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信息产业营收要破2.4万亿,重点数字产业受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信息产业营收要破2.4万亿,重点数字产业受益

山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

文 | 经济导报 吴淑娟

山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推进“十大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以壮大“十强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施“十大扩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系统谋划思路举措和突破路径,着力塑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个新优势”。

据了解,“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突出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着眼2024、2025两年,分年度拉出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抓手,每项重点任务、每条推进措施都逐一落实到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可操作可落地。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包括:科技研发创新行动计划、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数字变革创新行动计划、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计划、民生改善创新行动计划、风险防控创新行动计划、文化宣传创新行动计划、推进落实创新行动计划。其中,科技研发创新,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平台赋能增效、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2%、2025年达到53%其中,提出将实施未来产业源头创新行动,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项目,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催生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人才引育创新,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引育和自主培养,力争两年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300人左右。

营商环境创新,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市场要素、开放、社会、法治等五大环境,在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中持续争先进位。数字变革创新,聚焦经济、社会、科创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生态创新,聚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要素保障创新,优化能耗煤耗、用地、资金、数据等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民生改善创新,深入实施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群体保障等“六项提升行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

风险防控创新,坚决守好粮食、能源、金融、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一排底线”。文化宣传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扎实推进美德信用山东建设,稳步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导力。推进落实创新,完善督查督办、“四进”、考核评价、监督问责四项机制,建立闭环式落实体系,提升抓落实成效。

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

“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共12个行动计划,每个行动计划包括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推进措施3部分。其中,总体目标65项,对“十强产业”规模、质量目标分年度细化明确。主要任务51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明确重点任务和支持举措。推进措施57项,强化财税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动计划提出,要从做强重点数字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做强发展主体引擎、拓宽市场应用空间、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高端装备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聚焦汽车、工业母机等六大优势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先型”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航型”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推动雁阵形集群建设。做大济南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电力装备,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增材制造、智能家电、船舶海工装备,烟台海工装备、核电装备、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淄博医疗装备,枣庄中小机床和锂电池,东营风电装备和石油装备,潍坊动力装备、工业母机和农机装备,济宁工程机械和锂电池,泰安电力装备,威海特色船舶核电装备和打印设备,日照汽车,临沂工程机械,德州节能环保装备,聊城高端轴承,滨州轻量化铝材,菏泽电驱动系统等特色区域品牌,促进各市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有序推进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推动三代及以上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扎实推进海阳核电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推动招远核电一期等项目核准,加强储备厂址保护和研究论证,形成梯次接续、压茬推进开发局面。2024年,核电装机达到415万千瓦,2025年达到570万千瓦。以交通领域为重点,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港口园区等领域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氢进万家”科技工程,加快青岛港“氢能港口”、济南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济青北线“氢能高速”等项目建设,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高端化工产业行动计划提出,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优化完善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链重点项目库,突出抓好齐鲁石化鲁油鲁炼、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到2025年,应入园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9%以上,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精品旅游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引育一批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组建山东文旅企业联盟。2024年,新培育20家左右领航型、60家左右骨干型、80家左右成长型文旅企业。到2025年,文旅企业规模、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旅龙头企业。

现代金融服务业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济南科创金融改革、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等试验区建设塑形成势,围绕加快“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支持威海市边申边建,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青岛市在培育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持续释放便利化改革政策红利,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和外汇便利化业务规模,优化跨境融资、汇率避险等服务。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质增效,肉类制品、精制花生油、啤酒、机制纸及纸板、纱、电视等产量保持全国前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2024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迈上2万亿元台阶;到2025年,培育4个世界知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国内知名的500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十大扩内需”行动计划包括: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计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计划、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计划、传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新兴消费扩容行动计划、养老托育拓展行动计划、外贸促稳提质行动计划、公共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基础设施“七网”,包括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等7个子方案,明确各领域主要任务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持续向好。绿色低碳转型,山东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两高”产能比例提升到35%。

工业技改提级,2024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快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到2025年,累计培育并保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00家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数量突破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万家。

传统消费升级,全省将突出提振大宗消费,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每年开展200场以上促消费主题活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质齐升”,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60万辆,2025年达到100万辆左右。新兴消费扩容,全省将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智能消费规模。研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级无人机、柔性显示屏等智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开发一批动漫、电竞、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产品,积极发展智能产品新兴消费场景,以壮大数字消费为突破口引领消费升级。

外贸促稳提质,全省将实施“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畅通国际物流,两年新增国际海运航线30条以上。培育“新三样”出口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市加快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落地,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新三样”生产企业落地,强化全链条要素保障,尽快实现投产达产。鼓励各市综合统筹各项奖励帮扶政策,推动“新三样”企业实现本地自营出口,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

 

来源:经济导报

原标题:扫描山东新出台的“三个十大”行动计划,信息产业营收要破2.4万亿 重点数字产业受益

最新更新时间:05/14 15: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信息产业营收要破2.4万亿,重点数字产业受益

山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

文 | 经济导报 吴淑娟

山东省政府日前出台《“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推进“十大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以壮大“十强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施“十大扩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系统谋划思路举措和突破路径,着力塑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个新优势”。

据了解,“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突出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着眼2024、2025两年,分年度拉出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抓手,每项重点任务、每条推进措施都逐一落实到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可操作可落地。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包括:科技研发创新行动计划、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数字变革创新行动计划、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计划、民生改善创新行动计划、风险防控创新行动计划、文化宣传创新行动计划、推进落实创新行动计划。其中,科技研发创新,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平台赋能增效、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2%、2025年达到53%其中,提出将实施未来产业源头创新行动,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项目,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催生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人才引育创新,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引育和自主培养,力争两年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300人左右。

营商环境创新,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市场要素、开放、社会、法治等五大环境,在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中持续争先进位。数字变革创新,聚焦经济、社会、科创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生态创新,聚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达到50个和30个。要素保障创新,优化能耗煤耗、用地、资金、数据等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民生改善创新,深入实施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群体保障等“六项提升行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

风险防控创新,坚决守好粮食、能源、金融、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一排底线”。文化宣传创新,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扎实推进美德信用山东建设,稳步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导力。推进落实创新,完善督查督办、“四进”、考核评价、监督问责四项机制,建立闭环式落实体系,提升抓落实成效。

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

“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共12个行动计划,每个行动计划包括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推进措施3部分。其中,总体目标65项,对“十强产业”规模、质量目标分年度细化明确。主要任务51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明确重点任务和支持举措。推进措施57项,强化财税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行动计划提出,要从做强重点数字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做强发展主体引擎、拓宽市场应用空间、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高端装备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聚焦汽车、工业母机等六大优势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先型”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航型”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推动雁阵形集群建设。做大济南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电力装备,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增材制造、智能家电、船舶海工装备,烟台海工装备、核电装备、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淄博医疗装备,枣庄中小机床和锂电池,东营风电装备和石油装备,潍坊动力装备、工业母机和农机装备,济宁工程机械和锂电池,泰安电力装备,威海特色船舶核电装备和打印设备,日照汽车,临沂工程机械,德州节能环保装备,聊城高端轴承,滨州轻量化铝材,菏泽电驱动系统等特色区域品牌,促进各市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有序推进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推动三代及以上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扎实推进海阳核电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石岛湾扩建一期工程;推动招远核电一期等项目核准,加强储备厂址保护和研究论证,形成梯次接续、压茬推进开发局面。2024年,核电装机达到415万千瓦,2025年达到570万千瓦。以交通领域为重点,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港口园区等领域推广应用。持续推进“氢进万家”科技工程,加快青岛港“氢能港口”、济南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济青北线“氢能高速”等项目建设,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高端化工产业行动计划提出,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优化完善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链重点项目库,突出抓好齐鲁石化鲁油鲁炼、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到2025年,应入园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9%以上,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精品旅游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引育一批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组建山东文旅企业联盟。2024年,新培育20家左右领航型、60家左右骨干型、80家左右成长型文旅企业。到2025年,文旅企业规模、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旅龙头企业。

现代金融服务业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济南科创金融改革、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等试验区建设塑形成势,围绕加快“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支持威海市边申边建,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青岛市在培育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持续释放便利化改革政策红利,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和外汇便利化业务规模,优化跨境融资、汇率避险等服务。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质增效,肉类制品、精制花生油、啤酒、机制纸及纸板、纱、电视等产量保持全国前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2024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迈上2万亿元台阶;到2025年,培育4个世界知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国内知名的500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十大扩内需”行动计划包括: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计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计划、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计划、传统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新兴消费扩容行动计划、养老托育拓展行动计划、外贸促稳提质行动计划、公共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基础设施“七网”,包括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等7个子方案,明确各领域主要任务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持续向好。绿色低碳转型,山东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两高”产能比例提升到35%。

工业技改提级,2024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快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到2025年,累计培育并保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00家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数量突破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万家。

传统消费升级,全省将突出提振大宗消费,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每年开展200场以上促消费主题活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量质齐升”,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60万辆,2025年达到100万辆左右。新兴消费扩容,全省将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智能消费规模。研究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级无人机、柔性显示屏等智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开发一批动漫、电竞、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产品,积极发展智能产品新兴消费场景,以壮大数字消费为突破口引领消费升级。

外贸促稳提质,全省将实施“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大力畅通国际物流,两年新增国际海运航线30条以上。培育“新三样”出口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市加快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落地,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新三样”生产企业落地,强化全链条要素保障,尽快实现投产达产。鼓励各市综合统筹各项奖励帮扶政策,推动“新三样”企业实现本地自营出口,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

 

来源:经济导报

原标题:扫描山东新出台的“三个十大”行动计划,信息产业营收要破2.4万亿 重点数字产业受益

最新更新时间:05/14 15: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