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别策划 | 不够善良的我们掀起哪些“女性困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别策划 | 不够善良的我们掀起哪些“女性困境”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将人生的不同选择呈现于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编辑 | summer

女性所面临的究竟是怎样的困境?什么选择可以算作最好的人生?近日,由徐誉庭编剧及执导,林依晨、许玮甯、贺军翔等人主演的《不够善良的我们》掀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困境”的新思考。

作为2024年最重磅的影视作品之一,该剧豆瓣开分后迅速升至9分。如同徐誉庭以往的剧集一样,《不够善良的我们》着眼于女性视角,揭露了她们在职场、婚姻生育、年龄焦虑、雌竞等方面的多个议题,将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的AB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A面是已婚女性简庆芬,她曾经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步入婚姻,尽管在外界看来,她的丈夫何瑞之事业有成,孝顺,然而当下的生活依然就像一座无形的围城,用育儿、婆媳关系等琐事困住了她,且不断地消磨着她的自我。

B面则是曾经互为情敌,如今单身的张怡静,40岁的她在社交媒体上将光鲜亮丽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但背后却面临着房东突然解约、不争气的原生家庭等等,以及她内心涌现出来的孤独及对未来的迷惘。

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呢?哪一种人生是我们选择后不会后悔的呢?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在《不够善良的我们》这部作品中给出了回答,那就是,对于女性“未选择的路”,我们不必自我怀疑,也不必过分美化未知,只要当下这一刻我们是遵从内心的就足矣。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将人生的不同选择呈现于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PART 1 女性人生的AB面

事业上升期突然迎来小生命,是该拼梦想还是组建家庭,很多人或许都难以抉择。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加薪升职的机会,是为了伴侣留下,互相扶持温馨相伴还是追寻经济独立,不成为依附任何人的女强人,很多人同样也会犹豫不定。

如果你选择留下,那么你可能将面临丈夫不闻不问,婆媳矛盾尖锐的生活环境,如果你选择离开,追求新的人生,那么你可能将失去组建家庭的机会。

在影视剧《荼蘼》中,则将两种不同选择的结果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本剧以一种近乎平实普通的生活视角拍摄,但却震撼人心。

杨丞琳饰演的郑如薇和男友汤有彦相恋多年,彼此之间感情十分稳定。某一日,身为企业白领的郑如薇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升职机会。只是,得到这个机会的她要前往上海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她和汤有彦必须开始一段充满了未知和痛苦的异地恋情。离开或留下,郑如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巧妙的是,电视剧以平行时空的手法描述了郑如薇做出选择之后可能会面临的结局。选择离开,郑如薇虽然在职场上经营得风生水起,但和汤有彦之间的距离却渐行渐远,并且最终面临着分道扬镳的结局。选择留下,郑如薇怀孕生子,却渐渐湮没了光芒,成为了平凡而又劳碌的全职太太。

在两个郑如薇身上,一个为了想要的东西而放弃牺牲自我,一个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不断妥协忍让,这两种选择孰优孰劣,或许我们难以做出回答。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同《不够善良的我们》所传递的理念,即使未来的某一刻我们会为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困惑,但勇敢的承担人生也是一种必经之路。而幸福从来也不在选择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自己。不后悔选择的路,不回头看来时的路,只要勇敢地向前奔跑就足够了。

图片来源:品牌方

荐影:《荼蘼》

导演: 王小棣 / 黄天仁

编剧: 徐誉庭

主演: 杨丞琳 / 颜毓麟 / 路斯明 / 张复建 / 陈季霞

PART 2 击穿女性人生的时刻

击穿女性的是什么?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对爱的需求与恐惧;工作、婚姻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琐碎……击穿女性的,或许不是什么伟大的磅礴叙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在《她们的怒吼》一书中,讲述了二十七个不同女人的故事,有讲被婚姻、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琐碎击垮的《解体的女人》;有讲容貌、年龄焦虑的《慢慢消失的女人》;有讲以爱为名剥夺女性自我的《被摆在架子上的女人》;虽然各个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些片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故事里那些没有名字,仅用“她”或“女人”来指代的主人公,也许意味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我们,都曾在日常生活中被摄入过那样不可思议的时刻,而这每一场超现实的想象,也许都是现实中蓄力已久的一声怒吼。

作者西西莉雅·艾亨在看似超现实的命题下写尽现实中女性内心的困顿与挣扎,以荒诞诙谐为武器,吼出女性真实的心声。

这是一本鼓舞女性的书,西西莉雅用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创造理想生活的力量始终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希望每个女性都会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并收获裨益。

图片来源:九州出版社

荐书:《她们的怒吼》

作者: [爱尔兰] 西西莉雅·艾亨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有风文化

原作名: ROAR

译者: 丁雨洋

PART 3 女性人生所付出的代价

女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写作?伍尔夫在1928年十月的两次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她认为一个想写小说的女性需要钱和属于自己的房间。不幸的是: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伍尔夫提出的问题似乎仍未过时,因为想要写作的女性仍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英国女性作家德博拉·利维则在她的自传三部曲中尝试从个人经历出发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她给出了一份来自21世纪的答案。

2013年以来,利维出版了三本讨论生活和写作的随笔,分别是《我不想知道的事》(2013年)《生活的代价》(2018年)和《自己的房子》(2021年)。这三本书被利维称为“生活进行时自传”(living autobiography)三部曲。

《生活的代价》则是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第二部,曾被《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佳作”,获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在本书中,利维开始更为具体地讨论身为女性和身为女性作家的体验。她毫不避讳地使用“父权制”、“异性恋”、“社会系统”、“社会等级制度”等人们可能并未期待在随笔中读到的词。可是,利维并不在意体裁,她只是以文本为容器表达她想表达的观点。

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份雄辩的宣言,表达了利维在后家庭世界中的“全新生活方式”。在这部短小、感性、富有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中,利维不仅坦诚回顾了自己婚姻破裂、母亲逝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思考了对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

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卫·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艺术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身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主义者,利维希望我们了解她的快乐,她在这种全新而未知的生活中茁壮成长,促使她的作品也展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如同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你此刻读到的文字,正是以生活的代价为原料,以数字墨水制成的。”

图片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荐书:《生活的代价》

作者: [英]德博拉·利维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论女性与家庭生活

原作名: The Cost of Living

译者: 王如菲

PART 4 女性如何寻找人生的勇气?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肖瓦尔特就已开始进行女性写作方面的研究,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在主要依靠打字机和手写的时代,她通过在英国图书馆里爬梳海量的资料完成了作品。

正如译者韩敏中所说,肖瓦尔特为我们蹚出路的先驱者,让我们充满了敬意。直到今天,肖瓦尔特的作品——《她们自己的文学》仍被称赞为女性主义理论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讲述了19世纪至今英国女小说家的故事,重新构建了独属于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它不仅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耳熟能详的小说家,更是将目光投向众多湮没于文学史的女性的生活和作品。

其宗旨是,发掘并谱写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以及告诉我们,这批先锋女作家,是如何冲破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并在面临家庭和事业兼顾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时,仍坚持以写作为业,一代接一代,绵延不绝地缔造了女性文学传统。

这群女性作者面对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家庭和事业并挑的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仍以写作为业,创造出了绵延不绝的女性文学传统。

事实上,对于男性作家的傲慢偏见,肖瓦尔特对其批判一直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这让我们看到了,英国女性小说家在女性主义斗争中所经历的觉醒、斗争和持续的推动。而文学对“她们”来说则是心灵意识的反映、刻画,和对平权的争取。

图片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荐书:《她们自己的文学》

作者: [美]伊莱恩·肖瓦尔特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小说家

原作名: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译者: 韩敏中

PART 5 坚信自己可以创造神话

当今,身为女性是一场值得称颂的冒险。她们既不是驯养的动物,不可能被锁在一个被称为“家”的小小世界中,更不想成为“妻子”困在繁杂的生活中,女性要写作、旅行、去了解整个世界,要充分使用她的一生。

“世界第一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则将这种冒险贯穿在了自己的一生之中,其自传《我不相信神话》将一个更加立体的她呈现在众人面前。

如同法拉奇所讲述的,“如果有一天,有人会记录我的人生故事,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不会是别人。”“我生来就不甘平静,注定不会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天性自由,不愿被任何人支配、窥视,也不允许任何人成为我的牢笼。”

正是在这种挑战中,法拉奇度过了最初的青春时光。因为害怕被庸常的想法引诱、同化,那些年的她就像一条未佩戴口套的野狗:远离人群,自由自在,随时可以发出自己的呐喊。虽然漫长的人生旅途,她也曾欺骗自己,屈从于对孤独的恐惧。短暂的温存牵绊过她,却不能让其停下脚步。

也正因如此,她写政治、战争、革命,做战地记者,“写一切想写的东西”;伊朗王后、玛丽莲·梦露、基辛格,“没有一个世界大人物会对她说不”,没有她去不了的地方,没有她见不到的人。

她的一生致力于自由和平等,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上所有的不公正。面对妇女权利、战争中的暴行和荒诞等禁忌话题,她的声音坚毅果敢。她的勇气、坦率、自由,也让人心生向往。

在这部我行我素的“女性反叛之书”之书中,法拉奇向我们展示了“不内耗,不拧巴,不妥协”的人生模版。如同她所说的,“作为一个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战斗!”

图片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荐书:《我不相信神话》

作者: [意] 奥莉娅娜·法拉奇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Solo Io Posso Scrivere la Mia Storia

译者: 陈波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在《未选择的路》中曾写到的: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人生的选择难题会永远存在,

A面和B面也难以同时涉足。

不必怀疑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

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不断变化。

未知的道路也不一定是幸福的。

着眼当下,珍惜每一刻,

那么,无论是人生的哪一面,

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别策划 | 不够善良的我们掀起哪些“女性困境”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将人生的不同选择呈现于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编辑 | summer

女性所面临的究竟是怎样的困境?什么选择可以算作最好的人生?近日,由徐誉庭编剧及执导,林依晨、许玮甯、贺军翔等人主演的《不够善良的我们》掀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困境”的新思考。

作为2024年最重磅的影视作品之一,该剧豆瓣开分后迅速升至9分。如同徐誉庭以往的剧集一样,《不够善良的我们》着眼于女性视角,揭露了她们在职场、婚姻生育、年龄焦虑、雌竞等方面的多个议题,将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的AB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A面是已婚女性简庆芬,她曾经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步入婚姻,尽管在外界看来,她的丈夫何瑞之事业有成,孝顺,然而当下的生活依然就像一座无形的围城,用育儿、婆媳关系等琐事困住了她,且不断地消磨着她的自我。

B面则是曾经互为情敌,如今单身的张怡静,40岁的她在社交媒体上将光鲜亮丽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但背后却面临着房东突然解约、不争气的原生家庭等等,以及她内心涌现出来的孤独及对未来的迷惘。

哪一条路才是正确的呢?哪一种人生是我们选择后不会后悔的呢?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在《不够善良的我们》这部作品中给出了回答,那就是,对于女性“未选择的路”,我们不必自我怀疑,也不必过分美化未知,只要当下这一刻我们是遵从内心的就足矣。

本期特别策划,TOPHER以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将人生的不同选择呈现于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可能性。

PART 1 女性人生的AB面

事业上升期突然迎来小生命,是该拼梦想还是组建家庭,很多人或许都难以抉择。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加薪升职的机会,是为了伴侣留下,互相扶持温馨相伴还是追寻经济独立,不成为依附任何人的女强人,很多人同样也会犹豫不定。

如果你选择留下,那么你可能将面临丈夫不闻不问,婆媳矛盾尖锐的生活环境,如果你选择离开,追求新的人生,那么你可能将失去组建家庭的机会。

在影视剧《荼蘼》中,则将两种不同选择的结果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本剧以一种近乎平实普通的生活视角拍摄,但却震撼人心。

杨丞琳饰演的郑如薇和男友汤有彦相恋多年,彼此之间感情十分稳定。某一日,身为企业白领的郑如薇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升职机会。只是,得到这个机会的她要前往上海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她和汤有彦必须开始一段充满了未知和痛苦的异地恋情。离开或留下,郑如薇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巧妙的是,电视剧以平行时空的手法描述了郑如薇做出选择之后可能会面临的结局。选择离开,郑如薇虽然在职场上经营得风生水起,但和汤有彦之间的距离却渐行渐远,并且最终面临着分道扬镳的结局。选择留下,郑如薇怀孕生子,却渐渐湮没了光芒,成为了平凡而又劳碌的全职太太。

在两个郑如薇身上,一个为了想要的东西而放弃牺牲自我,一个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不断妥协忍让,这两种选择孰优孰劣,或许我们难以做出回答。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同《不够善良的我们》所传递的理念,即使未来的某一刻我们会为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困惑,但勇敢的承担人生也是一种必经之路。而幸福从来也不在选择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自己。不后悔选择的路,不回头看来时的路,只要勇敢地向前奔跑就足够了。

图片来源:品牌方

荐影:《荼蘼》

导演: 王小棣 / 黄天仁

编剧: 徐誉庭

主演: 杨丞琳 / 颜毓麟 / 路斯明 / 张复建 / 陈季霞

PART 2 击穿女性人生的时刻

击穿女性的是什么?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对爱的需求与恐惧;工作、婚姻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琐碎……击穿女性的,或许不是什么伟大的磅礴叙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在《她们的怒吼》一书中,讲述了二十七个不同女人的故事,有讲被婚姻、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琐碎击垮的《解体的女人》;有讲容貌、年龄焦虑的《慢慢消失的女人》;有讲以爱为名剥夺女性自我的《被摆在架子上的女人》;虽然各个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些片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故事里那些没有名字,仅用“她”或“女人”来指代的主人公,也许意味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我们,都曾在日常生活中被摄入过那样不可思议的时刻,而这每一场超现实的想象,也许都是现实中蓄力已久的一声怒吼。

作者西西莉雅·艾亨在看似超现实的命题下写尽现实中女性内心的困顿与挣扎,以荒诞诙谐为武器,吼出女性真实的心声。

这是一本鼓舞女性的书,西西莉雅用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创造理想生活的力量始终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希望每个女性都会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并收获裨益。

图片来源:九州出版社

荐书:《她们的怒吼》

作者: [爱尔兰] 西西莉雅·艾亨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有风文化

原作名: ROAR

译者: 丁雨洋

PART 3 女性人生所付出的代价

女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写作?伍尔夫在1928年十月的两次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她认为一个想写小说的女性需要钱和属于自己的房间。不幸的是: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伍尔夫提出的问题似乎仍未过时,因为想要写作的女性仍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英国女性作家德博拉·利维则在她的自传三部曲中尝试从个人经历出发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她给出了一份来自21世纪的答案。

2013年以来,利维出版了三本讨论生活和写作的随笔,分别是《我不想知道的事》(2013年)《生活的代价》(2018年)和《自己的房子》(2021年)。这三本书被利维称为“生活进行时自传”(living autobiography)三部曲。

《生活的代价》则是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第二部,曾被《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佳作”,获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在本书中,利维开始更为具体地讨论身为女性和身为女性作家的体验。她毫不避讳地使用“父权制”、“异性恋”、“社会系统”、“社会等级制度”等人们可能并未期待在随笔中读到的词。可是,利维并不在意体裁,她只是以文本为容器表达她想表达的观点。

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份雄辩的宣言,表达了利维在后家庭世界中的“全新生活方式”。在这部短小、感性、富有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中,利维不仅坦诚回顾了自己婚姻破裂、母亲逝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思考了对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

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卫·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艺术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身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主义者,利维希望我们了解她的快乐,她在这种全新而未知的生活中茁壮成长,促使她的作品也展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如同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你此刻读到的文字,正是以生活的代价为原料,以数字墨水制成的。”

图片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荐书:《生活的代价》

作者: [英]德博拉·利维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论女性与家庭生活

原作名: The Cost of Living

译者: 王如菲

PART 4 女性如何寻找人生的勇气?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肖瓦尔特就已开始进行女性写作方面的研究,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在主要依靠打字机和手写的时代,她通过在英国图书馆里爬梳海量的资料完成了作品。

正如译者韩敏中所说,肖瓦尔特为我们蹚出路的先驱者,让我们充满了敬意。直到今天,肖瓦尔特的作品——《她们自己的文学》仍被称赞为女性主义理论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讲述了19世纪至今英国女小说家的故事,重新构建了独属于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它不仅分析了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耳熟能详的小说家,更是将目光投向众多湮没于文学史的女性的生活和作品。

其宗旨是,发掘并谱写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以及告诉我们,这批先锋女作家,是如何冲破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并在面临家庭和事业兼顾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时,仍坚持以写作为业,一代接一代,绵延不绝地缔造了女性文学传统。

这群女性作者面对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家庭和事业并挑的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仍以写作为业,创造出了绵延不绝的女性文学传统。

事实上,对于男性作家的傲慢偏见,肖瓦尔特对其批判一直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这让我们看到了,英国女性小说家在女性主义斗争中所经历的觉醒、斗争和持续的推动。而文学对“她们”来说则是心灵意识的反映、刻画,和对平权的争取。

图片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荐书:《她们自己的文学》

作者: [美]伊莱恩·肖瓦尔特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副标题: 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小说家

原作名: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译者: 韩敏中

PART 5 坚信自己可以创造神话

当今,身为女性是一场值得称颂的冒险。她们既不是驯养的动物,不可能被锁在一个被称为“家”的小小世界中,更不想成为“妻子”困在繁杂的生活中,女性要写作、旅行、去了解整个世界,要充分使用她的一生。

“世界第一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则将这种冒险贯穿在了自己的一生之中,其自传《我不相信神话》将一个更加立体的她呈现在众人面前。

如同法拉奇所讲述的,“如果有一天,有人会记录我的人生故事,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不会是别人。”“我生来就不甘平静,注定不会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天性自由,不愿被任何人支配、窥视,也不允许任何人成为我的牢笼。”

正是在这种挑战中,法拉奇度过了最初的青春时光。因为害怕被庸常的想法引诱、同化,那些年的她就像一条未佩戴口套的野狗:远离人群,自由自在,随时可以发出自己的呐喊。虽然漫长的人生旅途,她也曾欺骗自己,屈从于对孤独的恐惧。短暂的温存牵绊过她,却不能让其停下脚步。

也正因如此,她写政治、战争、革命,做战地记者,“写一切想写的东西”;伊朗王后、玛丽莲·梦露、基辛格,“没有一个世界大人物会对她说不”,没有她去不了的地方,没有她见不到的人。

她的一生致力于自由和平等,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上所有的不公正。面对妇女权利、战争中的暴行和荒诞等禁忌话题,她的声音坚毅果敢。她的勇气、坦率、自由,也让人心生向往。

在这部我行我素的“女性反叛之书”之书中,法拉奇向我们展示了“不内耗,不拧巴,不妥协”的人生模版。如同她所说的,“作为一个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战斗!”

图片来源:南海出版公司

荐书:《我不相信神话》

作者: [意] 奥莉娅娜·法拉奇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Solo Io Posso Scrivere la Mia Storia

译者: 陈波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在《未选择的路》中曾写到的: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人生的选择难题会永远存在,

A面和B面也难以同时涉足。

不必怀疑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

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不断变化。

未知的道路也不一定是幸福的。

着眼当下,珍惜每一刻,

那么,无论是人生的哪一面,

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