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陈小同
尽管目前尚未有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进行销售,但中国品牌在美国的知名度正在逐渐上升。
一项最新的国际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美国潜在电动汽车买家对这些品牌有所了解。特别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认知度更高。
美国的汽车制造三巨头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此前均对中国品牌试图通过墨西哥进入北美市场感到担忧。
对于三大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品牌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美国市场上建立品牌知名度。
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电动汽车买家已经开始了解底特律希望封锁的中国品牌。AlixPartners 2024年国际电动汽车消费者情绪调查显示,在那些非常可能或可能在下次购车时选择电动汽车的美国买家中,有58%的人熟悉比亚迪、零跑汽车和蔚来等中国品牌。
调查还发现,在18至25岁的年轻驾驶者中,这一(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比例更高。
调查数据还显示,如果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比非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价格低20%,则有73%的美国驾驶者会考虑购买。
目前美国正在施行的反通胀法案会让中国电动车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因而完全将中国地区售价直接转换至美国并不现实。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公司加大对持有贸易协定的墨西哥加大投入,情况可能出现变化。
中国品牌虽然尚未在美国建厂,但已有计划在墨西哥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借助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的优势,实现对北美市场的渗透。这一策略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美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AlixPartners也表示,大幅的价格优惠可能还不足以确保销售,美国买家可能仍会因为担心可靠性、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等因素而犹豫不决。
过去,中国消费者也有过类似的顾虑,但他们已经克服了这些问题,现在将中国品牌的电动车视为与西方品牌竞争的产品。
美国市场对中国电动车的担忧主要源自价格竞争力。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推出的低价电动车,在性价比上对美国本土品牌构成重大挑战——入门级车型如比亚迪海鸥相较美国电动车平均成交价便宜近5万美元。
此外,中国市场已占全球电动车销售的70%,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生产基础,让中国品牌的动作在国际市场具备较高的示范和引领性质。
咨询公司GlobalData汽车研究全球副总裁Jeff Schuster表示,这一现状让所有人都有压力,对于美国汽车公司来说,威胁已经存在。现在要探讨的已经不是他们(中国汽车公司)会不会来,而是何时来。
美国制造业联盟等机构呼吁政府对中国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以防止对美国汽车工业的潜在威胁。同时,美国本土品牌如福特和通用也在积极调整策略,试图通过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和降低成本来回应市场的挑战。
对此,福特电动汽车部门的高级管理层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进入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汽车市场需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变化。他们预计,就像日本汽车品牌最终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一样,中国品牌汽车也将成为美国消费者的一个重要选择。
部分汽车公司和本地工会则更加焦虑——由主要制造商和工会支持的贸易组织美国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呼吁对中国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防止“灭绝级事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