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圆桌对话: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

3月27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推出的首届【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在上海报业大厦43层圆满落幕。在圆桌对话环节,旅行作家「无二旅人」雷涛、SPARK董事、中国区总经理闵薇、浩华管理顾问数字化及创新咨询业务事业部副董事唐月、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主任孙云龙,就《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展开讨论。

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推出的2024【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于3月27日在上海报业大厦43层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特邀8位重磅嘉宾出席,包括新加坡旅游局执行署长、国内旅游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学者等,共同参与到不同主题的圆桌讨论中,涵盖了旅游业在ESG应用方面的前景和挑战、ESG理念对旅行者选择的影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等热门话题。

感谢首席赞助新加坡旅游局、战略支持企业ORAVIDA、特威茶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以下是圆桌论坛《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文字实录——

雷涛:这个环节我们来讲生活以及教育如何去体现ESG相关的内容。首先请三位做一下自我介绍,先从闵总开始。

闵薇:大家好,我是SPARK建筑事务所中国区的总经理、董事。公司2005年进入中国开展建筑设计业务,在新加坡也有设计办公室,主创团队在新加坡和上海一起来进行建筑设计工作。

唐月:大家好,我是浩华管理咨询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唐月。我除了作为文商酒旅的咨询人,也比较喜欢旅行,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论坛。

孙云龙:很荣幸来做分享,我是来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的孙云龙。我的日常工作是负责旅游专业的学习,除此之外,我也比较喜欢背包旅行。

雷涛:从三位各自的行业来讲一讲ESG跟我们相关的内容,如何通过建筑和景观实现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具体有哪些设计策略可以优化能源使用,减少废物生产?

闵薇:我们在新加坡有个很有名的项目是新加坡克拉码头,是新加坡城市地标,现在新加坡开放了免签,欢迎大家去看一下。

克拉码头是历史保护项目,也是沿滨水边的城市旅游地。100年前是航运贸易的卸货码头,在上世纪80年代,它经过一次城市更新,但是那个时期整体的定位只是当地的零售业态。我觉得新加坡政府非常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因为城市更新跟ESG也是相关的,在全球能源两大消耗体系里面,一个是建设项目,另一个是交通运输类,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非常大。克拉码头一方面是老建筑,当时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政府要求不能够去大拆大建,一定要对建筑有保护,刚才也提到了新加坡非常关注文化和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这个项目第一次的改造策略是不太成功的。2000年左右的时候,新加坡凯德集团找到我们公司来做第二次改造,我们在第二次改造的时候应用到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首先,新加坡是很炎热的,常年30到35度的高温,每天还要下雨。当我们接到设计任务书时,克拉码头基本是两到三层的房子,有十字街区,业主希望做完全封闭的商业街,给消费者比较好的体验。

对于设计师拿到这样的任务书以后,我们也在思考什么样的商业氛围更符合可持续的理念,以及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形式,所以我们最终设计了一个大型的雨伞系统。在项目十字街做了一个大型的伞把街区覆盖。起到遮阳、挡雨的效果,不会影响购物体验,同时也营造了室内外氛围。它也是夜景打卡目的地,晚上大家希望到户外去,提供了半室外的商业空间。

我们做了通风设备。空气从宽阔的空间到狭窄的空间速度会提升,从而达到人体表面温度,我们结合了商业街,外面有户外广场,采用地下16摄氏度的空调水,经过空气水雾流动,加速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达到人体降温5度的效果。这个项目建设之后也得到了一个可持续项目大奖。

另一个可持续设计是沿滨水空间。近几年,国家也在倡导滨水空间利用,我们对水资源的关注比原来高,包括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滨水空间我们做了1.5米的粗调,让人可以更接近滨水空间,还有一些电风扇,起到给人降温的作用,人们可以坐在这里吃饭。克拉码头项目通过可持续理念创新的改造设计,营造了全新的旅游目的地,我觉得比较前沿。

雷涛:在您刚才的分享中,用了新加坡的例子,而且是以甲方的角度提出可持续相关的要求。会不会有些甲方对于可持续的理念比较模糊,作为建筑设计公司,如何去引导他们? 

闵薇:新加坡项目的业主都非常关注,国内现在也是比较提倡ESG的概念,特别是项目初期的设计阶段,我们植入很多环保的理念,包括太阳能电板、雨水收集,通过遮阳来降低未来运营能耗等等。只是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比如时间周期或者后来的造价,可能没办法百分之百落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还是会提醒甲方,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可持续的技术,现在国内的业主已经有这样的意识,需要在技术方面做一些平衡,我们也在推进这样的项目。

雷涛:平衡非常重要,还要看甲方如何理解和平衡。接下来请问唐总,作为文旅行业咨询公司,您如何赋能文旅企业?如何开发推广ESG友好型的产品?

唐月:浩华在亚太区有25个国家、500多座城市,上千家酒店。从每年能源方面的线上问卷调研,可以看到前沿、及时的数据,从数据的角度来说能够有整体的理解。

第二,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了数字化及创新部门,希望能够在ESG领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他们提供复盘、优化、提升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制定酒店目的地行业ESG指导建议、行业标准,这是我们今年重点想做的事情。

第三,我们也在帮助甲方客户,在ESG方面规划不同的项目。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三力模型,分别是产品力、运营力和品牌力。

从产品力来说,有一些新能源企业在青海地区开建酒店,打造目的地景区。它们所处的区域刚好拥有温泉,基于地热优势,加上青海本地的光能、风能,我们建议客户能够做零碳酒店,客户非常认可,甚至要打造零碳目的地景区,像这类型的客户还有不少。进行零碳或者绿色低碳方面的产品规划,包括后期PMO长期项目管理落地。

从运营力来讲,也有客户的酒店是偏野生型的,分布在大山深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消费者希望到自然中去放空,有一个放松体验的时候,ESG里面的“G”是怎么给客户所期望的。他们来自一线、新一线,支付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也会很很高。大山深处怎么解决酒店员工的培训、招聘,怎么能留得住人才,怎么能让山里纯朴村民的服务满足来自大城市人的要求,在运营方面会提供详细KPI流程拆解、目标细化和员工培训、疏导,包括建立客户反馈,是需要持续提升关注的。

从品牌力来讲,一些央企客户希望打造新时代酒店标准。对于游客来说,他们会为ESG买单,专门挑ESG的旅行项目,我觉得目前大部分的中国游客还没有这样高的觉悟。

旅游的两个客群,一个是小朋友,一个是小姐姐。小朋友是带娃的家庭,通常女主人是购买的决策领袖;对于小姐姐来说,以网红打卡为目的。从旅游角度来讲,她们买单的原因无非是对家庭和孩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贡献,或者对小姐姐和情侣提供什么样的情绪价值。基于此,要给他一个故事,不管是可以喝的水还是游轮,原生态地把所有的废物降解之后,再排放到海里,都需要教育的。从优先级来讲,要赋予目的地意义,然后梳理品牌和ESG的关联性,是很多企业想在ESG方面进一步细化的。

另外,从ESG角度来讲,建筑前期投入很大,但是从后期的可持续运营来看是可以实现盈亏平衡。ESG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何把碳排放用数字化管理或是通过运营线路的设计,跟政府联动,把碳普惠和企业会员积分、权益打通。去年,我在澳门参加了绿色商机论坛,我发现澳门的小程序里面有吃住行游购娱,可以换算成碳排放,不管是酒店还是目的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消费者产生闭环和奖励ESG行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引导,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雷涛:唐总讲到了在服务过程中给企业建议和引导,可以分享一些好的案例给我们吗?

唐月:中国文酒旅产业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特别好的案例,坦白说还没有正式问世。我们帮助央国企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到后续推行,我觉得会见到不一样的未来,我先暂时卖一个关子,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交流。

雷涛:接下来请孙教授,从ESG视角探讨新时代旅行者的选择行为有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孙云龙:除了研究之外,我也是非常主动的实践者。这些年我在旅行中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前面主持人讲到ESG和旅游业是深度关系,我非常同意,因为旅游业贩卖的是自然的资源,是文化的资源,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新一代旅行者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现在持续关注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趋向,有很大的不同和变化。我是70后,70、80后消费者关心产品或者服务的实物性价值,比如我买一个品牌,经常看到同龄人必须让你看到我穿的什么品牌,以及我吃的什么,这是实物带来的满足。

但是现在的年轻不是这样,他们更关心这个品牌带给他什么样的生活、归属于什么群体,所以在消费当中产生认同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消费是在降级,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像我们在物资匮乏时代,他们在意的是背后的意义,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物质需求满足得很好,他们更加关心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服务最后带来的意义,我想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谈到ESG,是很热门的话题。可持续也好,企业社会责任、CSR都是我们研究的重心问题,ESG之所以受关注,跟我们国家的国际化有关系。以前是资源披露,从2022年开始,变成强制性披露,纳入到一定的样本之后,央国企就有责任,未来的覆盖面会更广。

但是我想说的是ESG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它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不是被动地说国家有要求所以央国企开始转型研究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的,ESG背后是一种理念。我读书的时候,课本、教材说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不一样了,企业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定位难道就是一个狭义的营利组织吗?不承担其他的责任吗?对社会、人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然后是为了赚钱,其他的事情都不管,这是观念的进步。

第二,我们谈到ESG更多的是从产业角度来讲,其实不是谈产业,而是生活、教育,也就是理念跟生活有关。我看到ESG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企业家本身一定是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的,在生活当中可以体现出来。

第三,ESG不仅是工具,它还是目的。我参加很多相关的讨论,有时候把ESG当作工具,有了ESG就是国际化的品牌。其实ESG很简单,我经常跟国际同行、学界打交道,外国人讲可持续,你们的理念是什么,是因为你们的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大但人很少,所以可以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非常有限的,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怎么样保护人和自然的协同关系,怎么样保护传统文化,是中国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刚才提到ESG经验,我经常跟同行说你不懂ESG的话,去藏区看看、看看传统的生活,那是全球领先的ESG,真正好的ESG是什么?从生活做起,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人与人的关系。

雷涛:您是复旦大学旅游系的教授,我们如何把ESG的教育融入到当代大学中去,以培养未来旅游业的领导者和从业者对于可持续旅游的理解和承诺?    

孙云龙:ESG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更好的从业者,让他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种解决方案。旅游是实践性的,我经常带学生到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去观察、理解,这个过程中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刚去了藏区,太震撼了,世世代代几百年住在一个小村庄,竟然把自然守护得如此之好。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不适合居住的地方,高海拔、严寒,土地的生产非常有限,他为什么不离开?后来我想到了答案,他有他的意义。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慢慢地从物质性的满足走出来,你跟动物不一样,你是人,那么我在人生走一趟,我的意义究竟何在,一定是人与人的互动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为什么有人愿意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还乐此不疲,也有人愿意双向奔赴,无非是这个独特的空间能给他意义,这个对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ESG本身也是一个意义产生的来源。

雷涛:我们如何去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把ESG融入到教育体系里。

孙云龙:教育最有效的不是说,而是示范。我热爱自然,用相对节约的方式生活,告诉年轻人这样很好,可以体验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雷涛:从个人角度来说,抛开各自的生活和背景,每次提到ESG旅行,我们可能会涉及到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等等,它是综合的概念。对于我来说,每次出行,我为当地产生收入也好,或者关注当地文化也好,都是可持续的一部分。对于大家来说,作为个人,在旅行过程中,你们关注哪些可持续方向?

闵薇:我上周刚从郑州回来,也是参加关于ESG和儿童教育相关的主题大会,由郑州政府主导的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我多留了一天想去玩一玩。作为建筑师,我会去看城市更新项目,看看怎么样改,有什么样新的想法,让我学习一下。

郑州有油画厂,还有郑州二砂,都在经历城市更新的阶段,我很喜欢看这些。还会看监狱,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介绍为什么之前是监狱,但现在是博物馆、商业综合体。

我喜欢看人文,特别是人文经过更新以后,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是更新不是大拆大建,就是可持续的理念,包括这些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大家去旅行喜欢看历史保护区,因为里面有故事,城市的复兴是非常重要的可持续话题和旅行的目的地。

另外,郑州新开了美术馆,但是特别远,我本来是想坐地铁过去的,如果有公共交通到达我绝对愿意坐公共交通,是一种低碳出行的方式。

轨道交通很难到那里,而且下雨,我就打车去了。我发现它是一个建筑群,郑州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剧院都放在一个空间里,里面非常大,要走10分钟才能到,我还拖了一个行李箱,根本没有办法走过去。我觉得香港做得很好,地铁能让你到达各个空间。可持续出行需要当地支持,否则没办法选择低碳出行,作为设计师,我会考虑到这些方面。

雷涛:作为设计师,关注当地建筑时,是否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吸引新时代的旅行者?怎么样做才能吸引新时代的旅行者? 

闵薇:我去看油画厂项目时,它之前是炼油厂,一块很大的场地。我发现没有办法买东西,因为这个项目不是整体运营的感觉,里面既有集市,也有很多外摆的空间,大家特别自由。我去的时候是礼拜五下午,有很多年轻人在那边玩,我觉得这个项目可能不会像新天地这种比较有趣的开发,它的感觉会比较中高端一点。

另外一个案例是豫园,最近焕发了一些新生,结合了数字艺术,包括通过场景化的营造。豫园灯会请了专业团队帮助他们做视觉艺术,以往通过手机数据发现60%是外地游客,40%是本地游客,但是有了艺术视觉之后反过来了。这种场景化的打造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是可借鉴的。我觉得像新天地,因为它持续在更新,包括现在也做了一些创新,也是因为实体店不是特别好,但是在内部也有很多的植被空间,这也是在迎合年轻人所喜欢的场景,我觉得需求都是个性化的,但是创造独特的体验是很关键的因素。

雷涛: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初期就留出余地,这个余地是场景营造的余地,这些场景营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形式,无论是low或者我们认为是高级的,可能会因为留出来的场地吸引不同的客群出来。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的旅游项目设计之初,都应该先留出这样的余地,来填充到未来想要的一些场景中,来吸引更多的新时代旅行者。当然,这个场景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为大家的喜好或者大家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请问唐总,您个人的旅行出行中,比较关注哪些方面?

唐月:简单来说就是食住行游购娱都要可持续,大家一定觉得我今天穿这身有点格格不入,其他嘉宾都是西装革履,就我穿成这个样子。这是我的道具,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外边这件衣服是香云纱,是中国用一种天然的植物的染料染出来的,三蒸九煮十八晒,过去一周我去了8个城市,没有想到中间出差多加了几个目的地,别人在聊可持续旅游的时候我是可持续差旅,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行李厢怎么打包,这件衣服又防风防晒,多少还防点雨,还很轻。 

里面的这件衣服更有意思,它是我租来的,有这样一个APP,可以租衣服,对于可持续的差旅和旅游也好,可以把行李箱放到最小,这样的话可以异地还衣服,来北京就不用带行李,到地方把东西租好,走的时候还就可以了,所以我的行李厢永远是最小的,像我这件衣服就买下来了,是二手的,品质很高,95后的年轻人很喜欢二手货,因为中国年轻人有接受二手的可循环理念的意识在。

我们之前说从摇篮到坟墓,到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都进行商业化的转换,但是我觉得从可持续发展和ESG的理念来讲,我们要从摇篮到摇篮,就是recycle、release,我们秉承新加坡的游学理念,从摇篮到摇篮。其实我之前看过一个说法,整个地球的外层地表是越来越厚的,可以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化石。

比如说我们在西安开地铁开不动,因为一挖就是一个帝王的坟墓出来,我们的地越长越厚,但是现在所有的建筑多年之后是否可以重复利用或者直接降解,或者在地表上搭新的建筑,旨意与我们的壳越来越厚,其实ESG也是从未来的角度来去反观现在。

对于我来说,我比较喜欢的旅行大概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跟自然亲近,比如说七大洲的目的地我都去过一些,我去年春节期间一放开就去了南极,对南极最深刻的感受,因为我当时背了一个古琴去,我对鹅弹琴,想得挺好的,背着古琴到南极的大陆的时候,我被工作人员制止了,他说不能带任何东西到南极上,也不能坐在南极的大陆上,我就只能在游轮船舱里对着冰山弹琴,越先进的地方、越注重环保理念的地方对游客的要求更高。比如说我个人爱好是潜水,我潜水的时候会看到海底有一些塑料瓶、塑料袋,我每次都会把它捞上来,其实都是一种在我看来很自洽的方式,也是一个跟自然很融入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让我每一次旅行回来焕发活力。

雷涛:唐总讲了一个词从摇篮到摇篮,当然,您也一直在践行,包括刚才讲到的从衣食住行游购娱方面,其实这两天在小红书流行“不去时尚才是最大的时尚本身”,这两天在上海很火,这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作为个人如何去看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过去大家觉得是一个大的笼统概念,当我们把它放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其实可以慢慢理解它、去践行它,可以发现我们做得很多了,这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地方。您作为一个资深的旅行达人,讲到积极可持续,作为旅行者如何给当地带来经济可持续?

唐月:我觉得旅行者需要引导,比如我今年春节自驾广西、广东、云南这些地方,我到了广东的雷州的时候,我参观完雷州博物馆,我买了当地的非遗产品雷州石狗,长得很像石狮子,也有点像琉球文化,为什么我去买它?因为我觉得它是有引导的,它在博物馆里面有一个非遗传承人,他本身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他长大之后会做一些雕琢,同时整个工厂有一半都是聋哑人或者是残疾人,它把非遗和助残很好结合在一起,我买一个石狗就可以给工厂捐5%的营收,我当时买了5个,破天荒地给背回来了,我非常愿意为本地的文化打call。

雷涛:支持本地生产的一些东西,这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唐月:我再补充一句,我也看到新加坡有一些在地品牌,其实也是这样的,既鼓励在地的文化产品,同时也能减少供应链过程中一些运输上面的消耗,也能够保证在地的文化传承,同时并不是说非得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可以结合现在年轻人的爱好做一些相对的融合,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老的文化能够焕新,能够基业常青的方式。

雷涛:讲得真好。接下来请问孙教授,我看到冰川会感叹如此美好,以及本人守护得如此之好,您作为旅行者本身,您在旅途过程中最关注可持续的哪些内容?

孙云龙:这既是我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我个人实践当中经常接触的。我关心一件事,根据我对中国旅游业的跟踪和观察,我们走过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利益相关方当中我们比较尊重政府的意见,我们比较尊重企业的意见,我们甚至比较尊重游客的意见,因为游客投诉电话马上就要反映,企业运营方很害怕,但是最为忽视的是地方的社区,地方的社区其实又是可持续旅游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地方的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冰川一定是跟自然形成一种协调关系。

第二,唐总刚才讲到非遗,我们经常抱怨中国旅游不好玩,千篇一律,这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因为我们忽略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而地方文化的载体不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而是社区,我们不能忽视社区。我们还要考虑旅游发展,最终还要回到社区,而不是说把居民赶走,我认为旅游业最后还要服务地方社区,能够让大家安居乐业,在很多地方发现有不同的美,在上海有上海的美,在西藏有西藏的美,大家活得都很好,大家会发现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样性的,所以无论在城市当中还是乡村当中,要保护这种多样性。

怎么样保护?我们就要打破低端的想法,就是地方社区的权益是不重要的,甚至觉得他们在阻碍发展,或者把土地给我来整理开发,我相信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一定是怎么样支持当地文化的发展,因为它保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留了历史和文化,谁热爱当地文化,只有当地人热爱当地文化,真正的文化可持续是地方人特别热爱本地,我认为什么时候发展到自己的本地人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觉得我自己的家乡特别好,而且这个地方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自然、文化都特别好,我就愿意建设家乡,这才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从我具体的观察来讲,地方社区话语权太小了,我们还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松赞是本土的藏区酒店,零碳是跟西门子能源合作的,雇佣的员工当中90%是本地人,60%的员工是持有初中教育学历的,他们服务的是高端客单价,服务的客群也是上层阶级,这其实也是一个可持续案例。

雷涛:我可以感受到作为个人也有一种能力,就是倒逼务的提供者或者说景区的建设者、酒店的建设者等等,我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要求、需求、想法和喜好之后,他们也会关注起来,慢慢当他们开始关注就会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无论是环境的多样性还是从文化的多样性的保护,这是我们作为个人的旅行者可以做的事情。今天的时间有限,请三位最后再做一个总结,我们在可持续的视角上如何去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这是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请三位总结。

闵薇:时间过得很快,我有几个小项目也没有分享,我讲简单两句。我们在设计创新方面对于可持续的设想,作为建筑师,考虑整个社会环境和对环境的变化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当时做了两个小项目,分别叫沙滩屋和星光篮,这是为新加坡做的,沙滩屋是马航飞机失事的时候,当时发现海里一堆垃圾,我们考虑怎么样收集垃圾,所以设立了这个项目,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教育,我们希望把这种环保的理念通过这样小的沙滩屋变成一个教育空间,又可以作为点亮东海岸的地标,这个项目在2015年左右已经发布了。

另外一个项目是星空篮,因为新加坡有很多滨水空间,但是没有人去,我们结合了新加坡的小区,因为我们去新加坡发现有很多来自于不同地域的美食,因为租金上涨,这些小吃摊消失了,所以我们当时希望做一个结合,同时是用太阳能电板发热,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保护型的漂浮美食阁,这是我们的创新,也是为新加坡建国50周年做的创意项目。

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三只小猪,在国内有很多的养殖户把猪粪便直接排到水里面,我们希望通过三只小猪的雕塑,下面有一个沼气的收集池,可以收集到里面,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沼气,同时又是起到乡村美誉的作用,说明乡村旅行除了好山好水,艺术的装置和可持续的装置也能够吸引人们去看这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其实环保是势在必行的,20年前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其实现在已经刻不容缓要去控制温度上升2度以内的目标,用创意的目标把可持续的理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给人们,而不是说只是在这个地方才知道这个东西刻不容缓,而是在生活的周边都可以了解这样的紧迫性,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

雷涛:紧迫性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方向,当然,当下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而且这么多年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关注这件事情,已经有一些好的例子出现。下面请唐总做一个总结。

唐月:在我总结之前,我刚才一直想问孙教授一个问题,就是ESG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跟所有人探讨的话题有关,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理解,我觉得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心”经济、“心”零售,我们之前叫性价比,但是现在叫心价比,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本心在我看来是一个意义,对于心经济、心零售、心价比,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

从人货场的角度拆解一下,首先要有人,人是整个社区和生活方式的灵魂,所以我觉得要有主理人的文化,有主理人才能创造出有爱心、有温度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可持续生活中来,要有主理人的精神。第二个是要有合适的产品,产品这一块也是古今中外要有一个融合,不能完全用古代的东西,也不能完全用现代的东西,是整个由生命力创造的出来。

对于场来说,像酒店,以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住宿的地点、场景,但是现在酒店变成了一个城市会客厅的概念,承载着很多多元化的功能,以前在旅游链条中是+酒店,现在是酒店+,在城市会客厅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做很好的艺术沙龙的分享,所以我觉得在整个心零售、心经济的打造过程,结合主理人、人货场可以把美好生活方式去深挖、出来创造,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浩华来说,我们浩华的标语是推动美好生活方式,持续进化,我觉得跟今天的可持续旅游的未来之路是非常契合的,如果今天有想进一步交流的,也欢迎回头来加我们的微信。

雷涛:首先请孙教授回答唐总刚刚的问题。

孙云龙:这个问题非常好,感谢唐总的提问,您在讲述过程中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人货场还是其他的角度,我认为人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旅游系并不在管理框架下,但是我一直在商科背景下成立起来,为什么不在工商管理框架下工作,旅游作为服务不一样,文化很重要,组织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解释当前所遇到的行业发展的好多问题,因为人是缺位的,无论是在景观当中还是地方社区的存在,以及消费者对行业从业者都缺少人和人的基本尊重,我们很多时候讲“顾客是上帝”。

我从研究角度来讲是反对“顾客是上帝”的,人与人是平等的,总是讲“顾客是上帝”的话,无形当中矮化了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实际上旅游业要做好的话对人的要求极高,因为在服务过程当中和互动、分享过程中在创造美好体验,如果把我当作一个工具,对不起,你得到的只是标准化、固化的东西,所以得不到精彩的内容。所以我觉得人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中国旅游业如何走向可持续道路一定是人格化。

举个例子,我以前是户外青年,现在是户外中年,我之前只会无差别考虑功能性考虑品牌,但是现在会对个人的品牌有倾向,有一个品牌我特别喜欢,比如说Patagonia,因为想到这个品牌之后,首先不是冲锋衣的配色设计,因为它说了一句特别牛的话,说Patagonia是捐给地球的,发布了一个全球领先性的联盟,捐出每年营收1%,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企业。所以提到这个品牌的时候,我应该支持它,它是鲜活的个人。

雷涛:孙教授在回答唐总问题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总结,论坛环节很有意思,首先是大家各自对ESG的认知,同时我们又站在个人旅行的角度去分享了对于可持续旅行的认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我作为主持人,我也收获了很多的内容,分享得特别好。

这个环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三位的大力支持,而且今天的分享非常精彩,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可以在上海来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查看本次论坛专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圆桌对话: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

3月27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推出的首届【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在上海报业大厦43层圆满落幕。在圆桌对话环节,旅行作家「无二旅人」雷涛、SPARK董事、中国区总经理闵薇、浩华管理顾问数字化及创新咨询业务事业部副董事唐月、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主任孙云龙,就《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展开讨论。

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推出的2024【界面旅行ESG主题论坛】于3月27日在上海报业大厦43层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特邀8位重磅嘉宾出席,包括新加坡旅游局执行署长、国内旅游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学者等,共同参与到不同主题的圆桌讨论中,涵盖了旅游业在ESG应用方面的前景和挑战、ESG理念对旅行者选择的影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等热门话题。

感谢首席赞助新加坡旅游局、战略支持企业ORAVIDA、特威茶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以下是圆桌论坛《ESG视角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文字实录——

雷涛:这个环节我们来讲生活以及教育如何去体现ESG相关的内容。首先请三位做一下自我介绍,先从闵总开始。

闵薇:大家好,我是SPARK建筑事务所中国区的总经理、董事。公司2005年进入中国开展建筑设计业务,在新加坡也有设计办公室,主创团队在新加坡和上海一起来进行建筑设计工作。

唐月:大家好,我是浩华管理咨询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唐月。我除了作为文商酒旅的咨询人,也比较喜欢旅行,今天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论坛。

孙云龙:很荣幸来做分享,我是来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的孙云龙。我的日常工作是负责旅游专业的学习,除此之外,我也比较喜欢背包旅行。

雷涛:从三位各自的行业来讲一讲ESG跟我们相关的内容,如何通过建筑和景观实现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具体有哪些设计策略可以优化能源使用,减少废物生产?

闵薇:我们在新加坡有个很有名的项目是新加坡克拉码头,是新加坡城市地标,现在新加坡开放了免签,欢迎大家去看一下。

克拉码头是历史保护项目,也是沿滨水边的城市旅游地。100年前是航运贸易的卸货码头,在上世纪80年代,它经过一次城市更新,但是那个时期整体的定位只是当地的零售业态。我觉得新加坡政府非常关注历史建筑的保护,因为城市更新跟ESG也是相关的,在全球能源两大消耗体系里面,一个是建设项目,另一个是交通运输类,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非常大。克拉码头一方面是老建筑,当时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政府要求不能够去大拆大建,一定要对建筑有保护,刚才也提到了新加坡非常关注文化和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这个项目第一次的改造策略是不太成功的。2000年左右的时候,新加坡凯德集团找到我们公司来做第二次改造,我们在第二次改造的时候应用到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首先,新加坡是很炎热的,常年30到35度的高温,每天还要下雨。当我们接到设计任务书时,克拉码头基本是两到三层的房子,有十字街区,业主希望做完全封闭的商业街,给消费者比较好的体验。

对于设计师拿到这样的任务书以后,我们也在思考什么样的商业氛围更符合可持续的理念,以及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形式,所以我们最终设计了一个大型的雨伞系统。在项目十字街做了一个大型的伞把街区覆盖。起到遮阳、挡雨的效果,不会影响购物体验,同时也营造了室内外氛围。它也是夜景打卡目的地,晚上大家希望到户外去,提供了半室外的商业空间。

我们做了通风设备。空气从宽阔的空间到狭窄的空间速度会提升,从而达到人体表面温度,我们结合了商业街,外面有户外广场,采用地下16摄氏度的空调水,经过空气水雾流动,加速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达到人体降温5度的效果。这个项目建设之后也得到了一个可持续项目大奖。

另一个可持续设计是沿滨水空间。近几年,国家也在倡导滨水空间利用,我们对水资源的关注比原来高,包括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滨水空间我们做了1.5米的粗调,让人可以更接近滨水空间,还有一些电风扇,起到给人降温的作用,人们可以坐在这里吃饭。克拉码头项目通过可持续理念创新的改造设计,营造了全新的旅游目的地,我觉得比较前沿。

雷涛:在您刚才的分享中,用了新加坡的例子,而且是以甲方的角度提出可持续相关的要求。会不会有些甲方对于可持续的理念比较模糊,作为建筑设计公司,如何去引导他们? 

闵薇:新加坡项目的业主都非常关注,国内现在也是比较提倡ESG的概念,特别是项目初期的设计阶段,我们植入很多环保的理念,包括太阳能电板、雨水收集,通过遮阳来降低未来运营能耗等等。只是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比如时间周期或者后来的造价,可能没办法百分之百落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还是会提醒甲方,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可持续的技术,现在国内的业主已经有这样的意识,需要在技术方面做一些平衡,我们也在推进这样的项目。

雷涛:平衡非常重要,还要看甲方如何理解和平衡。接下来请问唐总,作为文旅行业咨询公司,您如何赋能文旅企业?如何开发推广ESG友好型的产品?

唐月:浩华在亚太区有25个国家、500多座城市,上千家酒店。从每年能源方面的线上问卷调研,可以看到前沿、及时的数据,从数据的角度来说能够有整体的理解。

第二,我们今年专门成立了数字化及创新部门,希望能够在ESG领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他们提供复盘、优化、提升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制定酒店目的地行业ESG指导建议、行业标准,这是我们今年重点想做的事情。

第三,我们也在帮助甲方客户,在ESG方面规划不同的项目。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三力模型,分别是产品力、运营力和品牌力。

从产品力来说,有一些新能源企业在青海地区开建酒店,打造目的地景区。它们所处的区域刚好拥有温泉,基于地热优势,加上青海本地的光能、风能,我们建议客户能够做零碳酒店,客户非常认可,甚至要打造零碳目的地景区,像这类型的客户还有不少。进行零碳或者绿色低碳方面的产品规划,包括后期PMO长期项目管理落地。

从运营力来讲,也有客户的酒店是偏野生型的,分布在大山深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消费者希望到自然中去放空,有一个放松体验的时候,ESG里面的“G”是怎么给客户所期望的。他们来自一线、新一线,支付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客户服务的要求也会很很高。大山深处怎么解决酒店员工的培训、招聘,怎么能留得住人才,怎么能让山里纯朴村民的服务满足来自大城市人的要求,在运营方面会提供详细KPI流程拆解、目标细化和员工培训、疏导,包括建立客户反馈,是需要持续提升关注的。

从品牌力来讲,一些央企客户希望打造新时代酒店标准。对于游客来说,他们会为ESG买单,专门挑ESG的旅行项目,我觉得目前大部分的中国游客还没有这样高的觉悟。

旅游的两个客群,一个是小朋友,一个是小姐姐。小朋友是带娃的家庭,通常女主人是购买的决策领袖;对于小姐姐来说,以网红打卡为目的。从旅游角度来讲,她们买单的原因无非是对家庭和孩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贡献,或者对小姐姐和情侣提供什么样的情绪价值。基于此,要给他一个故事,不管是可以喝的水还是游轮,原生态地把所有的废物降解之后,再排放到海里,都需要教育的。从优先级来讲,要赋予目的地意义,然后梳理品牌和ESG的关联性,是很多企业想在ESG方面进一步细化的。

另外,从ESG角度来讲,建筑前期投入很大,但是从后期的可持续运营来看是可以实现盈亏平衡。ESG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何把碳排放用数字化管理或是通过运营线路的设计,跟政府联动,把碳普惠和企业会员积分、权益打通。去年,我在澳门参加了绿色商机论坛,我发现澳门的小程序里面有吃住行游购娱,可以换算成碳排放,不管是酒店还是目的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消费者产生闭环和奖励ESG行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引导,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雷涛:唐总讲到了在服务过程中给企业建议和引导,可以分享一些好的案例给我们吗?

唐月:中国文酒旅产业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特别好的案例,坦白说还没有正式问世。我们帮助央国企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到后续推行,我觉得会见到不一样的未来,我先暂时卖一个关子,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交流。

雷涛:接下来请孙教授,从ESG视角探讨新时代旅行者的选择行为有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孙云龙:除了研究之外,我也是非常主动的实践者。这些年我在旅行中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前面主持人讲到ESG和旅游业是深度关系,我非常同意,因为旅游业贩卖的是自然的资源,是文化的资源,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新一代旅行者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现在持续关注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趋向,有很大的不同和变化。我是70后,70、80后消费者关心产品或者服务的实物性价值,比如我买一个品牌,经常看到同龄人必须让你看到我穿的什么品牌,以及我吃的什么,这是实物带来的满足。

但是现在的年轻不是这样,他们更关心这个品牌带给他什么样的生活、归属于什么群体,所以在消费当中产生认同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消费是在降级,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像我们在物资匮乏时代,他们在意的是背后的意义,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物质需求满足得很好,他们更加关心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服务最后带来的意义,我想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谈到ESG,是很热门的话题。可持续也好,企业社会责任、CSR都是我们研究的重心问题,ESG之所以受关注,跟我们国家的国际化有关系。以前是资源披露,从2022年开始,变成强制性披露,纳入到一定的样本之后,央国企就有责任,未来的覆盖面会更广。

但是我想说的是ESG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它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不是被动地说国家有要求所以央国企开始转型研究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的,ESG背后是一种理念。我读书的时候,课本、教材说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不一样了,企业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定位难道就是一个狭义的营利组织吗?不承担其他的责任吗?对社会、人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然后是为了赚钱,其他的事情都不管,这是观念的进步。

第二,我们谈到ESG更多的是从产业角度来讲,其实不是谈产业,而是生活、教育,也就是理念跟生活有关。我看到ESG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企业家本身一定是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的,在生活当中可以体现出来。

第三,ESG不仅是工具,它还是目的。我参加很多相关的讨论,有时候把ESG当作工具,有了ESG就是国际化的品牌。其实ESG很简单,我经常跟国际同行、学界打交道,外国人讲可持续,你们的理念是什么,是因为你们的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大但人很少,所以可以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非常有限的,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怎么样保护人和自然的协同关系,怎么样保护传统文化,是中国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刚才提到ESG经验,我经常跟同行说你不懂ESG的话,去藏区看看、看看传统的生活,那是全球领先的ESG,真正好的ESG是什么?从生活做起,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人与人的关系。

雷涛:您是复旦大学旅游系的教授,我们如何把ESG的教育融入到当代大学中去,以培养未来旅游业的领导者和从业者对于可持续旅游的理解和承诺?    

孙云龙:ESG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更好的从业者,让他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种解决方案。旅游是实践性的,我经常带学生到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去观察、理解,这个过程中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刚去了藏区,太震撼了,世世代代几百年住在一个小村庄,竟然把自然守护得如此之好。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不适合居住的地方,高海拔、严寒,土地的生产非常有限,他为什么不离开?后来我想到了答案,他有他的意义。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慢慢地从物质性的满足走出来,你跟动物不一样,你是人,那么我在人生走一趟,我的意义究竟何在,一定是人与人的互动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为什么有人愿意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还乐此不疲,也有人愿意双向奔赴,无非是这个独特的空间能给他意义,这个对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ESG本身也是一个意义产生的来源。

雷涛:我们如何去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把ESG融入到教育体系里。

孙云龙:教育最有效的不是说,而是示范。我热爱自然,用相对节约的方式生活,告诉年轻人这样很好,可以体验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雷涛:从个人角度来说,抛开各自的生活和背景,每次提到ESG旅行,我们可能会涉及到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等等,它是综合的概念。对于我来说,每次出行,我为当地产生收入也好,或者关注当地文化也好,都是可持续的一部分。对于大家来说,作为个人,在旅行过程中,你们关注哪些可持续方向?

闵薇:我上周刚从郑州回来,也是参加关于ESG和儿童教育相关的主题大会,由郑州政府主导的活动,活动结束以后,我多留了一天想去玩一玩。作为建筑师,我会去看城市更新项目,看看怎么样改,有什么样新的想法,让我学习一下。

郑州有油画厂,还有郑州二砂,都在经历城市更新的阶段,我很喜欢看这些。还会看监狱,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介绍为什么之前是监狱,但现在是博物馆、商业综合体。

我喜欢看人文,特别是人文经过更新以后,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是更新不是大拆大建,就是可持续的理念,包括这些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大家去旅行喜欢看历史保护区,因为里面有故事,城市的复兴是非常重要的可持续话题和旅行的目的地。

另外,郑州新开了美术馆,但是特别远,我本来是想坐地铁过去的,如果有公共交通到达我绝对愿意坐公共交通,是一种低碳出行的方式。

轨道交通很难到那里,而且下雨,我就打车去了。我发现它是一个建筑群,郑州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剧院都放在一个空间里,里面非常大,要走10分钟才能到,我还拖了一个行李箱,根本没有办法走过去。我觉得香港做得很好,地铁能让你到达各个空间。可持续出行需要当地支持,否则没办法选择低碳出行,作为设计师,我会考虑到这些方面。

雷涛:作为设计师,关注当地建筑时,是否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吸引新时代的旅行者?怎么样做才能吸引新时代的旅行者? 

闵薇:我去看油画厂项目时,它之前是炼油厂,一块很大的场地。我发现没有办法买东西,因为这个项目不是整体运营的感觉,里面既有集市,也有很多外摆的空间,大家特别自由。我去的时候是礼拜五下午,有很多年轻人在那边玩,我觉得这个项目可能不会像新天地这种比较有趣的开发,它的感觉会比较中高端一点。

另外一个案例是豫园,最近焕发了一些新生,结合了数字艺术,包括通过场景化的营造。豫园灯会请了专业团队帮助他们做视觉艺术,以往通过手机数据发现60%是外地游客,40%是本地游客,但是有了艺术视觉之后反过来了。这种场景化的打造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是可借鉴的。我觉得像新天地,因为它持续在更新,包括现在也做了一些创新,也是因为实体店不是特别好,但是在内部也有很多的植被空间,这也是在迎合年轻人所喜欢的场景,我觉得需求都是个性化的,但是创造独特的体验是很关键的因素。

雷涛: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初期就留出余地,这个余地是场景营造的余地,这些场景营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形式,无论是low或者我们认为是高级的,可能会因为留出来的场地吸引不同的客群出来。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的旅游项目设计之初,都应该先留出这样的余地,来填充到未来想要的一些场景中,来吸引更多的新时代旅行者。当然,这个场景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为大家的喜好或者大家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请问唐总,您个人的旅行出行中,比较关注哪些方面?

唐月:简单来说就是食住行游购娱都要可持续,大家一定觉得我今天穿这身有点格格不入,其他嘉宾都是西装革履,就我穿成这个样子。这是我的道具,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外边这件衣服是香云纱,是中国用一种天然的植物的染料染出来的,三蒸九煮十八晒,过去一周我去了8个城市,没有想到中间出差多加了几个目的地,别人在聊可持续旅游的时候我是可持续差旅,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行李厢怎么打包,这件衣服又防风防晒,多少还防点雨,还很轻。 

里面的这件衣服更有意思,它是我租来的,有这样一个APP,可以租衣服,对于可持续的差旅和旅游也好,可以把行李箱放到最小,这样的话可以异地还衣服,来北京就不用带行李,到地方把东西租好,走的时候还就可以了,所以我的行李厢永远是最小的,像我这件衣服就买下来了,是二手的,品质很高,95后的年轻人很喜欢二手货,因为中国年轻人有接受二手的可循环理念的意识在。

我们之前说从摇篮到坟墓,到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都进行商业化的转换,但是我觉得从可持续发展和ESG的理念来讲,我们要从摇篮到摇篮,就是recycle、release,我们秉承新加坡的游学理念,从摇篮到摇篮。其实我之前看过一个说法,整个地球的外层地表是越来越厚的,可以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化石。

比如说我们在西安开地铁开不动,因为一挖就是一个帝王的坟墓出来,我们的地越长越厚,但是现在所有的建筑多年之后是否可以重复利用或者直接降解,或者在地表上搭新的建筑,旨意与我们的壳越来越厚,其实ESG也是从未来的角度来去反观现在。

对于我来说,我比较喜欢的旅行大概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跟自然亲近,比如说七大洲的目的地我都去过一些,我去年春节期间一放开就去了南极,对南极最深刻的感受,因为我当时背了一个古琴去,我对鹅弹琴,想得挺好的,背着古琴到南极的大陆的时候,我被工作人员制止了,他说不能带任何东西到南极上,也不能坐在南极的大陆上,我就只能在游轮船舱里对着冰山弹琴,越先进的地方、越注重环保理念的地方对游客的要求更高。比如说我个人爱好是潜水,我潜水的时候会看到海底有一些塑料瓶、塑料袋,我每次都会把它捞上来,其实都是一种在我看来很自洽的方式,也是一个跟自然很融入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让我每一次旅行回来焕发活力。

雷涛:唐总讲了一个词从摇篮到摇篮,当然,您也一直在践行,包括刚才讲到的从衣食住行游购娱方面,其实这两天在小红书流行“不去时尚才是最大的时尚本身”,这两天在上海很火,这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作为个人如何去看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过去大家觉得是一个大的笼统概念,当我们把它放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其实可以慢慢理解它、去践行它,可以发现我们做得很多了,这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地方。您作为一个资深的旅行达人,讲到积极可持续,作为旅行者如何给当地带来经济可持续?

唐月:我觉得旅行者需要引导,比如我今年春节自驾广西、广东、云南这些地方,我到了广东的雷州的时候,我参观完雷州博物馆,我买了当地的非遗产品雷州石狗,长得很像石狮子,也有点像琉球文化,为什么我去买它?因为我觉得它是有引导的,它在博物馆里面有一个非遗传承人,他本身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他长大之后会做一些雕琢,同时整个工厂有一半都是聋哑人或者是残疾人,它把非遗和助残很好结合在一起,我买一个石狗就可以给工厂捐5%的营收,我当时买了5个,破天荒地给背回来了,我非常愿意为本地的文化打call。

雷涛:支持本地生产的一些东西,这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唐月:我再补充一句,我也看到新加坡有一些在地品牌,其实也是这样的,既鼓励在地的文化产品,同时也能减少供应链过程中一些运输上面的消耗,也能够保证在地的文化传承,同时并不是说非得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可以结合现在年轻人的爱好做一些相对的融合,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老的文化能够焕新,能够基业常青的方式。

雷涛:讲得真好。接下来请问孙教授,我看到冰川会感叹如此美好,以及本人守护得如此之好,您作为旅行者本身,您在旅途过程中最关注可持续的哪些内容?

孙云龙:这既是我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我个人实践当中经常接触的。我关心一件事,根据我对中国旅游业的跟踪和观察,我们走过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利益相关方当中我们比较尊重政府的意见,我们比较尊重企业的意见,我们甚至比较尊重游客的意见,因为游客投诉电话马上就要反映,企业运营方很害怕,但是最为忽视的是地方的社区,地方的社区其实又是可持续旅游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地方的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冰川一定是跟自然形成一种协调关系。

第二,唐总刚才讲到非遗,我们经常抱怨中国旅游不好玩,千篇一律,这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因为我们忽略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而地方文化的载体不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而是社区,我们不能忽视社区。我们还要考虑旅游发展,最终还要回到社区,而不是说把居民赶走,我认为旅游业最后还要服务地方社区,能够让大家安居乐业,在很多地方发现有不同的美,在上海有上海的美,在西藏有西藏的美,大家活得都很好,大家会发现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样性的,所以无论在城市当中还是乡村当中,要保护这种多样性。

怎么样保护?我们就要打破低端的想法,就是地方社区的权益是不重要的,甚至觉得他们在阻碍发展,或者把土地给我来整理开发,我相信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一定是怎么样支持当地文化的发展,因为它保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留了历史和文化,谁热爱当地文化,只有当地人热爱当地文化,真正的文化可持续是地方人特别热爱本地,我认为什么时候发展到自己的本地人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觉得我自己的家乡特别好,而且这个地方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自然、文化都特别好,我就愿意建设家乡,这才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从我具体的观察来讲,地方社区话语权太小了,我们还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松赞是本土的藏区酒店,零碳是跟西门子能源合作的,雇佣的员工当中90%是本地人,60%的员工是持有初中教育学历的,他们服务的是高端客单价,服务的客群也是上层阶级,这其实也是一个可持续案例。

雷涛:我可以感受到作为个人也有一种能力,就是倒逼务的提供者或者说景区的建设者、酒店的建设者等等,我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要求、需求、想法和喜好之后,他们也会关注起来,慢慢当他们开始关注就会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无论是环境的多样性还是从文化的多样性的保护,这是我们作为个人的旅行者可以做的事情。今天的时间有限,请三位最后再做一个总结,我们在可持续的视角上如何去塑造新时代的旅游生活,这是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请三位总结。

闵薇:时间过得很快,我有几个小项目也没有分享,我讲简单两句。我们在设计创新方面对于可持续的设想,作为建筑师,考虑整个社会环境和对环境的变化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当时做了两个小项目,分别叫沙滩屋和星光篮,这是为新加坡做的,沙滩屋是马航飞机失事的时候,当时发现海里一堆垃圾,我们考虑怎么样收集垃圾,所以设立了这个项目,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教育,我们希望把这种环保的理念通过这样小的沙滩屋变成一个教育空间,又可以作为点亮东海岸的地标,这个项目在2015年左右已经发布了。

另外一个项目是星空篮,因为新加坡有很多滨水空间,但是没有人去,我们结合了新加坡的小区,因为我们去新加坡发现有很多来自于不同地域的美食,因为租金上涨,这些小吃摊消失了,所以我们当时希望做一个结合,同时是用太阳能电板发热,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保护型的漂浮美食阁,这是我们的创新,也是为新加坡建国50周年做的创意项目。

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三只小猪,在国内有很多的养殖户把猪粪便直接排到水里面,我们希望通过三只小猪的雕塑,下面有一个沼气的收集池,可以收集到里面,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形成沼气,同时又是起到乡村美誉的作用,说明乡村旅行除了好山好水,艺术的装置和可持续的装置也能够吸引人们去看这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其实环保是势在必行的,20年前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其实现在已经刻不容缓要去控制温度上升2度以内的目标,用创意的目标把可持续的理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给人们,而不是说只是在这个地方才知道这个东西刻不容缓,而是在生活的周边都可以了解这样的紧迫性,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

雷涛:紧迫性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方向,当然,当下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而且这么多年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关注这件事情,已经有一些好的例子出现。下面请唐总做一个总结。

唐月:在我总结之前,我刚才一直想问孙教授一个问题,就是ESG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跟所有人探讨的话题有关,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理解,我觉得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心”经济、“心”零售,我们之前叫性价比,但是现在叫心价比,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本心在我看来是一个意义,对于心经济、心零售、心价比,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

从人货场的角度拆解一下,首先要有人,人是整个社区和生活方式的灵魂,所以我觉得要有主理人的文化,有主理人才能创造出有爱心、有温度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可持续生活中来,要有主理人的精神。第二个是要有合适的产品,产品这一块也是古今中外要有一个融合,不能完全用古代的东西,也不能完全用现代的东西,是整个由生命力创造的出来。

对于场来说,像酒店,以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住宿的地点、场景,但是现在酒店变成了一个城市会客厅的概念,承载着很多多元化的功能,以前在旅游链条中是+酒店,现在是酒店+,在城市会客厅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做很好的艺术沙龙的分享,所以我觉得在整个心零售、心经济的打造过程,结合主理人、人货场可以把美好生活方式去深挖、出来创造,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浩华来说,我们浩华的标语是推动美好生活方式,持续进化,我觉得跟今天的可持续旅游的未来之路是非常契合的,如果今天有想进一步交流的,也欢迎回头来加我们的微信。

雷涛:首先请孙教授回答唐总刚刚的问题。

孙云龙:这个问题非常好,感谢唐总的提问,您在讲述过程中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人货场还是其他的角度,我认为人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旅游系并不在管理框架下,但是我一直在商科背景下成立起来,为什么不在工商管理框架下工作,旅游作为服务不一样,文化很重要,组织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解释当前所遇到的行业发展的好多问题,因为人是缺位的,无论是在景观当中还是地方社区的存在,以及消费者对行业从业者都缺少人和人的基本尊重,我们很多时候讲“顾客是上帝”。

我从研究角度来讲是反对“顾客是上帝”的,人与人是平等的,总是讲“顾客是上帝”的话,无形当中矮化了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实际上旅游业要做好的话对人的要求极高,因为在服务过程当中和互动、分享过程中在创造美好体验,如果把我当作一个工具,对不起,你得到的只是标准化、固化的东西,所以得不到精彩的内容。所以我觉得人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中国旅游业如何走向可持续道路一定是人格化。

举个例子,我以前是户外青年,现在是户外中年,我之前只会无差别考虑功能性考虑品牌,但是现在会对个人的品牌有倾向,有一个品牌我特别喜欢,比如说Patagonia,因为想到这个品牌之后,首先不是冲锋衣的配色设计,因为它说了一句特别牛的话,说Patagonia是捐给地球的,发布了一个全球领先性的联盟,捐出每年营收1%,这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企业。所以提到这个品牌的时候,我应该支持它,它是鲜活的个人。

雷涛:孙教授在回答唐总问题的时候也做了一些总结,论坛环节很有意思,首先是大家各自对ESG的认知,同时我们又站在个人旅行的角度去分享了对于可持续旅行的认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我作为主持人,我也收获了很多的内容,分享得特别好。

这个环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三位的大力支持,而且今天的分享非常精彩,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可以在上海来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查看本次论坛专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