涉及飞凯材料、清越科技(688496.SH)、亿都(国际控股)(0259.HK)三家上市公司的诈骗案,如今正逐渐清晰。

3月19日,飞凯材料称遭遇合同诈骗。2021年6月起,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与鑫迈迪,以及鑫迈迪指定的采购商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开展贸易合作,结果近期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出现付款逾期,涉及应收款余额1.86亿元。

与此前不同的是,最新回复函中,飞凯材料删除了“鑫迈迪指定采购商”的表述,同时深圳松琴信息作为第四方现身交易中。

4月1日,飞凯材料单日收涨3.97%,目前股价12.32元/股,市值65亿元。

这两项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口背后,多方撇清关系

按照飞凯材料的最新描述,这起交易发端于2021年上半年。

彼时,飞凯材料重要子公司、2020年收入占上市公司约45%的和成显示时任总经理陈昭远,以公司业务及潜在客户开拓为由,介绍飞凯材料与鑫迈迪、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开展PCBA(组装印制电路板)产品贸易业务。

来源:企查查

飞凯材料时任总经理苏斌认为该业务有利于产业布局,同时对当地税收有贡献,因此同意开展该业务。

具体方式,是由飞凯材料及子公司先从鑫迈迪采购产品,然后再销售给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同时,飞凯材料还与第三方服务公司松琴信息签了协议,向其支付该业务销售服务费。

起初,飞凯材料预计月度交易额500万元左右,按应收账款90天信用期计算,风险敞口可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交易规模逐渐增加,应收账款风险敞口逐渐放大。

由于交易开始于疫情期间,飞凯材料董事长张金山(美国国籍)到国内来较为不便,一直没能全面了解公司经营情况。2023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结束,张金山开始从多渠道获取信息,遂发现此项业务风险敞口过大,果断要求停止,并催促对方还款。

2023年12月末,枣庄睿诺电子及枣庄睿诺光电应收货款出现第一次逾期,公司着手调查后发现异常情况,便向公安局报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飞凯材料对深交所的回复中,还是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这是一起跨度长达近三年、累计销售金额近7亿元的大交易,而飞凯材料在采购商的来历方面却含糊不清。之前说枣庄睿诺电子、枣庄睿诺光电是鑫迈迪指定的,现在又改口。

飞凯材料方面认为,这恰是被骗的原因。“如果当时很多背景去深入调查、研究,事情可能也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了。”

而这一改,实际上改变了自己在交易中的角色。

按照之前的说法,飞凯材料先向鑫迈迪采购产品,再卖给鑫迈迪指定的下家,然后下家给飞凯材料付款。这个过程中,飞凯材料实际上是中间商,当下家出现回款问题,外界很容易将矛头对准鑫迈迪。

此说法一度遭到鑫迈迪负责人否认。其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称:“当时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整个运作模式都制定好了,哪里是我指定的?”

该负责人还称,在这件事上,公司只是帮忙的性质。“飞凯材料先下单给我,我再下单给加工厂,剩下的事情由加工厂自己安排出货,我是不参与的。”

飞凯材料证券部表示,之前跟嫌疑人沟通,也是受他那边影响,会觉得两边存在指定关系。但之后听了警方调查,认为这是嫌疑人一面之词。

现在飞凯材料证实下家并非鑫迈迪指定,而是由和成显示时任总经理陈昭远介绍给上市公司。如此一来相比鑫迈迪,下家公司本身,甚至是介绍方就有更多调查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枣庄睿诺电子和枣庄睿诺光电此前也曾撇清关系。两家公司的总经理洪耀亦对《证券时报》称,睿诺电子和睿诺光电目前经营都是正常的,“我们肯定不是骗子公司。这其中还有一些细节外界并不了解,公安部门也进行了调查,我们不属于他们立案的对象。”

枣庄睿诺电子股权穿透后,清越科技、亿都(国际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持股33.33%,双方均不构成实际控制。清越科技作为参股方委派了一名董事,但也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有限的几个涉事方,都说自己没问题。难道是飞凯材料自身出了问题?

神秘“第三方公司”攫取巨额服务费

作为本次回复函中的另一个疑点,松琴信息的存在也十分令人摸不着头脑。企查查显示,松琴信息成立于2022年4月。

来源:企查查

2021年-2023年,飞凯材料为松琴信息付出的销售服务费分别为240.03万元、1791.79万元、3795.87万元。

来源:飞凯材料公告

也就是说,松琴信息还没成立,就收到了上市公司打来的服务费。究竟是什么服务,能享受此等待遇?

“公司现在觉得它好像也没提供什么服务,对它收取服务费的依据有些怀疑。现在也在查,为什么要签这样一个第三方?”飞凯材料证券部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松琴信息总经理为陈俊逢,监事为陈宣宇,两人同时还在东莞华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职、持股。企查查显示,两人都来自中国台湾。

来源:企查查

而上文提到介绍飞凯材料与鑫迈迪、两家枣庄公司做生意的和成显示总经理陈昭远,亦来自中国台湾。其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博士学历,曾担任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经理。

有网友认为,这是“前高管暗中注册了公司赚服务费,后被老板发现报警”的剧本。自曝被诈骗前,原定任期至2026年的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苏斌,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曹松双双因“个人原因”辞职。

来源:雪球

不过,这并不能解释现在飞凯材料为何无法收回款项。

目前,此次合同诈骗已经对飞凯材料业绩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此前飞凯材料业绩大涨。2021、2022年营收分别是26.27亿元、29.07亿元,同比增长40.94%、10.65%;净利润分别是4.01亿元、4.44亿元,不但扭转了下滑的走势,还分别大涨67.64%、10.62%。

而现在,飞凯材料称,案件将导致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年营收分别减少283.01万元、1855.86万元、2711.95万元。预计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1.96亿元-2.61亿元下调至1.03亿元-1.54亿元。

上市公司为何总被骗?

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听起来似乎是个很猎奇的事,但类似的情形,实际上在近几年的A股时有发生。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来至少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遭到诈骗,或曾经遇到诈骗,如今已经有实质性判决结果的状况。

诈骗的类型五花八门,大体可以分为电信诈骗、合同诈骗两种。其中合同诈骗的场景又包括收购案、签约大额订单、以及被犯罪嫌疑人“偷梁换柱”等多种。

诈骗的金额起伏非常大,少则二三百万,多则二三十亿。但无论被骗多少,大都会以计提减值的方式对当年乃至向前追溯数年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有不少相关责任人还因此受到监管警示、罚款。

具体而言,有的公司在签订单时遭到诈骗,合同签好,钱给出去却回不来。也有的公司被收购标的表面靓丽的“假账”,以及所谓的业绩承诺蒙骗,出高价收购。然而结局却以标的借上市公司之名进行大额对外借款、担保,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而告终。

对比这些骗局,电信诈骗反而显得更为简单粗暴。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上市公司被骗,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增加了骗局的复杂度,让人防不胜防、容易掉进精心编织的陷阱;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企业是利用“被骗”的名义处理一些账面上的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可能是因为内控不完善、监管和审计不严,甚至是高层的决策失误。

华脉科技(603042.SH)、特发信息(000070.SZ)、海普瑞等公司,或被监管通报批评,或收到了警示函,或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理由都与内控体系有关。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员工进行反诈骗培训、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完善决策机制、制定应对诈骗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等措施,来降低被骗的风险,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腾讯都曾被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老干妈公司印章骗的团团转;京东也曾躺枪,因“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员工、系统和数据骗过诺亚财富,获得巨额融资……骗子的狡诈可想而知。

但对于骗术的防范,也恰是公司设置层层把关、多方协调的内控体系的意义之一。

你认为飞凯材料被“合同诈骗”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