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上海老牌进口超市“城市超市”(City Shop)一夜之间关闭了所有门店。
近日,一则流传出的上海城超母公司“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所发布《告知书》显示,上海城市超市近年来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现决定解散,并自2024年4月16日起停止上海城超所有门店的经营。
此外,停业后,上海城超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公司遗留的全部债务问题,最大限度保障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员工人事方面也从4月16日起进入停业清理状态。
4月17日,界面新闻自城市超市上海商城门店看到张贴了两则通知,分别来自上海城市国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商城管理部。通知的主要内容,则分别是城市超市16日闭店后消费者购物卡的兑换售后流程,及上海商城附近其余精品商超名单,落款4月16日。
城市超市永新坊门店已经贴上了封条,落款日期同样为4月16日,但店内商品尚未被清空。
城市超市的闭店,在不少人看来发生得较为突然。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反映自己14日都还在城市超市购物,而据《新民晚报》报道,有供货商是在凌晨收到闭店邮件,上个星期都还在正常供货。永新坊内在城市超市门店附近执勤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15日该门店还在营业,16日开发商来贴上了封条。
目前为止,城市超市方面是否拖欠租金尚不清楚。上述工作人员称,城市超市疑似拖欠了几个月租金。而两家商场物业及租赁部相关人员则皆向界面新闻表示“不清楚”、“不方便说”。
当下,上海城超的官方小程序所有商品皆已下架。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城超成立于1995年,其经营产品中八成以上为进口商品,定位中高端零售商,也是上海人熟知的进口超市之一。上海城超内,消费者不乏见到进口的高端精品商品,如规格在2.5千克、售价599元的智利樱桃李、600克售价358元的法国银鳕鱼切片,以及美国进口调料、德国咸猪手及啤酒等。
这在物资不够丰富的年代一度成为它区别于传统大卖场的差异点,较高昂的定价也令其门店对标更多的客群是高收入人群及外籍人士,由此它的店也多开在了上海南京西路、北京外交公寓会所等高端商圈及高级住宅区附近。
但是上海城超的经营模式较重。
据创始人崔轶雄2016年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城超内所营产品超过2万种,其中有超过8000种商品是从国外直接采购过来的,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0%以上。为了保证质量,上海城超自1997年起在上海浦江、马桥、华漕和华亭以及海南、云南分别开办直营农业基地,甚至是里面的员工、所用饲料、种子都由公司直接把控,此外他们还有直营的生产基地与物流。
但这样的模式十分需要规模效应来摊平成本。可在这期间,上海城超的发展十分缓慢。
2008年上海城超走出上海,在北京亮马桥开了北京首店,2013年北京芳草地店开业。其规模的巅峰时期约在2016年,那时它在北京、上海两地共有门店也不过15家。官方公众号显示,2023年上海城超的门店已经缩减至6家。
实际上,定位高端的精品超市在扩张上受限并非罕见的事。
来自香港的精品超市City Super早在2010年进入内地市场,但经历各种开店闭店后眼下仅在上海拥有4家门店,并且已被华润集团旗下基金收购。与City Super几乎同时起步的高端超市,还有北京华联高端超市品牌BHG,但如今BHG在北京仅剩8店,且股权早已被华联转卖。精品超市中规模较大的Olé,经历近20年发展,至2023年门店也不过约68家。
这种背景下,2017年上海城超迎来新的股东天天果园,当时天天果园宣布与上海城市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并在精品生鲜消费领域进行深度的业务整合。同年,上海城超的工商记录里,法定代表人变为天天果园的创始人王伟。
当时的公告表示,消费者可以在城超的精品水果区买到天天果园的水果生鲜产品,而城市超市旗下拥有的农业基地、蔬菜产销合作社以及中央厨房将会对天天果园全面开放。此外天天果园还负责城超生鲜的配送——天天果园主打产品是进口水果零售,但起家于电商的天天果园当时正在探索各种线下模式,两家进口零售商的合作看起来十分符合逻辑。
但纵观零售市场近些年的变化,高端精品超市由于对商圈要求严格、客层较窄,店铺布局会更加受限,反而不如会员商店、精品社区便利超市以及各种线上平台被看好。仅是上海,Costco、山姆、盒马、奥乐齐等都已对高端精品超市形成挤压。
尤其是当电商蓬勃后,进口食品已经不是市场上的稀罕物,消费者也变得更加保守,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网购进口食品的月花费区间,主要在500-1000元,占比45.6%,这不是一个大手大脚的数字。
天天果园似乎也在从与上海城超的合作中逐步退出。
天天果园官方客服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天天果园没有线下门店,其产品也没有线下任何购买渠道,只能从官方APP及小程序上购买。天眼查信息显示,4月16日,天天果园旗下“上海天天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上海城超的股东中退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