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周五在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表示,生产者价格(PPI)下跌并不意味着所谓的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往往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更新迭代、生产商主动让利等多种因素有关。
“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断拓展了向下游让利的空间。”王令浚说。
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降幅较2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18个月同比负增长。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PPI下跌不能完全和产能过剩划等号,我国是内需和出口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因此PPI的变动比较复杂,大体有四方面的成因。
他解释称,一是海外输入性压力,主要是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PPI的传导;二是海外经济增长对出口产品需求的强弱;三是国内需求因素对工业产品价格的影响;四是国内工业品供给情况。
“此轮PPI下降是上述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与输入性通缩压力尤其是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和国内房地产调整有关。”伍超明说,其中,原油价格从2022年高点到今年3月下降约30%,拉动同期PPI下降2.1个百分点左右,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降幅;同期,金属、工业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降幅均在15%左右,对国内PPI的下行影响也不可小视。
国内方面则主要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其本身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他指出,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5%左右,房地产市场调整抑制国内需求,进而对PPI产生影响。
在发布会上,王令浚还表示,中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靠的是创新和品质。
“比如,凭借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中国家电的智能化、绿色化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满足了更高生活品质需求。又如,可靠耐用、性能强大、售后服务完备的中国工程机械,热销全球,海外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中国工程机械可以看到比比皆是。再如,有着‘中华文明重要名片’之称的中国陶瓷,承载着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远销海外。”他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也不认同中国输出过剩产能这样的说法。他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出口的商品,尤其是新质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具有成本优势、科技优势、规模优势、体系化优势、供应链优势和嵌入全球体系优势。
“中国持续为全球下游行业、产业、厂家、商家和消费者让利,有效遏制近年来世界经济总体的通胀势头,既是负责任的举动,又是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逻辑的必然结果。”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