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力促绿电消费,目标2030年交易300亿千瓦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力促绿电消费,目标2030年交易30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去年上海用电量的16.2%。上海还提出,要构建多维度的绿电交易机制,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上海在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方面迎来新进展。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5月24日消息,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遵循绿色优先、用户为本、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原则,以“三个衔接”为重点完善交易机制。一是妥善做好市场化价格和政府定价、国补政策衔接,加快建立市内绿电交易市场,释放市内资源潜力。

二是推动电碳机制衔接,解决绿电环境属性重复申报问题,提升绿证消费的认可度。三是推动供需机制衔接。定期排摸梳理用户的绿电交易需求和意向,让绿电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好用户。

《实施意见》提出目标,到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为经营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绿电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绿电交易规模达到50亿千瓦时以上

到2030年绿电供给和消费多元化发展,全社会绿电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绿电消费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市内重点行业企业绿电覆盖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绿电消费标杆城市绿电交易规模达到30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去年上海用电量的16.2%。据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年用电量为1849亿千瓦时。

绿电是指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绿电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绿证则是一种可交易的能源证书,它代表了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产生和消耗。绿证制度是一种市场机制,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能源的发展,2017年正式启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核发和交易工作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绿电和绿证交易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绿色电力省内交易量5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当年全国核发超1亿个绿证,交易数量尚无公开信息。但据目前公开的2023年前7个月交易量,数据约为2617万个。

中国的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一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西北和华北地区,绿电交易更为活跃。

上海在绿电绿证领域方面走在国内前列。2016年,上海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其作为绿电交易的重要平台,推动了绿电市场化交易的发展,为绿电的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服务。

2022年8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体制创新,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实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自2021年全国绿电交易开市以来,上海绿电、绿证交易持续升温。2023年,上海累计开展省间绿电交易73笔,用户购得绿电21.9亿千瓦时。

据国网上海电力初步排摸,上海已入市经营主体全年绿电需求量突破60亿千瓦时;2023年上海绿证交易共46万张。

据《国家电网报》5月16日消息,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已开展省间绿电交易超百笔,用户购得绿电超40亿千瓦时,购得绿证近800万张。

本次《实施意见》指出,此次的重点任务包括高水平扩大绿电交易市场规模、多场景引导用户主动消费绿证、抓重点推动绿电消费水平提升、高起点健全绿电消费核算体系、全过程强化绿电科技服务支撑五个方面。

其中提出,要构建多维度的绿电交易机制。根据用电主体需求和发电主体性质设立多元化的绿电交易模式,按照相关电力市场规则开展中长期交易并进行现货交易双偏差结算。依法依规实施绿电交易保障措施,包括设定中长期成交比例、相关价格上下限等,于绿电交易开展前予以公布。

同时,要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在合理承担相应电网成本和政府基金及附加的基础上,引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注册入市,以双边协商、挂牌交易方式起步,全部准入电量通过自主或聚合等方式参与市内绿电交易,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接受市场价格和承担市场损益。

此外,加大绿电多元化供给,引导市内绿电企业积极参与本市绿电交易,按年度向社会公布发电企业绿电交易规模和排名; 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点接入、分散布局的特点,结合《上海市绿色电力交易配套实施细则》制订,探索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力争到2024年6月底,本市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大幅提升;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本市对区和重点领域的节能目标评价考核范围;明确绿证在产品碳足迹计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助力推动绿证国际互认。

此外,完善“电-碳”衔接机制,完善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全市通用绿电消费核算标准,依托区块链技术全面记录绿电生产、交易、消费等各个环节信息,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可信溯源等。

《实施意见》还强调,推进智能电力交易平台建设,开设绿电绿证交易专区,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网通办、三全三免”的交易服务;推广创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打造“规范化标准-协同化响应-多元化体验”的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体系,在全市A级供电营业厅设立“绿电服务微网点”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力促绿电消费,目标2030年交易30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去年上海用电量的16.2%。上海还提出,要构建多维度的绿电交易机制,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上海在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方面迎来新进展。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5月24日消息,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遵循绿色优先、用户为本、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原则,以“三个衔接”为重点完善交易机制。一是妥善做好市场化价格和政府定价、国补政策衔接,加快建立市内绿电交易市场,释放市内资源潜力。

二是推动电碳机制衔接,解决绿电环境属性重复申报问题,提升绿证消费的认可度。三是推动供需机制衔接。定期排摸梳理用户的绿电交易需求和意向,让绿电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好用户。

《实施意见》提出目标,到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为经营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电绿证交易服务,绿电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绿电交易规模达到50亿千瓦时以上

到2030年绿电供给和消费多元化发展,全社会绿电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绿电消费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市内重点行业企业绿电覆盖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绿电消费标杆城市绿电交易规模达到300亿千瓦时

这相当于去年上海用电量的16.2%。据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年用电量为1849亿千瓦时。

绿电是指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绿电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绿证则是一种可交易的能源证书,它代表了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产生和消耗。绿证制度是一种市场机制,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能源的发展,2017年正式启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核发和交易工作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绿电和绿证交易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绿色电力省内交易量5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当年全国核发超1亿个绿证,交易数量尚无公开信息。但据目前公开的2023年前7个月交易量,数据约为2617万个。

中国的绿电绿证交易市场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一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西北和华北地区,绿电交易更为活跃。

上海在绿电绿证领域方面走在国内前列。2016年,上海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其作为绿电交易的重要平台,推动了绿电市场化交易的发展,为绿电的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服务。

2022年8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体制创新,持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衔接,探索实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自2021年全国绿电交易开市以来,上海绿电、绿证交易持续升温。2023年,上海累计开展省间绿电交易73笔,用户购得绿电21.9亿千瓦时。

据国网上海电力初步排摸,上海已入市经营主体全年绿电需求量突破60亿千瓦时;2023年上海绿证交易共46万张。

据《国家电网报》5月16日消息,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已开展省间绿电交易超百笔,用户购得绿电超40亿千瓦时,购得绿证近800万张。

本次《实施意见》指出,此次的重点任务包括高水平扩大绿电交易市场规模、多场景引导用户主动消费绿证、抓重点推动绿电消费水平提升、高起点健全绿电消费核算体系、全过程强化绿电科技服务支撑五个方面。

其中提出,要构建多维度的绿电交易机制。根据用电主体需求和发电主体性质设立多元化的绿电交易模式,按照相关电力市场规则开展中长期交易并进行现货交易双偏差结算。依法依规实施绿电交易保障措施,包括设定中长期成交比例、相关价格上下限等,于绿电交易开展前予以公布。

同时,要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在合理承担相应电网成本和政府基金及附加的基础上,引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注册入市,以双边协商、挂牌交易方式起步,全部准入电量通过自主或聚合等方式参与市内绿电交易,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接受市场价格和承担市场损益。

此外,加大绿电多元化供给,引导市内绿电企业积极参与本市绿电交易,按年度向社会公布发电企业绿电交易规模和排名; 积极探索分布式绿电交易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点接入、分散布局的特点,结合《上海市绿色电力交易配套实施细则》制订,探索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力争到2024年6月底,本市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大幅提升;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本市对区和重点领域的节能目标评价考核范围;明确绿证在产品碳足迹计算中的一般适用范围和认定方法;助力推动绿证国际互认。

此外,完善“电-碳”衔接机制,完善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全市通用绿电消费核算标准,依托区块链技术全面记录绿电生产、交易、消费等各个环节信息,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可信溯源等。

《实施意见》还强调,推进智能电力交易平台建设,开设绿电绿证交易专区,为经营主体提供“一网通办、三全三免”的交易服务;推广创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打造“规范化标准-协同化响应-多元化体验”的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体系,在全市A级供电营业厅设立“绿电服务微网点”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