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落网化身雀乐回归,但如今还有再战之力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落网化身雀乐回归,但如今还有再战之力吗?

在如今在商业模式尚未明了的情况下,雀乐又要靠什么来购买版权呢?

文|三易生活

沉寂5年之后,曾被视为“独立音乐的乌托邦”的个性化音乐推荐平台“落网”近日宣布重启,并更名为“雀乐”。

据了解,全新的雀乐官网及App均已上线。在官网公布的相关信息中显示,雀乐是由一群喜欢并热爱独立音乐的人共同创建,致力于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音乐,将秉着音乐里独立自主的精神表达内核,建设泛华语地区最好的独立音乐传播平台。而这些与此前的落网,似乎并无不同。

至于更名的原因,或许有与失败过往告别的意味,但据官方透露,更现实的因素则是落网这个名称已经无法注册。那么问题来了,时隔5年后重启的落网,如今还有再战之力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还需要先从落网当初是怎么从“独立音乐的乌托邦”落幕的。

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落网,起初只是创始人胡建国的个人音乐博客。而且在上线后的前十年,也一直都是由胡建国在业余时间里带着志愿者一起维持。除了推荐国内外独立音乐作品外,落网还提供了包括音乐人专访、音乐知识、音乐行业相关互动、诗歌在内的内容。

直至2013年,落网才正式在广州组建团队,并建立了网站、移动端应用等多个平台。在载体变化的同时,不变的是落网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文艺调性,并持续输出着高质量的内容,用户和流量也曾一度令外界惊叹,甚至其一度成了在彼时可以证明一个人具有音乐品味的象征。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落网的用户规模已超过670万。

当然,落网的成立与发展,也离不开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一方面,彼时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百度、搜狐、网易等开启的新时代,为网站的出现培育了土壤。在互联网不断打破信息壁垒的情况下,用户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也使得个人色彩浓重的自媒体雏形开始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2008年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当时有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下载比例更是高达71.2%。

但正所谓创始人的气质决定了公司和产品,即便是真正成为了一家商业公司,而且用户体量也颇为可观,但由于胡建国所信奉的“免费”理念,以及出于守护“独立音乐的乌托邦”完整性和纯洁性的顾虑,落网始终与商业化保持着距离,几乎是靠着股东和用户的出资与援助度日,甚至就连服务器一度都是由用户购买或捐赠。

曾在落网任职的编辑森田曾表示,“直至落网倒闭的那一刻,你们在落网看到的所有关于音乐人的单曲,专辑,文字等推荐,都从未收过一分钱。收过最多的礼物,是几张演出门票”。

而压垮落网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其对于线下实体空间的涉足。自2016年起,在用户的热情支持下,胡建国先后于广州、北京两地各众筹一百多万元、打造线下音乐空间“落空间”。根据他的说法,如果在全国开五家店,再加上线上的各种业务,落网估值将破亿元。

但由于选址失误、运营方式不当等问题,仅一年半之后,胡建国的这番憧憬就破灭了。2017年12月初,胡建国宣布落网App停止维护,两家线下音乐空间关闭,他也因为涉嫌财务造假、推诿责任而人设崩塌。在这起“起于情怀,终于闹剧”的创业故事中,似乎没有赢家。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去,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也缺少可持续核心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几乎是落网必然的结局。而继承落网遗志的雀乐想要继续走下去,显然至少就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如今可以看到的是,在雀乐的各项重启声明,以及运营主体关联信息中,已经都见不到胡建国的身影。但问题是,即便其能够摆脱拒绝商业化的基因,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大而全的时代里,面对几乎已经被瓜分完毕的在线音乐市场,再加上大多背靠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对手,单打独斗的雀乐真的还有机会尝试商业化、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吗?

在2023年8月发布的相关声明中,雀乐团队就曾明确指出,“由于目前我们暂无开发费用,所有参与开发(App)的人员都是为爱发电”。由此可见,至少在现阶段,雀乐依然只能走落网的老路。更不要提,雀乐与诸多老牌音乐网站有着一样的原罪,那就是版权问题。在如今在商业模式尚未明了的情况下,雀乐又要靠什么来购买版权呢?

当然,落网可能依旧还许多用户的情怀所在,但在用户大喊爷青回之后,雀乐又能讲出什么样的新故事呢。君不见,不论是天涯、还是同样身为音乐社区的音悦台,至少到目前都没能因为情怀二字实现突破。

说到底,身为用户,或许人人都希望有更多的选择,但在风云变化、新概念和新玩法层出不穷的的互联网行业中,用户的注意力和预算始终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卷土重来的雀乐想要完成落网未尽的心愿,难度或许比此前还要更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落网化身雀乐回归,但如今还有再战之力吗?

在如今在商业模式尚未明了的情况下,雀乐又要靠什么来购买版权呢?

文|三易生活

沉寂5年之后,曾被视为“独立音乐的乌托邦”的个性化音乐推荐平台“落网”近日宣布重启,并更名为“雀乐”。

据了解,全新的雀乐官网及App均已上线。在官网公布的相关信息中显示,雀乐是由一群喜欢并热爱独立音乐的人共同创建,致力于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音乐,将秉着音乐里独立自主的精神表达内核,建设泛华语地区最好的独立音乐传播平台。而这些与此前的落网,似乎并无不同。

至于更名的原因,或许有与失败过往告别的意味,但据官方透露,更现实的因素则是落网这个名称已经无法注册。那么问题来了,时隔5年后重启的落网,如今还有再战之力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还需要先从落网当初是怎么从“独立音乐的乌托邦”落幕的。

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落网,起初只是创始人胡建国的个人音乐博客。而且在上线后的前十年,也一直都是由胡建国在业余时间里带着志愿者一起维持。除了推荐国内外独立音乐作品外,落网还提供了包括音乐人专访、音乐知识、音乐行业相关互动、诗歌在内的内容。

直至2013年,落网才正式在广州组建团队,并建立了网站、移动端应用等多个平台。在载体变化的同时,不变的是落网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文艺调性,并持续输出着高质量的内容,用户和流量也曾一度令外界惊叹,甚至其一度成了在彼时可以证明一个人具有音乐品味的象征。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落网的用户规模已超过670万。

当然,落网的成立与发展,也离不开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一方面,彼时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百度、搜狐、网易等开启的新时代,为网站的出现培育了土壤。在互联网不断打破信息壁垒的情况下,用户所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也使得个人色彩浓重的自媒体雏形开始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2008年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当时有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下载比例更是高达71.2%。

但正所谓创始人的气质决定了公司和产品,即便是真正成为了一家商业公司,而且用户体量也颇为可观,但由于胡建国所信奉的“免费”理念,以及出于守护“独立音乐的乌托邦”完整性和纯洁性的顾虑,落网始终与商业化保持着距离,几乎是靠着股东和用户的出资与援助度日,甚至就连服务器一度都是由用户购买或捐赠。

曾在落网任职的编辑森田曾表示,“直至落网倒闭的那一刻,你们在落网看到的所有关于音乐人的单曲,专辑,文字等推荐,都从未收过一分钱。收过最多的礼物,是几张演出门票”。

而压垮落网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其对于线下实体空间的涉足。自2016年起,在用户的热情支持下,胡建国先后于广州、北京两地各众筹一百多万元、打造线下音乐空间“落空间”。根据他的说法,如果在全国开五家店,再加上线上的各种业务,落网估值将破亿元。

但由于选址失误、运营方式不当等问题,仅一年半之后,胡建国的这番憧憬就破灭了。2017年12月初,胡建国宣布落网App停止维护,两家线下音乐空间关闭,他也因为涉嫌财务造假、推诿责任而人设崩塌。在这起“起于情怀,终于闹剧”的创业故事中,似乎没有赢家。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去,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也缺少可持续核心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几乎是落网必然的结局。而继承落网遗志的雀乐想要继续走下去,显然至少就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如今可以看到的是,在雀乐的各项重启声明,以及运营主体关联信息中,已经都见不到胡建国的身影。但问题是,即便其能够摆脱拒绝商业化的基因,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大而全的时代里,面对几乎已经被瓜分完毕的在线音乐市场,再加上大多背靠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对手,单打独斗的雀乐真的还有机会尝试商业化、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吗?

在2023年8月发布的相关声明中,雀乐团队就曾明确指出,“由于目前我们暂无开发费用,所有参与开发(App)的人员都是为爱发电”。由此可见,至少在现阶段,雀乐依然只能走落网的老路。更不要提,雀乐与诸多老牌音乐网站有着一样的原罪,那就是版权问题。在如今在商业模式尚未明了的情况下,雀乐又要靠什么来购买版权呢?

当然,落网可能依旧还许多用户的情怀所在,但在用户大喊爷青回之后,雀乐又能讲出什么样的新故事呢。君不见,不论是天涯、还是同样身为音乐社区的音悦台,至少到目前都没能因为情怀二字实现突破。

说到底,身为用户,或许人人都希望有更多的选择,但在风云变化、新概念和新玩法层出不穷的的互联网行业中,用户的注意力和预算始终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卷土重来的雀乐想要完成落网未尽的心愿,难度或许比此前还要更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