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又一省份计划大力发展锂电产业。
5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锂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区锂产业链,锂产业链产值达到700亿元。
其中,锂精矿产能达到5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52万吨/年,负极材料176.4万吨/年,电解液3万吨/年,隔膜15亿平方米/年,电池29 GWh/年。
到2023年,内蒙古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锂产业生态,锂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意见》指出,内蒙古锂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技术人才缺乏,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亟待加快构建。内蒙古将在锂矿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等多个方面重点发力。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本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多个锂电项目取得新进展。
5月1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50 GWh锂离子储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在蒙苏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600亿元,是目前内蒙古规模最大的储能产业项目。
该项目由鄂尔多斯市招商绿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宝丰集团共同负责,使用风光绿电替代网电,计划全过程零碳生产锂离子电池。
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也在本月宣布进入投产倒计时。该项目总投资27.15亿元,分三期建设,预计2026年全部完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拥有较为丰富的锂矿资源。全区探明锂矿资源总矿石量约6.2亿吨,折碳酸锂当量741万吨,约占全国的32%,占世界的5.5%。
据高工产研研究院(GGII)统计,2023年,内蒙古的锂电项目投资金额超过700亿元,位列全国前四。GGII分析称,欧盟《新电池法》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锂电企业对于内蒙古的投资扩产热情。
去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碳足迹是衡量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的总和。使用绿电则能够显著降低电池碳足迹。
据人民网报道,内蒙古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风能资源和超五分之一的太阳能资源,风光资源技术可开发容量达108亿千瓦,相当于480个三峡电站的规模,是目前国内总发电装机的4倍。
凭借着先天优势,内蒙古已吸引大批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前来布局。
比亚迪(002594.SZ)斥资20亿元在内蒙古包头市投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超薄铜箔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正式投产,具备年产2.5万吨锂电超薄铜箔生产能力,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0亿元。
杉杉股份(600884.SH)也在内蒙古包头市投建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该项目二期于2022年达产,二期产能包括石墨化产能5.2万吨、负极材料产能6万吨,结合一期的4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共建成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除上述企业外,赣锋锂业(002460.SZ)、国轩高科(002074.SZ)、璞泰来(603659.SH)等企业均在内蒙古有所布局,宁德时代(300750.SZ)则在去年8月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去年,内蒙古锂产业链实现产值165亿元。《意见》显示,内蒙古目前已建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6万吨/年、锂电池10.5 GWh/年,在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7.5万吨/年、锂电池30 GWh/年;建成锂产业链关联负极材料67.7万吨/年、隔膜1.6亿平方米/年,在建负极材料83.1万吨/年、隔膜7.2亿平方米/年。
除内蒙古外,四川、江西等省也在积极发展锂电产业。
去年10月,四川经济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构建形成“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锂电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8000亿元,建成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实现“四川锂电”供全国销全球等。
去年8月,江西省出台的《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0亿元,其中,锂电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力争达到4500亿元;氢能、钠离子电池、其他新型储能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等
今年5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省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十条措施,其中要求持续做强产业链条,做强做精基础锂盐、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优势领域,加强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关键领域布局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