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暖心的英国手绘动画电影
让姜君感受到了归家般的温情
哭得稀里哗啦
这部电影就是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
看看它爆棚的口碑,我们没有理由错过这么一部难得的高分手绘动画。豆瓣8.7,好于89%动画片,好于94%家庭片;
IMDb评价人数不多,但也有8.0;
烂番茄新鲜度94%,在近期片子里已算很高,即便是奥斯卡大热[爱乐之城],也不过93%新鲜度。
那么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又凭什么
征服不常看动画的
姜君的泪腺呢?
▼
第一,是它绝美的画风。[埃塞尔与欧内斯特]改编自雷蒙德·布里格斯的获奖和畅销绘本,这种英伦情调与日式精致的笔触完全不同。
▲母亲埃塞尔的娘家像住在花房里
如同摸着温暖柔软的苏格兰羊毛尼,鲜艳明亮的彩铅画风看上去更有质感,再配合舒缓的音乐,让这部影片愈显清新隽永。
▲最美的莫过于田园风光
姜君不得不重复一遍那句被人说过无数次的形容语:每一帧截下来都能当壁纸。
▲夕阳下的父亲,暖暖的,让人想起曾经
第二,牵动姜君泪腺的,也是影片平实感人的故事。[埃塞尔与欧内斯特]讲述了原著漫画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的父母,一对普通英国夫妇从1928年邂逅相爱、到1971年相继离世的故事。
他们的一生没什么特别
却告诉我们什么叫
平平淡淡才是真
▼
欧内斯特年轻时每日骑车上下班(与辛劳的姜君一样)。一天,他偶然看到路边二层窗户打开,有个女孩在挥动一只黄色手帕。
她就是埃塞尔,在上流人士家中做女仆。本是无心用抹布抖灰,却促成一段美好姻缘。
接着,一切都自然地发生了。欧内斯特找上门来,捧着一束鲜花:
然后,约会看电影:
去不起上流社会的高档舞会,欧内斯特还会快乐地邀请埃塞尔,去参加教堂舞会:
他们的爱情没有锦衣华服、香车名表,但却享受着普通人最纯粹的快乐。
不久,见父母、看新房,二人很快走入了婚姻殿堂。
新婚之夜,两个人躺在空空如也的房子里,连窗帘都是用布现搭的。但我们丝毫不觉凄凉,反而能感受到房间里溢满的浓浓暖意。
他们人生的新阶段就这么开启了。于是我们看到,撑起这段“父母爱情”的,是大量的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没什么特别,却都那么亲切。可以说,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
欧内斯特在皇家阿森纳合作社工作,是一名送奶工,每天勤恳地给各家送奶:
埃塞尔承包了大小家务,窗明几净全靠她:
他们从不拌嘴,有时也会开开玩笑:
孩子降生后,一家三口出去游玩。他们看到新开了一家茶饮店:
然而经济拮据,他们没有进去,三口人却依然快乐地离开,欢快的音乐下,一切都是那么风轻云淡。
反倒,埃塞尔会因儿子擅自剪掉他那头“美丽的自来卷”而嚎啕大哭,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两件事对比看来,也许其中正蕴含着父母笑对人生的豁达和智慧。
这样的生活,不知有没有让大家想到电视剧[父母爱情]以及[金婚]?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来自两个阶级的人组成了家庭
在这两部电视剧里,同样呈现了事无巨细的生活琐事。虽然夫妻之间总是磕磕绊绊,却始终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就这样携手走过一生。
▲电视剧[金婚]里,最大的一个主题就是——吵架
像[埃塞尔与欧内斯特]如此和美的小两口,在中国上一辈的家庭中,可能还真是少见。其实,吵吵闹闹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越来越难理解这一点了。
▲欧内斯特还遇到过朋友请他帮忙给老婆泄火的囧事
之于[埃塞尔与欧内斯特],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并未囿于仅将琐屑小事塞满影片,而是把英国近现代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巧妙糅合进了家庭生活,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宏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受到的影响。
比如,二战时丘吉尔的著名演讲:
为保护孩子,埃塞尔与欧内斯特忍痛不得不把小雷蒙德送往乡下躲避轰炸:
他们也见证了战争过后,作为战争英雄的丘吉尔并没能成功连任,代表底层劳工利益的工党赢得了选举:
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一生,也成了一部英国近现代编年史。
当埃塞尔与欧内斯特的真实照片伴着字幕一张张在片尾出现时,恐怕没几个人能忍住泪奔。埃塞尔比欧内斯特大五岁,他们这对姐弟恋真叫人羡慕……
▼
原著绘本作者雷蒙德·布里格斯
是英国著名的漫画大师
虽然年幼时一心想成为新闻记者
最终却从事了艺术工作
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他早期作品较多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如淡水短缺、酸雨、海水污染、人口爆炸等等。
70年代后由于他父母及妻子的先后去世,他的作品主题又转为忧伤和思念。由此看出,他对父母的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说起雷蒙德·布里格斯的代表作《雪人》,还与中国有不小的渊源。这部作品曾被国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雪孩子]动画,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现如今,大家回忆起[雪孩子]来,仍是各种“看哭了”。看来,雷蒙德爷爷的拿手绝技,就是把人弄哭!
▼
有人看完[埃塞尔与欧内斯特]
觉得这就是英国版《平如美棠》
▲饶平如先生画作
▲两个故事确实很像
饶平如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妻子美棠去世后
忧伤无以排遣
用笔画下了两个人的故事
存留下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
那里有他们经历过的苦难和美好
还有一份恒久不变的爱
▲饶老先生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致敬的,是我们父母的爱情。他们和电影里的夫妻一样,风风雨雨几十年,不说笑看沧海桑田,至少也是相互扶持、坚定前行。
他们也许没经过啥大风大浪、也不曾有大起大落,但在人生这条平凡之路上,他们始终走得踏实、走得入心。
当下这个时代,个人意志被极大彰显,我们似乎获取了更多的自由。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一见钟情就闪婚、一言不合就离婚,感情在我们眼里,似乎不应该被任何形式绑架,包括婚姻。
我们只愿服从当下的感受,变成了“当下”的奴隶。于是渐渐地,我们失去了获取“长久”的能力,甚至会对“长久”嗤之以鼻,妄论它只是骗小孩的把戏。
可真的是这样吗?看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由总是相对的,我们用暂时的刺激麻痹味蕾,却再也闻不到陈酿的醇香。
▲《平如美棠》插画
姜君不由想到林夕作词的《红豆》中那句意味绵长的歌词: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现在回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