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监会高频次强调“保险姓保”,“吓坏了”大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监会高频次强调“保险姓保”,“吓坏了”大佬?

保险姓保。

 

 

■ 文 | 芳华

时隔两个多月,保监会负责人再次明确地向市场传递了“保险姓保”的信号。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2月14日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分别同比增长9.12%和36.51%。赔付支出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保险业资产总量15.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1%。

2016年,保险市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一是寿险业务一马当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442.22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普通寿险贡献突出,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451.65亿元,同比增长55.34%,对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77%。二是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三是财产险业务增速保持稳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724.50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834.55亿元,同比增长10.25%。

拿到牌照只是敲开了大门而已

今年以来,保监会已经连续公告批复(公告时间和批复时间略有差异)了北京人寿、人民养老、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5家保险公司筹建。加上本次获批的融盛财险,不到40天,已有6家保险公司取得“准生证”。

相较之下,去年全年保监会一共批复了22张保险牌照,批复最密集的月份是去年6月份,一口气批筹了横琴人寿、太平科技保险、众惠相互保、信美人寿相互保、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5家保险公司。

6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4家保险公司筹建申请被否,相当于去年全年筹建申请被否的总和。

从获得牌照的公司特点来看,企业自身条件过硬、商业模式清晰、股权结构合理是“硬杠杠”,部分公司来自法人保险机构空白地区,这和保监会在牌照审批上坚持的原则十分契合。

虽然监管部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但战略发展规划不清晰、经营定位不明确、出资方财务状况不佳、不具备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等“硬伤”的存在,让包括正佳人寿在内的4家公司吃了“闭门羹”。

实际上,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各类资本竞逐保险牌照。但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保险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储备没有完全跟上,同质化竞争特征明显。一旦放松准入限制,很容易出现社会资本蜂拥而至、野蛮扩张的情况。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监管部门从源头入手,通过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准入门槛,严防“动机目的不纯”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确保“保险姓保”。

提高准入门槛或许不是啥好消息

监管部门发放保险牌照的速度在加快,但审批日趋严格,凸显出正本清源,让真正想做保险的人进入保险业,夯实行业发展根基的意图。与去年以来排队申请牌照的约200家待批筹保险公司相比,获得保险牌照的公司仍是少数,反映出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

保险牌照是目前金融新贵重点追逐的对象。保监会这番表态,对正在寻求保险牌照的巨头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在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

百度的保险牌照追寻之路更为坎坷。2015年11月,百度、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宣布联合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暂定名为“百安保险”;半年后,又牵手太平洋财险拟成立一家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以期切入互联网车险业务。然而,时至今日,从公开信息来看,这两张牌照均未获批。

相比京东、百度,阿里集团/蚂蚁金服很早就和腾讯、平安共同成立了众安保险,并且蚂蚁金服去年还增资控股了国泰财险,其参股的信美人寿也于去年获批;本月早些时候,腾讯参股成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获批开业。

而去年底,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将控股子公司享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销,享安保险经纪成立后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却增加了贵人鸟的运营成本及对外投资风险,不仅得不偿失,也是对牌照资源的一种浪费。

千金易得,牌照难求。拿到牌照的保险公司要精耕细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业务当成“提款机”;准备申请牌照的公司则要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保持清醒认识,在明确经营定位、构建差异化经营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日前许家印在恒大集团2017年工作会议上表示,恒大人寿必须坚持“保险姓保”,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原保费占比不得低于30%,现在公司要求恒大人寿原保费收入不低于50%,力争实现60%。要将恒大金融办成服务于社会的金融集团,绝不允许恒大金融成为恒大的融资平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监会高频次强调“保险姓保”,“吓坏了”大佬?

保险姓保。

 

 

■ 文 | 芳华

时隔两个多月,保监会负责人再次明确地向市场传递了“保险姓保”的信号。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2月14日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分别同比增长9.12%和36.51%。赔付支出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保险业资产总量15.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1%。

2016年,保险市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一是寿险业务一马当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442.22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普通寿险贡献突出,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451.65亿元,同比增长55.34%,对行业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77%。二是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三是财产险业务增速保持稳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724.50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834.55亿元,同比增长10.25%。

拿到牌照只是敲开了大门而已

今年以来,保监会已经连续公告批复(公告时间和批复时间略有差异)了北京人寿、人民养老、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5家保险公司筹建。加上本次获批的融盛财险,不到40天,已有6家保险公司取得“准生证”。

相较之下,去年全年保监会一共批复了22张保险牌照,批复最密集的月份是去年6月份,一口气批筹了横琴人寿、太平科技保险、众惠相互保、信美人寿相互保、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5家保险公司。

6家保险公司获批筹建,4家保险公司筹建申请被否,相当于去年全年筹建申请被否的总和。

从获得牌照的公司特点来看,企业自身条件过硬、商业模式清晰、股权结构合理是“硬杠杠”,部分公司来自法人保险机构空白地区,这和保监会在牌照审批上坚持的原则十分契合。

虽然监管部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但战略发展规划不清晰、经营定位不明确、出资方财务状况不佳、不具备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等“硬伤”的存在,让包括正佳人寿在内的4家公司吃了“闭门羹”。

实际上,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各类资本竞逐保险牌照。但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保险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储备没有完全跟上,同质化竞争特征明显。一旦放松准入限制,很容易出现社会资本蜂拥而至、野蛮扩张的情况。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监管部门从源头入手,通过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准入门槛,严防“动机目的不纯”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确保“保险姓保”。

提高准入门槛或许不是啥好消息

监管部门发放保险牌照的速度在加快,但审批日趋严格,凸显出正本清源,让真正想做保险的人进入保险业,夯实行业发展根基的意图。与去年以来排队申请牌照的约200家待批筹保险公司相比,获得保险牌照的公司仍是少数,反映出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

保险牌照是目前金融新贵重点追逐的对象。保监会这番表态,对正在寻求保险牌照的巨头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在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

百度的保险牌照追寻之路更为坎坷。2015年11月,百度、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宣布联合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暂定名为“百安保险”;半年后,又牵手太平洋财险拟成立一家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以期切入互联网车险业务。然而,时至今日,从公开信息来看,这两张牌照均未获批。

相比京东、百度,阿里集团/蚂蚁金服很早就和腾讯、平安共同成立了众安保险,并且蚂蚁金服去年还增资控股了国泰财险,其参股的信美人寿也于去年获批;本月早些时候,腾讯参股成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获批开业。

而去年底,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将控股子公司享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销,享安保险经纪成立后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却增加了贵人鸟的运营成本及对外投资风险,不仅得不偿失,也是对牌照资源的一种浪费。

千金易得,牌照难求。拿到牌照的保险公司要精耕细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保险业务当成“提款机”;准备申请牌照的公司则要对保险市场和行业发展规律保持清醒认识,在明确经营定位、构建差异化经营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日前许家印在恒大集团2017年工作会议上表示,恒大人寿必须坚持“保险姓保”,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原保费占比不得低于30%,现在公司要求恒大人寿原保费收入不低于50%,力争实现60%。要将恒大金融办成服务于社会的金融集团,绝不允许恒大金融成为恒大的融资平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