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浪百度联手投资,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浪百度联手投资,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弃A赴港,国内第一大高校网课制造商即将上市。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猎云网 邵延港

大学生们上的网课平台,即将跑出一个IPO。

5月3日,高校教学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该公司旗下产品正是国内知名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智慧树”和“知道APP”。

智慧树母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电教设备起家,2013年,正值中国MOOC元年,智慧树品牌正式创立。当前业务覆盖高校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学场景服务及产品的开发、交付和运营,产品服务包括教、学、练、考、评、管等方面。

信息化是近年来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智慧树一边做教育信息化制造商,一边做互联网教育运营商。智慧树帮助高等院校完成课程的引进和服务配套落地,通过观摩和分享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设计,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发展培训,协助教师建设新课程,实现教法改革,促动本校教学产生内生动力。

招股书显示,智慧树与近2600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其分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超过1.85亿次课程注册,意味着,智慧树服务的大学生人次超过1.85亿。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创始人王晖、葛新夫妻二人即将收获了第一个IPO,其子王韵宁也在今年3月成为持股比例仅次于二人的个人股东,一家三口正合力冲击上市。

转投港股,夫妻冲刺IPO,递表前夕儿子接手10%股权

2003年,王晖、葛新夫妻二人在上海创业,联合其他合伙人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杉盈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语音教学设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2008年,在教育信息化产业已经深耕多年的王晖夫妻,通过上海杉盈成立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即后来的智慧树母公司。

2013年,王晖夫妻创业迎来新的里程碑,当年正式推出了品牌智慧樹。2012年是西方的慕课元年,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这一年慕课开始大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王晖与合伙人们了解教学的复杂性,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是解决高校核心需求的最佳方法。

因此,智慧树逐渐打造了内容数字化和场景数字化的产品组合。从2015年开始,智慧树判断出内容数字化是行业中期内焦点,并推出数字化课程开发。于2020年,我们推出全景教学空间;于2023年推出知识图谱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树曾有计划进行A股IPO。据悉,智慧树在2021年1月与辅导机构东方证券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在2024年4月终止该协议,并展开港交所上市准备。招股书称,该变化是由于考虑到联交所已建立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并在探索国际市场的融资机会时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此外,在递表港交所前夕,智慧树股东序列中出现了王晖与葛新的儿子王韵宁,系2024年3月,王韵宁已零对价从王晖与葛新处各获得3000000股股份,成为智慧树的新进股东。

招股书显示,截至当前,王晖与葛新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3.92%和14.52%,合共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8.44%。其子王韵宁持股比例为10.06%,为智慧树的前三大个人股东。

IPO前五轮融资,新浪百度大手笔押注

创立至今,智慧树也受到了各方资本的关注。

据招股书,智慧树在2015年到2020年间,先后完成五轮融资及两次股权转让。智慧树的第一笔融资,是2015年底来自悦达泰和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融资每股成本为13.8元。而五年后的最后一次股权转让,智慧树的每股融资成本就达到了了37.3元。

其中,在2016年的B轮融资中,新浪通过金卓恒邦认购智慧树3629371元注册资本,对价3.5亿元。

在2020年的C轮融资中,百度通过旗下百瑞翔创投认购智慧树2041404元注册资本,对价2.35亿元,成为智慧树新股东。

若以该轮融资后的股本机构计算,百度入股后的智慧树估值超过23亿元。

截至IPO前,智慧树股东序列中,新浪成为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17.89%,百度为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10.06%。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此外,智慧树的股东中还有达泰资本、联创资本、澄迈新日等。

作为创始人王晖和葛新的合伙人,曾经上海杉盈的相关股东也在智慧树中持股,包括袭普照、王欣、张伯成、杨秋实,以及王晖和葛新的亲属王军、葛轶等也持有股份。

年入6.5亿,致力于高校数字化转型

在商业化成果上,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营收分别为4.17亿元、4.00亿元及6.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2%。其中,数字化教学内容服务及产品业务营收分别为3.35亿元、3.36亿元及5.3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均在80%以上;数字化教学环境服务及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7694万元、6347.1万元及1.14亿元。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智慧树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4%;而在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内容制作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2%。

据招股书,在内容数字化方面,智慧树开发了超过27000门数字化课程,涵盖教育部认可的12个学科门类及92个专业;在场景数字化方面,智慧树打造了软硬件一体化场景落地方案,打破了技术壁垒,形成不同校区教室之间的互联网络。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毛利分别为2.13亿元、1.77亿元及3.9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1.1%、44.1%及60.7%。同期,智慧树的净利润分别为3370万元、-5910万元及8140万元。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930万元、9810万元及1.0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6.6%、24.5%及15.5%。

2023年,智慧树借助新技术AI开始提供知识图谱,该解决方案越来越受高等教育机构的欢迎,为我们于2023年的收入较2022年的显著增长作出了贡献。

自成立以来,智慧树一直致力于设计及构建服务及产品,以满足教师及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数字化教学内容及数字化教学环境服务及产品。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服务及产品分别拥有1084名、1174名及1422名客户;灯塔客户分别服务188名、210名 及231名,每名灯塔客户平均收入由2021年的67.07万元增至2023年的86.08万元。

由于业务特点,智慧树主要服务机构、高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对大客户的依赖性较低。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计占各期间总收入的5.7%、6.5%及7.1%,而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我们各期间总收入的1.4%、1.4%及2.6%。

因此,智慧树要向客户销售更多产品来提高粘性,这也产生了不同业务的重叠客户。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重叠客户数量分别为271名、291名及346名,每名重叠客户平均收入不断增加,分别为762047.2元、711504.1元及1018652.0元。

高校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商业化探索,智慧树的首次递表,也代表着中国MOOC近10年发展的缩影,其赴港IPO又能否顺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浪百度联手投资,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弃A赴港,国内第一大高校网课制造商即将上市。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猎云网 邵延港

大学生们上的网课平台,即将跑出一个IPO。

5月3日,高校教学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该公司旗下产品正是国内知名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智慧树”和“知道APP”。

智慧树母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电教设备起家,2013年,正值中国MOOC元年,智慧树品牌正式创立。当前业务覆盖高校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学场景服务及产品的开发、交付和运营,产品服务包括教、学、练、考、评、管等方面。

信息化是近年来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智慧树一边做教育信息化制造商,一边做互联网教育运营商。智慧树帮助高等院校完成课程的引进和服务配套落地,通过观摩和分享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设计,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发展培训,协助教师建设新课程,实现教法改革,促动本校教学产生内生动力。

招股书显示,智慧树与近2600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其分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超过1.85亿次课程注册,意味着,智慧树服务的大学生人次超过1.85亿。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创始人王晖、葛新夫妻二人即将收获了第一个IPO,其子王韵宁也在今年3月成为持股比例仅次于二人的个人股东,一家三口正合力冲击上市。

转投港股,夫妻冲刺IPO,递表前夕儿子接手10%股权

2003年,王晖、葛新夫妻二人在上海创业,联合其他合伙人成立了一家名为上海杉盈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语音教学设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2008年,在教育信息化产业已经深耕多年的王晖夫妻,通过上海杉盈成立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即后来的智慧树母公司。

2013年,王晖夫妻创业迎来新的里程碑,当年正式推出了品牌智慧樹。2012年是西方的慕课元年,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这一年慕课开始大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王晖与合伙人们了解教学的复杂性,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是解决高校核心需求的最佳方法。

因此,智慧树逐渐打造了内容数字化和场景数字化的产品组合。从2015年开始,智慧树判断出内容数字化是行业中期内焦点,并推出数字化课程开发。于2020年,我们推出全景教学空间;于2023年推出知识图谱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树曾有计划进行A股IPO。据悉,智慧树在2021年1月与辅导机构东方证券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在2024年4月终止该协议,并展开港交所上市准备。招股书称,该变化是由于考虑到联交所已建立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并在探索国际市场的融资机会时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此外,在递表港交所前夕,智慧树股东序列中出现了王晖与葛新的儿子王韵宁,系2024年3月,王韵宁已零对价从王晖与葛新处各获得3000000股股份,成为智慧树的新进股东。

招股书显示,截至当前,王晖与葛新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3.92%和14.52%,合共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8.44%。其子王韵宁持股比例为10.06%,为智慧树的前三大个人股东。

IPO前五轮融资,新浪百度大手笔押注

创立至今,智慧树也受到了各方资本的关注。

据招股书,智慧树在2015年到2020年间,先后完成五轮融资及两次股权转让。智慧树的第一笔融资,是2015年底来自悦达泰和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融资每股成本为13.8元。而五年后的最后一次股权转让,智慧树的每股融资成本就达到了了37.3元。

其中,在2016年的B轮融资中,新浪通过金卓恒邦认购智慧树3629371元注册资本,对价3.5亿元。

在2020年的C轮融资中,百度通过旗下百瑞翔创投认购智慧树2041404元注册资本,对价2.35亿元,成为智慧树新股东。

若以该轮融资后的股本机构计算,百度入股后的智慧树估值超过23亿元。

截至IPO前,智慧树股东序列中,新浪成为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17.89%,百度为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10.06%。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此外,智慧树的股东中还有达泰资本、联创资本、澄迈新日等。

作为创始人王晖和葛新的合伙人,曾经上海杉盈的相关股东也在智慧树中持股,包括袭普照、王欣、张伯成、杨秋实,以及王晖和葛新的亲属王军、葛轶等也持有股份。

年入6.5亿,致力于高校数字化转型

在商业化成果上,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营收分别为4.17亿元、4.00亿元及6.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2%。其中,数字化教学内容服务及产品业务营收分别为3.35亿元、3.36亿元及5.3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均在80%以上;数字化教学环境服务及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7694万元、6347.1万元及1.14亿元。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智慧树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3.4%;而在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内容制作市场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2%。

据招股书,在内容数字化方面,智慧树开发了超过27000门数字化课程,涵盖教育部认可的12个学科门类及92个专业;在场景数字化方面,智慧树打造了软硬件一体化场景落地方案,打破了技术壁垒,形成不同校区教室之间的互联网络。

来源:智慧树招股书截图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毛利分别为2.13亿元、1.77亿元及3.9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1.1%、44.1%及60.7%。同期,智慧树的净利润分别为3370万元、-5910万元及8140万元。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930万元、9810万元及1.0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6.6%、24.5%及15.5%。

2023年,智慧树借助新技术AI开始提供知识图谱,该解决方案越来越受高等教育机构的欢迎,为我们于2023年的收入较2022年的显著增长作出了贡献。

自成立以来,智慧树一直致力于设计及构建服务及产品,以满足教师及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数字化教学内容及数字化教学环境服务及产品。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智慧树的服务及产品分别拥有1084名、1174名及1422名客户;灯塔客户分别服务188名、210名 及231名,每名灯塔客户平均收入由2021年的67.07万元增至2023年的86.08万元。

由于业务特点,智慧树主要服务机构、高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对大客户的依赖性较低。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计占各期间总收入的5.7%、6.5%及7.1%,而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我们各期间总收入的1.4%、1.4%及2.6%。

因此,智慧树要向客户销售更多产品来提高粘性,这也产生了不同业务的重叠客户。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重叠客户数量分别为271名、291名及346名,每名重叠客户平均收入不断增加,分别为762047.2元、711504.1元及1018652.0元。

高校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商业化探索,智慧树的首次递表,也代表着中国MOOC近10年发展的缩影,其赴港IPO又能否顺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