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概念从内涵上来说就是“三个高”、“四个新”,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其核心是创新,本质上仍然是三个代表中所说的先进生产力。所以,新质生产力与“三个代表”中所说的先进生产力不矛盾。

新望,中制智库理事长,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提出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为什么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大家知道,以美国为首的,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模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生产力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国不能错过这次产业革命级别的大变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传统生产力相对饱和,当前甚至成为中美欧博弈的焦点;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动能如房地产等在逐步退出,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未来若干年经济增长的压力相当大,尤其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压力更大,2035年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人口基数不变的情况下GDP增速要达到4.8%左右。怎么达到?需要新的生产力,需要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4年的经济工作做了九项部署,其中第一项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讲了2024年的十大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科技创新”,主要讲的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大家知道,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实体经济、高新技术、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其中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具体讲,2024年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是新型工业化,其中提到了两条最重要的就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型工业化;第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列举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第三是未来产业,主要是基于生命科学和量子科学而延伸的产业;第四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改造。

这四条当中前三条都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大家注意,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也是新质生产力,所以我们不要有误会,怎么去年刚刚开过一个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现在又提出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第一,不矛盾,第二,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然推动新型工业化。不过大家注意,新型工业化是动态概念,当初讲的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现在又加了人工智能。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相结合,是最新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部分。

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新质生产力最主要的内容,因为这对传统生产力而言带有前沿性、颠覆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代表性举例。关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详细的解释,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从产业标准化的角度界定了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8个新兴产业+9个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这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是未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升级换代的重点,也是今后中国制造业向上攀登的主赛道。

现在已经是“十四五”的后期,马上就要开始制定研究“十五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提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研究重点,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将更多资金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的方向和领域。所以,“十五五”的发展规划,包括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地方发展规划,重点会放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未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的培育、评选也会把重点放在新质生产力方面。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要处理好政府支持和市场选择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好举国体制的优势,同时又要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创造性、能动性。制订产业政策的,往往是政府官员、科学家,但有的政策和规划一旦太过具体就会出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这样。

中国和美国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克林顿时期召集过五六十个科学家来论证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当时很少有人谈到互联网,但是很快就迎来互联网的大爆发。中国产业政策以往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存储技术,曾经成立了一个央企中国华录,大搞磁性存储,但是没有想到很快就出现了数字存储和光存储,华录很快衰败了,现在被中电科重组。所以政府对于新质生产力如果界定太明确、太具体、太细致必然会出问题。要尊重市场选择,要尊重市场主体的创造性。有些市场、有些产业包括产品,就是由企业家做出来的,由他们定义的。甚至有些新消费,也是企业家们创造的,譬如香皂的发明、马桶的发明等等,都是由冷到热,相关企业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起来的。这些靠政策和规划,永远也不会产生。即使规划正确,也需要试点、试错,而这个过程最好交给市场。政府为企业家、工程师的创新提供环境、提供保护即可。

有一本书叫做《伟大是不可能被计划出来的》,书里讲到一个例子,想发明飞机的人,不会去花几十年时间去研发飞机发动机。飞机不可能被计划出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难以规划。政府真想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尊重市场、交给市场。乔布斯、马斯克、黄仁勋、奥特曼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看看他们艰苦波折、突破一般人想象的探索过程就知道新质生产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内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一样,需要更多的乔布斯和马斯克、黄仁勋、奥特曼们。政府要关心的是如何创造、保护他们成长的土壤。看到一些部门要在央企布局若干个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这一看就是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

这些年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是靠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电商、微信、现代物流、网约车等等,这些都是靠民营的数字平台公司发展起来的。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须依靠民营经济。前面我们讲的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即所谓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只是参考,实践中往哪个方面发展,第一线的企业家、投资家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可以把一个市场或一个产业从无到有地做出来,只有他们才具有新产业、新产品的定义权和标准制定权。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拘泥于政策文件。更不能玩概念,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成“新质生产力是个筐,萝卜白菜都往里面装。”

从制造业角度看新质生产力

不能孤立地看新质生产力,也不能就新质生产力抓新质生产力,要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当中来看待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制造业相结合,要把重点放在先进制造、高端制造领域。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哪些产业属于新质生产力呢?可以用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概念来大致划分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中国的传统制造主要包括服装、钢铁、家电、电脑、家居、建材、化工、食品,这是传统制造,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盘,也是中国制造业又大又强的部分,这个部分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也可以说是传统生产力。另外一些属于现代制造领域,典型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中所说的十大领域,也是2015年当时是对标美国和德国、日本,需要追赶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芯片、飞机发动机、大型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力装备、农机、医药和生物、新材料,等等,这些领域是新质生产力领域。总体而言,这个领域我们和美国、德国、日本有差距。我们是一个传统制造的大国,是一个规模意义上的大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现代制造领域还不是强国,至少还不是第一第二阵营的强国。从制造业发展阶段上来看,比之美德日,我们还在追赶阶段,尤其是质量、结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我们还处在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三阵营。这就需要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迈升,重点要在现代制造领域里寻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端制造,最典型的就是两机,一个是飞机,一个是手机,飞机受制于大飞机的发动机,手机受制于里面的驱动程序和高制程芯片。所以,要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必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以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或者说,真正前沿的、颠覆性的新质生产力,其产生和成长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提升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学家刘志彪教授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他认为人类生产力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最早是人力,人力之后是马力,马力就是发动机的动力计量单位,后来是电力,再到更近一点的是网力,现在是算力。总体上而言,前面三个力还算是比较传统的生产力,后面的网力和算力为主的生产力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人力时代、马力时代和电力时代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从人力到马力是机械化,马力到电力是电气化、自动化,网力、算力是信息化、智能化。以网力和算力为支撑的生产力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当然,新和旧的区分是相对的、动态的。最新的新质生产力是算力,算力再加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从网力到算力,生产力的质态发生了一些质变,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相对于之前的人力、马力、电力、网力,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跨越。算力时代,人类的脑力劳动也可以用机器代替了。这是纯粹意义上的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其历程也大体与上述五个阶段相符。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要向全球竞争中高端攀升,需要借助网力和算力。

要处理好发展传统生产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放弃传统生产力,譬如说服装、食品甚至烧烤、麻辣烫、牛肉面,做好了这些传统产业也照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照样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传统生产力需要高质量发展,对当前的中国而言,世界工厂的地位还不能轻易丢掉。而且在基础制造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课要补,要在分工协作的细分领域里做专做精,把质量和品牌做上去。要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支撑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改造传统制造业,找场景,拓市场,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对当下的中国高端制造而言,能尽快补上短板、克服卡脖子问题,这也是最现实的新质生产力。

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区域的角度怎么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在两会的时候江苏代表团,就讲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讲了12个字,叫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宗旨。先立后破,先要有新的,有了替代的方案再把旧的淘汰。前几年江苏、浙江到了10月份看到全年减碳指标完不成,强行拉闸限电,这就不符合先立后破原则。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和地方,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各省、各市不能上下一般粗,同一个口径不动脑子地传达文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防止地方竞争中的重复建设,形成新的过剩。

看到一个报道,6位省委书记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中浙江的省委书记谈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兼顾了服装和食品,讲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块装经济非常重要,仍然要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在个别的地方曾经一度强行淘汰“落后生产力”,结果吃了大亏。所以总书记说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要根据自己传统优势,根据自己的禀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讲到区域怎么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是江苏常州溧阳市的顾问,做了些调研。我想举溧阳的例子。溧阳是个县级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总结,甚至可以叫溧阳模式。溧阳引进了一块科研的飞地,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在溧阳搞的新型储能研究院,也是长三角的国际合作创新中心。这个地方引进了一个人才,叫李泓,他是中国社科院做锂电池、固态电池的,李泓的老师是陈立泉,陈立泉是曾毓群的大师兄。现在曾毓群的宁德时代到了溧阳,起名叫江苏时代。以李泓的新型储能研究院和江苏时代为依托,在溧阳诞生了一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现在溧阳有两大千亿级的集群,一个是电池,一个是不锈钢,两个都是超过千亿的。不锈钢也很典型,就是抓住了一个当年铁本事件的主人公戴国芳,由他牵头搞起来的。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存在一个难题,叫“达尔文死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几道坎,从科学转化为技术,从技术转化为产品,从产品转化为市场,其中技术转化为产品叫“达尔文死海”。美国并不是完全靠创新的国家,并不是0-1做得特别好,而是1-100做得好,能找到应用,能找到市场。我觉得溧阳的新型储能研究院解决了1-100这个问题。新型储能研究院搞了20多个科学家的工作室,直接面向当地的各类基金和电池企业,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成功率相当不错。地方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动脑筋,要有新路子,引进一些关键性的创新要素。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禀赋,选准赛道,把技术、产品、市场紧紧捆绑起来,把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硅谷有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成长,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大本营。硅谷主要基于四个要素,一是科研院所,譬如说有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围绕着这些高校发展起来了;二是有很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型金融机构;三是中介机构,这是很多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短板,譬如说专门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税收事务所、工程师协会、行业协会等等,中介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初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科学家精力主要集中在技术、产品、市场上面,其他领域不太熟悉,需要中介机构的帮助;第四个是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主要是容忍失败,文化氛围也是硅谷发展不一样的地方,敢于创新,敢于失败。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金融助推。硅谷有一套完整的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和体制。如风投、无限合伙与有限合伙结合、可转债、天使投资等等,这些金融手段对于萌芽状态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扶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相互得益、相互成就。譬如,理想汽车最赚钱的一个人是薛蛮子,他是理想汽车的天使投资人,他赚了大概几万倍的收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地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概念从内涵上来说就是“三个高”、“四个新”,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其核心是创新,本质上仍然是三个代表中所说的先进生产力。所以,新质生产力与“三个代表”中所说的先进生产力不矛盾。

新望,中制智库理事长,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执行秘书长

提出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为什么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大家知道,以美国为首的,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模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生产力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中国不能错过这次产业革命级别的大变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传统生产力相对饱和,当前甚至成为中美欧博弈的焦点;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动能如房地产等在逐步退出,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未来若干年经济增长的压力相当大,尤其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压力更大,2035年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人口基数不变的情况下GDP增速要达到4.8%左右。怎么达到?需要新的生产力,需要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4年的经济工作做了九项部署,其中第一项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讲了2024年的十大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说的“科技创新”,主要讲的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大家知道,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实体经济、高新技术、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其中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具体讲,2024年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是新型工业化,其中提到了两条最重要的就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型工业化;第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列举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第三是未来产业,主要是基于生命科学和量子科学而延伸的产业;第四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改造。

这四条当中前三条都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大家注意,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也是新质生产力,所以我们不要有误会,怎么去年刚刚开过一个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现在又提出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第一,不矛盾,第二,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必然推动新型工业化。不过大家注意,新型工业化是动态概念,当初讲的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现在又加了人工智能。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相结合,是最新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部分。

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新质生产力最主要的内容,因为这对传统生产力而言带有前沿性、颠覆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代表性举例。关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详细的解释,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从产业标准化的角度界定了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8个新兴产业+9个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这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是未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升级换代的重点,也是今后中国制造业向上攀登的主赛道。

现在已经是“十四五”的后期,马上就要开始制定研究“十五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提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研究重点,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将更多资金集中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的方向和领域。所以,“十五五”的发展规划,包括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地方发展规划,重点会放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未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的培育、评选也会把重点放在新质生产力方面。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要处理好政府支持和市场选择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好举国体制的优势,同时又要发挥好市场主体的创造性、能动性。制订产业政策的,往往是政府官员、科学家,但有的政策和规划一旦太过具体就会出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这样。

中国和美国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克林顿时期召集过五六十个科学家来论证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当时很少有人谈到互联网,但是很快就迎来互联网的大爆发。中国产业政策以往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存储技术,曾经成立了一个央企中国华录,大搞磁性存储,但是没有想到很快就出现了数字存储和光存储,华录很快衰败了,现在被中电科重组。所以政府对于新质生产力如果界定太明确、太具体、太细致必然会出问题。要尊重市场选择,要尊重市场主体的创造性。有些市场、有些产业包括产品,就是由企业家做出来的,由他们定义的。甚至有些新消费,也是企业家们创造的,譬如香皂的发明、马桶的发明等等,都是由冷到热,相关企业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起来的。这些靠政策和规划,永远也不会产生。即使规划正确,也需要试点、试错,而这个过程最好交给市场。政府为企业家、工程师的创新提供环境、提供保护即可。

有一本书叫做《伟大是不可能被计划出来的》,书里讲到一个例子,想发明飞机的人,不会去花几十年时间去研发飞机发动机。飞机不可能被计划出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难以规划。政府真想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尊重市场、交给市场。乔布斯、马斯克、黄仁勋、奥特曼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看看他们艰苦波折、突破一般人想象的探索过程就知道新质生产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内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一样,需要更多的乔布斯和马斯克、黄仁勋、奥特曼们。政府要关心的是如何创造、保护他们成长的土壤。看到一些部门要在央企布局若干个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这一看就是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

这些年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是靠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电商、微信、现代物流、网约车等等,这些都是靠民营的数字平台公司发展起来的。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须依靠民营经济。前面我们讲的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即所谓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只是参考,实践中往哪个方面发展,第一线的企业家、投资家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可以把一个市场或一个产业从无到有地做出来,只有他们才具有新产业、新产品的定义权和标准制定权。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拘泥于政策文件。更不能玩概念,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成“新质生产力是个筐,萝卜白菜都往里面装。”

从制造业角度看新质生产力

不能孤立地看新质生产力,也不能就新质生产力抓新质生产力,要放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当中来看待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制造业相结合,要把重点放在先进制造、高端制造领域。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哪些产业属于新质生产力呢?可以用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概念来大致划分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中国的传统制造主要包括服装、钢铁、家电、电脑、家居、建材、化工、食品,这是传统制造,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盘,也是中国制造业又大又强的部分,这个部分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也可以说是传统生产力。另外一些属于现代制造领域,典型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中所说的十大领域,也是2015年当时是对标美国和德国、日本,需要追赶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和芯片、飞机发动机、大型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力装备、农机、医药和生物、新材料,等等,这些领域是新质生产力领域。总体而言,这个领域我们和美国、德国、日本有差距。我们是一个传统制造的大国,是一个规模意义上的大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现代制造领域还不是强国,至少还不是第一第二阵营的强国。从制造业发展阶段上来看,比之美德日,我们还在追赶阶段,尤其是质量、结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我们还处在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三阵营。这就需要从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迈升,重点要在现代制造领域里寻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端制造,最典型的就是两机,一个是飞机,一个是手机,飞机受制于大飞机的发动机,手机受制于里面的驱动程序和高制程芯片。所以,要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必须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以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或者说,真正前沿的、颠覆性的新质生产力,其产生和成长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提升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学家刘志彪教授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他认为人类生产力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最早是人力,人力之后是马力,马力就是发动机的动力计量单位,后来是电力,再到更近一点的是网力,现在是算力。总体上而言,前面三个力还算是比较传统的生产力,后面的网力和算力为主的生产力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人力时代、马力时代和电力时代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从人力到马力是机械化,马力到电力是电气化、自动化,网力、算力是信息化、智能化。以网力和算力为支撑的生产力可以叫做新质生产力。当然,新和旧的区分是相对的、动态的。最新的新质生产力是算力,算力再加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从网力到算力,生产力的质态发生了一些质变,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相对于之前的人力、马力、电力、网力,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跨越。算力时代,人类的脑力劳动也可以用机器代替了。这是纯粹意义上的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其历程也大体与上述五个阶段相符。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要向全球竞争中高端攀升,需要借助网力和算力。

要处理好发展传统生产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放弃传统生产力,譬如说服装、食品甚至烧烤、麻辣烫、牛肉面,做好了这些传统产业也照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照样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传统生产力需要高质量发展,对当前的中国而言,世界工厂的地位还不能轻易丢掉。而且在基础制造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课要补,要在分工协作的细分领域里做专做精,把质量和品牌做上去。要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支撑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改造传统制造业,找场景,拓市场,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对当下的中国高端制造而言,能尽快补上短板、克服卡脖子问题,这也是最现实的新质生产力。

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区域的角度怎么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在两会的时候江苏代表团,就讲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讲了12个字,叫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宗旨。先立后破,先要有新的,有了替代的方案再把旧的淘汰。前几年江苏、浙江到了10月份看到全年减碳指标完不成,强行拉闸限电,这就不符合先立后破原则。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和地方,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各省、各市不能上下一般粗,同一个口径不动脑子地传达文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防止地方竞争中的重复建设,形成新的过剩。

看到一个报道,6位省委书记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中浙江的省委书记谈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兼顾了服装和食品,讲到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块装经济非常重要,仍然要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在个别的地方曾经一度强行淘汰“落后生产力”,结果吃了大亏。所以总书记说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要根据自己传统优势,根据自己的禀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讲到区域怎么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是江苏常州溧阳市的顾问,做了些调研。我想举溧阳的例子。溧阳是个县级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总结,甚至可以叫溧阳模式。溧阳引进了一块科研的飞地,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在溧阳搞的新型储能研究院,也是长三角的国际合作创新中心。这个地方引进了一个人才,叫李泓,他是中国社科院做锂电池、固态电池的,李泓的老师是陈立泉,陈立泉是曾毓群的大师兄。现在曾毓群的宁德时代到了溧阳,起名叫江苏时代。以李泓的新型储能研究院和江苏时代为依托,在溧阳诞生了一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现在溧阳有两大千亿级的集群,一个是电池,一个是不锈钢,两个都是超过千亿的。不锈钢也很典型,就是抓住了一个当年铁本事件的主人公戴国芳,由他牵头搞起来的。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存在一个难题,叫“达尔文死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几道坎,从科学转化为技术,从技术转化为产品,从产品转化为市场,其中技术转化为产品叫“达尔文死海”。美国并不是完全靠创新的国家,并不是0-1做得特别好,而是1-100做得好,能找到应用,能找到市场。我觉得溧阳的新型储能研究院解决了1-100这个问题。新型储能研究院搞了20多个科学家的工作室,直接面向当地的各类基金和电池企业,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成功率相当不错。地方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动脑筋,要有新路子,引进一些关键性的创新要素。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禀赋,选准赛道,把技术、产品、市场紧紧捆绑起来,把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硅谷有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成长,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大本营。硅谷主要基于四个要素,一是科研院所,譬如说有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围绕着这些高校发展起来了;二是有很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型金融机构;三是中介机构,这是很多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短板,譬如说专门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税收事务所、工程师协会、行业协会等等,中介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初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科学家精力主要集中在技术、产品、市场上面,其他领域不太熟悉,需要中介机构的帮助;第四个是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主要是容忍失败,文化氛围也是硅谷发展不一样的地方,敢于创新,敢于失败。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金融助推。硅谷有一套完整的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和体制。如风投、无限合伙与有限合伙结合、可转债、天使投资等等,这些金融手段对于萌芽状态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扶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相互得益、相互成就。譬如,理想汽车最赚钱的一个人是薛蛮子,他是理想汽车的天使投资人,他赚了大概几万倍的收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