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储能的价格还会下行,现在还不是‘底’。”
日前,在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期间,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避免不了和风电、光伏一样的市场发展“宿命”,储能近两年来的关键词也是“卷”,市场竞争激烈。
田庆军认为,整个新能源行业都是这样的发展趋势,要辩证地看待成本下行。任何商业的本质都要看成本,“卷”也给行业带来了好处,促使近两年新能源装机大幅提升。
去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新型储能。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 GW/46.6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共有超100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投运,该规模量级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70%。
“‘卷’是行业‘甜蜜的烦恼’,恰恰说明行业有活力。”田庆军称。
但储能仍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等诸多问题。田庆军表示,当前国内储能并未产生太多价值创造,调用率低。现在的储能都是分散式储能,没有经过真正的电网系统规划。无论是强配还是共享储能,调度难度和管理成本很高。
田庆军提出,未来储能还有很大的技术进步空间,储能度电成本一定会到0.1元以下。不稳定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储能的度电成本0.3元以下,真正的能源革命就能够实现。
中国因相对电价较低,峰谷价差不足、补贴力度较小等原因,储能经济性仍较差,市场化应用尚在探索阶段。
“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储能在其中的价值创造有点‘使不上劲’。” 田庆军表示,中国电力市场、现货市场等没有发展起来,很大原因是倒逼的力量还不够。
目前,国内对现货市场需求最迫切的,是新能源装机比例比较高的省份。“因为当地电网无法再保障全额收购。”田庆军称,越开放的电力市场,储能的价值创造就越大。
对于远景而言,田庆军表示,做储能也是因为随着新能源行业挑战不断出现,不断补齐产业链。除了大储,远景也在布局工商业储能、户储等。他透露,未来远景也将参与到全国各个省的储能电站建设中。随着电力市场的放开,储能电站资源竞争将非常激烈。
田庆军同时指出,现在电网对储能“竞配”缺乏统一规划,导致电网调度时难度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储能分散,管理成本很高,难度大,二是跟电网的需求不完全匹配,存在错位。
此外,缺乏规划的很大原因在于,电网的压力还没那么大。
日前,国家发改委签署发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自4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文件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中市场化交易电量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对可再生能源电站收益产生影响。
田庆军表示,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意味着储能将发挥价值,从以前的强制配储,到主动配储。
本次储能展会上,远景推出了其自研的350Ah储能专用电芯,在同一尺寸下提升了能量密度,达到了435Wh/L,行业最高。但当前行业的一个趋势是做大尺寸,做大容量,很多企业电芯已达500Ah以上。
田庆军称,远景做350Ah的电芯,是想要循序渐进,如果走得太快,很多标准不支持,包括机柜的大小等,会存有一定风险,此外,产业链、供应链、工艺工装也不支持。
“容量规格统一对行业是最好的,可以使行业成本最低,但未来有些企业可能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差异化,奇兵也意味着风险。”田庆军称,未来储能的方向很明确:大容量、高密度、超安全、长循环、智能化。
大容量和高密度,意味着可以节约投资。未来土地成本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土地资源很宝贵,且工商业和户用储能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更高;安全则是底线问题,无论是风冷或者液冷技术,均需服务于安全;循环的次数越长,则意味着在同等情况下,度电成本越低;智能化让储能可以自动参与市场交易。
当前新能源产业领域,海外建厂也是热门话题。
田庆军在采访中表示,储能在海外设厂,主要想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当地政府或企业的诉求,如果要拿到未来若干年的订单,必须在当地建设配套工厂、把产业带到本地;二是解决税收的问题。
区别于光伏海外建厂,储能工厂更多是组装,投资相对比较小,且对工人的要求没有组件那么高,比较便捷。
“贸易壁垒越来越强后,所有国家都希望发展本地供应链。今天在中国各个省里上演的故事,大概率在全球会重演一遍。”田庆军称。
田庆军对未来储能市场表示乐观。这一方面源于全球都要解决气候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31个省份全部要求新建的风电和光伏配储,此外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来海量的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很多其他行业,如煤炭、钢铁、建筑也在自建储能,户用储能也在蓬勃发展,乡村能源革命将使得乡村储能市场的快速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