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余家创业板IPO排队公司,谁安心闯关、谁忐忑不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余家创业板IPO排队公司,谁安心闯关、谁忐忑不安?

参考2021年、2022年业绩来看,有个别公司面临较大的“闯关”压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庞宇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后,部分正在冲刺创业板IPO的公司或被没收“入场券”。

近期,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拟提高创业板第一套、第二套上市标准,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的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净利润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

更新后,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第二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4亿元”。

一直以来,创业板吸引了众多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尚未崭露头角的公司前来上市,随着新规的发布,正在创业板排队的公司中,谁能继续“闯关”、谁可能被新规拦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图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已披露待审核的创业板IPO公司有81家,其中73家选择了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另外8家选择的是第二套。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这些正在排队的公司仅有少数几家已更新了2023年财务数据且均符合上述要求,而剩余的大多数目前正处于更新财务资料的“中止”状态。参考2021年、2022年业绩来看,有个别公司面临较大的“闯关”压力。

6000万元净利润门槛拦住了谁?

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选择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73家公司2022年净利润均在4000万元之上,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只要2023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便可达到新规要求,继续“闯关”。

而这其中,大部分公司2022年净利润已达到6000万元,没有什么压力,但有些公司却面临不小的挑战。

数据来源:wind 制图:界面新闻证券组

有些公司2023年净利润只需要完成不到10%的同比增长,如深圳市斯比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比特)、赛尔通信服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尔股份)、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基因科技)等。

  • 斯比特专注于工业级、车规级磁性元件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研产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东风,业绩急速增长。2020年其扣非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则逆转颓势,净利润同比大涨超22倍达到3095万元,扣非净利润飙升64倍达到3091万元。2022年,其净利润继续增长超95%后突破6000万元大关,扣非净利润同比涨超87%后为5790万元,距离6000万元也仅剩约200万元的差距。2023年扣非净利润仅需继续增长3.63%即可达标。
  • 赛尔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和智能化运维产品、无线网络深度覆盖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背靠三大运营商令公司过去几年业绩保持增长,2021年、2022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涨超50%后,分别达到3550万元、5777万元。也就是说,2023年其扣非净利润仅需同比增长3.86%,便可达到6000万元。

有些公司要完成10%~20%的净利润增长,如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澄科技)、北京易诚互动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诚互动)、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英生物)。

  • 元澄科技是一家智慧城市服务商,其2022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分别为5272万元、5066万元。2023年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需正向增长,且同比增幅达到13.82%、18.45%,才可突破6000万元。
  • 易诚互动是一家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2022年表现较弱的扣非净利润为5434万元,同比下滑了4.85%,2023年扣非净利润需同比正增长10.42%才可触及6000万元。
  • 百英生物是一家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2022年表现较弱的扣非净利润为5441万元,同比增长18%,2023年继续再增长10.27%便可达到6000万元。

还有一家公司——安徽兆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尹科技)则要在2022年净利润的基础上增长超35%,才能拿到“入场券”。

作为银行投资管理业务I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兆尹科技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银行的理财资管、投资银行、自营资金投资等相关领域。

根据兆尹科技2023年12月底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2020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约7万元,主业仅实现盈亏平衡;2021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增616倍后达到4329万元;2022年扣非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同比仅增长2.33%,为4430万元。

也就是说,2023年,兆尹科技的扣非净利润至少要较2022年增长35.45%,才能够到6000万元的门槛。

兆尹科技自2017年从股转系统摘牌后,于去年5月正式踏上了创业板IPO之路。今年1月,深交所对其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此前,深交所共向兆尹科技提了1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关于行业发展、业务模式及相关信息披露、创业板定位、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变动情况、项目验收及收入确认政策、主要客户合作情况、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等。

4亿元营收门槛拦住了谁?

从创业板第二套标准来看,有2家公司年收入尚未达到4亿元。一家是山东百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诺医药),2022年营业收入为3.66亿元,另一家是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纳医药),2022年营收为2.71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制图:界面新闻证券组

据了解,百诺医药位于济南市高新区,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企业,主要从事CRO业务和原料药业务。

招股书显示,百诺医药在过去的几年里内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不过公司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随着近年来我国仿制药申请、获批数量增长率呈放缓趋势,未来行业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公司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无法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2020年-2022年,百诺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33亿元、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3%、57%。这意味着,2023年,百诺医药营收要达到4亿元仅需同比再增长9.40%,参考前期营收增幅来看,难度不大。2023年上半年,其已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47.74%。

相较于百诺医药,海纳医药则显得压力倍增。

海纳医药同样是一家医药研发企业,研发品种以化学仿制药为主,兼顾改良型创新药。对于运营模式,海纳医药特别强调,有别于传统CXO(医药外包)行业,其形成了"CXO+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业务模式,主要业务可分为医药研发服务、自持品种销售两大类。

基于这一模式,海纳医药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快速成长,2020年-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0.57亿元、1.68亿元、2.71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率为195%、62%。从盈利能力看,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2871万元,2021年开始扭亏为盈,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157万元和6802万元。

对于海纳医药来说,2023年营收要突破4亿元,意味着同比增长率要达到48%。在仿制药行业激烈的红海竞争下,公司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答案还有待揭晓。

目前,百诺医药IPO也处于更新财务资料的中止状态,去年11月,公司收到第2轮审核问询函。在此前的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共向百诺医药提问了1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持续经营能力、业务模式、竞争格局及相关信息披露、外购研发服务及自研能力、业务合规性及内控有效性;募投项目、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毛利率较高的合理性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余家创业板IPO排队公司,谁安心闯关、谁忐忑不安?

参考2021年、2022年业绩来看,有个别公司面临较大的“闯关”压力。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庞宇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后,部分正在冲刺创业板IPO的公司或被没收“入场券”。

近期,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拟提高创业板第一套、第二套上市标准,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两年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的预计市值由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由1亿元提高至4亿元(净利润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

更新后,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第二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4亿元”。

一直以来,创业板吸引了众多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尚未崭露头角的公司前来上市,随着新规的发布,正在创业板排队的公司中,谁能继续“闯关”、谁可能被新规拦下,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图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已披露待审核的创业板IPO公司有81家,其中73家选择了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另外8家选择的是第二套。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这些正在排队的公司仅有少数几家已更新了2023年财务数据且均符合上述要求,而剩余的大多数目前正处于更新财务资料的“中止”状态。参考2021年、2022年业绩来看,有个别公司面临较大的“闯关”压力。

6000万元净利润门槛拦住了谁?

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选择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73家公司2022年净利润均在4000万元之上,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只要2023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便可达到新规要求,继续“闯关”。

而这其中,大部分公司2022年净利润已达到6000万元,没有什么压力,但有些公司却面临不小的挑战。

数据来源:wind 制图:界面新闻证券组

有些公司2023年净利润只需要完成不到10%的同比增长,如深圳市斯比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比特)、赛尔通信服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尔股份)、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基因科技)等。

  • 斯比特专注于工业级、车规级磁性元件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研产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东风,业绩急速增长。2020年其扣非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则逆转颓势,净利润同比大涨超22倍达到3095万元,扣非净利润飙升64倍达到3091万元。2022年,其净利润继续增长超95%后突破6000万元大关,扣非净利润同比涨超87%后为5790万元,距离6000万元也仅剩约200万元的差距。2023年扣非净利润仅需继续增长3.63%即可达标。
  • 赛尔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和智能化运维产品、无线网络深度覆盖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背靠三大运营商令公司过去几年业绩保持增长,2021年、2022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涨超50%后,分别达到3550万元、5777万元。也就是说,2023年其扣非净利润仅需同比增长3.86%,便可达到6000万元。

有些公司要完成10%~20%的净利润增长,如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澄科技)、北京易诚互动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诚互动)、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英生物)。

  • 元澄科技是一家智慧城市服务商,其2022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分别为5272万元、5066万元。2023年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需正向增长,且同比增幅达到13.82%、18.45%,才可突破6000万元。
  • 易诚互动是一家银行IT解决方案供应商,2022年表现较弱的扣非净利润为5434万元,同比下滑了4.85%,2023年扣非净利润需同比正增长10.42%才可触及6000万元。
  • 百英生物是一家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2022年表现较弱的扣非净利润为5441万元,同比增长18%,2023年继续再增长10.27%便可达到6000万元。

还有一家公司——安徽兆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尹科技)则要在2022年净利润的基础上增长超35%,才能拿到“入场券”。

作为银行投资管理业务I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兆尹科技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银行的理财资管、投资银行、自营资金投资等相关领域。

根据兆尹科技2023年12月底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2020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约7万元,主业仅实现盈亏平衡;2021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增616倍后达到4329万元;2022年扣非净利润几乎原地踏步,同比仅增长2.33%,为4430万元。

也就是说,2023年,兆尹科技的扣非净利润至少要较2022年增长35.45%,才能够到6000万元的门槛。

兆尹科技自2017年从股转系统摘牌后,于去年5月正式踏上了创业板IPO之路。今年1月,深交所对其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此前,深交所共向兆尹科技提了1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关于行业发展、业务模式及相关信息披露、创业板定位、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变动情况、项目验收及收入确认政策、主要客户合作情况、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等。

4亿元营收门槛拦住了谁?

从创业板第二套标准来看,有2家公司年收入尚未达到4亿元。一家是山东百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诺医药),2022年营业收入为3.66亿元,另一家是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纳医药),2022年营收为2.71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制图:界面新闻证券组

据了解,百诺医药位于济南市高新区,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企业,主要从事CRO业务和原料药业务。

招股书显示,百诺医药在过去的几年里内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不过公司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随着近年来我国仿制药申请、获批数量增长率呈放缓趋势,未来行业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公司经营可能受到不利影响,无法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2020年-2022年,百诺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33亿元、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3%、57%。这意味着,2023年,百诺医药营收要达到4亿元仅需同比再增长9.40%,参考前期营收增幅来看,难度不大。2023年上半年,其已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47.74%。

相较于百诺医药,海纳医药则显得压力倍增。

海纳医药同样是一家医药研发企业,研发品种以化学仿制药为主,兼顾改良型创新药。对于运营模式,海纳医药特别强调,有别于传统CXO(医药外包)行业,其形成了"CXO+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业务模式,主要业务可分为医药研发服务、自持品种销售两大类。

基于这一模式,海纳医药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快速成长,2020年-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0.57亿元、1.68亿元、2.71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率为195%、62%。从盈利能力看,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2871万元,2021年开始扭亏为盈,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157万元和6802万元。

对于海纳医药来说,2023年营收要突破4亿元,意味着同比增长率要达到48%。在仿制药行业激烈的红海竞争下,公司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答案还有待揭晓。

目前,百诺医药IPO也处于更新财务资料的中止状态,去年11月,公司收到第2轮审核问询函。在此前的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共向百诺医药提问了1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持续经营能力、业务模式、竞争格局及相关信息披露、外购研发服务及自研能力、业务合规性及内控有效性;募投项目、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毛利率较高的合理性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