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宏观金融分析团队日前指出,我国目前处于金融周期下行阶段,尽管货币政策保持“稳中偏松”基调,但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应延续扩张基调,助力修复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
社科院金融所周二发布的《中国宏观金融分析》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5.3%的背后,工业生产、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是主要支撑,但是,物价和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导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拉大。
报告称,这一方面是因为物价持续回落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提高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融资成本和偿债压力,加上房价下跌造成资产和抵押物价值缩水,制约资产负债表修复进度。另一方面,名义GDP增速偏低,实际GDP和名义GDP增速差距较大影响微观感受和市场信心,而预期偏弱是制约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重要因素,导致信贷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报告认为,降低金融周期下行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修复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和恢复信用创造能力。目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进度有喜有忧:居民存款增速下降,部分向国债分流,但居民房贷持续负增长,消费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增速也大幅下降;剔除低基数效应后,工业企业利润修复不容乐观,但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利润改善较为明显。
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报告建议,2024年宏观政策应延续扩张基调并更加注重持续性,助力企业和家庭修复资产负债表以推动经济复苏。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适度加力,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货币政策更多锚定物价目标,用好用足降准降息空间,把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使名义经济增速尽快回归至实际经济增速上方。
除了财政和货币政策,报告提到,房地产市场依然是拖累当前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需进一步从供需两端发力完善相关调控政策。接下来要多措并举稳定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