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消息,2024年5月23日,该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受贿、滥用职权一案。李再勇被控25年受贿超4.32亿元,其在主政六盘水市期间,滥用职权、违规举债,致使项目产生利息等费用9.14亿余元,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损失8645万余元。
公开简历显示,李再勇,男,仡佬族,1962年8月出生,贵州务川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李再勇1983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从桐梓县元田区元田公社干部做起,1995年升任贵州省桐梓县委书记。1998年1月,李再勇被任命为遵义市红花岗区委书记,按照检察机关指控,他的贪腐之路正是由此开始。
此后,李再勇黔东南州副州长、铜仁地委副书记、贵阳市市长、六盘水市市委书记等职务,一路升迁一路贪。2016年12月,54岁的李再勇出任贵州省委常委,跻身副省级,一个月后任兼任省委秘书长。2022年1月,李再勇被补选为贵州省政协副主席。2023年1月贵州省政协换届之后,李再勇未继续担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但仍然以省政协党组成员的身份亮相活动,直至3月被查。同年11月7日,李再勇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双开”通报曾指出,李再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绩观扭曲,权力观错位,严重背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肆意违规举债融资,造成重大债务风险,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李再勇被指违规干预司法和执纪执法活动;道德败坏,追求低级趣味,长期痴迷赌博;丧失纪法底线,亲清不分,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项目规划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滥用职权,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
2024年1月初,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制作的年度反腐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其中介绍,李再勇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违背新发展理念,盲目举债搞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环境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得他所任职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债台高筑,对他所任职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六盘水是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大量旅游项目要耗费巨额资金,李再勇的思路是“无中生有,没钱就去借”。他不顾六盘水财政实际承载能力,新成立了6家融资平台公司,把融资额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指标。
2013年到2017年,李再勇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期间,推动兴建了23个旅游项目,其中有16个项目已被贵州省列入低效闲置项目。李再勇当初为了建这些项目,不顾当地财政实际承载能力盲目举债,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他主政六盘水的3年多里,当地新增债务达1500亿余元,从2013年到2017年债务增长率超300%,给当地留下了极其沉重的包袱。
为何如此大规模举债?“认为离中管干部只有最后一步了,希望搞一些大手笔、大动作,搞一点大动静,这样才能够引起上级的关注,所以说还是自己的私心。”李再勇在镜头前反思。
上述专题片介绍,李再勇在六盘水市还力推农业产业项目,提出打造刺梨产业100万亩,要求集中连片种植。“要求连片规模化地种植,主要是为了好看。希望领导车子上看起都看到,到处都是产业。”李再勇说。
李再勇所说的“领导”,实际是指先后担任贵州省省长、省委书记的孙志刚。孙志刚在主政贵州期间,不顾实际,强力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此举实际主要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强迫农民改种蔬菜、瓜果和中药材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当时,贵州省多地市为迎合孙志刚,层层下压任务,发生了很多破坏农业生产,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例。
根据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指控:1998年至2023年,被告人李再勇利用担任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委书记,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六盘水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个人在工程承揽、土地征收、项目规划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32亿余元。
检方还指控,2014年至2017年,李再勇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期间,明知盲目实施相关旅游开发项目必然会突破生态红线并侵占耕地、林地、水源地,且在有关人员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强令开工建设,并指示授意通过举债融资继续推进该项目。截至案发,该项目已支付项目融资利息和其他费用共计人民币9.14亿余元,违规占用林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草地等土地总面积105余公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8645万余元。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李再勇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李再勇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