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在位于上海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格思航天)卫星数字工厂内,一排排机器正在加紧生产卫星。
这是长三角首座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于去年12月27日正式投产并下线了首颗商业卫星。
“按照计划,该工厂未来将年产出上百颗商业卫星。”4月19日,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
这些卫星都将用于垣信卫星规划的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
G60星链被业内称为中国版“星链”,是中国的第二个低轨卫星大星座。其计划将超1.2万颗卫星送入轨道,最终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需求。
卫星制造商格思航天,就是在商业航天产业化及G60星链网络发展需要的背景下,于2022年1月成立。
“格思航天的定位非常明确,即解决目前低成本卫星和后续大规模量产的问题。”曹金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卫星工厂主要承载卫星定型之后的生产制造,工厂投产前,已经在为G60星链提供用户方的产品定制服务。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建设。2016年,上海松江市政府就提出“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构想,卫星互联网产业是其中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工程之一。
卫星互联网指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辐射全球,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是国际化信息传输通道的承载体。为了避免高轨道卫星通信引起的信号衰减和时延,低轨卫星互联网是近年来发展热点。
中国发展卫星互联网有着战略必要性和商业必要性。近年来,国家战略层面持续对商业航天加大支持力度。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及商业航天;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开始,上海陆续发布了上海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和支持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顶层文件。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提升商业星座设计建设运营能力。积极争取卫星互联网、综合时空(PNT)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大力支持千帆卫星星座、智慧天网、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等星座组网建设等。
上海市明确,将加快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2000亿元,实现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着力打造“上海星”“上海箭”的发展。
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G60星链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计划在今年完成至少108颗卫星发射并组网运营。
G60卫星数字工厂也是国内首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载体。上海计划以此为基础打造国内首个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应用落地为一体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
该工厂的投产,对上海及全国商业航天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
曹金称,通过订单牵引,格思航天今年将实现50-70颗卫星的规模化交付。这将有效拉动国家整体商业航天工业化供应,即供应链和生产模式的转型。
这也意味着格思航天通过“流水线”的方式,在中国商业航天里完成“0-1”的突破,即一年卫星产品交付量超过50颗。
目前,G60卫星工厂产能和产值仍在不断爬坡过程中,预计今年产值为7亿-8亿;目标年产能达270颗,明年实现产值同比攀升50-80%。
除了格思航天,还有一家上海商业航天企业备受业内关注。
今年2月,垣信卫星完成67亿元A轮融资,刷新商业航天历史上单轮融资纪录。
成立于2018年的垣信卫星,主攻商业低轨卫星互联网。
今年,垣信卫星组网将进入正式示范商用的元年。“希望通过大规模星座建设,为中国打造市场化的全新航天产业链体系,引领中国航天产业进入规模化、民用化、放量化、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垣信卫星副总裁庄晓奇对界面新闻表示。
上海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庄晓奇认为,这首先表现在上海市场化的运作氛围,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其次,从国际化合作角度看,上海正在发展成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场景较广。
在曹金看来,上海对航天产业的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整体性规划,这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区位上看,上海一直坚持“一核两翼”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核”指闵行航天城,以航天科技集团为基点,是上海航天集群中最早规划的部分。“两翼”主要指打造“西翼”和“东翼”。在“东翼”,上海引进了星网上海研究院以及中科院卫星研究所,将着力打造航天科研生态基地,他们承担了众多国家重大任务,以及关乎国民经济类的战略性任务。
“西翼” 更多面向应用,如在青浦的北斗产业基地,华测导航、司南导航等上市公司也集中在青浦。
“松江的兴起,就是借助了上海发起更偏商业端的卫星互联网项目的契机。”曹金称。
上海商业航天发展还具备资源优势。曹金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供应链配套相对完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基础较好,且人才优势明显。
此外,因地处长三角地区,上海和江苏、浙江有着较好的物流和产业协同通道,能进一步开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的供应链整体建设工作。
在2022年初格思航天卫星工厂建设过程中,因为疫情影响,建设进度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曹金印象非常深刻,在供应链保供上,松江区委区政府、上海市主要委办以及国资平台给予其公司非常大的帮助。
最终,工厂建设按时完成目标。“这助力格思实现卫星产量实现规模化交付,并达到国内第一。”曹金称。
此外,上海市政府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给予了众多优惠政策,例如税惠政策的助力。受惠于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优惠政策,2021年至今,垣信卫星共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8383万元。
“减税降费也为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了支持。”庄晓奇表示,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能消弭人工成本增长带给公司的压力,也带给了公司坚持技术革新、创新研发的动力。
2022年以来,格思航天也累计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3655万元,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面向未来的发展,曹金表示,研发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仍面临从传统卫星到低成本卫星模式的改变,既要降本,又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他认为,企业应做好主业工作,着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向国民经济需求和国家重大需求,去解决现有发展过程中的痛点。
“中国在很多行业中,都经历了追赶、到并跑、到领先的过程。在国内的良好科创环境下,加之国家的有利导向,商业航天也将快速发展。”曹金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