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钻算法空子的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钻算法空子的人

质疑算法,理解算法,利用算法。

文 | 略大参考 付饶 杨知潮 二毛

编辑 | 原野

免费使用的APP,没有那些内容广告、直播、视频之类的“创新”业务,互联网厂商就很难变现。但对消费者来说,要求一个简洁的使用体验,同样也是合理的。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被APP安排。

抖音安排我们该看什么内容、小红书安排我们“想”去哪旅游、美团用优惠券安排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就连共享单车,也要安排一下我们在哪里还车。

算法织成的大网,安排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用数据把我们琢磨得明明白白。虽然被安排的人生并不舒服,但没办法,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

当然,算法可以安排我们,我们也可以安排它。这里有许多教程,教你如何钻APP的空子,让被手机支配的人们,也学会对抗算法。

01 质疑算法,理解算法,利用算法

讲述者:陈虹 城市:沈阳

在这个万物皆可大数据的时代,有的时候,我觉得手机软件比男朋友更懂我。

这并不夸张。

比如抖音能清楚地知道我最近想去看演唱会,所以从凤凰传奇到万芳,只要是我关注过的歌手,都会出现在我的推荐首页;在各大外卖平台上,在我多次点过减肥餐后,算法也会贴心地给我自动推荐轻食店,甚至它会推荐我可能会去打卡的店;在淘宝,它适时地知道爱好打羽毛球的我,近期“可能”会需要购买一身运动服;在小红书,首页会自动出现“减肥攻略”内容......

因为算法,所有软件都很“贴心”,甚至有些显得过于贴心。

近期这种贴心表现得最明显的一次,出现在五一放假前后,我和朋友聊了去哪里玩的话题。

仅仅是在上午聊到这个话题,转头间,在下午打开各大软件,我就看见了平台上关于“五一去哪儿玩”的相关话题。地点有近有远,近点的,推荐我去爬棋盘山、逛沈阳鸟岛(都在沈阳市),远点的,推荐我去阿那亚、延吉等各种热门旅游景点,让人细思极恐。

在算法下,一切都会被精心安排好。我的生活,因为算法,貌似充满着确定性。

有一阵子,我还因为平台通过我的浏览、操作并给出推荐这种行为感到反感和苦恼。我开始质疑算法,我讨厌这种生活、消费行为都像是被平台安排好了一样,在这种算法下,我像个透明人,被扒了个精光。

为了对抗这种平台行为,不想被大数据监听、监控到我的喜好和消费行为,我卸载了除通讯以外的一切软件。

但对于我这种手机深度依赖患者来说,这种举动根本持续不了多久。没过多久,我只能把各种软件又重新下载了回来。那个时刻,我才意识到,在生活上,我已经习惯了算法给我带来的便利。

如今,我已经学会了和手机的各种软件“和平相处”。

在各大软件的“监听”下,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算法:想让它推荐什么,就聊什么。

就像这次,尽管我在五一期间没有“听从”任何软件的游玩安排,但在平台上,我也像寻宝一样,偶然发现了几家在本市,我之前从未去过的书店。在和朋友约定周末探店之余,我还“故意”和朋友聊了我想吃什么,试图去引导算法,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反向利用平台的大数据,为我所用。

02 我唤醒了瑞幸的召回术

讲述者:山农 城市:北京

我在互联网大厂干了十几年运营,最近成功地进行了技能变现,直接受益:6元。

事情是这样的。我跟媳妇都是资深咖啡用户,每人每天两杯美式,是固定的生活习惯。消费降级之前,我喝costa,她喝星巴克。这两年娃大了,费钱了,我又处于收入极不稳定的创业早期,咖啡消费也变成了自己在家做,平均每杯成本3元左右。实在需要在外消费的时候,一般就是瑞幸10元的美式,想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就是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

五一假期,我们有一天全天带娃在户外活动,午后,两人都昏昏欲睡,看着精力充沛、像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儿子,我们默默打开手机,下单瑞幸。

没想到,9.9元的冰美式从我们的APP选项里消失了,摇身一变,成了13元。以前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则变成了16元。

看来,浓眉大眼的瑞幸也决定对我们这些落魄中产进行背刺。

媳妇气得直喊不喝了,但我拦住了她。我拿过她的手机,点击确认放弃购买,很快,APP就及时送上了优惠券,使用之后,她喜欢的耶加雪菲美式又变回到熟悉的13元。紧接着,我在自己手机上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选购——放弃——优惠券弹出——再选购。

就这样,两杯耶加雪菲美式,我们用26块钱的价格拿下了。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这两年,这个观念深刻改变着我家的消费行为。比如我自己,自从创业搞电商之后,开始从卖家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平台的消费特征。小红书上的小姐姐们喜欢一言不发直接下单,闲鱼上的宝妈们对价格更敏感。所以,我家的高端货主要供给小红书,便宜货主要放在闲鱼。

听说有些电商卖家更加直接。同样的货,在多平台上架,定价也会有差异。我媳妇早就洞察到这些。作为每天都在小红书里闲逛的深度用户,她却很少在小红书消费,一般是看中什么品,直接去隔壁多多搜索,下单。

回到瑞幸,同样如此。瑞幸早期用四五块钱一杯美式打市场的时候,她还是忠诚的星巴克用户。转战瑞幸后,9.9元的冰美式、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就是她的固定消费。用她的原话说:它敢涨价,我就敢走。

但瑞幸显然在用些运营策略,测试用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搞运营的人都懂,优惠券的突然出现,是因为我们的浏览、操作、消费行为都在平台的掌握之中,比如你在价格上犹豫不决,准备放弃时,“召回策略”就会启动,对你发起糖衣炮弹攻击。

相比算法看似机灵的反复试探,我其实更喜欢星巴克涨价时的“直接”。

以前在大厂上班时,我经常在楼下买星巴克,以至于跟店员小姐姐都混熟了,一进门她就会主动问我“还是大冰美?”老顾客很享受这种人情味,也把冰美式从26元、28元一直喝到30元。

显然,算法加持之下,在我与瑞幸关于价格的博弈之中,那种“初恋”般的心甘情愿,已经不复存在了。

03 共享还车:钻骑行软件的空子

讲述者:核桃 城市:北京

我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每天的单程通勤时间就要一小时,这还只是在地铁上的时间,下了地铁后,我仍需要走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公司。

841米,是我每天从地铁站要走路到公司的距离。然而,就是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会成为我每天上班迟到与否的关键。

为了每天不迟到,我就不得不和时间赛跑。有时候下地铁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扫辆共享单车来缩短通勤时间了。很多次,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赌局,我都输在了“找不到共享单车归还范围”上。

明明公司就近在眼前,我却因为要停共享单车,跑向更远的地方。不仅上班迟到扣了钱,还花了共享单车的钱,活活上演了一出“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其实都不是最尴尬的,关键是出现过更鸡肋的情况。

有一次,我明明已经把车停在了指定区域,但是因为定位的问题,死活还不上车。联系客服,也找不到人,显示排队中。

一气之下,我只能狂点“还车”按钮,没想到,这打开了我新世界大门:只要点够3次,就能还车。

这种方法,在我后来的几次试验中也屡试不爽。即便是现在,仍然灵验。

作为消费者的我,有一种钻了软件空子的喜悦。当然,根据我一个真实用户的体验,我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不得不承认,共享单车的“停车”问题,给和我有过同样体验的消费者都造成过不少麻烦。

有时候,即便是在规定的停车点,我也可能因为车辆过多而还不上,而两个停车点的距离往往离得太远,我到远点的地方去停车,这又完全背离了我骑车想离目的地近一些的初衷。

另外,手机的定位也是个问题。只要车和手机的定位不同步,也会造成我还不上车的尴尬局面。之前,共享单车还可以进行手动关锁。如今,只能靠软件进行关锁的操作,有时候就只能祈祷手机定位和软件中显示的车辆定位的双方都不出错。

其实,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用户进行吐槽,在吐槽贴下,不少用户还会贴心奉上解决办法。比如说,退出APP或者小程序重新进入;还有人说,可以开会飞行模式,出来定位会更准,实在不行可以调度费后锁车申请退回调度费。甚至有人帮忙分析,还不上车的主要可能性就是因为定位偏移,在服务区边界,很容易造成停车点偏移,申请关锁时,系统会再重新定位一次,这样就能锁上了。

但停车点不够便利,停车点车太多,反馈问题又没有客服及时回应,手机定位不准,这些都成为了消费者可能不买单的因素。

我也曾几次因为这类事件,不再购买骑车的月卡,即便是有更优惠的套餐和活动出来,我也会考虑一番。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很能理解运营商的苦衷,毕竟在指定区域内借还车,一定程度上,既方便了用户搜索,也方便了运营商对车辆进行维修、管理、调控。

但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仅靠这种一刀切的停车管理方法,只会让消费者和骑行软件渐行渐远。

如今不再购买骑行套餐的我,宁可早点出门,也不愿意去找还车点而绞尽脑汁,尽管钻空子的还车方法屡试不爽,但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消费体验。

归根结底,对于骑行软件,我攒够了失望。

04 绕开平台,快乐加倍

讲述者:罗西 城市:唐山

众所周知,多巴胺是人体的快乐源泉,而糖分则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给人提供愉悦感,除此之外我还发现:糖分还可以帮人省钱。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某外卖平台上买了一份蔓越莓口味的面包,但不知何原因,这份面包不仅超时配送,口味还被换成了巧克力的,期待的心情被破坏殆尽,遂与商家打电话沟通。商家也爽快,确认了订单确实出现失误后,提出是否可以通过微信渠道解决,巧克力面包直接送给我,再给我配送一个蔓越莓面包,并告诉我:以后买面包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下单,不仅没有配送费,价格也比外卖平台少2块呦~

还有一次,公司同事过生日,我们老板想在外卖平台上给他订做一个蛋糕,但浏览完页面后发现没有想要的尺寸,便与商店进行沟通,确认好尺寸后店员告诉她,不在平台下单可以便宜几十块钱。

你看,既能吃到喜欢的甜食,还能省钱,而省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人提供愉悦感。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平台斗,快乐加倍。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时候外出用餐,不少商家会主动告诉我们:扫桌子上的二维码,价格会比团购平台还要优惠。外出旅游订机票,先不要着急在第三方平台下单,可以去各大航司的官网上先看看,航空公司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时间的会员日,价格往往比平台感人;订酒店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上哪个酒店可以直接打电话问前台,还有没有房间,会员卡如何办理?绕开第三方平台可不可以更优惠?

很多连锁酒店都有自己的APP,在APP上下单,虽不至于说一定比第三方平台便宜,但一般不会高于第三方的价格,并且享有的积分政策和礼遇也高于第三方平台。

说起来,团购网站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可以通过平台享受更低廉的价格,尽管这个价格起初是平台通过自损的方式给用户补贴获得的,但当平台获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后,价格甚至高于线下交易,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舒服,更不要提「大数据杀熟」这种没有道德感的操作,逼迫用户绕开平台去完成交易。

我看已经有博主在教用户定期清理浏览数据,避免被平台杀熟了。

05 为了逃避算法,我直接回归古典

讲述者:娃娃鱼 城市:互联网原住民

在我看来,最彻底的互联网钻空子,是拒绝算法。

我们生活在算法构筑的围城里,但只要足够努力,逃避算法的方式依然管用。

我自己的方法很简单:只用关注和搜索这两样古老的方式摄取信息。

比如知乎,我只看关注流,就像最早期的微博一样。通过多年的累积,我的账号里关注了一大批我认为优质的创作者——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他们的创作与点赞每天足够撑起我的timeline。至于算法推荐内容、严选专栏、内容带货,我几乎从来看不到。

B站我只看动态,也就是“我关注的UP主”这一部分。这个平台上仍然拥有大批优秀的创作者,但在B站目前的内容策略下,很多优质视频都得不到曝光机会。相比算法,我更相信自己的审美。

长视频平台和音乐平台,我只用搜索。我仍然通过豆瓣评分获取文艺作品,只在长视频平台完成观看行为。至于平台首页的推荐,我从来不看。

小红书,我只当成工具APP,像百度一样搜索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首页的“发现”内容几乎从来不刷。

豆瓣,我完全不看首页的推荐内容和小组,只搜索感兴趣的书影音,以及平台最近的热门作品。过去豆瓣还有一个“豆瓣电影”APP,如果它重新上架,我一定会抛弃豆瓣APP。

这并非对抗科技的进步,算法推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让信息与人可以更高效地匹配,也让流量更加平等,不用再被编辑所把持,小红书和抖音的算法也被许多用户称道,但至少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算法推荐的内容并没有让我更开心,有时候甚至更累了——它过于精准地掌握人类大脑的运行规律,而上瘾这件事,本身就容易让人疲惫。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现今互联网APP的野心太大,也让我对算法产生了抵触。淘宝用力推内容、内容平台每天推商品广告、网易云音乐希望我在它那看直播、支付宝希望我在它那聊天、微信希望我在它那买理财、就连银行APP里也布满生活服务。

而不使用算法推荐,就能隔绝很大一部分商业变现的内容,比如B站的创作推广、知乎的内容带货、淘宝的短视频、小红书的内容种草——这些内容通常是通过算法推荐给用户,而不是搜索和关注流。

当然,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直接关闭不喜欢的功能。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在非核心功能关闭上做得十分完善,只需要在设置页面——通用里,就能关闭整个视频页,以及首页和我的页中的大部分组件,关闭后的支付宝只剩下基本功能和一排服务组件。

图:通过调整设置以后的极简版支付宝。

这招不只适用于支付宝,包括QQ、微信在内,许多APP都可以关闭自己不需要的功能。

在我手里,每个APP都只有一小部分会被我使用,那些互联网公司努力在推的业务,完全触及不到我。比如小红书在我手里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指南,完全没有内容种草功能;支付宝在我手里纯粹是一个支付工具,没有任何生活平台的属性。

当然,我承认这是一种钻空子。毕竟APP是免费使用的,没有那些内容广告、直播、视频之类的“创新”业务,互联网厂商就很难变现。但对消费者来说,要求一个简洁的使用体验,同样也是合理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支付宝

4.9k
  • 支付宝回应“打八折”事故:错配营销模板所致,不会向用户追款
  • 支付宝回应付款优惠失误:未发资金追回短信,不会向用户追款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钻算法空子的人

质疑算法,理解算法,利用算法。

文 | 略大参考 付饶 杨知潮 二毛

编辑 | 原野

免费使用的APP,没有那些内容广告、直播、视频之类的“创新”业务,互联网厂商就很难变现。但对消费者来说,要求一个简洁的使用体验,同样也是合理的。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被APP安排。

抖音安排我们该看什么内容、小红书安排我们“想”去哪旅游、美团用优惠券安排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就连共享单车,也要安排一下我们在哪里还车。

算法织成的大网,安排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用数据把我们琢磨得明明白白。虽然被安排的人生并不舒服,但没办法,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

当然,算法可以安排我们,我们也可以安排它。这里有许多教程,教你如何钻APP的空子,让被手机支配的人们,也学会对抗算法。

01 质疑算法,理解算法,利用算法

讲述者:陈虹 城市:沈阳

在这个万物皆可大数据的时代,有的时候,我觉得手机软件比男朋友更懂我。

这并不夸张。

比如抖音能清楚地知道我最近想去看演唱会,所以从凤凰传奇到万芳,只要是我关注过的歌手,都会出现在我的推荐首页;在各大外卖平台上,在我多次点过减肥餐后,算法也会贴心地给我自动推荐轻食店,甚至它会推荐我可能会去打卡的店;在淘宝,它适时地知道爱好打羽毛球的我,近期“可能”会需要购买一身运动服;在小红书,首页会自动出现“减肥攻略”内容......

因为算法,所有软件都很“贴心”,甚至有些显得过于贴心。

近期这种贴心表现得最明显的一次,出现在五一放假前后,我和朋友聊了去哪里玩的话题。

仅仅是在上午聊到这个话题,转头间,在下午打开各大软件,我就看见了平台上关于“五一去哪儿玩”的相关话题。地点有近有远,近点的,推荐我去爬棋盘山、逛沈阳鸟岛(都在沈阳市),远点的,推荐我去阿那亚、延吉等各种热门旅游景点,让人细思极恐。

在算法下,一切都会被精心安排好。我的生活,因为算法,貌似充满着确定性。

有一阵子,我还因为平台通过我的浏览、操作并给出推荐这种行为感到反感和苦恼。我开始质疑算法,我讨厌这种生活、消费行为都像是被平台安排好了一样,在这种算法下,我像个透明人,被扒了个精光。

为了对抗这种平台行为,不想被大数据监听、监控到我的喜好和消费行为,我卸载了除通讯以外的一切软件。

但对于我这种手机深度依赖患者来说,这种举动根本持续不了多久。没过多久,我只能把各种软件又重新下载了回来。那个时刻,我才意识到,在生活上,我已经习惯了算法给我带来的便利。

如今,我已经学会了和手机的各种软件“和平相处”。

在各大软件的“监听”下,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算法:想让它推荐什么,就聊什么。

就像这次,尽管我在五一期间没有“听从”任何软件的游玩安排,但在平台上,我也像寻宝一样,偶然发现了几家在本市,我之前从未去过的书店。在和朋友约定周末探店之余,我还“故意”和朋友聊了我想吃什么,试图去引导算法,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反向利用平台的大数据,为我所用。

02 我唤醒了瑞幸的召回术

讲述者:山农 城市:北京

我在互联网大厂干了十几年运营,最近成功地进行了技能变现,直接受益:6元。

事情是这样的。我跟媳妇都是资深咖啡用户,每人每天两杯美式,是固定的生活习惯。消费降级之前,我喝costa,她喝星巴克。这两年娃大了,费钱了,我又处于收入极不稳定的创业早期,咖啡消费也变成了自己在家做,平均每杯成本3元左右。实在需要在外消费的时候,一般就是瑞幸10元的美式,想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就是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

五一假期,我们有一天全天带娃在户外活动,午后,两人都昏昏欲睡,看着精力充沛、像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儿子,我们默默打开手机,下单瑞幸。

没想到,9.9元的冰美式从我们的APP选项里消失了,摇身一变,成了13元。以前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则变成了16元。

看来,浓眉大眼的瑞幸也决定对我们这些落魄中产进行背刺。

媳妇气得直喊不喝了,但我拦住了她。我拿过她的手机,点击确认放弃购买,很快,APP就及时送上了优惠券,使用之后,她喜欢的耶加雪菲美式又变回到熟悉的13元。紧接着,我在自己手机上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选购——放弃——优惠券弹出——再选购。

就这样,两杯耶加雪菲美式,我们用26块钱的价格拿下了。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这两年,这个观念深刻改变着我家的消费行为。比如我自己,自从创业搞电商之后,开始从卖家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平台的消费特征。小红书上的小姐姐们喜欢一言不发直接下单,闲鱼上的宝妈们对价格更敏感。所以,我家的高端货主要供给小红书,便宜货主要放在闲鱼。

听说有些电商卖家更加直接。同样的货,在多平台上架,定价也会有差异。我媳妇早就洞察到这些。作为每天都在小红书里闲逛的深度用户,她却很少在小红书消费,一般是看中什么品,直接去隔壁多多搜索,下单。

回到瑞幸,同样如此。瑞幸早期用四五块钱一杯美式打市场的时候,她还是忠诚的星巴克用户。转战瑞幸后,9.9元的冰美式、13元的耶加雪菲美式,就是她的固定消费。用她的原话说:它敢涨价,我就敢走。

但瑞幸显然在用些运营策略,测试用户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搞运营的人都懂,优惠券的突然出现,是因为我们的浏览、操作、消费行为都在平台的掌握之中,比如你在价格上犹豫不决,准备放弃时,“召回策略”就会启动,对你发起糖衣炮弹攻击。

相比算法看似机灵的反复试探,我其实更喜欢星巴克涨价时的“直接”。

以前在大厂上班时,我经常在楼下买星巴克,以至于跟店员小姐姐都混熟了,一进门她就会主动问我“还是大冰美?”老顾客很享受这种人情味,也把冰美式从26元、28元一直喝到30元。

显然,算法加持之下,在我与瑞幸关于价格的博弈之中,那种“初恋”般的心甘情愿,已经不复存在了。

03 共享还车:钻骑行软件的空子

讲述者:核桃 城市:北京

我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每天的单程通勤时间就要一小时,这还只是在地铁上的时间,下了地铁后,我仍需要走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公司。

841米,是我每天从地铁站要走路到公司的距离。然而,就是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会成为我每天上班迟到与否的关键。

为了每天不迟到,我就不得不和时间赛跑。有时候下地铁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扫辆共享单车来缩短通勤时间了。很多次,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赌局,我都输在了“找不到共享单车归还范围”上。

明明公司就近在眼前,我却因为要停共享单车,跑向更远的地方。不仅上班迟到扣了钱,还花了共享单车的钱,活活上演了一出“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其实都不是最尴尬的,关键是出现过更鸡肋的情况。

有一次,我明明已经把车停在了指定区域,但是因为定位的问题,死活还不上车。联系客服,也找不到人,显示排队中。

一气之下,我只能狂点“还车”按钮,没想到,这打开了我新世界大门:只要点够3次,就能还车。

这种方法,在我后来的几次试验中也屡试不爽。即便是现在,仍然灵验。

作为消费者的我,有一种钻了软件空子的喜悦。当然,根据我一个真实用户的体验,我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不得不承认,共享单车的“停车”问题,给和我有过同样体验的消费者都造成过不少麻烦。

有时候,即便是在规定的停车点,我也可能因为车辆过多而还不上,而两个停车点的距离往往离得太远,我到远点的地方去停车,这又完全背离了我骑车想离目的地近一些的初衷。

另外,手机的定位也是个问题。只要车和手机的定位不同步,也会造成我还不上车的尴尬局面。之前,共享单车还可以进行手动关锁。如今,只能靠软件进行关锁的操作,有时候就只能祈祷手机定位和软件中显示的车辆定位的双方都不出错。

其实,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用户进行吐槽,在吐槽贴下,不少用户还会贴心奉上解决办法。比如说,退出APP或者小程序重新进入;还有人说,可以开会飞行模式,出来定位会更准,实在不行可以调度费后锁车申请退回调度费。甚至有人帮忙分析,还不上车的主要可能性就是因为定位偏移,在服务区边界,很容易造成停车点偏移,申请关锁时,系统会再重新定位一次,这样就能锁上了。

但停车点不够便利,停车点车太多,反馈问题又没有客服及时回应,手机定位不准,这些都成为了消费者可能不买单的因素。

我也曾几次因为这类事件,不再购买骑车的月卡,即便是有更优惠的套餐和活动出来,我也会考虑一番。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很能理解运营商的苦衷,毕竟在指定区域内借还车,一定程度上,既方便了用户搜索,也方便了运营商对车辆进行维修、管理、调控。

但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仅靠这种一刀切的停车管理方法,只会让消费者和骑行软件渐行渐远。

如今不再购买骑行套餐的我,宁可早点出门,也不愿意去找还车点而绞尽脑汁,尽管钻空子的还车方法屡试不爽,但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消费体验。

归根结底,对于骑行软件,我攒够了失望。

04 绕开平台,快乐加倍

讲述者:罗西 城市:唐山

众所周知,多巴胺是人体的快乐源泉,而糖分则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给人提供愉悦感,除此之外我还发现:糖分还可以帮人省钱。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在某外卖平台上买了一份蔓越莓口味的面包,但不知何原因,这份面包不仅超时配送,口味还被换成了巧克力的,期待的心情被破坏殆尽,遂与商家打电话沟通。商家也爽快,确认了订单确实出现失误后,提出是否可以通过微信渠道解决,巧克力面包直接送给我,再给我配送一个蔓越莓面包,并告诉我:以后买面包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下单,不仅没有配送费,价格也比外卖平台少2块呦~

还有一次,公司同事过生日,我们老板想在外卖平台上给他订做一个蛋糕,但浏览完页面后发现没有想要的尺寸,便与商店进行沟通,确认好尺寸后店员告诉她,不在平台下单可以便宜几十块钱。

你看,既能吃到喜欢的甜食,还能省钱,而省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人提供愉悦感。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平台斗,快乐加倍。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时候外出用餐,不少商家会主动告诉我们:扫桌子上的二维码,价格会比团购平台还要优惠。外出旅游订机票,先不要着急在第三方平台下单,可以去各大航司的官网上先看看,航空公司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时间的会员日,价格往往比平台感人;订酒店也是同样的道理,看上哪个酒店可以直接打电话问前台,还有没有房间,会员卡如何办理?绕开第三方平台可不可以更优惠?

很多连锁酒店都有自己的APP,在APP上下单,虽不至于说一定比第三方平台便宜,但一般不会高于第三方的价格,并且享有的积分政策和礼遇也高于第三方平台。

说起来,团购网站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可以通过平台享受更低廉的价格,尽管这个价格起初是平台通过自损的方式给用户补贴获得的,但当平台获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后,价格甚至高于线下交易,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实在是令人不舒服,更不要提「大数据杀熟」这种没有道德感的操作,逼迫用户绕开平台去完成交易。

我看已经有博主在教用户定期清理浏览数据,避免被平台杀熟了。

05 为了逃避算法,我直接回归古典

讲述者:娃娃鱼 城市:互联网原住民

在我看来,最彻底的互联网钻空子,是拒绝算法。

我们生活在算法构筑的围城里,但只要足够努力,逃避算法的方式依然管用。

我自己的方法很简单:只用关注和搜索这两样古老的方式摄取信息。

比如知乎,我只看关注流,就像最早期的微博一样。通过多年的累积,我的账号里关注了一大批我认为优质的创作者——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他们的创作与点赞每天足够撑起我的timeline。至于算法推荐内容、严选专栏、内容带货,我几乎从来看不到。

B站我只看动态,也就是“我关注的UP主”这一部分。这个平台上仍然拥有大批优秀的创作者,但在B站目前的内容策略下,很多优质视频都得不到曝光机会。相比算法,我更相信自己的审美。

长视频平台和音乐平台,我只用搜索。我仍然通过豆瓣评分获取文艺作品,只在长视频平台完成观看行为。至于平台首页的推荐,我从来不看。

小红书,我只当成工具APP,像百度一样搜索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首页的“发现”内容几乎从来不刷。

豆瓣,我完全不看首页的推荐内容和小组,只搜索感兴趣的书影音,以及平台最近的热门作品。过去豆瓣还有一个“豆瓣电影”APP,如果它重新上架,我一定会抛弃豆瓣APP。

这并非对抗科技的进步,算法推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让信息与人可以更高效地匹配,也让流量更加平等,不用再被编辑所把持,小红书和抖音的算法也被许多用户称道,但至少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算法推荐的内容并没有让我更开心,有时候甚至更累了——它过于精准地掌握人类大脑的运行规律,而上瘾这件事,本身就容易让人疲惫。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现今互联网APP的野心太大,也让我对算法产生了抵触。淘宝用力推内容、内容平台每天推商品广告、网易云音乐希望我在它那看直播、支付宝希望我在它那聊天、微信希望我在它那买理财、就连银行APP里也布满生活服务。

而不使用算法推荐,就能隔绝很大一部分商业变现的内容,比如B站的创作推广、知乎的内容带货、淘宝的短视频、小红书的内容种草——这些内容通常是通过算法推荐给用户,而不是搜索和关注流。

当然,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直接关闭不喜欢的功能。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在非核心功能关闭上做得十分完善,只需要在设置页面——通用里,就能关闭整个视频页,以及首页和我的页中的大部分组件,关闭后的支付宝只剩下基本功能和一排服务组件。

图:通过调整设置以后的极简版支付宝。

这招不只适用于支付宝,包括QQ、微信在内,许多APP都可以关闭自己不需要的功能。

在我手里,每个APP都只有一小部分会被我使用,那些互联网公司努力在推的业务,完全触及不到我。比如小红书在我手里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指南,完全没有内容种草功能;支付宝在我手里纯粹是一个支付工具,没有任何生活平台的属性。

当然,我承认这是一种钻空子。毕竟APP是免费使用的,没有那些内容广告、直播、视频之类的“创新”业务,互联网厂商就很难变现。但对消费者来说,要求一个简洁的使用体验,同样也是合理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