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行业鼻祖破产9个月后,合成生物突然一轮爆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行业鼻祖破产9个月后,合成生物突然一轮爆火

为什么?能持续吗?

文|MedTrend医趋势

近期的A股,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信号——合成生物概念大涨。

数据显示,4月15日至5月8日收盘,24只合成生物概念股超九成实现上涨。川宁生物、蔚蓝生物涨势喜人,分别累计上涨89.6%、75.7%,富祥药业、嘉必优、康弘药业、圣达生物、翰宇药业累计涨幅排名居前。

据分析,此次合成生物火出圈,得益于政策端以及技术端“双重利好”消息的加持。

此外,《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市场规模将成长至近5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值得强调的是,从现在到2028年,医疗健康都将是合成生物学最大的应用市场。

▲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B Capital

政策上有扶持,技术上有突破,市场规模及增速相当可观,结合如今的股市大涨,这背后,很可能是市场已经嗅出了一些什么。

综合上述种种,让人很显然感觉到,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起飞在即。

01  双重利好,引爆合成生物学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范围广泛,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新兴科学。

通俗来讲,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编辑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基因,使它们在代谢中生产人类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燃料、塑料、食品或药品的原料。这种生产方式常常比传统的工艺更节能、更高效。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由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未来10-20年内,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将缓解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3%,每年在医药健康方面潜在影响达到0.5至1.2万亿美元,最终可解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5%。

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检测等底层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升,合成生物学的科研成果逐渐向产业界转化。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成功商业案例的刺激,这一领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比较成熟的合成生物应用包括L-丙氨酸等化工产品、人造肉、护肤品原料角鲨烷,以及部分药物中间体等。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陆续被美国、英国、中国等多国纳入国家战略,各国纷纷加大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发和投资。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合成生物学就被多次提及,覆盖医疗健康、食品消费两大领域。

但后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选品、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等难题在合成生物学行业普遍存在。有“合成生物行业鼻祖”之称的Amyris在2023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更是给整个合成生物学市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Amyris公司于2003年创立,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青蒿素、生物燃料法尼烯、网红护肤成分角鲨烷出名,是全球首家合成生物学上市企业,一度成为纳斯达克的明星公司。

但先是在能源项目、青蒿素项目均遇到了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后又因为大举进军消费者业务导致成本剧增。巨额亏损之下,Amyris最终选择申请破产。

合成生物学再次成为资本的心头好,主要来源于政策端以及技术端的两大利好消息。

  • 政策端,国家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4月底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透露,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 技术端,5月4日,江南大学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这一成功案例为火热的合成生物概念再添一把火。

02、有企业抢占风口,有企业忙澄清

5月以来,共有近40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合成生物领域相关问题,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提到了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动向,希望从此轮股价暴涨中分一杯羹。

例如,东富龙业表示,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每个具体应用场景,公司在持续打造涵盖从单机、系统到工程等一系列的复杂设备。

奥锐特表示,合成生物学是公司的六大研发平台之一,目前已应用于司美格鲁肽、瑞美吉泮、维贝格隆等产品。

赛托生物表示,公司运用合成生物法生产雄烯二酮、雄二烯二酮、9-羟基雄烯二酮、双降醇等甾体原料五大母核系列产品,用于开发糖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孕激素类和蛋白同化激素类甾体药物。

富祥药业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与客户就合成生物领域的微生物蛋白项目达成合作。2023年,公司微生物蛋白业务从零出发,成功实现了吨级产品产业化,并接到微生物蛋白产品订单1200吨,正在按计划生产和交付中。

东亚药业则在接受机构调研称,公司在上海张江和杭州下沙分别设立了原料药、制剂、合成生物学医药研发平台;正持续加码合成生物学技术,2024年3月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杭州善泰,研发团队成员均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

也有企业因为暴涨的股价紧急“撇清”关系。

蔚蓝生物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日以来,蔚蓝生物因为合成生物概念活跃连续涨停。

5月8日晚间,蔚蓝生物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蔚蓝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研发饲料用功能性蛋白、食品用甜味剂等。但该实验室储备的研发项目少、投入金额小、专业人员配置少,目前仍处于前期菌种实验室研发阶段,距离规模化放大还有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生产涉及分离、提纯等生产工艺,且提纯工艺难度较大,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该工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产品未来还可能涉及注册及法规审批、选品及市场推广等,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商业化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在较长的时间,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公司不涉及其他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投入。”

主打强调一个“在合成生物领域不具备产业化条件”,但5月9日,蔚蓝生物继续涨停,达成7连板成就。

蔚蓝生物之外,还有多家股价大涨的企业进行了澄清。

拓新药业表示,其2023年“合成生物学”相关产品实现的收入占营收比例不足5%;瑞丰高材表示,合成生物材料等三项新产品业务预计不会对今年业绩有较大影响;钱江生化直言,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的产品与业务;索宝蛋白表示,公司为中宠股份提供蛋白产品公司产品,不涉及合成生物……

近期涨幅稳居榜首的川宁生物,则稳坐钓鱼台。

资料显示,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成为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有了多个合成生物学项目进入中试阶段,首个合成生物学项目红没药醇已经进入销售阶段。2023年度,川宁生物营业收入约48.23亿元,扣非净利润约9.36亿元。

03、产业链全景

从产业链结构上看,合成生物学的上游是底层技术、中游是平台,下游则是终端产品。

上游包括对生物材料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细胞、基因组等。比较值得关注的是DNA合成公司,因为这是合成生物学最底层的技术之一,也是最有希望受益于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提升。未来芯片法及酶法的发展将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中游包括对生物材料的合成、编辑、分析等,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以菌株改造及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或成为主力军。包括溢多利、亚香股份、梅花生物、华恒生物、圣达生物、新和成在内的企业聚焦于改进发酵。

下游则是将合成的生物材料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从当前的行业痛点来看,所选产品对应的市场空间大、具有高附加值,且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公司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川宁生物、普利制药、浙江震元、凯莱英、华东医药、翰宇药业、凯赛生物都处于这一领域。

▲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B Capital

毫无疑问,合成生物学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概念火热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究竟有多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蔚蓝生物

  • 12月18日投资早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国联证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审,长安汽车拟向阿维塔科技增资45.51亿元
  • 蔚蓝生物(603739.SH):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4084.7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1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行业鼻祖破产9个月后,合成生物突然一轮爆火

为什么?能持续吗?

文|MedTrend医趋势

近期的A股,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信号——合成生物概念大涨。

数据显示,4月15日至5月8日收盘,24只合成生物概念股超九成实现上涨。川宁生物、蔚蓝生物涨势喜人,分别累计上涨89.6%、75.7%,富祥药业、嘉必优、康弘药业、圣达生物、翰宇药业累计涨幅排名居前。

据分析,此次合成生物火出圈,得益于政策端以及技术端“双重利好”消息的加持。

此外,《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市场规模将成长至近5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值得强调的是,从现在到2028年,医疗健康都将是合成生物学最大的应用市场。

▲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B Capital

政策上有扶持,技术上有突破,市场规模及增速相当可观,结合如今的股市大涨,这背后,很可能是市场已经嗅出了一些什么。

综合上述种种,让人很显然感觉到,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起飞在即。

01  双重利好,引爆合成生物学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范围广泛,是一门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新兴科学。

通俗来讲,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编辑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基因,使它们在代谢中生产人类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燃料、塑料、食品或药品的原料。这种生产方式常常比传统的工艺更节能、更高效。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由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未来10-20年内,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将缓解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3%,每年在医药健康方面潜在影响达到0.5至1.2万亿美元,最终可解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5%。

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检测等底层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升,合成生物学的科研成果逐渐向产业界转化。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成功商业案例的刺激,这一领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比较成熟的合成生物应用包括L-丙氨酸等化工产品、人造肉、护肤品原料角鲨烷,以及部分药物中间体等。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陆续被美国、英国、中国等多国纳入国家战略,各国纷纷加大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发和投资。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合成生物学就被多次提及,覆盖医疗健康、食品消费两大领域。

但后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选品、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等难题在合成生物学行业普遍存在。有“合成生物行业鼻祖”之称的Amyris在2023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更是给整个合成生物学市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Amyris公司于2003年创立,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青蒿素、生物燃料法尼烯、网红护肤成分角鲨烷出名,是全球首家合成生物学上市企业,一度成为纳斯达克的明星公司。

但先是在能源项目、青蒿素项目均遇到了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后又因为大举进军消费者业务导致成本剧增。巨额亏损之下,Amyris最终选择申请破产。

合成生物学再次成为资本的心头好,主要来源于政策端以及技术端的两大利好消息。

  • 政策端,国家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4月底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透露,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 技术端,5月4日,江南大学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这一成功案例为火热的合成生物概念再添一把火。

02、有企业抢占风口,有企业忙澄清

5月以来,共有近40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合成生物领域相关问题,另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提到了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动向,希望从此轮股价暴涨中分一杯羹。

例如,东富龙业表示,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每个具体应用场景,公司在持续打造涵盖从单机、系统到工程等一系列的复杂设备。

奥锐特表示,合成生物学是公司的六大研发平台之一,目前已应用于司美格鲁肽、瑞美吉泮、维贝格隆等产品。

赛托生物表示,公司运用合成生物法生产雄烯二酮、雄二烯二酮、9-羟基雄烯二酮、双降醇等甾体原料五大母核系列产品,用于开发糖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孕激素类和蛋白同化激素类甾体药物。

富祥药业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与客户就合成生物领域的微生物蛋白项目达成合作。2023年,公司微生物蛋白业务从零出发,成功实现了吨级产品产业化,并接到微生物蛋白产品订单1200吨,正在按计划生产和交付中。

东亚药业则在接受机构调研称,公司在上海张江和杭州下沙分别设立了原料药、制剂、合成生物学医药研发平台;正持续加码合成生物学技术,2024年3月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杭州善泰,研发团队成员均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备丰富的开发经验。

也有企业因为暴涨的股价紧急“撇清”关系。

蔚蓝生物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多日以来,蔚蓝生物因为合成生物概念活跃连续涨停。

5月8日晚间,蔚蓝生物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蔚蓝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仅设立了1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研发饲料用功能性蛋白、食品用甜味剂等。但该实验室储备的研发项目少、投入金额小、专业人员配置少,目前仍处于前期菌种实验室研发阶段,距离规模化放大还有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产业化条件。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生产涉及分离、提纯等生产工艺,且提纯工艺难度较大,公司目前尚不具备该工艺,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产品未来还可能涉及注册及法规审批、选品及市场推广等,周期较长,难度较大,商业化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在较长的时间,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公司不涉及其他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投入。”

主打强调一个“在合成生物领域不具备产业化条件”,但5月9日,蔚蓝生物继续涨停,达成7连板成就。

蔚蓝生物之外,还有多家股价大涨的企业进行了澄清。

拓新药业表示,其2023年“合成生物学”相关产品实现的收入占营收比例不足5%;瑞丰高材表示,合成生物材料等三项新产品业务预计不会对今年业绩有较大影响;钱江生化直言,目前不涉及合成生物相关的产品与业务;索宝蛋白表示,公司为中宠股份提供蛋白产品公司产品,不涉及合成生物……

近期涨幅稳居榜首的川宁生物,则稳坐钓鱼台。

资料显示,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成为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有了多个合成生物学项目进入中试阶段,首个合成生物学项目红没药醇已经进入销售阶段。2023年度,川宁生物营业收入约48.23亿元,扣非净利润约9.36亿元。

03、产业链全景

从产业链结构上看,合成生物学的上游是底层技术、中游是平台,下游则是终端产品。

上游包括对生物材料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细胞、基因组等。比较值得关注的是DNA合成公司,因为这是合成生物学最底层的技术之一,也是最有希望受益于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提升。未来芯片法及酶法的发展将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中游包括对生物材料的合成、编辑、分析等,这一阶段需要大量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以菌株改造及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或成为主力军。包括溢多利、亚香股份、梅花生物、华恒生物、圣达生物、新和成在内的企业聚焦于改进发酵。

下游则是将合成的生物材料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从当前的行业痛点来看,所选产品对应的市场空间大、具有高附加值,且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公司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川宁生物、普利制药、浙江震元、凯莱英、华东医药、翰宇药业、凯赛生物都处于这一领域。

▲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 B Capital

毫无疑问,合成生物学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概念火热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究竟有多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