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⑬

北京以193家高居榜首,深圳以177家紧随其后。上海和苏州分别以165家和109家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和第四,杭州以87家排名第五。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属性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

作为该系列报告的第十三篇,本文将展示不同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等基本情况,数据截至2023年末。其中“城市”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分别沿用第十一篇与第七篇文章中的陈述。

1、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4城超过百家,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

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内地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合计数量为6566家,其中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共涉及171座城市、1896家上市公司。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图,北京以193家高居榜首,深圳以177家紧随其后。上海和苏州分别以165家和109家位列第三和第四,杭州以87家排名第五。相较各城市上市公司总数量排名,前十名没有变动,但深圳与上海以及苏州与杭州的排名分别发生对调,成都与无锡的位次均有所上升。

此外,省会城市中,西宁没有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进入筛选范围。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区域分级分布图,结合图1,排名前四城市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100家,合计上市公司644家,占比高达34.0%,高于四城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32.8%),反映新质生产力存在向头部区域集中的趋势;杭州、广州、成都、无锡、南京、宁波、合肥、长沙、东莞和武汉等10个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在31-100家之间,合计478家,占比约25.2%。

此外,有22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在10-30家之间,合计占比为21.1%。其余1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小于10家,合计占比为19.7%。

2、3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超2万亿,宁德、天津、西安上榜前十

上市公司市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内地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为999777亿元,其中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市值为208228亿元,占比为20.8%。

根据2024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公司市值区域分布图,与上市公司数量区域分布相似,北京、深圳、上海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市值较高。北京、深圳以及上海居前三,均超过2万亿元,与其他城市拉开显著差距。前十名中,与数量分布榜相较,成都、宁波、南京跌出榜单,宁德、天津与西安上榜。

其余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超过三千亿的城市分别为长沙、成都、合肥以及南京,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3711亿元、3638亿元、3230亿元以及3123亿元。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区域分级分布图,结合图3,排名前3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均达到万亿级别,合计市值93505亿元,市值占比达到了75.5%;第4到第14名城市上市公司市值在3000亿至1万亿之间,合计市值58319亿元,市值占比为28.0%;此外,有17个城市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在1000亿-3000亿之间,市值占比13.1%。而其余140个城市的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小于1000亿,合计市值占比为14.0%,市值分布与数量分布态势整体趋同。

3、 苏州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占比突出,佛山、天津数量和市值占比差异较大

各区域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在该区域全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反映了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结构优化情况。上图城市范围覆盖全部一线城市、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公布的15家新一线城市以及各省省会。其中,西宁没有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进入筛选范围故显示为横线。

数据显示,苏州表现最为突出,东莞、济南以及合肥等相对较强,而西宁和兰州等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同时,佛山、天津及沈阳在数量和市值占比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具体而言,苏州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最高,为44.3%,市值占比为46.2%。东莞数量占比为43.8%,市值占比为34.9%,数量占比和市值占比都属较高水平。除西宁外,兰州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为4.8%,市值占比为2.1%,相对较低。从差异角度看,天津数量占比为26.2%,但市值占比却高达47.4%,差异为-21.2个百分点。数量占比较较低而市值占比较高,反映天津存在市值较大但数量不多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如千亿市值芯片巨头海光信息等。

而佛山数量占比为33.8%,市值占比仅为11.0%,差异为22.8个百分点,反映该地区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整体规模不大。

4、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区域密度:深圳反超第一,海口与拉萨变动较大

为了衡量各区域的人均上市公司水平,我们引入了密度指标,其中数量密度通过各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除以2020年各地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百万人)计算取得。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密度与市值密度大体趋同,因此下面选取数量密度结果作为介绍。

直辖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普遍较高。深圳反超位列第一,其数量密度达到了10.0家/百万人。北京紧随其后,数量密度为8.8家/百万人。苏州和杭州也表现不俗,数量密度分别为8.5家/百万人与7.3家/百万人。

此外,海口与拉萨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相对该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密度变动较大,海口由总体的9.7家/百万人降至1.0家/百万人,拉萨由总体的19.6家/百万人降至2.3家/百万人。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较低,所以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值排名相较总密度值排名有较大的下滑。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相对较低,如西宁、兰州、昆明等。这些地区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⑬

北京以193家高居榜首,深圳以177家紧随其后。上海和苏州分别以165家和109家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和第四,杭州以87家排名第五。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属性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

作为该系列报告的第十三篇,本文将展示不同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等基本情况,数据截至2023年末。其中“城市”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分别沿用第十一篇与第七篇文章中的陈述。

1、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4城超过百家,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

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内地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合计数量为6566家,其中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共涉及171座城市、1896家上市公司。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分布图,北京以193家高居榜首,深圳以177家紧随其后。上海和苏州分别以165家和109家位列第三和第四,杭州以87家排名第五。相较各城市上市公司总数量排名,前十名没有变动,但深圳与上海以及苏州与杭州的排名分别发生对调,成都与无锡的位次均有所上升。

此外,省会城市中,西宁没有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进入筛选范围。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区域分级分布图,结合图1,排名前四城市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100家,合计上市公司644家,占比高达34.0%,高于四城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32.8%),反映新质生产力存在向头部区域集中的趋势;杭州、广州、成都、无锡、南京、宁波、合肥、长沙、东莞和武汉等10个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在31-100家之间,合计478家,占比约25.2%。

此外,有22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在10-30家之间,合计占比为21.1%。其余1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小于10家,合计占比为19.7%。

2、3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超2万亿,宁德、天津、西安上榜前十

上市公司市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3年年末,中国内地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为999777亿元,其中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市值为208228亿元,占比为20.8%。

根据2024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公司市值区域分布图,与上市公司数量区域分布相似,北京、深圳、上海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市值较高。北京、深圳以及上海居前三,均超过2万亿元,与其他城市拉开显著差距。前十名中,与数量分布榜相较,成都、宁波、南京跌出榜单,宁德、天津与西安上榜。

其余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超过三千亿的城市分别为长沙、成都、合肥以及南京,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3711亿元、3638亿元、3230亿元以及3123亿元。

根据2024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区域分级分布图,结合图3,排名前3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市值均达到万亿级别,合计市值93505亿元,市值占比达到了75.5%;第4到第14名城市上市公司市值在3000亿至1万亿之间,合计市值58319亿元,市值占比为28.0%;此外,有17个城市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在1000亿-3000亿之间,市值占比13.1%。而其余140个城市的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小于1000亿,合计市值占比为14.0%,市值分布与数量分布态势整体趋同。

3、 苏州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占比突出,佛山、天津数量和市值占比差异较大

各区域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在该区域全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反映了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结构优化情况。上图城市范围覆盖全部一线城市、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公布的15家新一线城市以及各省省会。其中,西宁没有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进入筛选范围故显示为横线。

数据显示,苏州表现最为突出,东莞、济南以及合肥等相对较强,而西宁和兰州等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同时,佛山、天津及沈阳在数量和市值占比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具体而言,苏州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最高,为44.3%,市值占比为46.2%。东莞数量占比为43.8%,市值占比为34.9%,数量占比和市值占比都属较高水平。除西宁外,兰州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为4.8%,市值占比为2.1%,相对较低。从差异角度看,天津数量占比为26.2%,但市值占比却高达47.4%,差异为-21.2个百分点。数量占比较较低而市值占比较高,反映天津存在市值较大但数量不多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如千亿市值芯片巨头海光信息等。

而佛山数量占比为33.8%,市值占比仅为11.0%,差异为22.8个百分点,反映该地区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整体规模不大。

4、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区域密度:深圳反超第一,海口与拉萨变动较大

为了衡量各区域的人均上市公司水平,我们引入了密度指标,其中数量密度通过各城市上市公司数量除以2020年各地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百万人)计算取得。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密度与市值密度大体趋同,因此下面选取数量密度结果作为介绍。

直辖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普遍较高。深圳反超位列第一,其数量密度达到了10.0家/百万人。北京紧随其后,数量密度为8.8家/百万人。苏州和杭州也表现不俗,数量密度分别为8.5家/百万人与7.3家/百万人。

此外,海口与拉萨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相对该区域上市公司数量密度变动较大,海口由总体的9.7家/百万人降至1.0家/百万人,拉萨由总体的19.6家/百万人降至2.3家/百万人。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新质生产力相关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较低,所以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值排名相较总密度值排名有较大的下滑。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密度相对较低,如西宁、兰州、昆明等。这些地区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