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春之歌 强国有我:“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圆满落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春之歌 强国有我:“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圆满落幕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 | 李国雄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华夏民族危亡中,国家前途晦暗不明时寄希望于青年,“国家”“青年”“民族”“未来”紧紧绑定在一起,带着家国情怀和磅礴力量,发出了流传后世的呐喊。字句之中,呼唤着中华。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始终都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代代青年团结奋斗的历史,也是民族复兴依靠广大青年觉醒的历史。青年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不会熄灭,无论这世界变幻得多快,青春的梦不碎,青年的志不绝。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正从远方驶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大青年也写下了“强国有我”的郑重承诺。

4月23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策划实施的“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活动走进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来自科创、经济、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十余位城市杰出代表分享他们在这座城市奋斗与追梦的青春故事,用视野回答焦虑,用经历回答迷茫,以坚定回应多变,用知识书写远方。

弦歌不辍两千年:石室中学教育理念的薪火相传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识,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伴而生,既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地域特色,又具有独属于该校的鲜明特质,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石室中学来说,校史与成都城史又紧密相融,挖掘校史,就是重温成都的文化发展史。

这次的青春大讲堂,在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携师生校友代表与这座学校的创始人文翁,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中拉开帷幕。

一个个故事串联学校校史和校友、师生,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成长、城市成长等多个维度,回答了这座学校古时的灵魂,诠释了成都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文翁信念的薪火相传。

人们常说“文翁化蜀”,已过耄耋之年的退休老教师朱泽荪娓娓道来:“西汉时期,文翁到达蜀郡,看到的是‘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与中原地区差异很大,便力图改变这里的民风,让儒学之风进入蜀地。”

朱老师指出,单纯依靠行政办法,蜀地很难真正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而文翁带来了解决文化差异的和平方案,用教育的方式普及文化,让蜀地真正融入了中华文化,与大中国融为一体。

自此之后,文化在蜀地生根发芽,至经史满堂,学士荟萃,也孕育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色,“自古文人皆入蜀”的文学高地在历史中长久积淀着成都气质,不断吸引着文化人群在此聚集,成为令人向往的文化胜地。

如今,石室中学的仿古建筑依然引人瞩目,课堂上书声琅琅,弦歌不绝。长期以来,石室中学在不同时期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朱老师表示,他从1960年到石室中学任教,目前还负责校史的编撰工作,从石室的生命教育到生涯教育,始终不变的是将德育作为立德树人之本,道德教育之要,生活教育之需,教育过程之始,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艺术修养、有国际视野、爱校荣校的新时代青年一直是石室中学不变的目标。

石室中学退休教师朱泽荪

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介绍,该校正在顺应新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方面,石室中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打造出“领军人才成长课程”体系,开发出“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挖掘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成长方面,搭建“教师成长树系统”,探索更为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目前,石室中学已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教育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外事接待、对外交流任务,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为首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

一句“先生,我们做到了”,蕴含了蜀地无数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多数人相信,这是文翁最想听到,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众生回答众生:青春大讲堂带来“新理想”“新教材”

小时候天天看着飞机起落那个广汉男孩李英豪,现在已经成了“英豪100”飞机的设计者,尽管他曾被“蓝天”拒绝了无数次,但仍未选择放弃;统计专业的王伶俐,怎么也想不到农业职业经理人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不惧黑暗的视障人士吴幽,因为老师的启蒙与自己的热爱,走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吴幽与她的老师谢晓莉

他们或是因为长期的兴趣,或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又或是被生命中的一束光打开了心门。因为自己的视野与经历,他们就此出发,让一份事业与自己的人生结下不解之缘。不管客观条件多么局限,一旦锚定青春志向,便只管风雨兼程,家人老师与你同行,心灵与你同行,伙伴与你同行,城市与你同行。

青春大讲堂告诉青年朋友,在成长之路上,要搭建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颗强大的内心是生命中最坚强的伙伴;要尝试多与家人老师交流,家人与老师永远是生活中最坚强的后盾;要学会与团队协作,一个人的单刀,永远比不上队友之间的配合,感受友谊与羁绊的力量……

而这座充满善意的城市,始终环抱着青年,温暖着青年。

在成都日报摄影记者王熙维的镜头里,有替聋哑父亲做“翻译”小女孩妞妞、最励志独臂父亲杨长兵、从火场中背出瘫痪老人的快递小哥文军,以及那些在隧道中为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的人们……

替聋哑父亲做“翻译”小女孩妞妞

比起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平凡之中的坚持与乐观也同样意义重大,成都与他们的故事,朴实无华,充满感动与善意。

围绕“成长之路”的主题,青春大讲堂生动讲述了青年楷模、典型人物可敬可佩、可学可做的动人故事,以解疑释惑引导青春方向,让青年人深度体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满“认同感”“烟火气”“幸福感”的生动故事,由一所学校的历史沿革,一代代青年的成长,一座城市的温暖与善意点亮青春之路,从而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引导广大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壮阔征程中。

长期坚持的才能称为战略。这场活动,是对“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成果的发扬与深化,是对中央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办好“大讲堂”、写好“新教材”、建好“大师资”,成都将进一步擦亮“青春大讲堂”城市金字招牌,形成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政工作标志品牌,延续“青春华章”的思政表达。

田间认为,青春大讲堂是青年在学校课程外的重要补充,也是思政课最好的体现方式,入脑入心,深学深悟,感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定期举办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党课等活动,在开放性、多元化、趣味性、精准度等方面,需要多向青春大讲堂学习,多运用故事、案例进行分析,让创新理论走进青少年身边、走进青少年心里,从而进化为潜意识能力,形成自发自觉的爱国情怀与视野格局。

新的“觉醒年代”: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与培育

当代青年,肩负着成长道路上的时代使命。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只是喜欢压着相同的韵脚。当前世界局势风云诡谲,地缘政治竞争加剧,随着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安全和战略意义,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科技创新成果严防死守,对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特定技术和研究领域树起“高墙”,建起“小院”。

100年前,中国面对列强压迫,经历了关于青年的“觉醒年代”,新一代中国青年,也已经步入新的“觉醒年代”:

他们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他们没有过去几代人因为落后与贫穷导致的心理落差与阴影,有的是对先辈为缩小这份差距抛头颅洒热血的瞻仰;他们没有过去部分青年人对西方迷信与仰望的心态,有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他们对“买办阶级”卖力散布的民族地域诽谤嗤之以鼻,心中的一抹中国红,彻底粉碎了某些势力长期以来试图在精神上瓦解中国青年信仰的幻想。

曾京教授科技之路演讲

中国高铁告诉世界,我们有突破封锁与限制的能力。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京表示,140年前,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还是外国人建造的,今天,中国高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高铁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是一代又一代高铁人的传承接力,才不断刷新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

千年历史告诉世界,我们有极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从未停下过创造的脚步。”

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文化之路演讲

一带一路告诉世界,我们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讲到,中国的复兴之路,不仅是国家的富强之路,更是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共进之路,是中国与世界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之路。

道路的这头,是灯火里的中国,另一头,连接整个地球。

师生演唱《灯火里的中国》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国家,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座有远见的城市,总是将青年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青年敏感于时代变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青春大讲堂这一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帮助当代青年建立起对自己民族历史的认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世界局势的认知,积极探索解决社会问题新路径,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社会变革中去。

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行,与城市同行。大思政课程不仅要落实在课堂里,更要落实在立足的城市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上。田间表示,他常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哪怕是一个小举动,或许会温暖他人的内心,做一件事,要常常询问自己,是不是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感,是不是对社会有益。

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

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藏着对世界的善意。当有人将这份温暖与幸福感展现与传递,广大青年就会凝聚起对城市的认同,城市活力与向心力会被显著激发,这是“幸福成都”、韧性城市的真正来源。

可以说,在城市软实力的发展上,青年人群就是“新质生产力”。而青春大讲堂,则是培养培育城市软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城市青年从吸收到成长,从成长到奉献这一良性循环的重要媒介。石室中学2022级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陈真表示,自己很早就坚定地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在攻读完学业后,她想回到成都,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增砖添瓦。

当下,新序的大门已经开启,奋进的鼓点已经擂响。八九点钟的太阳,亦能号令星辰开道,携手百侣同游,扎根中国,走向世界。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春之歌 强国有我:“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圆满落幕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 | 李国雄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华夏民族危亡中,国家前途晦暗不明时寄希望于青年,“国家”“青年”“民族”“未来”紧紧绑定在一起,带着家国情怀和磅礴力量,发出了流传后世的呐喊。字句之中,呼唤着中华。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始终都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百年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代代青年团结奋斗的历史,也是民族复兴依靠广大青年觉醒的历史。青年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不会熄灭,无论这世界变幻得多快,青春的梦不碎,青年的志不绝。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正从远方驶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大青年也写下了“强国有我”的郑重承诺。

4月23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策划实施的“青春大讲堂·成长之路主题演讲”活动走进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来自科创、经济、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十余位城市杰出代表分享他们在这座城市奋斗与追梦的青春故事,用视野回答焦虑,用经历回答迷茫,以坚定回应多变,用知识书写远方。

弦歌不辍两千年:石室中学教育理念的薪火相传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识,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伴而生,既凝聚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地域特色,又具有独属于该校的鲜明特质,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石室中学来说,校史与成都城史又紧密相融,挖掘校史,就是重温成都的文化发展史。

这次的青春大讲堂,在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携师生校友代表与这座学校的创始人文翁,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对话中拉开帷幕。

一个个故事串联学校校史和校友、师生,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成长、城市成长等多个维度,回答了这座学校古时的灵魂,诠释了成都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文翁信念的薪火相传。

人们常说“文翁化蜀”,已过耄耋之年的退休老教师朱泽荪娓娓道来:“西汉时期,文翁到达蜀郡,看到的是‘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与中原地区差异很大,便力图改变这里的民风,让儒学之风进入蜀地。”

朱老师指出,单纯依靠行政办法,蜀地很难真正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而文翁带来了解决文化差异的和平方案,用教育的方式普及文化,让蜀地真正融入了中华文化,与大中国融为一体。

自此之后,文化在蜀地生根发芽,至经史满堂,学士荟萃,也孕育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色,“自古文人皆入蜀”的文学高地在历史中长久积淀着成都气质,不断吸引着文化人群在此聚集,成为令人向往的文化胜地。

如今,石室中学的仿古建筑依然引人瞩目,课堂上书声琅琅,弦歌不绝。长期以来,石室中学在不同时期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朱老师表示,他从1960年到石室中学任教,目前还负责校史的编撰工作,从石室的生命教育到生涯教育,始终不变的是将德育作为立德树人之本,道德教育之要,生活教育之需,教育过程之始,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艺术修养、有国际视野、爱校荣校的新时代青年一直是石室中学不变的目标。

石室中学退休教师朱泽荪

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介绍,该校正在顺应新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方面,石室中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打造出“领军人才成长课程”体系,开发出“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挖掘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在教师成长方面,搭建“教师成长树系统”,探索更为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目前,石室中学已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教育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承担外事接待、对外交流任务,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为首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

一句“先生,我们做到了”,蕴含了蜀地无数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多数人相信,这是文翁最想听到,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众生回答众生:青春大讲堂带来“新理想”“新教材”

小时候天天看着飞机起落那个广汉男孩李英豪,现在已经成了“英豪100”飞机的设计者,尽管他曾被“蓝天”拒绝了无数次,但仍未选择放弃;统计专业的王伶俐,怎么也想不到农业职业经理人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不惧黑暗的视障人士吴幽,因为老师的启蒙与自己的热爱,走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吴幽与她的老师谢晓莉

他们或是因为长期的兴趣,或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又或是被生命中的一束光打开了心门。因为自己的视野与经历,他们就此出发,让一份事业与自己的人生结下不解之缘。不管客观条件多么局限,一旦锚定青春志向,便只管风雨兼程,家人老师与你同行,心灵与你同行,伙伴与你同行,城市与你同行。

青春大讲堂告诉青年朋友,在成长之路上,要搭建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颗强大的内心是生命中最坚强的伙伴;要尝试多与家人老师交流,家人与老师永远是生活中最坚强的后盾;要学会与团队协作,一个人的单刀,永远比不上队友之间的配合,感受友谊与羁绊的力量……

而这座充满善意的城市,始终环抱着青年,温暖着青年。

在成都日报摄影记者王熙维的镜头里,有替聋哑父亲做“翻译”小女孩妞妞、最励志独臂父亲杨长兵、从火场中背出瘫痪老人的快递小哥文军,以及那些在隧道中为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的人们……

替聋哑父亲做“翻译”小女孩妞妞

比起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平凡之中的坚持与乐观也同样意义重大,成都与他们的故事,朴实无华,充满感动与善意。

围绕“成长之路”的主题,青春大讲堂生动讲述了青年楷模、典型人物可敬可佩、可学可做的动人故事,以解疑释惑引导青春方向,让青年人深度体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满“认同感”“烟火气”“幸福感”的生动故事,由一所学校的历史沿革,一代代青年的成长,一座城市的温暖与善意点亮青春之路,从而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引导广大青年将青春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壮阔征程中。

长期坚持的才能称为战略。这场活动,是对“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成果的发扬与深化,是对中央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办好“大讲堂”、写好“新教材”、建好“大师资”,成都将进一步擦亮“青春大讲堂”城市金字招牌,形成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政工作标志品牌,延续“青春华章”的思政表达。

田间认为,青春大讲堂是青年在学校课程外的重要补充,也是思政课最好的体现方式,入脑入心,深学深悟,感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定期举办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党课等活动,在开放性、多元化、趣味性、精准度等方面,需要多向青春大讲堂学习,多运用故事、案例进行分析,让创新理论走进青少年身边、走进青少年心里,从而进化为潜意识能力,形成自发自觉的爱国情怀与视野格局。

新的“觉醒年代”: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与培育

当代青年,肩负着成长道路上的时代使命。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只是喜欢压着相同的韵脚。当前世界局势风云诡谲,地缘政治竞争加剧,随着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安全和战略意义,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科技创新成果严防死守,对半导体、航空航天等特定技术和研究领域树起“高墙”,建起“小院”。

100年前,中国面对列强压迫,经历了关于青年的“觉醒年代”,新一代中国青年,也已经步入新的“觉醒年代”:

他们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他们没有过去几代人因为落后与贫穷导致的心理落差与阴影,有的是对先辈为缩小这份差距抛头颅洒热血的瞻仰;他们没有过去部分青年人对西方迷信与仰望的心态,有的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他们对“买办阶级”卖力散布的民族地域诽谤嗤之以鼻,心中的一抹中国红,彻底粉碎了某些势力长期以来试图在精神上瓦解中国青年信仰的幻想。

曾京教授科技之路演讲

中国高铁告诉世界,我们有突破封锁与限制的能力。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京表示,140年前,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还是外国人建造的,今天,中国高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高铁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是一代又一代高铁人的传承接力,才不断刷新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

千年历史告诉世界,我们有极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从未停下过创造的脚步。”

金沙博物馆馆长朱章义文化之路演讲

一带一路告诉世界,我们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讲到,中国的复兴之路,不仅是国家的富强之路,更是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共进之路,是中国与世界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之路。

道路的这头,是灯火里的中国,另一头,连接整个地球。

师生演唱《灯火里的中国》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国家,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座有远见的城市,总是将青年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青年敏感于时代变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青春大讲堂这一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帮助当代青年建立起对自己民族历史的认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世界局势的认知,积极探索解决社会问题新路径,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社会变革中去。

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行,与城市同行。大思政课程不仅要落实在课堂里,更要落实在立足的城市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上。田间表示,他常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哪怕是一个小举动,或许会温暖他人的内心,做一件事,要常常询问自己,是不是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幸福感,是不是对社会有益。

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

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藏着对世界的善意。当有人将这份温暖与幸福感展现与传递,广大青年就会凝聚起对城市的认同,城市活力与向心力会被显著激发,这是“幸福成都”、韧性城市的真正来源。

可以说,在城市软实力的发展上,青年人群就是“新质生产力”。而青春大讲堂,则是培养培育城市软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城市青年从吸收到成长,从成长到奉献这一良性循环的重要媒介。石室中学2022级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陈真表示,自己很早就坚定地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在攻读完学业后,她想回到成都,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增砖添瓦。

当下,新序的大门已经开启,奋进的鼓点已经擂响。八九点钟的太阳,亦能号令星辰开道,携手百侣同游,扎根中国,走向世界。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