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今年4月起,上海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
4月19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参加“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早在2015年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之初,就出台市级医院门诊号源“两个50%”的配套政策,即“50%的专家和专科/专病号源、提前50%的时间”向家庭医生开放。
“但实行过程中,签约居民的感受度不一。今年上海将进一步研究优先预约号源工作。”闻大翔说。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这一举措已全面落地。在目前社会面预约渠道和预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经过社区医生初步诊断,可以为签约患者预约早于社会面5天的专家号源。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尽快诊治,社区医生还可以预约未来2天的专家号源。
结合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未来上海还将优化社区常用的普通号、专家号的比例结构。
为提升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的感受度,上海市卫健委要求市级、区级医院设置签约居民服务窗口,对病情复杂、需进一步对接细分科室和专家的签约居民,提供二次分诊服务,避免居民往返劳顿。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未使用号源也会尽快返回医疗机构,继续向社会面开放。
有专家指出,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挂上级医院专家号难的问题,也实现了家庭医生主导下初级诊疗、精准转诊,由家庭医生帮助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医院、最合适的科室就医,既防止老年患者因不会使用网上挂号延误治疗,也避免了居民因专业知识不足挂错科室造成反复就诊和号源浪费。
界面新闻从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的分级转诊人数环比前期已实现大幅度增长。除此之外,对于预约患者而言,2-4周的预约周期已不再是限制其就诊的问题,得益于分级诊疗平台与社区家医的“优先制”,患者可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更适宜的就诊时间。
近年来,上海持续引导公众签约家庭医生、在社区就诊,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力推分级诊疗。
自2011年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5年推行“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以来,截至2023年底,上海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4%。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亦有提升。截止到去年年底,上海社区可以提供的药品目录已经超过了1100种,能够开展的诊疗病种也有所增加。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门诊量超过7000万人次,占全市门诊量的38.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