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京东方难逃周期性“宿命”,500亿加码物联网转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京东方难逃周期性“宿命”,500亿加码物联网转型

破局与转型。

文|全球财说 潘妍

“全球每4块液晶屏幕,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

自1993年由老国企北京电子管厂改制成立以来,京东方用30年时间一步步越过三星、LG等日韩面板巨头,走向显示面板“全球第一”宝座,同时还为国家攻克了“缺屏”这一大难题。

不过,随着近些年面板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调整,叠加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京东方作为“年过三十”的面板界老大哥,也难逃增长困境。

业绩随行业周期波动

2021年是京东方的高光时刻,营收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同比增长61.79%至2193.10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412.96%至258.31亿元。

只是这一盛景并未延续太久,自2021年三季度起,整个显示面板行业开启“一秒入冬”模式,进入一场漫长的下行周期。2022年上半年,面板行业开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减产潮,行业库存已明显回落,面板价格也出现触底迹象。

在这一背景之下,显示器件作为贡献京东方超8成营收的核心业务,公司整体业绩随面板行业周期性波动更为显著。

2022年,京东方营收、归属净利润均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更是创下自2011年以来最差数据。京东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8%至1784.14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70.91%至75.5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9.26%至-22.29亿元。

2023年起,在行业普遍深陷亏损泥潭时,面板厂商逐渐采取“按需生产,动态控产”的策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根据京东方的2023年年报可以看出,面板行业在经历上半年承压后,下半年逐渐显露的回暖迹象。

尽管京东方依旧面临着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窘境,但降幅均有所收窄。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7%至1745.43亿元,归属净利润仍是极度收窄,同比下降66.22%至25.47亿元。

不过在第四季度,京东方单季度归属净利润阶梯式上涨,环比增长432.67%至15.25亿元,占全年净利润近6成,或也预示着面板行业回暖信号。

根据京东方近期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23%-304%至8亿-10亿元。

关于面板行业的未来走势,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给出积极预期。

陈炎顺认为,随着国外老旧产线和高世代线的退出,以及电视领域平均尺寸的持续增长,未来三年面板行业的总体成长性和盈利性都将呈现出不错的态势。

但面对行业回暖带来的业绩回升,二级市场态度较冷静。

4月12日,京东方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次日,股价小幅高开后震荡走低,当日收跌0.24%至4.23元。截至4月19日收盘,京东方报收4.24元,总市值为1596亿元。

有分析认为,“按需生产”只能解决面板价格的大起大落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变行业的供需矛盾。“面板价格一旦加速上行,面板厂商扩产就变得有利可图,行业供给就会快速增加,直到重新变为产能过剩的状态,短期面板行业很难逃脱其周期性的宿命。”

从CRT到LCD再到OLED

实际上,除供需失衡影响价格变动,技术迭代同样对面板行业周期性产生影响。多年前,京东方便亲身经历了从CRT显像管到LCD液晶这一市场变革。

上世纪80年代,京东方和松下曾合资成立了北京松下,主要生产各种型号彩电用彩管和背投彩电用彩管。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曾回忆表示,这家公司在1994年时曾是最赚钱的企业

但随着液晶电视的盛行,越来越多厂家宣布停产CRT,其中就包括已有50余年CRT制造历史的松下。2009年10月,松下将所持有北京松下全部股权转至京东方。随后京东方宣布,北京松下将实现产业转型,退出CRT产业。

“我们想做到极致,但是玻壳、电子枪等CRT原材料都买不到了,这个行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LCD液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同当年CRT暗淡退出历史舞台,LCD不可避免来到被“后浪”推倒的命运。OLED二极管显示或是各大显示屏厂纷纷争抢的下一个风口,这其中就包括京东方。

2023年,随着柔性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京东方柔性AMOLED出货量达1.2亿片左右,创历史新高。

虽然OLED业务依然整体呈亏损状态,但或源于2023年由深天马打响的OLED价格战,拉低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不过在2023年第四季度,京东方已开始主动发起涨价,且定下2024年1.6亿片的出货量目标。

2023年11月,京东方宣布拟投资建设国内首条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建设周期约34个月,总投资630亿元。该项目完成后,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

对于巨资重注AMOLED产线的原因,京东方在公告中表示,一是同步国际同业所推出产品,抢占高世代AMOLED半导体显示“蓝海”战略机遇。二是联合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共同推进中尺寸IT类产品向OLED屏的升级换代,开拓中尺寸OLED屏幕产品的广阔市场。

其中提到的“国际同业”或直指三星。据了解,三星旗下的三星显示目前是全球第一的OLED面板生产商,为苹果手机的旗舰型号供应显示屏。2023年4月,三星刚刚宣布投建全球首条8.6代AMOLED产线。

不仅如此,京东方或与三星在“果链”中一决高下。

2024年3月,有媒体报道,京东方确认成为iPhone SE 4屏幕的独家供应商。三星则因价格原因,主动退出SE4的屏幕供货的竞选。

有分析表示,苹果愿意与京东方合作生产iPhone SE 4大部分屏幕,或是源于iPhone SE 4并非苹果的旗舰产品,且京东方此前曾为同为6.1英寸OLED 屏幕的iPhone13、iPhone14供货的经验。“即便京东方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可能还不够稳定。”

事实上,2023年初,有消息传出京东方将向iPhone15、iPhone15 Plus供屏,供应份额近7成,三星、LG合计占3成。但随后又爆料,京东方所生产的OLED面板存漏光问题,被苹果退回,最终iPhone15系列大部分订单还是交由三星生产。

对此,京东方并未第一时间辟谣。当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求证该事件真伪时,京东方更是态度不明,回复“对于媒体基于市场传闻的报道不予置评”。

500亿加码物联网转型

技术迭代持续进行,有业内人士认为,面板企业要穿越行业周期,还需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单纯造屏或已成过去式,京东方寄望于推进物联网转型,以“屏”为基座,沿着物联网场景和细分市场不断拓展,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2023年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透露,未来拟投500亿的研发资金,与合作伙伴共建100余种细分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预计将带动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事实上,早于2021年,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便首次提出“屏之物联”战略概念,同时建立“1+4+N+生态链”的发展架构,达成从“单一器件”向“屏之物联全产业链”进行转变。

具体来看,“1”为半导体显示。“4”是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京东方的资源选择的未来主要发展的四条赛道,分别是Mini、传感、智慧医工、物联网创新。“N”是京东方不断开拓与耕耘的物联网细分应用场景,包括智慧车联、工业互联、数字艺术等多个细分领域。

据京东方估算,到2025年,显示器件、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医工等赛道的全球市场规模合计将超过2.1万亿美元。

从2023年数据来看,京东方物联网创新业务同比增长13.30%至389.00亿元,营收占比同比增长3.05个百分点至22.29%。传感、MLED、智慧医工三个业务则均保持着二位数增长,但占比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甚微。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各种智能设备纷纷加入屏幕中,从智能家居产品到智能汽车再到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屏幕背后是庞大的产业价值。

京东方以“屏之物联”赋能万千细分场景,无疑对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物联网生态,超越面板周期而行,对于京东方来说,或还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方

4.2k
  • 京东方完成新一届管理团队聘任
  • 建“圈”六年间,成德眉资如何答好产业协同这道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京东方难逃周期性“宿命”,500亿加码物联网转型

破局与转型。

文|全球财说 潘妍

“全球每4块液晶屏幕,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

自1993年由老国企北京电子管厂改制成立以来,京东方用30年时间一步步越过三星、LG等日韩面板巨头,走向显示面板“全球第一”宝座,同时还为国家攻克了“缺屏”这一大难题。

不过,随着近些年面板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调整,叠加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京东方作为“年过三十”的面板界老大哥,也难逃增长困境。

业绩随行业周期波动

2021年是京东方的高光时刻,营收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同比增长61.79%至2193.10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412.96%至258.31亿元。

只是这一盛景并未延续太久,自2021年三季度起,整个显示面板行业开启“一秒入冬”模式,进入一场漫长的下行周期。2022年上半年,面板行业开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减产潮,行业库存已明显回落,面板价格也出现触底迹象。

在这一背景之下,显示器件作为贡献京东方超8成营收的核心业务,公司整体业绩随面板行业周期性波动更为显著。

2022年,京东方营收、归属净利润均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更是创下自2011年以来最差数据。京东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8%至1784.14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70.91%至75.5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09.26%至-22.29亿元。

2023年起,在行业普遍深陷亏损泥潭时,面板厂商逐渐采取“按需生产,动态控产”的策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根据京东方的2023年年报可以看出,面板行业在经历上半年承压后,下半年逐渐显露的回暖迹象。

尽管京东方依旧面临着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窘境,但降幅均有所收窄。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7%至1745.43亿元,归属净利润仍是极度收窄,同比下降66.22%至25.47亿元。

不过在第四季度,京东方单季度归属净利润阶梯式上涨,环比增长432.67%至15.25亿元,占全年净利润近6成,或也预示着面板行业回暖信号。

根据京东方近期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23%-304%至8亿-10亿元。

关于面板行业的未来走势,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给出积极预期。

陈炎顺认为,随着国外老旧产线和高世代线的退出,以及电视领域平均尺寸的持续增长,未来三年面板行业的总体成长性和盈利性都将呈现出不错的态势。

但面对行业回暖带来的业绩回升,二级市场态度较冷静。

4月12日,京东方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次日,股价小幅高开后震荡走低,当日收跌0.24%至4.23元。截至4月19日收盘,京东方报收4.24元,总市值为1596亿元。

有分析认为,“按需生产”只能解决面板价格的大起大落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变行业的供需矛盾。“面板价格一旦加速上行,面板厂商扩产就变得有利可图,行业供给就会快速增加,直到重新变为产能过剩的状态,短期面板行业很难逃脱其周期性的宿命。”

从CRT到LCD再到OLED

实际上,除供需失衡影响价格变动,技术迭代同样对面板行业周期性产生影响。多年前,京东方便亲身经历了从CRT显像管到LCD液晶这一市场变革。

上世纪80年代,京东方和松下曾合资成立了北京松下,主要生产各种型号彩电用彩管和背投彩电用彩管。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曾回忆表示,这家公司在1994年时曾是最赚钱的企业

但随着液晶电视的盛行,越来越多厂家宣布停产CRT,其中就包括已有50余年CRT制造历史的松下。2009年10月,松下将所持有北京松下全部股权转至京东方。随后京东方宣布,北京松下将实现产业转型,退出CRT产业。

“我们想做到极致,但是玻壳、电子枪等CRT原材料都买不到了,这个行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LCD液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同当年CRT暗淡退出历史舞台,LCD不可避免来到被“后浪”推倒的命运。OLED二极管显示或是各大显示屏厂纷纷争抢的下一个风口,这其中就包括京东方。

2023年,随着柔性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京东方柔性AMOLED出货量达1.2亿片左右,创历史新高。

虽然OLED业务依然整体呈亏损状态,但或源于2023年由深天马打响的OLED价格战,拉低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不过在2023年第四季度,京东方已开始主动发起涨价,且定下2024年1.6亿片的出货量目标。

2023年11月,京东方宣布拟投资建设国内首条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建设周期约34个月,总投资630亿元。该项目完成后,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

对于巨资重注AMOLED产线的原因,京东方在公告中表示,一是同步国际同业所推出产品,抢占高世代AMOLED半导体显示“蓝海”战略机遇。二是联合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共同推进中尺寸IT类产品向OLED屏的升级换代,开拓中尺寸OLED屏幕产品的广阔市场。

其中提到的“国际同业”或直指三星。据了解,三星旗下的三星显示目前是全球第一的OLED面板生产商,为苹果手机的旗舰型号供应显示屏。2023年4月,三星刚刚宣布投建全球首条8.6代AMOLED产线。

不仅如此,京东方或与三星在“果链”中一决高下。

2024年3月,有媒体报道,京东方确认成为iPhone SE 4屏幕的独家供应商。三星则因价格原因,主动退出SE4的屏幕供货的竞选。

有分析表示,苹果愿意与京东方合作生产iPhone SE 4大部分屏幕,或是源于iPhone SE 4并非苹果的旗舰产品,且京东方此前曾为同为6.1英寸OLED 屏幕的iPhone13、iPhone14供货的经验。“即便京东方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可能还不够稳定。”

事实上,2023年初,有消息传出京东方将向iPhone15、iPhone15 Plus供屏,供应份额近7成,三星、LG合计占3成。但随后又爆料,京东方所生产的OLED面板存漏光问题,被苹果退回,最终iPhone15系列大部分订单还是交由三星生产。

对此,京东方并未第一时间辟谣。当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求证该事件真伪时,京东方更是态度不明,回复“对于媒体基于市场传闻的报道不予置评”。

500亿加码物联网转型

技术迭代持续进行,有业内人士认为,面板企业要穿越行业周期,还需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单纯造屏或已成过去式,京东方寄望于推进物联网转型,以“屏”为基座,沿着物联网场景和细分市场不断拓展,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2023年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透露,未来拟投500亿的研发资金,与合作伙伴共建100余种细分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预计将带动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事实上,早于2021年,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便首次提出“屏之物联”战略概念,同时建立“1+4+N+生态链”的发展架构,达成从“单一器件”向“屏之物联全产业链”进行转变。

具体来看,“1”为半导体显示。“4”是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京东方的资源选择的未来主要发展的四条赛道,分别是Mini、传感、智慧医工、物联网创新。“N”是京东方不断开拓与耕耘的物联网细分应用场景,包括智慧车联、工业互联、数字艺术等多个细分领域。

据京东方估算,到2025年,显示器件、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医工等赛道的全球市场规模合计将超过2.1万亿美元。

从2023年数据来看,京东方物联网创新业务同比增长13.30%至389.00亿元,营收占比同比增长3.05个百分点至22.29%。传感、MLED、智慧医工三个业务则均保持着二位数增长,但占比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甚微。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各种智能设备纷纷加入屏幕中,从智能家居产品到智能汽车再到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屏幕背后是庞大的产业价值。

京东方以“屏之物联”赋能万千细分场景,无疑对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物联网生态,超越面板周期而行,对于京东方来说,或还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