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慧
界面新闻实习记者 | 刘娟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迅猛增长,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不断创下新高,但同时也要避免因卷低价而走进“死胡同”。
4月10日-13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展会特别设置一场高端对话,以“突破‘内卷’,探究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
“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志,一是有序竞争,二是有效竞争。”在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4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陈启鑫表示。
他认为,有效竞争的关键是通过竞争实现更大的市场效益,企业能够扩大生产巩固行业地位,当前的内卷正走向有效竞争的背面,是一种无效竞争。
去年以来,储能行业价格不断创下新低,当前储能系统报价已低至0.6元/Wh左右,是去年的一半,两年前的三分之一。
参会嘉宾认为,价格、产能内卷,主要是短期内过多的跨界玩家和资本热钱的涌入,使得新型储能行业阶段性市场结构过剩。
在此前各地各种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的加持下,国内新型储能企业数量和产能迅速扩张,部分企业只能通过低价谋生存。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 GW/46.6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
“当前储能行业价格内卷使得企业盈利空间收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新型储能技术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李霄认为,在此情形下,应该完善标准规范、推进技术在多元化储能、征集系统等方面的创新,行业协同共同促进良性发展。
李霄指出,储能在整体电网中所发挥的电力电量平衡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价值回报。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他认为,应通过建立市场机制促进储能行业有效的良性竞争,让储能更好地把它的价值兑现出来,是避免行业低效竞争重要突破口。
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也在会上指出,中国已有上万家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没有后续的资源和经费再投入研发,安全隐患问题时时存在。
他在大会上呼吁,储能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行业的健康发展、良好的竞争秩序和更高的国际认可度的获得,都需要回归到创新这一根本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也在会上指出。
对于企业而言,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锐在会上表示,企业的创新理念有三个核心要点。一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推动产品创新;二是做好运维管理,做好运营关;三是要维护好渠道优势,形成核心资产,护好品牌价值。
在企业与行业推进创新的同时,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认为,当前中国原始性知识创新成果相对其他国家较少,处于追赶的过程中,因此需要支持基础性研究的开展,尊重支持产权,保护创新成果。同时需意识到从技术发现到生产应用的时间跨度,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过程性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