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锦记:传承的味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锦记:传承的味道

从1888年创业于东南小镇上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传承128年的家族大集团,家族企业的属性维系了李锦记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李锦记家族的传承密码,如同李锦记酱料的配方一样神奇,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我们首先试着把他们(第五代)培养成家族的领导者或参与者,其次才是企业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李美瑜

2016年10月,李锦记的六款酱料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登入太空。这是继2012年、2013年先后入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航天食品之后,李锦记酱料的第三次飞天之旅。李锦记用百年品质打造着航天印记。

2016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家族第四代传承成员之一李惠森提案《关于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展开调研的建议》。这是李惠森连续第九年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关注家族企业传承。只有切身经历的人,才能提出最有温度的提案。李锦记至今已经传承了四代人,堪称华人家族企业治理典范。

从1888年创业于东南小镇上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传承128年的家族大集团,家族企业的属性维系了李锦记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李锦记家族的传承密码,如同李锦记酱料的配方一样神奇,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百年沧桑

1888年,李锦裳于广东省珠海南水镇发明蚝油,创立李锦记蚝油庄,随后迁往澳门。1920年代,第二代李兆南接手管理家族业务,李锦记透过金山庄开始把蚝油销往美国,随后总部迁往香港。1970年代初,在家族事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李兆南与两房侄子产生严重分歧,发生了“第一次家变”。1972年,第三代李文达出任李锦记主席,1980年代,家族第四代陆续加盟,家族事业从家庭作坊式经营迈向现代化集团公司。1980年代末,李文达的亲弟弟患鼻咽癌,提出分家及清算股权,亲兄弟诉诸公堂,李锦记家族 “二遇家变”。1992年,李锦记进军中草药健康产品业务。2015年,已经有三位第五代成员加入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参与家族企业管理。历经128年的持续发展,李锦记已成功打造出一个百年品牌,成为中华民族的“质量与信心标志”的国际品牌。

百年来的跌宕起伏,折射出几代人的坚守与创新。坚守的,是“思利及人”“永远创业”的家族精神;创新的,是蒸蒸日上的家族事业和与时俱进的家族制度。

家族精神

传承不单单是企业经营、物质财富的延续,更是家族文化精神的代际传承。李惠森曾坦言,“正是因为有了思利及人的家族精神,才铸就了李锦记的百年传奇”。“思利及人”,来自于台湾文化大师刘太希的训词格言“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是李锦记家族精神的核心,亦是其为人处世、齐家治企的基本原则。

2012年12月29日,李文达在李锦记家族会议上致辞道:“我要语重心长劝喻您们,无论如何,都要以家族为先,要以思利及人的直升机思维顾念家族的整个利益为先。”李惠森在《思利及人的力量》一书中写到:“‘思利及人’包含三个要素:直升机思维、换位思考和关注对方感受。其中直升机思维要求我们考虑问题能像坐直升机一般,超越个人和眼前的局限,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思利及人精神强调惠及更多的人——从你、我、他到我们,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从企业到社会,它始终贯穿在李锦记家族治理与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

从思利及人出发,李锦记确立了两个使命:“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这既是家族的使命,也是企业的使命,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企业中的每个人对未来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企业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对客户,还是供应商,或者是合作伙伴,李锦记始终贯彻思利及人精神,坚持在制定政策、做出决定前应该整体思考如何有利于大家。正因如此,在2015年上半年,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度获得美国怡安翰威特颁发2015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奖。

家变催生家族委员会

在家族治理上,李锦记堪称华人家族企业的典范。经历过两次家变的切肤之痛,李氏家族第三代和第四代达成共识,希望在家族内部建立化解矛盾的有效沟通机制。2002年,李氏家族尝试建立家族委员会制度。据《家族精神:李锦记百年传承的力量》一书中统计,到2015年8月为止,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在成立的13年里,共召开50次会议,用了整整125天、合计1471个小时来讨论家族事务。从为家族“治未病”出发,李锦记建立了家族委员会、家族议会、家族办公室等家族治理架构,制定了家族宪法。

李氏家族成员对此达成一致:“若以企业为核心,家族一旦出现问题,经营会受到波及。但如以家族为核心,即使经营暂时出现波动,只要一家人和睦,企业就会屹立不倒。”因此,家族委员会的中心工作不是如何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是如何从战略上规划家族建设,包括家族宪法、家族价值观以及下一代甚至下两代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为整个家族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李锦记家族委员会下设5个下属机构,由五位第四代家族成员具体负责,任期两年,到期后由家族委员会决定下一任人选,可以连任。

李文达认为,家族是大树的根,企业是大树的枝干。唯有根深方能枝繁叶茂。李锦记把家族委员会作为家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这不同于绝大多数家族中的“家长制”和“一言堂”,代表着中国人家族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

家族人才库

李锦记家族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它独特的“家族人才库”。第一类人才无疑是家族成员。第四代的五位成员在1980年代后陆续加盟,是家族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如今的主力军。第二类人才则是家族的近亲。李氏近亲和蔡氏家族里面都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十几年来李文达善用这两边的姻亲,充分地调度和发挥这些贤才的作用。

根据下表我们不难看出,每当李锦记家族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时候,总有“事先储备”的人可以给家族施以援手。这是家族之幸事,也是企业治理之智。培养第五代作为一个传承了四代人的家族企业,李锦记很早就开始关注家族第五代的培养问题,成立了家族教育中心,有意识的带领第五代感受家族文化和企业精神。

家族精神的传承与进化,是家族事业永续和常青的基础,而家族事业并不是发扬家族精神的唯一平台。老一辈家族成员认为,任何家族成员的社会成就都是李锦记家族的荣耀。第四代成员李美瑜曾表示,如果下一代对企业感兴趣,那当然好;但我们更希望他们对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有兴趣。因此,李锦记有意识地组织家族成员参加在中国内地的家族旅游,接受有关中国文化的培训等。2006年,家族曾专门邀请清华大学在北京安排了“李锦记清华暑期学习班”,通过普通话学习、研修历史和大量的户外考察,让孩子们接受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无疑也意味着,李锦记家族精神很有可能依托第五代成员的社会成就,在各个领域开枝散叶。

目前,李锦记家族的第五代共有十余位成员,不少都对艺术、设计感兴趣,有兴趣从事商业性工作的偏少。因此,李锦记家族学习及发展中心作为“促进者”,会定期为第五代成员安排 “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培训。前者帮助他们建立对于家族事业的知识体系和对于经营企业的兴趣,并试图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后者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和可能承担的不同职务,相应地提供不同的技能培训。2015年,李锦记家族已经有三位第五代成员加入了家族委员会,与第三代、第四代一同参与家族的管理,为李锦记这个传承了128年的家族企业注入了新的能量。

李惠森曾表示,希望“中国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做到企业长青,更做到家族长兴,文化长兴,可以有更多的优秀家族文化被社会、公众接受,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中国梦的铸就贡献正能量。我认为,这是传承真正的意义,也是每一个中国家族企业和家族的责任”。李氏家族 “思利及人”的家族精神、“富过五代”的传承经验,不仅是李锦记的宝贵财富,也是所有家族企业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

撰文|杨倩倩(慧谷家族企业研究院 研究员)

来源|慧谷家族白皮书

支持机构 | 慧谷家族企业研究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锦记:传承的味道

从1888年创业于东南小镇上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传承128年的家族大集团,家族企业的属性维系了李锦记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李锦记家族的传承密码,如同李锦记酱料的配方一样神奇,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我们首先试着把他们(第五代)培养成家族的领导者或参与者,其次才是企业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李美瑜

2016年10月,李锦记的六款酱料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登入太空。这是继2012年、2013年先后入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航天食品之后,李锦记酱料的第三次飞天之旅。李锦记用百年品质打造着航天印记。

2016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家族第四代传承成员之一李惠森提案《关于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展开调研的建议》。这是李惠森连续第九年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关注家族企业传承。只有切身经历的人,才能提出最有温度的提案。李锦记至今已经传承了四代人,堪称华人家族企业治理典范。

从1888年创业于东南小镇上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传承128年的家族大集团,家族企业的属性维系了李锦记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李锦记家族的传承密码,如同李锦记酱料的配方一样神奇,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百年沧桑

1888年,李锦裳于广东省珠海南水镇发明蚝油,创立李锦记蚝油庄,随后迁往澳门。1920年代,第二代李兆南接手管理家族业务,李锦记透过金山庄开始把蚝油销往美国,随后总部迁往香港。1970年代初,在家族事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李兆南与两房侄子产生严重分歧,发生了“第一次家变”。1972年,第三代李文达出任李锦记主席,1980年代,家族第四代陆续加盟,家族事业从家庭作坊式经营迈向现代化集团公司。1980年代末,李文达的亲弟弟患鼻咽癌,提出分家及清算股权,亲兄弟诉诸公堂,李锦记家族 “二遇家变”。1992年,李锦记进军中草药健康产品业务。2015年,已经有三位第五代成员加入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参与家族企业管理。历经128年的持续发展,李锦记已成功打造出一个百年品牌,成为中华民族的“质量与信心标志”的国际品牌。

百年来的跌宕起伏,折射出几代人的坚守与创新。坚守的,是“思利及人”“永远创业”的家族精神;创新的,是蒸蒸日上的家族事业和与时俱进的家族制度。

家族精神

传承不单单是企业经营、物质财富的延续,更是家族文化精神的代际传承。李惠森曾坦言,“正是因为有了思利及人的家族精神,才铸就了李锦记的百年传奇”。“思利及人”,来自于台湾文化大师刘太希的训词格言“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是李锦记家族精神的核心,亦是其为人处世、齐家治企的基本原则。

2012年12月29日,李文达在李锦记家族会议上致辞道:“我要语重心长劝喻您们,无论如何,都要以家族为先,要以思利及人的直升机思维顾念家族的整个利益为先。”李惠森在《思利及人的力量》一书中写到:“‘思利及人’包含三个要素:直升机思维、换位思考和关注对方感受。其中直升机思维要求我们考虑问题能像坐直升机一般,超越个人和眼前的局限,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思利及人精神强调惠及更多的人——从你、我、他到我们,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从企业到社会,它始终贯穿在李锦记家族治理与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

从思利及人出发,李锦记确立了两个使命:“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这既是家族的使命,也是企业的使命,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企业中的每个人对未来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企业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对客户,还是供应商,或者是合作伙伴,李锦记始终贯彻思利及人精神,坚持在制定政策、做出决定前应该整体思考如何有利于大家。正因如此,在2015年上半年,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度获得美国怡安翰威特颁发2015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奖。

家变催生家族委员会

在家族治理上,李锦记堪称华人家族企业的典范。经历过两次家变的切肤之痛,李氏家族第三代和第四代达成共识,希望在家族内部建立化解矛盾的有效沟通机制。2002年,李氏家族尝试建立家族委员会制度。据《家族精神:李锦记百年传承的力量》一书中统计,到2015年8月为止,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在成立的13年里,共召开50次会议,用了整整125天、合计1471个小时来讨论家族事务。从为家族“治未病”出发,李锦记建立了家族委员会、家族议会、家族办公室等家族治理架构,制定了家族宪法。

李氏家族成员对此达成一致:“若以企业为核心,家族一旦出现问题,经营会受到波及。但如以家族为核心,即使经营暂时出现波动,只要一家人和睦,企业就会屹立不倒。”因此,家族委员会的中心工作不是如何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是如何从战略上规划家族建设,包括家族宪法、家族价值观以及下一代甚至下两代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为整个家族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李锦记家族委员会下设5个下属机构,由五位第四代家族成员具体负责,任期两年,到期后由家族委员会决定下一任人选,可以连任。

李文达认为,家族是大树的根,企业是大树的枝干。唯有根深方能枝繁叶茂。李锦记把家族委员会作为家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这不同于绝大多数家族中的“家长制”和“一言堂”,代表着中国人家族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

家族人才库

李锦记家族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它独特的“家族人才库”。第一类人才无疑是家族成员。第四代的五位成员在1980年代后陆续加盟,是家族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如今的主力军。第二类人才则是家族的近亲。李氏近亲和蔡氏家族里面都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十几年来李文达善用这两边的姻亲,充分地调度和发挥这些贤才的作用。

根据下表我们不难看出,每当李锦记家族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时候,总有“事先储备”的人可以给家族施以援手。这是家族之幸事,也是企业治理之智。培养第五代作为一个传承了四代人的家族企业,李锦记很早就开始关注家族第五代的培养问题,成立了家族教育中心,有意识的带领第五代感受家族文化和企业精神。

家族精神的传承与进化,是家族事业永续和常青的基础,而家族事业并不是发扬家族精神的唯一平台。老一辈家族成员认为,任何家族成员的社会成就都是李锦记家族的荣耀。第四代成员李美瑜曾表示,如果下一代对企业感兴趣,那当然好;但我们更希望他们对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有兴趣。因此,李锦记有意识地组织家族成员参加在中国内地的家族旅游,接受有关中国文化的培训等。2006年,家族曾专门邀请清华大学在北京安排了“李锦记清华暑期学习班”,通过普通话学习、研修历史和大量的户外考察,让孩子们接受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无疑也意味着,李锦记家族精神很有可能依托第五代成员的社会成就,在各个领域开枝散叶。

目前,李锦记家族的第五代共有十余位成员,不少都对艺术、设计感兴趣,有兴趣从事商业性工作的偏少。因此,李锦记家族学习及发展中心作为“促进者”,会定期为第五代成员安排 “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培训。前者帮助他们建立对于家族事业的知识体系和对于经营企业的兴趣,并试图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后者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和可能承担的不同职务,相应地提供不同的技能培训。2015年,李锦记家族已经有三位第五代成员加入了家族委员会,与第三代、第四代一同参与家族的管理,为李锦记这个传承了128年的家族企业注入了新的能量。

李惠森曾表示,希望“中国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做到企业长青,更做到家族长兴,文化长兴,可以有更多的优秀家族文化被社会、公众接受,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发展、中国梦的铸就贡献正能量。我认为,这是传承真正的意义,也是每一个中国家族企业和家族的责任”。李氏家族 “思利及人”的家族精神、“富过五代”的传承经验,不仅是李锦记的宝贵财富,也是所有家族企业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

撰文|杨倩倩(慧谷家族企业研究院 研究员)

来源|慧谷家族白皮书

支持机构 | 慧谷家族企业研究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