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公司总体的业务和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受IPO撤回材料的影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二轮融资,以能够对后续几年的产品研发和公司经营给予更好的资金保障。”
4月1日,由上汽集团(600104.SH)实际控制的氢燃料电池代表公司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氢科技”)撤回上交所科创板IPO上市申请,引起市场极大关注。4月3日,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二轮融资工作,加快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
第五代电堆将适时推出
出生于1971年的卢兵兵,称得上是浸淫汽车行业28年的“老兵”。他于1996年便进入上汽集团,曾任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2018年5月至今,卢兵兵任捷氢科技董事、总经理和党总支书记。
卢兵兵对界面新闻透露,2001年,上汽集团就开始关注氢能车,并布局相关技术。2017年,集团认为氢燃料电池将逐步具备市场化条件。
2018年,捷氢科技成立,公司主营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汽集团直接持有捷氢科技4.62%的股份,上汽集团直接持股及通过动力新科、常州创发间接持股的方式合计持有捷氢科技68.31%的股份,为捷氢科技间接控股股东之一。
“相对来说,捷氢科技在三个方面更有优势。”卢兵兵对界面新闻指出,主要是:一是我们成功打造出燃料电池正向开发的体系、流程、标准和规范,在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车规级要求持续推进;二是拥有纵向一体化技术研发体系,把最具核心技术和成本载体的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公司团队拥有整车量产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深厚经验,人员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竞争力等特点,且人数较为合理和精简,研发人员占比约50%。
目前捷氢科技已建成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动力系统集成与适配开发在内的纵向一体化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功率覆盖1.5kW-270kW,产品应用于乘用车、城市公交、团体客车、轻卡、中重型卡车等多种车型,在15省23市开展商业化推广,同时探索轻型载具、工程机械、叉车、机场行李拖车及分布式发电等应用场景。公司是2021年度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之一。
“更具性能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的第五代电堆正在研发中,会适时推出。”卢兵兵对界面新闻透露,P5燃料电池系统平台样机已经做出来。
卢兵兵还指出,基于后续国家氢能高速公路规划,捷氢科技旗下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的P4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将可以满足商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下的长程重载需求。据了解,该公司重点打造的P4X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230kW,最大功率可达270 kW,设计寿命达到2万小时。
“最痛苦的还是没有规模”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现在,最痛苦的是没有规模。”不过,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大家普遍认为,当前整体“双碳”战略推进,氢能领域中行业发展趋势和大方向是确定的。“现在随着市场新变化,氢能行业这个发展路径可能更曲折一些,实现时间也可能比预期要长一些。”
卢兵兵称,从目前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还是从商用车领域率先切入,借此将氢气的制储输用等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全产业链打通。同时,通过商用车应用,能够将氢燃料电池技术打磨得更成熟;商用车市场需求规模上去后,也可以把氢燃料电池的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等到加氢站网络化铺设更成熟、氢气使用成本足够低等各方面条件具备,氢燃料电池使用可以更快从商用车进一步切入乘用车。”
氢能行业发展与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熟度、氢气的制储输用各个环节如何打通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卢兵兵看来,技术、成本、规模、加氢站、氢源等这些要素是互为影响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氢能产业就相当于一个房子有六根柱子,只拉高一根柱子并不能改善整体房子的情况,而是要把这六根柱子都同步提高,才能整体拉升产业发展。并不是说加氢站建了1000座,整体产业就起来了。”
近来利好政策频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编制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吉林、辽宁、陕西等各地出台氢能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其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科技厅联合发布《关于对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山东省政策力度比较给力,如果在应用端等方面能够打通,这将对整个氢能行业发展产生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从事运输车辆的公司来说,过桥过路费在整个营运成本中占比约20%左右。如果这一块费用能够减免,那对氢能产业发展的促进会非常大”。
“希望后续有更多地区推出相关氢能支持政策。”卢兵兵进一步指出,当前捷氢科技跟各地政府沟通还是比较密切的,对于那些氢能资源禀赋高、氢气成本更有竞争力、应用场景比较丰富的地区,公司希望能抢先布局,获得更多合作潜力。
需要关注的是,卢兵兵认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把非化工区的制氢和加氢一体化给予许可,这对于氢能行业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前,氢气被定义为危化品,这就导致氢气只能在化工区域生产,而氢气运输成本较高。如果氢气后续给予非危化品“待遇”,地区限制也会大大减少,将有利于扩大加氢站的铺设,推进整体氢气产业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并增加消费者的氢气使用便捷度,将进一步减少用氢成本,最终增加氢能产业的市场需求。
对于氢能车来说,加氢成本主要来自三大块,分别是氢气出厂成本、运输成本和加氢站运维成本,这三块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成功突破制氢、加氢一体化运作,省去了占三分之一成本的运输环节,这将大大节省用氢成本。
不过,相对于已熟知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众对氢气安全性有更多担忧。对此,卢兵兵对界面新闻指出,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这就决定它有很强的逃逸性,在非密闭空间里氢气不会聚集,不会聚集就不会有大的风险。该人士表示,氢气应用实际上已经十分普遍,氢气用于车上可能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但氢气作为化工原料,其实是一直在用;“因此,从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形成了比较完整且完善的行业规范和安全生产规定,按照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来操作,氢气应用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国产化是捷氢科技成立以来持续努力的方向。卢兵兵对界面新闻称,这主要基于两点需求:一是国产化才能保证国家氢能领域产业链发展的安全,二是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国产化将大大降低氢能产业的成本。
据介绍,该公司以“大国产化”为核心理念,提升自主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并推动和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国产化进程,逐步实现核心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研发和制造装备、测试设备100%国产化。
界面新闻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等了解到,单一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单个电堆组件中,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63%,是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在燃料电池电堆中,双极板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27.5%,膜电极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61.8%。在膜电极结构中,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三部分;其中催化剂是最大的成本项目,约占整个膜电极成本的39.8%。
“这三块核心材料短板补齐后,基本上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就完整了。”卢兵兵指出,以前氢燃料电池系统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都需要进口,现在国内行业公司逐步实现国产化,部分技术已经逐步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但目前还处于小批量替代状态,整体规模化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方面的国产化进展还是蛮快的。”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准备上百套这样全国产化的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给国产材料和零部件进入实际应用环节的应用机会,实际应用后给相关公司反馈更多应用数据,让国内公司基于这些应用数据不断迭代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2027年将是盈利临界点?
“我们有个目标,就是到2027年左右,氢车整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简称:TCO)能够与燃油车用车成本持平。”在卢兵兵看来,这将真正解决氢能车的高成本难题。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估,2018年至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由9600元/kW降至3200元/kW;预计到2027年其成本将降至1000元/kW。卢兵兵对界面新闻透露,目前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大约在3000元/kW左右。
照此理解,2027年将是氢能产业可能实现盈利的临界点。也就是说,2024年到2027年,将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极为关键的三年。
“目前整个政策在向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方向走,希望最终能将应用需求拉起来。”卢兵兵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及市场能够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已经提出的产业规划方案能够加快节奏,场地、位置等与使用环境不匹配的可以适时调整,加氢站的审批、建设等流程能够更公开透明以便促进加氢站投资。
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对整个氢能产业发展多少会有一些影响,融资情况可能不如2021年、2022年火爆。“不过,还是有不少投资机构看中这个赛道。”
2021年12月,捷氢科技启动上交所科创板IPO上市;并于2022年6月正式提交IPO申请材料。2024年4月1日,该公司撤回上市申请材料。“公司撤回科创板IPO上市申请,也是因为当前整个资本市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
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第二轮融资。卢兵兵透露,捷氢科技总体的业务和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受IPO撤回材料的影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二轮融资,以能够对后续几年的产品研发和公司经营给予更好的资金保障。“目前相关融资工作在正常推进中,公司正在和老股东与一些新的投资机构进行沟通,进展还不错,多家机构表态乐意继续投资捷氢科技。”
随着A股IPO收紧,多家氢能产业链公司纷纷转战港股上市。对此,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表示,捷氢科技不排除到港股等其他资本市场上市的可能,但目前公司主要将第二轮融资按计划推进。“下一步公司持续关注国内A股IPO情况,最理想的还是在A股上市,毕竟A股对氢能产业公司的认知度、交易和流通情况都更有保障;如果A股这边持续收紧IPO,那么,公司也会考虑到海外上市。”
“对于捷氢科技来说,目标还是要把产品开发得更有竞争力,也就是性价比更高,把核心性能提升上去和成本降下来。”卢兵兵对界面新闻进一步指出,未来,如果氢能车能够和其他能源车的用车成本持平,那后续推氢能车的阻力就没那么大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