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滴灌通“罗生门”,是领头羊还是“替罪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滴灌通“罗生门”,是领头羊还是“替罪羊”?

向更多投资人递交“投名状”

文|适道

员工跟投,一个苦涩的自证闭环。

曾经,它是地产行业的投名状;近期,它是VC/PE投资人的烫手山芋。现在,这个“自证怪圈”又套在了冉冉升起的独角兽滴灌通身上——刚刚甩掉了“P2P”“高利贷”的标签,现在又戴上了“体系不稳”的帽子。

最近,滴灌通又爆大瓜了。有大V留言区出现激情评论:4月底,滴灌通内部宣布“领头羊计划”——让员工自己出100万内部创业,还提到了滴灌通的投资水平和资产质量都不高,实际年化收益只有4%。居然只有4%?前面滴灌通被骂高利贷也太冤了吧。

紧接着,由李小加、张高波联名发布的一封滴灌通内部邮件回应了相关问题。信中承认,将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尚在扩张期就“变相裁员”?难道这次,滴灌通真被反对者说中了?

01 花100万买上班机会

“领头羊计划”,即员工自己募资100万,滴灌通配资900万,成立一个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顾名思义,SPV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设置的“载体公司”,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特定目的空壳公司”。

在滴灌通的SPV中,员工将成为合伙人,组建小团队,负责日常运营、业务决策、对外投资。以前你是为投资人找项目,而现在是为自己从茫茫市场中挖掘优质资产再到滴灌通澳交所挂牌。突然,口袋里的钱变得沉甸甸了。

有哪些限制呢?第一,投资的项目需要符合滴灌通的风险偏好,例如爱跑路的健身房不能投。第二,员工自己也别想着拿钱跑路,团队每年的费用支出合计不能超过100万。

至于分成模式,我们也相当眼熟。和投资门店一样,滴灌通也采用与SPV联营的方式,由SPV向滴灌通提供净收入分成。滴灌通回本前,分成比例70%;回本后,分成比例35%。对于净收入减去分成和运营成本后的收益,SPV可以自由支配,比如发奖金,但是奖金也不能超过当年结余。

退出方式则有两种。第一种是联营退出。如果累计分成达到目标倍数,团队有权决定提前结束联营,并转让SPV。

具体倍数要求:第一年1.08;第二年1.16;第三年1.24;第四年1.32.....

第二种是风险退出。滴灌通会在“年度、半年度、季度”三个窗口期考核预期回本进度,如果SPV没有达到回本底线要求,就会被清算。

回本进度为:2024年12月底5%、2025年6月底15%、2025年12月底40%、2026年6月底60%、2026年12月底75%、2027年6月底100%。

如果从原定开始时间看,留给SPV的100%回本周期大致为36个月,对比滴灌通投资门店的48个月平均联营期,压力实实在在给到了“领头羊”头上。

这不就是滴灌通(内部版)嘛——总部相当于连锁品牌,SPV相当于加盟店,“领头羊”员工则是加盟商。只不过,如果滴灌通投资的小微门店倒闭关门,老板不用还债,但如果SPV发生清算,员工的100万报名费很可能保不住。

根据草案:如果滴灌通回本,将全额退还100万;如果发生清算,剩余规模1000万,100万全退;如果资产净值小于600万,100万不退;处于600万—800万区间,少于1000万的部分由员工承担10%。

也就是说,599万和600万之间差的不是1万,而是60万。

目前来看,“领头羊计划”似乎不是强制报名。滴灌通的原话是:“公司决定推选出一批优秀骨干,将分成若干小队,由公司出资,团队跟投一部分,形成一批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分头探索不同领域的投资策略。”

但滴灌通也承认:“这会带来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因此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此外,这次滴灌通还发了一个通知:如果所投项目存在应开店但未开,闭店,欠款的情况,需要按细则停发奖金或者追偿。

这相当于把刀架你脖子上,问你:“到底干不干?”

02 员工强制跟投之痛

近两年,员工强制跟投的风气日渐流行。

一般而言,跟投分为基金跟投和项目跟投。基金跟投针对合伙人及VP以上,直接或间接持有基金份额;项目跟投大多针对中基层投资人,直接持有目标项目的股权,跟投额度普遍在项目总投资金额的1%-30%之间。

看似是给搬砖人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实则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利益捆绑链——LP对GP不信任,要求合伙人跟投基金;VC/PE对一线投资人不信任,要求员工跟投项目。

这种不信任由来已久。有合伙人表示:“前些年,投资人和FA、创业者一起做局,骗投资拿回扣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小机构的合伙人自己都干这样的脏活。作为LP、作为机构合伙人要求强制跟投,防的就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的风险。”

一线投资人是否强制跟投,就被很多LP当作机构是否靠谱的标准之一。道理看似没毛病:“自己的钱都不敢投,LP的钱难道放心给你管。”

但哪个打工人愿意自费上班?这显然不符合人性。风投之所以是风投,在于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LP之所以是LP,在于他们的钱扛得起这样的风险。此外,强制跟投也给未来埋下了一颗退出之雷,说不定还会集中上演一波回购纠纷。

在普遍缺水时,大水漫灌行不通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这可能正是滴灌通模式迅速崛起的一大原因。

03 一切都是为了转型

那么,争议中的滴灌通到底何去何从?

根据内部邮件,我们可以将原因概括为:滴灌通现在要彻底转型交易所,更多地做“裁判员”和“服务员”,更少地做“运动员”。

“造词大师”滴灌通将这个过程比做“造火箭”:在“一级火箭”阶段,滴灌通已经用自己的钱跑了一遍市场,验证出了可行性。现在到了“二级火箭”阶段,滴灌通要开始组织市场的钱,来共同攻克小微融资难问题。

而“二级火箭”的“火箭头”正是“领头羊计划”。滴灌通的逻辑是,经过几年的培养,大家是最熟悉DRO模式的人。为了帮助你们迅速成长为领投人,现在要开始自费100万上班。公司期待每一只“领头羊”,将来都能引领一群羊。鼓掌!

听着就不对味。我们盘一下正常逻辑:因为你是优秀员工,所以我给你一笔钱让你大展身手。而不应该是,因为你非常能干,我让你自己花钱证明自己,不愿意就走人。有公众号爆料,即便是报名的员工,薪资也会降为1.2万/月,而此前,据说底薪为3—4万,销售激励回本前约抽1%,回本后抽2%。

扯到阴谋论上,这就很像古今第一阳谋“金刀计”:利用巨大的地位差,加上巨大的诱惑,让对方前后左右都会掉进陷阱里。

基于滴灌通的迫切转型需求,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猜想,或许滴灌通是真的想“卸磨杀驴”了。

另有公众号爆料,在去年年底,公司内部测算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达预期,出资节奏开始放缓,内部许多项目被暂停,甚至很多投资协议已经签署的项目都被叫停。具体来看,餐饮行业回报率优秀,可以提供承诺的预期受益;零售行业和文体、服务表现不佳。

与此同时,滴灌通转向配资模式,即每笔投资都需要搭配外部资金。

我们在此前文章中探讨过:滴灌通可能遇到的“真风险”是“线上作弊”。如果调研人员不够,或是说“数据筛子”不精确,可能出现一大批“空手套白狼”的门店。而现在,或许正是滴灌通全身而退为交易所的开端。不过,也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讲的:即便滴灌通最后因为业务不佳导致商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RBF,抑或DRO存在本质缺陷。

或许,滴灌通正在用内部“领头羊”向更多投资人递交“投名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滴灌通“罗生门”,是领头羊还是“替罪羊”?

向更多投资人递交“投名状”

文|适道

员工跟投,一个苦涩的自证闭环。

曾经,它是地产行业的投名状;近期,它是VC/PE投资人的烫手山芋。现在,这个“自证怪圈”又套在了冉冉升起的独角兽滴灌通身上——刚刚甩掉了“P2P”“高利贷”的标签,现在又戴上了“体系不稳”的帽子。

最近,滴灌通又爆大瓜了。有大V留言区出现激情评论:4月底,滴灌通内部宣布“领头羊计划”——让员工自己出100万内部创业,还提到了滴灌通的投资水平和资产质量都不高,实际年化收益只有4%。居然只有4%?前面滴灌通被骂高利贷也太冤了吧。

紧接着,由李小加、张高波联名发布的一封滴灌通内部邮件回应了相关问题。信中承认,将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尚在扩张期就“变相裁员”?难道这次,滴灌通真被反对者说中了?

01 花100万买上班机会

“领头羊计划”,即员工自己募资100万,滴灌通配资900万,成立一个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顾名思义,SPV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设置的“载体公司”,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特定目的空壳公司”。

在滴灌通的SPV中,员工将成为合伙人,组建小团队,负责日常运营、业务决策、对外投资。以前你是为投资人找项目,而现在是为自己从茫茫市场中挖掘优质资产再到滴灌通澳交所挂牌。突然,口袋里的钱变得沉甸甸了。

有哪些限制呢?第一,投资的项目需要符合滴灌通的风险偏好,例如爱跑路的健身房不能投。第二,员工自己也别想着拿钱跑路,团队每年的费用支出合计不能超过100万。

至于分成模式,我们也相当眼熟。和投资门店一样,滴灌通也采用与SPV联营的方式,由SPV向滴灌通提供净收入分成。滴灌通回本前,分成比例70%;回本后,分成比例35%。对于净收入减去分成和运营成本后的收益,SPV可以自由支配,比如发奖金,但是奖金也不能超过当年结余。

退出方式则有两种。第一种是联营退出。如果累计分成达到目标倍数,团队有权决定提前结束联营,并转让SPV。

具体倍数要求:第一年1.08;第二年1.16;第三年1.24;第四年1.32.....

第二种是风险退出。滴灌通会在“年度、半年度、季度”三个窗口期考核预期回本进度,如果SPV没有达到回本底线要求,就会被清算。

回本进度为:2024年12月底5%、2025年6月底15%、2025年12月底40%、2026年6月底60%、2026年12月底75%、2027年6月底100%。

如果从原定开始时间看,留给SPV的100%回本周期大致为36个月,对比滴灌通投资门店的48个月平均联营期,压力实实在在给到了“领头羊”头上。

这不就是滴灌通(内部版)嘛——总部相当于连锁品牌,SPV相当于加盟店,“领头羊”员工则是加盟商。只不过,如果滴灌通投资的小微门店倒闭关门,老板不用还债,但如果SPV发生清算,员工的100万报名费很可能保不住。

根据草案:如果滴灌通回本,将全额退还100万;如果发生清算,剩余规模1000万,100万全退;如果资产净值小于600万,100万不退;处于600万—800万区间,少于1000万的部分由员工承担10%。

也就是说,599万和600万之间差的不是1万,而是60万。

目前来看,“领头羊计划”似乎不是强制报名。滴灌通的原话是:“公司决定推选出一批优秀骨干,将分成若干小队,由公司出资,团队跟投一部分,形成一批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分头探索不同领域的投资策略。”

但滴灌通也承认:“这会带来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因此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此外,这次滴灌通还发了一个通知:如果所投项目存在应开店但未开,闭店,欠款的情况,需要按细则停发奖金或者追偿。

这相当于把刀架你脖子上,问你:“到底干不干?”

02 员工强制跟投之痛

近两年,员工强制跟投的风气日渐流行。

一般而言,跟投分为基金跟投和项目跟投。基金跟投针对合伙人及VP以上,直接或间接持有基金份额;项目跟投大多针对中基层投资人,直接持有目标项目的股权,跟投额度普遍在项目总投资金额的1%-30%之间。

看似是给搬砖人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实则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利益捆绑链——LP对GP不信任,要求合伙人跟投基金;VC/PE对一线投资人不信任,要求员工跟投项目。

这种不信任由来已久。有合伙人表示:“前些年,投资人和FA、创业者一起做局,骗投资拿回扣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小机构的合伙人自己都干这样的脏活。作为LP、作为机构合伙人要求强制跟投,防的就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的风险。”

一线投资人是否强制跟投,就被很多LP当作机构是否靠谱的标准之一。道理看似没毛病:“自己的钱都不敢投,LP的钱难道放心给你管。”

但哪个打工人愿意自费上班?这显然不符合人性。风投之所以是风投,在于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LP之所以是LP,在于他们的钱扛得起这样的风险。此外,强制跟投也给未来埋下了一颗退出之雷,说不定还会集中上演一波回购纠纷。

在普遍缺水时,大水漫灌行不通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这可能正是滴灌通模式迅速崛起的一大原因。

03 一切都是为了转型

那么,争议中的滴灌通到底何去何从?

根据内部邮件,我们可以将原因概括为:滴灌通现在要彻底转型交易所,更多地做“裁判员”和“服务员”,更少地做“运动员”。

“造词大师”滴灌通将这个过程比做“造火箭”:在“一级火箭”阶段,滴灌通已经用自己的钱跑了一遍市场,验证出了可行性。现在到了“二级火箭”阶段,滴灌通要开始组织市场的钱,来共同攻克小微融资难问题。

而“二级火箭”的“火箭头”正是“领头羊计划”。滴灌通的逻辑是,经过几年的培养,大家是最熟悉DRO模式的人。为了帮助你们迅速成长为领投人,现在要开始自费100万上班。公司期待每一只“领头羊”,将来都能引领一群羊。鼓掌!

听着就不对味。我们盘一下正常逻辑:因为你是优秀员工,所以我给你一笔钱让你大展身手。而不应该是,因为你非常能干,我让你自己花钱证明自己,不愿意就走人。有公众号爆料,即便是报名的员工,薪资也会降为1.2万/月,而此前,据说底薪为3—4万,销售激励回本前约抽1%,回本后抽2%。

扯到阴谋论上,这就很像古今第一阳谋“金刀计”:利用巨大的地位差,加上巨大的诱惑,让对方前后左右都会掉进陷阱里。

基于滴灌通的迫切转型需求,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猜想,或许滴灌通是真的想“卸磨杀驴”了。

另有公众号爆料,在去年年底,公司内部测算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达预期,出资节奏开始放缓,内部许多项目被暂停,甚至很多投资协议已经签署的项目都被叫停。具体来看,餐饮行业回报率优秀,可以提供承诺的预期受益;零售行业和文体、服务表现不佳。

与此同时,滴灌通转向配资模式,即每笔投资都需要搭配外部资金。

我们在此前文章中探讨过:滴灌通可能遇到的“真风险”是“线上作弊”。如果调研人员不够,或是说“数据筛子”不精确,可能出现一大批“空手套白狼”的门店。而现在,或许正是滴灌通全身而退为交易所的开端。不过,也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讲的:即便滴灌通最后因为业务不佳导致商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RBF,抑或DRO存在本质缺陷。

或许,滴灌通正在用内部“领头羊”向更多投资人递交“投名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