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号不用不等于注销,注销后如何保护钱包和隐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号不用不等于注销,注销后如何保护钱包和隐私?

注销手机号安全吗?解绑银行卡麻烦吗?不用要注销吗?

文|IT时报 贾天荣

编辑|孙妍

近期,安徽省铜陵市公安民警“徐督督”在其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一则科普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他强调:“随意注销手机号,无异于将个人信息拱手让人,此举极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这一观点迅速跃升至微博热搜榜首,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

民警在视频中表示:“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三大运营商客服均回应,用户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此后将重新投放市场,但被投放时间无法确定。因此老用户需要提前解绑相关软件,用新手机号重新注册。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手机号绑定了哪些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推出的“一证通查2.0”服务,就可以查询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了哪些互联网账号。在微信或支付宝能搜索“一证通查”小程序,目前该小程序可以查询16个互联网应用账号的注册情况,以及名下有多少张移动电话卡。

此外,三大运营商提醒用户,手机号不用不等于注销。通信行业人士也提示,与头部知名App、银行App相比,海量的小网站才是“注销手机号”带来的问题所在。

01 注销手机号安全吗?海量小网站是问题所在

由于网络实名制深入推广,“手机号+验证码”已经成为最便捷的实名认证工具,但是还没有软件可以查到某个电话号码名下所有的注册信息。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IT时报》,注销手机号并重新投入市场前,运营商会有半年以上的“静默期”,在处置资金时将激活实名认证,只有通过实名认证,才能处置资产。

此外,涉及资金的主流App或App的资金功能都不会局限于“手机号+验证码”的实名认证。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在涉及资金功能时,都设置了“二次实名认证、活体视频认证”等多重保障。

付亮认为,与头部知名App、银行App相比,海量的小网站才是问题所在。不少小网站的安全不够规范,甚至会明码存储用户信息,容易被黑客“拖库”,而且不少用户在不同网站用了同一个密码。小网站大多没有设置号码使用的安全监测,更换手机,仍可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登陆。此外,一些小网站没有实名制管理能力,却还要求提供“身份证号+姓名”的附加认证,与手机号、验证码结合,可能被用于在其他网站登陆或通过升级的安全验证。

如何降低注销手机号带来的风险?付亮对此建议,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级别的强弱,“身份证号+姓名+活体”高于“身份证号+姓名+手机验证码”,更高于“手机号+验证码”,前者更安全,能为后者“背书”,后者不能为前者背书。“手机号+验证码”可用于实名制登陆,但不能用于支付环节的安全验证。

此外,App要强化登录异常判定。付亮认为,手机号注销后的静默期,App应判定为异常,在软件登录验证环节增加登录异常判定。判定异常时,应采用比“手机号+验证码”更安全的强化安全验证。

最后,倡导适度缩小网络实名制的适用范围,尽可能避免没有管理能力的团队拿到用户的实名信息,从源头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02 解绑银行卡麻烦吗? 需携带证件到银行解绑

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正是出于对注销手机后繁琐的解绑流程的担忧,才迟迟不愿更换手机号码,“尤其是银行,每一家都要跑一次,很麻烦。”

针对这一情况,《IT时报》查询后发现,由于个人银行绑定手机号码涉及到账户资金及手机银行使用安全,大多数银行修改号码,都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新手机卡和设备)至银行线下网点办理。

《IT时报》随即在线下询问了几家银行,发现解除手机号与银行账户的绑定其实并不复杂。建设银行工作人员指出,客户仅需携带身份证和一张已签约的银行卡,即可在银行自助设备上自行办理。

浦发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带身份证和能接收短信的手机。如果手机卡被二次购买,在确认与原机主没有关系后,号码会自动给后续拥有者使用,并不会影响到号码前机主的金融安全。

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的用户,需要分别到各银行进行解绑操作。

03 手机号不用应该主动注销吗?不用不等于注销

随着手机号码与日常生活、金融服务、社交网络等领域的紧密融合,其注销带来的解绑手续繁琐成为一些用户不愿主动注销闲置号码的原因。也有消费者选择让号码自然欠费,一段时间后由运营商自动注销。然而《IT时报》调查发现,这种看似省事的做法实际上也暗藏诸多潜在风险。

《IT时报》以消费者身份分别拨打了三家运营商的客服电话,中国移动客服人员表示,如用户欠费达92天,系统将自动销户。尽管如此,并不推荐用户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一旦将来希望重新办理移动号码或业务,仍需补缴欠款。此外,欠费记录会被提交至政府征信机构,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

中国联通客服表示,对于欠费超过三个月的号码,联通会自动注销。然而,注销后的号码在二次发放时,原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面临泄露风险,危及信息安全。同时,若欠费金额较大,用户将被纳入联通的黑名单。

中国电信客服则表示,对于连续欠费超过三个月的号码,电信同样会进行自动注销。若用户采用预付费方式,通常不会有额外影响;但如果存在未履行完的套餐协议或业务,可能会产生违约金、欠费,并且可能影响之前参与的话费返还活动,导致后续返还款项无法到账。

电信客服人员也提醒消费者,更换或注销手机号码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一是备份电话本。注意及时备份SIM卡通讯录信息,并及时通知所有联系人手机号已经变更。

二是及时解绑银行卡。通过网银手机客户端或前往银行柜台对手机号进行变更和解除绑定,及时变更U盾、网银短信通知等银行业务号码。

三是及时解绑支付宝等金融类App账户,以及证券、基金账户的各项关联业务号码。

四是更改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绑定的手机号。

五是及时更改邮箱、网盘、12306网上购票等涉及个人往来信件、照片、隐私等软件的手机号绑定。

六是会员卡信息修改。一些超市、商场的会员卡或是积分卡等,都是直接报手机号就可以享受折扣并累计积分的,在更换手机号时需要及时修改。

七是及时销毁废弃的SIM卡。变更手机号后不要随意丢弃已经不用的SIM卡,应及时销毁,以免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被冒用进而实施诈骗。

此外,例如学信网、手机账户ID(例如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都有相关ID账号)等,换号或者注销也要注意及时解绑、换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号不用不等于注销,注销后如何保护钱包和隐私?

注销手机号安全吗?解绑银行卡麻烦吗?不用要注销吗?

文|IT时报 贾天荣

编辑|孙妍

近期,安徽省铜陵市公安民警“徐督督”在其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一则科普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他强调:“随意注销手机号,无异于将个人信息拱手让人,此举极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这一观点迅速跃升至微博热搜榜首,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

民警在视频中表示:“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三大运营商客服均回应,用户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此后将重新投放市场,但被投放时间无法确定。因此老用户需要提前解绑相关软件,用新手机号重新注册。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手机号绑定了哪些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推出的“一证通查2.0”服务,就可以查询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了哪些互联网账号。在微信或支付宝能搜索“一证通查”小程序,目前该小程序可以查询16个互联网应用账号的注册情况,以及名下有多少张移动电话卡。

此外,三大运营商提醒用户,手机号不用不等于注销。通信行业人士也提示,与头部知名App、银行App相比,海量的小网站才是“注销手机号”带来的问题所在。

01 注销手机号安全吗?海量小网站是问题所在

由于网络实名制深入推广,“手机号+验证码”已经成为最便捷的实名认证工具,但是还没有软件可以查到某个电话号码名下所有的注册信息。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IT时报》,注销手机号并重新投入市场前,运营商会有半年以上的“静默期”,在处置资金时将激活实名认证,只有通过实名认证,才能处置资产。

此外,涉及资金的主流App或App的资金功能都不会局限于“手机号+验证码”的实名认证。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在涉及资金功能时,都设置了“二次实名认证、活体视频认证”等多重保障。

付亮认为,与头部知名App、银行App相比,海量的小网站才是问题所在。不少小网站的安全不够规范,甚至会明码存储用户信息,容易被黑客“拖库”,而且不少用户在不同网站用了同一个密码。小网站大多没有设置号码使用的安全监测,更换手机,仍可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登陆。此外,一些小网站没有实名制管理能力,却还要求提供“身份证号+姓名”的附加认证,与手机号、验证码结合,可能被用于在其他网站登陆或通过升级的安全验证。

如何降低注销手机号带来的风险?付亮对此建议,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级别的强弱,“身份证号+姓名+活体”高于“身份证号+姓名+手机验证码”,更高于“手机号+验证码”,前者更安全,能为后者“背书”,后者不能为前者背书。“手机号+验证码”可用于实名制登陆,但不能用于支付环节的安全验证。

此外,App要强化登录异常判定。付亮认为,手机号注销后的静默期,App应判定为异常,在软件登录验证环节增加登录异常判定。判定异常时,应采用比“手机号+验证码”更安全的强化安全验证。

最后,倡导适度缩小网络实名制的适用范围,尽可能避免没有管理能力的团队拿到用户的实名信息,从源头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02 解绑银行卡麻烦吗? 需携带证件到银行解绑

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正是出于对注销手机后繁琐的解绑流程的担忧,才迟迟不愿更换手机号码,“尤其是银行,每一家都要跑一次,很麻烦。”

针对这一情况,《IT时报》查询后发现,由于个人银行绑定手机号码涉及到账户资金及手机银行使用安全,大多数银行修改号码,都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新手机卡和设备)至银行线下网点办理。

《IT时报》随即在线下询问了几家银行,发现解除手机号与银行账户的绑定其实并不复杂。建设银行工作人员指出,客户仅需携带身份证和一张已签约的银行卡,即可在银行自助设备上自行办理。

浦发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带身份证和能接收短信的手机。如果手机卡被二次购买,在确认与原机主没有关系后,号码会自动给后续拥有者使用,并不会影响到号码前机主的金融安全。

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的用户,需要分别到各银行进行解绑操作。

03 手机号不用应该主动注销吗?不用不等于注销

随着手机号码与日常生活、金融服务、社交网络等领域的紧密融合,其注销带来的解绑手续繁琐成为一些用户不愿主动注销闲置号码的原因。也有消费者选择让号码自然欠费,一段时间后由运营商自动注销。然而《IT时报》调查发现,这种看似省事的做法实际上也暗藏诸多潜在风险。

《IT时报》以消费者身份分别拨打了三家运营商的客服电话,中国移动客服人员表示,如用户欠费达92天,系统将自动销户。尽管如此,并不推荐用户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一旦将来希望重新办理移动号码或业务,仍需补缴欠款。此外,欠费记录会被提交至政府征信机构,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

中国联通客服表示,对于欠费超过三个月的号码,联通会自动注销。然而,注销后的号码在二次发放时,原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面临泄露风险,危及信息安全。同时,若欠费金额较大,用户将被纳入联通的黑名单。

中国电信客服则表示,对于连续欠费超过三个月的号码,电信同样会进行自动注销。若用户采用预付费方式,通常不会有额外影响;但如果存在未履行完的套餐协议或业务,可能会产生违约金、欠费,并且可能影响之前参与的话费返还活动,导致后续返还款项无法到账。

电信客服人员也提醒消费者,更换或注销手机号码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一是备份电话本。注意及时备份SIM卡通讯录信息,并及时通知所有联系人手机号已经变更。

二是及时解绑银行卡。通过网银手机客户端或前往银行柜台对手机号进行变更和解除绑定,及时变更U盾、网银短信通知等银行业务号码。

三是及时解绑支付宝等金融类App账户,以及证券、基金账户的各项关联业务号码。

四是更改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绑定的手机号。

五是及时更改邮箱、网盘、12306网上购票等涉及个人往来信件、照片、隐私等软件的手机号绑定。

六是会员卡信息修改。一些超市、商场的会员卡或是积分卡等,都是直接报手机号就可以享受折扣并累计积分的,在更换手机号时需要及时修改。

七是及时销毁废弃的SIM卡。变更手机号后不要随意丢弃已经不用的SIM卡,应及时销毁,以免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被冒用进而实施诈骗。

此外,例如学信网、手机账户ID(例如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都有相关ID账号)等,换号或者注销也要注意及时解绑、换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