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万千气象看上海 | 未来三年,科思创在亚太区四分之三的投资将落地中国 |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万千气象看上海 | 未来三年,科思创在亚太区四分之三的投资将落地中国 |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截至目前,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额累计已超过40亿欧元。

图片来源:科思创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对于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而言,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来访,无疑是本月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安排。

4月15日下午,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二天,朔尔茨带领着一支近百人的代表团,到访科思创位于上海浦东的亚太区创新中心。这也是朔尔茨首次到访这家德国企业,他随行的团队成员中,还包括德国政府官员、商界高管和媒体记者。

科思创的前身是德国拜耳集团的材料科技部门,2015年从集团分立成为独立上市公司,聚氨酯、聚碳酸酯等塑料材料,涂料、粘合剂以及特种化学品是其主要产品。

截至2023年底,科思创在全球拥有48座生产基地,约1.75万名员工。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去年发布的全球最大50家化学公司排名中,科思创位列第25位。

始建于2001年的亚太区创新中心,是科思创在全球的三大研发枢纽之一,200多名研发人员在此工作,从事产品应用开发、基础研究以及数字化研发在内的各项科研工作。

在德国总理代表团到访的45分钟内,雷焕丽和她的同事们向他们展示了用公司循环材料生产的20余款产品,包括使用回收塑料制作的水笔、行李箱和扫地机器人。

雷焕丽还向朔尔茨介绍称,科思创在中国建立了公司第一座机械回收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去年已经在上海的一体化基地投产,年产能2.5万吨。

在她看来,这座新工厂正是德国循环经济技术与中国应用市场结合的绝佳案例,而循环经济也是中国和德国共同关心的话题。2020年,科思创将实现循环经济确立为企业愿景。

雷焕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循环经济与中国经济转型十分契合,中国正在提倡高质量和绿色发展,并着手淘汰落后产能。“在循环经济愿景的框架下,科思创在中国拥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提供公司的各类创新材料方案。过去几年,科思创在新能源等领域也抓住了这些机会。”她表示。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中心参观,图片来源:科思创

科思创及其前身拜耳材料科技在中国开展业务已有数十年历史。上海是科思创在中国的综合性地区总部所在地。除了亚太创新中心外,上海还聚集了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涂料与胶粘剂事业部和弹性体事业部的亚太总部,以及众多职能部门的亚太总部。

去年,科思创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为30.76亿欧元(约合237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其第二大单一市场。排名首位的美国市场,去年销售额为31.28亿欧元(约合241亿元人民币)。

雷焕丽向界面新闻透露,针对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公司管理层计划在未来三年,将科思创在亚太区四分之三的投资落地中国。

科思创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为亚太、EMLA(欧洲中东非洲和拉美)和北美三大区域。除中国外,亚太区还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

雷焕丽称,未来三年的投资规划,表明了科思创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她同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科思创将跟随产业链的需求,决定未来在中国的主要投资方向。

截至目前,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额累计已超过40亿欧元(约合308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主要流向始建于2001年的上海一体化基地。这座工厂占地1.5平方公里,拥有约170万吨化工材料的年生产能力,是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上海一体化基地仍在不断扩大其产品种类。仅在去年一年,一体化基地内,就有包括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弹性体、以及机械回收聚碳酸酯在内的三座新工厂投产。

科思创去年2月对外披露了最新一笔在华投资,其将在广东珠海建造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生产基地。2033年全面竣工后,这座工厂每年将拥有近12万吨的热塑性聚氨酯产能。

这一化工材料的下游应用包括运动鞋、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和手机壳等电子设备等。雷焕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中国乃至亚太市场,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的需求非常强劲,科思创希望能拥有一个更现代化、产能更大且贴近客户的生产基地。

谈及中国化工市场的未来前景时,雷焕丽称,受到欧洲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化工行业最近几年都较为困难,中国化工市场目前也处于调整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国内石化行业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利润4862.6亿元,也下滑了31.2%。

雷焕丽同时提及,将力争让中国市场再次成为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她透露,就今年一季度而言,尽管产品价格承受了一定压力,但科思创在中国的销量仍保持了较好表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科思创

  • 900亿交易成交,中东石油巨头收购德国化工公司科思创
  • 超900亿元,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拟收购科思创

拜耳集团

3.4k
  • 重磅抗癌明星药瑞戈非尼最新集采价最低降至每片4元多
  • 华领医药独苗产品结束与拜耳合作,谁会接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万千气象看上海 | 未来三年,科思创在亚太区四分之三的投资将落地中国 |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

截至目前,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额累计已超过40亿欧元。

图片来源:科思创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对于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而言,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的来访,无疑是本月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安排。

4月15日下午,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二天,朔尔茨带领着一支近百人的代表团,到访科思创位于上海浦东的亚太区创新中心。这也是朔尔茨首次到访这家德国企业,他随行的团队成员中,还包括德国政府官员、商界高管和媒体记者。

科思创的前身是德国拜耳集团的材料科技部门,2015年从集团分立成为独立上市公司,聚氨酯、聚碳酸酯等塑料材料,涂料、粘合剂以及特种化学品是其主要产品。

截至2023年底,科思创在全球拥有48座生产基地,约1.75万名员工。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去年发布的全球最大50家化学公司排名中,科思创位列第25位。

始建于2001年的亚太区创新中心,是科思创在全球的三大研发枢纽之一,200多名研发人员在此工作,从事产品应用开发、基础研究以及数字化研发在内的各项科研工作。

在德国总理代表团到访的45分钟内,雷焕丽和她的同事们向他们展示了用公司循环材料生产的20余款产品,包括使用回收塑料制作的水笔、行李箱和扫地机器人。

雷焕丽还向朔尔茨介绍称,科思创在中国建立了公司第一座机械回收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去年已经在上海的一体化基地投产,年产能2.5万吨。

在她看来,这座新工厂正是德国循环经济技术与中国应用市场结合的绝佳案例,而循环经济也是中国和德国共同关心的话题。2020年,科思创将实现循环经济确立为企业愿景。

雷焕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循环经济与中国经济转型十分契合,中国正在提倡高质量和绿色发展,并着手淘汰落后产能。“在循环经济愿景的框架下,科思创在中国拥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提供公司的各类创新材料方案。过去几年,科思创在新能源等领域也抓住了这些机会。”她表示。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中心参观,图片来源:科思创

科思创及其前身拜耳材料科技在中国开展业务已有数十年历史。上海是科思创在中国的综合性地区总部所在地。除了亚太创新中心外,上海还聚集了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涂料与胶粘剂事业部和弹性体事业部的亚太总部,以及众多职能部门的亚太总部。

去年,科思创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为30.76亿欧元(约合237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以上,是其第二大单一市场。排名首位的美国市场,去年销售额为31.28亿欧元(约合241亿元人民币)。

雷焕丽向界面新闻透露,针对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公司管理层计划在未来三年,将科思创在亚太区四分之三的投资落地中国。

科思创在全球范围内划分为亚太、EMLA(欧洲中东非洲和拉美)和北美三大区域。除中国外,亚太区还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

雷焕丽称,未来三年的投资规划,表明了科思创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她同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科思创将跟随产业链的需求,决定未来在中国的主要投资方向。

截至目前,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额累计已超过40亿欧元(约合308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主要流向始建于2001年的上海一体化基地。这座工厂占地1.5平方公里,拥有约170万吨化工材料的年生产能力,是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上海一体化基地仍在不断扩大其产品种类。仅在去年一年,一体化基地内,就有包括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弹性体、以及机械回收聚碳酸酯在内的三座新工厂投产。

科思创去年2月对外披露了最新一笔在华投资,其将在广东珠海建造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生产基地。2033年全面竣工后,这座工厂每年将拥有近12万吨的热塑性聚氨酯产能。

这一化工材料的下游应用包括运动鞋、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和手机壳等电子设备等。雷焕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中国乃至亚太市场,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的需求非常强劲,科思创希望能拥有一个更现代化、产能更大且贴近客户的生产基地。

谈及中国化工市场的未来前景时,雷焕丽称,受到欧洲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化工行业最近几年都较为困难,中国化工市场目前也处于调整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国内石化行业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利润4862.6亿元,也下滑了31.2%。

雷焕丽同时提及,将力争让中国市场再次成为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她透露,就今年一季度而言,尽管产品价格承受了一定压力,但科思创在中国的销量仍保持了较好表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