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兴业银行“掉队”,发生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兴业银行“掉队”,发生了什么?

兴业银行“掉队”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达摩财经

兴业银行“掉队”了。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101583.26亿元。

从规模上看,兴业银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经营层面上看,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双下滑,也让投资者对兴业银行的价值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番。

从已发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对比来看,大多数银行在2023年的表现都是增利不增收,与兴业银行同样实现同比双降的仅有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浦发银行至今仍未公布2023年正式财报,目前在已公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以-15.61%的净利润增长处于垫底位置。

兴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也反映到了其股价中。2024年以来,A股42只上市银行股中仅有4只股票未实现上涨,兴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截至4月16日,兴业银行股价为15.93元/股,自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73%,涨跌幅在42只银行股中排名倒数第三位。

上市后首次净利润下滑

2017年,兴业银行曾以-10.89%的营收增长率出现了罕见的营收回退。不曾想,在时隔六年后,兴业银行再一次出现了营收负增长的局面。

从收入组成上看,2023年,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465.03亿元,比2022年增加12.3亿元,同比增长0.85%。在息差下行的环境下,兴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稳定息差,并通过以量补价,来保持利息净收入稳定。2023年,兴业银行生息资产余额86881.73亿元,同比增长9.94%。

拉长时间来看,兴业银行近三年利息净收入年复合增速仅有0.69%,不论是三年期还是与基期相比,均大幅低于生息资产同期增速,显示出兴业银行规模增长不经济,即资产转化为经济收入效益不佳。

与利息净收入相比,非利息净收入的收缩成了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兴业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由2022年的771.01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643.28亿元,降幅为16.5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最为严重,由450.41亿元降至277.55亿元,同比下降38.38%。兴业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是受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手续费收入减少所致。

事实上,在2022年,兴业银行的营收增速就已经出现放缓的态势,从2021年8.91%的营收增速下滑至0.51%,但依旧维持了利润的正增长。到了2023年,在银行息差不断下行的环境下,兴业银行已阻止不了净利润下行的局面。

比起营业收入的下降,兴业银行净利润的同比下跌则更加让人意外。自2007年上市以来,2023年是兴业银行唯一一次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年度。

兴业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该行在报告期内加大了数字化建设、业务转型、品牌及客户基础建设等战略重点领域的费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此外,其合理计提减值,加之营收下降的影响,最终导致净利润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息差下行周期,提高计提减值损失在股份行中并不多见,大多数银行都通过减少计提减值损失来保证净利润提升,兴业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减值损增加到了609.74亿,而2022年该数字则为485.92亿,相比之下多了近124亿。

计提了如此庞大规模的信用减值,给投资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贷款资产质量是否出了问题。

从不良率上看,兴业银行在2023年其实还得到了不错的控制,该行的不良贷款率由2022年的1.09%降至1.07%,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36%,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但是,从不同类贷款迁徙率看,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均持续提高,尤其是关注类迁徙率大幅提升至40.33%,或将阻碍兴业银行不良率的进一步优化。

信用卡风险“重灾区”

在银行业整体向轻型银行转型的浪潮下,兴业银行也置身其中。在2023年年报中,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也提及,将发展零售业务作为“当务之急”。但是通过深入观察发现,作为零售业务中占比较重的信用卡业务已成了兴业银行风险暴露的“重灾区”。

信用卡业务一直被视为银行高粘性客户群体开发引擎。2023年,兴业银行累计发卡量7139.55万张,较2022年末增长7.68%;新增发卡509万张,同比下降22.87%;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16.23%。

这也意味着,兴业银行新增发卡数量和交易量均有所下滑。兴业银行称,其遵循“控不良、建体系、快转型”的总目标,从客户准入、存量风险管控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

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随着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的迅速增长,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持续攀升,由2017年的1.29%一路增至2021年的2.29%。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527.72亿元,不良贷款率更是一度突破4%。

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016.33亿元,较2022年下降511.39亿元,逾期率6.75%,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

虽然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降至3.93%。但通过对比已披露财报的股份行和国有六大行来看,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仍为榜首,排名第二的民生银行不良率则为2.98%。

此外,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也居高不下。从消费者投诉业务领域来看,2023年,兴业银行全年投诉总量达到356498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303,096件,占比85.02%,在已披露股份行和六大行中排名第一。从消费者投诉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191933件,占比53.84%。

大额罚单频现

在银行监管愈加严格的环境下,过高的客诉率也让兴业银行风险敞口频繁暴露。兴业银行在风控方面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结合最近的监管动态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龙年春节后第一天,2月18日,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因存贷挂钩、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等,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罚款合计210万元;同时,七名相关者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

对此,兴业银行称其已根据监管意见进行严格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于行政处罚决定之行选择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坚定执行。

但就在北京分行处罚曝光不久后,兴业银行巴南支行再度因贷款问题被处罚。2月26日,兴业银行重庆巴南支行,又因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被罚款4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罚款5万元。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旗下理财公司和信托公司也因内控问题屡屡被曝光于众。

2023年1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罚单显示,兴业银行旗下兴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等8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240万元。该天价处罚甚至刷新了理财子公司的被罚纪录。

2023年11月,因旗下兴业信托的产品逾期,不少愤怒的投资者涌进兴业银行直播间进行刷屏维权,内容不乏“信托产品到期不还”“欺骗投资人”,直播间场面一度失控。

据了解,投资者的愤怒与兴业信托旗下的“筑地D015”信托计划有关。该信托计划于2021年4月发行,合同期限18个月,原定于2022年10月到期,但到期后产品收益未能如期兑付,使得兴业信托及其背后的兴业银行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种种问题表明,兴业银行在风控方面仍需加强,特别是在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和流程,以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兴业银行

5.3k
  • 珠海农商银行“海选”敲定新行长,兴业银行陆勇赴任
  • 国投集团与兴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兴业银行“掉队”,发生了什么?

兴业银行“掉队”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达摩财经

兴业银行“掉队”了。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101583.26亿元。

从规模上看,兴业银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经营层面上看,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双下滑,也让投资者对兴业银行的价值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番。

从已发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对比来看,大多数银行在2023年的表现都是增利不增收,与兴业银行同样实现同比双降的仅有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浦发银行至今仍未公布2023年正式财报,目前在已公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以-15.61%的净利润增长处于垫底位置。

兴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也反映到了其股价中。2024年以来,A股42只上市银行股中仅有4只股票未实现上涨,兴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截至4月16日,兴业银行股价为15.93元/股,自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73%,涨跌幅在42只银行股中排名倒数第三位。

上市后首次净利润下滑

2017年,兴业银行曾以-10.89%的营收增长率出现了罕见的营收回退。不曾想,在时隔六年后,兴业银行再一次出现了营收负增长的局面。

从收入组成上看,2023年,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465.03亿元,比2022年增加12.3亿元,同比增长0.85%。在息差下行的环境下,兴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稳定息差,并通过以量补价,来保持利息净收入稳定。2023年,兴业银行生息资产余额86881.73亿元,同比增长9.94%。

拉长时间来看,兴业银行近三年利息净收入年复合增速仅有0.69%,不论是三年期还是与基期相比,均大幅低于生息资产同期增速,显示出兴业银行规模增长不经济,即资产转化为经济收入效益不佳。

与利息净收入相比,非利息净收入的收缩成了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兴业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由2022年的771.01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643.28亿元,降幅为16.5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最为严重,由450.41亿元降至277.55亿元,同比下降38.38%。兴业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是受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手续费收入减少所致。

事实上,在2022年,兴业银行的营收增速就已经出现放缓的态势,从2021年8.91%的营收增速下滑至0.51%,但依旧维持了利润的正增长。到了2023年,在银行息差不断下行的环境下,兴业银行已阻止不了净利润下行的局面。

比起营业收入的下降,兴业银行净利润的同比下跌则更加让人意外。自2007年上市以来,2023年是兴业银行唯一一次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年度。

兴业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该行在报告期内加大了数字化建设、业务转型、品牌及客户基础建设等战略重点领域的费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此外,其合理计提减值,加之营收下降的影响,最终导致净利润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息差下行周期,提高计提减值损失在股份行中并不多见,大多数银行都通过减少计提减值损失来保证净利润提升,兴业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减值损增加到了609.74亿,而2022年该数字则为485.92亿,相比之下多了近124亿。

计提了如此庞大规模的信用减值,给投资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贷款资产质量是否出了问题。

从不良率上看,兴业银行在2023年其实还得到了不错的控制,该行的不良贷款率由2022年的1.09%降至1.07%,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36%,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但是,从不同类贷款迁徙率看,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均持续提高,尤其是关注类迁徙率大幅提升至40.33%,或将阻碍兴业银行不良率的进一步优化。

信用卡风险“重灾区”

在银行业整体向轻型银行转型的浪潮下,兴业银行也置身其中。在2023年年报中,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也提及,将发展零售业务作为“当务之急”。但是通过深入观察发现,作为零售业务中占比较重的信用卡业务已成了兴业银行风险暴露的“重灾区”。

信用卡业务一直被视为银行高粘性客户群体开发引擎。2023年,兴业银行累计发卡量7139.55万张,较2022年末增长7.68%;新增发卡509万张,同比下降22.87%;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16.23%。

这也意味着,兴业银行新增发卡数量和交易量均有所下滑。兴业银行称,其遵循“控不良、建体系、快转型”的总目标,从客户准入、存量风险管控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

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随着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的迅速增长,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持续攀升,由2017年的1.29%一路增至2021年的2.29%。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527.72亿元,不良贷款率更是一度突破4%。

2023年,兴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016.33亿元,较2022年下降511.39亿元,逾期率6.75%,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

虽然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降至3.93%。但通过对比已披露财报的股份行和国有六大行来看,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仍为榜首,排名第二的民生银行不良率则为2.98%。

此外,兴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也居高不下。从消费者投诉业务领域来看,2023年,兴业银行全年投诉总量达到356498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303,096件,占比85.02%,在已披露股份行和六大行中排名第一。从消费者投诉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191933件,占比53.84%。

大额罚单频现

在银行监管愈加严格的环境下,过高的客诉率也让兴业银行风险敞口频繁暴露。兴业银行在风控方面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结合最近的监管动态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龙年春节后第一天,2月18日,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因存贷挂钩、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等,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罚款合计210万元;同时,七名相关者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10万元。

对此,兴业银行称其已根据监管意见进行严格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于行政处罚决定之行选择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坚定执行。

但就在北京分行处罚曝光不久后,兴业银行巴南支行再度因贷款问题被处罚。2月26日,兴业银行重庆巴南支行,又因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被罚款4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罚款5万元。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旗下理财公司和信托公司也因内控问题屡屡被曝光于众。

2023年1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罚单显示,兴业银行旗下兴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等8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240万元。该天价处罚甚至刷新了理财子公司的被罚纪录。

2023年11月,因旗下兴业信托的产品逾期,不少愤怒的投资者涌进兴业银行直播间进行刷屏维权,内容不乏“信托产品到期不还”“欺骗投资人”,直播间场面一度失控。

据了解,投资者的愤怒与兴业信托旗下的“筑地D015”信托计划有关。该信托计划于2021年4月发行,合同期限18个月,原定于2022年10月到期,但到期后产品收益未能如期兑付,使得兴业信托及其背后的兴业银行一度陷入舆论漩涡。

种种问题表明,兴业银行在风控方面仍需加强,特别是在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和流程,以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