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失速,同仁堂何以解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失速,同仁堂何以解忧?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然任重道远。

文|创业最前线孟祥娜

编辑|胡芳洁

美编|李雨霏

审核|颂文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还能再创新高吗?

在经历了几年的业绩增长疲软后,同仁堂2023年交上了一份两位数增长的成绩单。3月28日盘后,同仁堂发布的2023年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同仁堂营收178.6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全年日赚457万元的同仁堂,与财报一起公布的分红分案为:拟每10股派息5元,合计分红6.85亿元,派息率达41%。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资本市场反应却较为冷淡。3月29日收盘,同仁堂报40.99元/股,下跌1.66%,总市值561亿元。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同仁堂股价下跌23%,市值蒸发170亿元。

分红、业绩均创新高,同仁堂为何不涨反跌?

1、业绩创新高,增速高于片仔癀

同仁堂品牌始创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余年历史,是名副其实中华老字号。

1989年,国家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三年后,以北京市药材公司所属的同仁堂制药厂、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药店等多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图 / 同仁堂官微

1997年,同仁堂走上了资本化的道路。同年6月,同仁堂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3.42亿元。随后,又分拆出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先后在香港上市。

截至目前,同仁堂集团共拥有7个子集团、两个研究院和多家直属子公司,其中包括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三家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等。

同仁堂自上市以来(1997—2018年),营收从6.27亿元增至14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归母净利润也由1.024亿元增至11.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保持着两位数的业绩增长。然而,这样的增长态势在2019年发生了转变。

2018年末,据江苏电视台报道,同仁堂集团下属子公司同仁堂蜂业涉嫌回收过期蜂蜜,引起舆论哗然。同仁堂蜂业因销售过期蜂蜜被罚没1420万元,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撤回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

在中药行业,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600436)”一说,也是在这一年,同仁堂市值被片仔癀反超,至今仍未追赶上。目前,片仔癀市值1300多亿元,是同仁堂的2倍多。

业绩层面,受过期蜂蜜事件的影响,2019年,同仁堂业绩出现了下滑,营收同比下滑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2020年,同仁堂仍未缓过劲来,营收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5%。

近三年,同仁堂正处于艰难爬坡期。2023年,同仁堂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178.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

2023年,中药材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导致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62%,在此基础上,同仁堂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横向对比片仔癀,同仁堂的业绩增速要高于片仔癀。2023年,片仔癀营收100.35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27.84亿元,同比增长12.6%。

2、同仁堂国药失速,第四季度业绩承压

但从单季度来看,同仁堂业绩并不理想。

2023年第四季度,同仁堂营收41.4亿元,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滑7.44%、34.4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25亿元。

要知道,同仁堂业绩受季度因素影响较小,2020年至2022年,同仁堂第四季度营收均保持了正向增长,归母净利润也是全年最高。

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下滑,反常的表现,引起投资者质疑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这或许是同仁堂财报发出后,股价不涨反跌的原因之一。

图 / 同仁堂官微

那么,为何同仁堂第四季度业绩突然变脸?

一方面,同仁堂重要子公司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拖累了同仁堂的业绩。

2023年下半年,同仁堂国药的业绩变脸。2023年上半年,同仁堂国药的业绩还在增长,其中,营收7.5亿元,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9.77%、23.95%。而年报数据显示,同仁堂国药全年营收13.82亿元,同比下降11.9%,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33%。

中国内地销售收入的下滑,是同仁堂国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2023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内地销售收入1.29亿港元,同比下滑70%。

同仁堂国药也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仁堂国药破壁灵芝孢子粉在中国内地的销售同比出现下滑。尽管2023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香港市场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收入同比增长10.8%,但中国内地消费市场复苏缓慢,消费者购买意愿谨慎。部分分销商仍在消化库存,导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0.2%。

不仅是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的全年业绩增速也低于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46亿元、3.68亿元,同比增长31%、15.6%,而年报数据显示,同仁堂科技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放缓。其中,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仅1.25%。

另一方面,同仁堂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816万元、1676万元,相应的减少了公司的利润总额6492万元。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依然很大。2023年末,同仁堂存货93.4亿元,同比增长39.5%。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8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2082万元,这主要是存货跌价损失造成的。同仁堂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收购子公司并入存货,且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销售不畅、大量商品即将过期的情况下,同仁堂国药并未对相关存货进行减值计提。2023年,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仅32.7万元。未来,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的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同仁堂的净利润表现。

3、同仁堂商业表现亮眼,但受区域性限制较大

在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两家重要子公司业绩失速的情况下,子公司同仁堂商业的业绩表现却较为亮眼。

同仁堂商业在同仁堂集团的业务版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仁堂持有同仁堂商业51.98%股份,同仁堂商业以终端连锁药房为核心业务,负责境内批发零售。

截至2023年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001家,较2022年末增加了59家。不过,门店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其中,华北地区416家,华东地区230家,华南地区133家,其他分散在全国各地。

图 / 同仁堂官微

零售药店中,有630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占零售药店总数62.94%;有783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公司零售药店总数78.22%。

财报中,同仁堂强调,同仁堂商业加快新零售发展和会员体系建设,推进“大品种”营销创新,零售端开展各类推广活动,2023年,广告及推广类业务经费为1.6亿元,同比增长1.75%。医药商业板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1.11%,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

门店数量、广告业务的增长助推了公司业绩。2023年,同仁堂商业营收103.45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52%。

但即便如此,同仁堂商业仍需面对医药电商对实体药店带来的冲击,以及线下药店业务布局较为集中等劣势。

现阶段,互联网+医药加剧了市场竞争,线下药店劣势凸显。相较于线下药店的品牌效应可能带来的溢价,线上买药场景对药店的品牌效应减弱,消费者更看重药品价格。医药电商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023年,京东健康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14.5%;阿里健康2023年财年营收267.6亿元,同比增长30%,均远超同仁堂商业等药店的营收规模。

相较于医药电商,线下药店受区域性限制较大。同仁堂商业的药店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东北、西南等地区门店数量较少,仍需要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

目前,同仁堂已经在天猫、京东开设了旗舰店,但电商业务的营收规模如何,财报中并未披露。

4、中药材涨价,毛利率承压

2023年,中药材涨价也在压缩公司的利润。2023年,同仁堂毛利率为47.29%,较2022年的48.8%减少了1.51个百分点。

目前,同仁堂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大领域,分别为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和妇科类产品。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在内的心脑血管类产品占营收的比重最高。

年内,天然牛黄的价格年内最高涨幅已超过100%,而这正是安宫牛黄丸的核心原材料。这也导致安宫牛黄丸所在的心脑血管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18%,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为57.62%,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也在下滑。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为1684.71万盒,同比减少0.94%。

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43.88亿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24%。但伴随着毛利率下滑、销量的减少,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仅同比增长8%,而去年同期为12%。

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产品层面,同仁堂科技主要产品为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等。

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同仁堂科技的毛利率为42.04%,较2022年的43.26%减少了1.22个百分点;净利率也由2022年的16.72%减少至2023年的14.65%,减少了2.07个百分点,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

除此之外,同仁堂仍需面对品牌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在品牌管理上,同仁堂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市面上,除了同仁堂集团使用“同仁堂”商标外,还存在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这均与北京同仁堂不是一家。消费者也存在分不清的情况,若发生负面事件,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外,同仁堂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其品牌形象也备受关注,假蜂蜜事件对其影响甚远。

在中药行业,创新能力也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同仁堂也在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2023年,其研发投入为3.8亿元,同比增长4.6%。在研项目方面,同仁堂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

然而,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同仁堂涉足化妆品、日用品、饮用品、酒类等领域,并通过知嘛健康等探索新零售业务,但第二增长曲线并不明显,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依此来看,同仁堂仍然需要在保持其独特的中药配方、严格的质量控制等优势基础上,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期在上述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同仁堂

3.8k
  • 同仁堂回应安宫牛黄丸回收市场价格下跌:销量正常,官方定价未调整
  • 安宫牛黄丸、片仔癀多地回收市场价格下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失速,同仁堂何以解忧?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然任重道远。

文|创业最前线孟祥娜

编辑|胡芳洁

美编|李雨霏

审核|颂文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还能再创新高吗?

在经历了几年的业绩增长疲软后,同仁堂2023年交上了一份两位数增长的成绩单。3月28日盘后,同仁堂发布的2023年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同仁堂营收178.6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全年日赚457万元的同仁堂,与财报一起公布的分红分案为:拟每10股派息5元,合计分红6.85亿元,派息率达41%。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资本市场反应却较为冷淡。3月29日收盘,同仁堂报40.99元/股,下跌1.66%,总市值561亿元。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同仁堂股价下跌23%,市值蒸发170亿元。

分红、业绩均创新高,同仁堂为何不涨反跌?

1、业绩创新高,增速高于片仔癀

同仁堂品牌始创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余年历史,是名副其实中华老字号。

1989年,国家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三年后,以北京市药材公司所属的同仁堂制药厂、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药店等多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图 / 同仁堂官微

1997年,同仁堂走上了资本化的道路。同年6月,同仁堂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3.42亿元。随后,又分拆出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先后在香港上市。

截至目前,同仁堂集团共拥有7个子集团、两个研究院和多家直属子公司,其中包括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三家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等。

同仁堂自上市以来(1997—2018年),营收从6.27亿元增至14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归母净利润也由1.024亿元增至11.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保持着两位数的业绩增长。然而,这样的增长态势在2019年发生了转变。

2018年末,据江苏电视台报道,同仁堂集团下属子公司同仁堂蜂业涉嫌回收过期蜂蜜,引起舆论哗然。同仁堂蜂业因销售过期蜂蜜被罚没1420万元,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撤回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

在中药行业,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600436)”一说,也是在这一年,同仁堂市值被片仔癀反超,至今仍未追赶上。目前,片仔癀市值1300多亿元,是同仁堂的2倍多。

业绩层面,受过期蜂蜜事件的影响,2019年,同仁堂业绩出现了下滑,营收同比下滑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2020年,同仁堂仍未缓过劲来,营收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5%。

近三年,同仁堂正处于艰难爬坡期。2023年,同仁堂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178.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16%。

2023年,中药材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导致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62%,在此基础上,同仁堂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横向对比片仔癀,同仁堂的业绩增速要高于片仔癀。2023年,片仔癀营收100.35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27.84亿元,同比增长12.6%。

2、同仁堂国药失速,第四季度业绩承压

但从单季度来看,同仁堂业绩并不理想。

2023年第四季度,同仁堂营收41.4亿元,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滑7.44%、34.4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25亿元。

要知道,同仁堂业绩受季度因素影响较小,2020年至2022年,同仁堂第四季度营收均保持了正向增长,归母净利润也是全年最高。

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下滑,反常的表现,引起投资者质疑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这或许是同仁堂财报发出后,股价不涨反跌的原因之一。

图 / 同仁堂官微

那么,为何同仁堂第四季度业绩突然变脸?

一方面,同仁堂重要子公司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拖累了同仁堂的业绩。

2023年下半年,同仁堂国药的业绩变脸。2023年上半年,同仁堂国药的业绩还在增长,其中,营收7.5亿元,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9.77%、23.95%。而年报数据显示,同仁堂国药全年营收13.82亿元,同比下降11.9%,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33%。

中国内地销售收入的下滑,是同仁堂国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2023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内地销售收入1.29亿港元,同比下滑70%。

同仁堂国药也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仁堂国药破壁灵芝孢子粉在中国内地的销售同比出现下滑。尽管2023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香港市场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收入同比增长10.8%,但中国内地消费市场复苏缓慢,消费者购买意愿谨慎。部分分销商仍在消化库存,导致同仁堂国药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0.2%。

不仅是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的全年业绩增速也低于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46亿元、3.68亿元,同比增长31%、15.6%,而年报数据显示,同仁堂科技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放缓。其中,营收67.7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仅1.25%。

另一方面,同仁堂第四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816万元、1676万元,相应的减少了公司的利润总额6492万元。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依然很大。2023年末,同仁堂存货93.4亿元,同比增长39.5%。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8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2082万元,这主要是存货跌价损失造成的。同仁堂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于收购子公司并入存货,且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销售不畅、大量商品即将过期的情况下,同仁堂国药并未对相关存货进行减值计提。2023年,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仅32.7万元。未来,同仁堂国药存货跌价的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同仁堂的净利润表现。

3、同仁堂商业表现亮眼,但受区域性限制较大

在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两家重要子公司业绩失速的情况下,子公司同仁堂商业的业绩表现却较为亮眼。

同仁堂商业在同仁堂集团的业务版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仁堂持有同仁堂商业51.98%股份,同仁堂商业以终端连锁药房为核心业务,负责境内批发零售。

截至2023年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001家,较2022年末增加了59家。不过,门店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其中,华北地区416家,华东地区230家,华南地区133家,其他分散在全国各地。

图 / 同仁堂官微

零售药店中,有630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占零售药店总数62.94%;有783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公司零售药店总数78.22%。

财报中,同仁堂强调,同仁堂商业加快新零售发展和会员体系建设,推进“大品种”营销创新,零售端开展各类推广活动,2023年,广告及推广类业务经费为1.6亿元,同比增长1.75%。医药商业板块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1.11%,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

门店数量、广告业务的增长助推了公司业绩。2023年,同仁堂商业营收103.45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52%。

但即便如此,同仁堂商业仍需面对医药电商对实体药店带来的冲击,以及线下药店业务布局较为集中等劣势。

现阶段,互联网+医药加剧了市场竞争,线下药店劣势凸显。相较于线下药店的品牌效应可能带来的溢价,线上买药场景对药店的品牌效应减弱,消费者更看重药品价格。医药电商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023年,京东健康营收535亿元,同比增长14.5%;阿里健康2023年财年营收267.6亿元,同比增长30%,均远超同仁堂商业等药店的营收规模。

相较于医药电商,线下药店受区域性限制较大。同仁堂商业的药店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东北、西南等地区门店数量较少,仍需要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

目前,同仁堂已经在天猫、京东开设了旗舰店,但电商业务的营收规模如何,财报中并未披露。

4、中药材涨价,毛利率承压

2023年,中药材涨价也在压缩公司的利润。2023年,同仁堂毛利率为47.29%,较2022年的48.8%减少了1.51个百分点。

目前,同仁堂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大领域,分别为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清热类和妇科类产品。其中,包括安宫牛黄丸在内的心脑血管类产品占营收的比重最高。

年内,天然牛黄的价格年内最高涨幅已超过100%,而这正是安宫牛黄丸的核心原材料。这也导致安宫牛黄丸所在的心脑血管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18%,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为57.62%,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也在下滑。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销售量为1684.71万盒,同比减少0.94%。

2023年,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43.88亿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24%。但伴随着毛利率下滑、销量的减少,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仅同比增长8%,而去年同期为12%。

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产品层面,同仁堂科技主要产品为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金匮肾气丸等。

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同仁堂科技的毛利率为42.04%,较2022年的43.26%减少了1.22个百分点;净利率也由2022年的16.72%减少至2023年的14.65%,减少了2.07个百分点,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

除此之外,同仁堂仍需面对品牌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在品牌管理上,同仁堂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市面上,除了同仁堂集团使用“同仁堂”商标外,还存在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这均与北京同仁堂不是一家。消费者也存在分不清的情况,若发生负面事件,均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外,同仁堂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其品牌形象也备受关注,假蜂蜜事件对其影响甚远。

在中药行业,创新能力也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同仁堂也在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2023年,其研发投入为3.8亿元,同比增长4.6%。在研项目方面,同仁堂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经典名方、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

然而,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同仁堂涉足化妆品、日用品、饮用品、酒类等领域,并通过知嘛健康等探索新零售业务,但第二增长曲线并不明显,尚未形成品牌效应。

依此来看,同仁堂仍然需要在保持其独特的中药配方、严格的质量控制等优势基础上,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期在上述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