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卫龙为“缺斤少两”道歉,而它引起的不满还不止于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卫龙为“缺斤少两”道歉,而它引起的不满还不止于此

缺斤短两引发公众争议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于卫龙产品在过去价格上涨的不满。部分人认为卫龙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却还存在“量更少”的问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一天之内,卫龙为产品“缺斤少两”两度道歉。

有网友“燕子哥”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称购买的卫龙魔芋爽在称重时发现重量不足,包装上明确标注为15克的产品,实际重量却分别为12.6克和8.9克,且称重时包括了包装。当他向卫龙客服提出问题时,遭到客服质疑“你不是普通消费者吧”。当事人称在联系厂商寻求解决办法无果后,他在网上发布相关视频。该视频随即引发了广泛舆论关注。

5月23日下午,卫龙通过其抖音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就消费者近日反映的15克魔芋爽产品重量不足的问题表达歉意。公司表示,已经与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了积极地沟通,并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理了问题。同时,卫龙也立即启动了内部自查,重点检查产品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

当日晚间,卫龙的官方微博账号@卫龙美味又发布了一封《致消费者书》,再次就该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卫龙表示,针对产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已经与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合作进行了产品净含量的抽样检查,并将在检查报告完成后对外公示,且欢迎第三方质量检测公司随时到工厂及产品在售市场进行抽检工作。另外卫龙称会邀请消费者进厂探访,实地参观工厂生产车间,时间安排为每月一次。

消费者测量卫龙产品重量(左图)卫龙发布道歉(右图)

对于卫龙工厂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来说,之所以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可能在于机械操作对于小包装克重控制不那么精准。《现代快报》报道,卫龙公司品牌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厂的每一整盒产品都符合净含量的要求,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超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用的是自动化机械臂揽料,确实可能出现较小比例单包分装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出现“这包多一点那包少一点的情况”。

而在讨论之中,还夹杂着消费者对于卫龙产品在过去价格上涨的不满,部分人认为卫龙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却还存在“量更少”的问题。

卫龙之所以能在众多休闲食品制造商中跑出来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凭借的是将辣条这个公众认知里小作坊生产、不健康也不卫生的小零食包装成现代化生产、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并凭借一系列的广告营销将品牌变得年轻和网红化。

但品牌高端化包装后的代价是,卫龙辣条变贵了。

综合招股书和历年财报可以发现,卫龙的产品价格一直在默默上浮。2019年至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5年里累计涨幅达涨幅约为43.36%。

在2023年半年报中,卫龙对调价进行解释,称涨价是因为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了部分低价格的产品。

“辣条也变‘刺客’了”——有网友如此评价到。客观来说,卫龙辣条并未体现出超出行业认知的超高品牌溢价,消费者也并非真的“买不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逐年上涨的价格多少打破了他们对于辣条这种平价小零食的价值感认知,而在休闲零食领域,卫龙辣条的可替代性也很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涨价后卖不动的效果变得明显。

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核心品类调味面制品为其贡献营收25.49亿元,占比为52.3%;与2022年同期58.70%的占比相较下滑。

2022年,调味面制品销量同比下滑22.21%,较2021年少卖了4.3万吨。2023年,调味面制品销量12.44万吨,同比下降17.4%,照此计算,比2022年少卖了2.62万吨。

这也导致卫龙调味面制品产能利用率的下滑,财报显示,2022-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产能利用率分别是57.1%、48.3%。

不过卫龙采用了更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并将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扶持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卫龙蔬菜制品营收为21.19亿元,同比增长25.1%,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3%。蔬菜制品销量从2022年的5.45万吨上升到2023年的7.15万吨,同比增加31.1%。相较于调味面制品的涨价,蔬菜制品的价格在下调,2023年销售单价为29.6元/kg,同比下降4.82%。

而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休闲食品领域,实际上价格已经成为愈发关键的因素。“高端零食”的路径开始越来越难走通。

譬如曾经打出“高端”旗号的良品铺子在2023年11月宣布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在零食量贩渠道模式崛起之下,更多平价白牌食品也开始分食市场。这也意味着“涨价”越来越难以成为企业拉动业绩的手段,反倒成为拖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卫龙

  • 麻辣王子与卫龙战火升级
  • 卫龙美味关联公司增资至6006万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卫龙为“缺斤少两”道歉,而它引起的不满还不止于此

缺斤短两引发公众争议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于卫龙产品在过去价格上涨的不满。部分人认为卫龙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却还存在“量更少”的问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一天之内,卫龙为产品“缺斤少两”两度道歉。

有网友“燕子哥”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称购买的卫龙魔芋爽在称重时发现重量不足,包装上明确标注为15克的产品,实际重量却分别为12.6克和8.9克,且称重时包括了包装。当他向卫龙客服提出问题时,遭到客服质疑“你不是普通消费者吧”。当事人称在联系厂商寻求解决办法无果后,他在网上发布相关视频。该视频随即引发了广泛舆论关注。

5月23日下午,卫龙通过其抖音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就消费者近日反映的15克魔芋爽产品重量不足的问题表达歉意。公司表示,已经与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了积极地沟通,并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理了问题。同时,卫龙也立即启动了内部自查,重点检查产品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

当日晚间,卫龙的官方微博账号@卫龙美味又发布了一封《致消费者书》,再次就该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卫龙表示,针对产品净含量不足的问题,已经与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合作进行了产品净含量的抽样检查,并将在检查报告完成后对外公示,且欢迎第三方质量检测公司随时到工厂及产品在售市场进行抽检工作。另外卫龙称会邀请消费者进厂探访,实地参观工厂生产车间,时间安排为每月一次。

消费者测量卫龙产品重量(左图)卫龙发布道歉(右图)

对于卫龙工厂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来说,之所以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可能在于机械操作对于小包装克重控制不那么精准。《现代快报》报道,卫龙公司品牌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厂的每一整盒产品都符合净含量的要求,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超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用的是自动化机械臂揽料,确实可能出现较小比例单包分装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出现“这包多一点那包少一点的情况”。

而在讨论之中,还夹杂着消费者对于卫龙产品在过去价格上涨的不满,部分人认为卫龙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却还存在“量更少”的问题。

卫龙之所以能在众多休闲食品制造商中跑出来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凭借的是将辣条这个公众认知里小作坊生产、不健康也不卫生的小零食包装成现代化生产、符合食品安全的产品,并凭借一系列的广告营销将品牌变得年轻和网红化。

但品牌高端化包装后的代价是,卫龙辣条变贵了。

综合招股书和历年财报可以发现,卫龙的产品价格一直在默默上浮。2019年至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5年里累计涨幅达涨幅约为43.36%。

在2023年半年报中,卫龙对调价进行解释,称涨价是因为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了部分低价格的产品。

“辣条也变‘刺客’了”——有网友如此评价到。客观来说,卫龙辣条并未体现出超出行业认知的超高品牌溢价,消费者也并非真的“买不起”,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其逐年上涨的价格多少打破了他们对于辣条这种平价小零食的价值感认知,而在休闲零食领域,卫龙辣条的可替代性也很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涨价后卖不动的效果变得明显。

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核心品类调味面制品为其贡献营收25.49亿元,占比为52.3%;与2022年同期58.70%的占比相较下滑。

2022年,调味面制品销量同比下滑22.21%,较2021年少卖了4.3万吨。2023年,调味面制品销量12.44万吨,同比下降17.4%,照此计算,比2022年少卖了2.62万吨。

这也导致卫龙调味面制品产能利用率的下滑,财报显示,2022-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产能利用率分别是57.1%、48.3%。

不过卫龙采用了更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并将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扶持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卫龙蔬菜制品营收为21.19亿元,同比增长25.1%,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3%。蔬菜制品销量从2022年的5.45万吨上升到2023年的7.15万吨,同比增加31.1%。相较于调味面制品的涨价,蔬菜制品的价格在下调,2023年销售单价为29.6元/kg,同比下降4.82%。

而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休闲食品领域,实际上价格已经成为愈发关键的因素。“高端零食”的路径开始越来越难走通。

譬如曾经打出“高端”旗号的良品铺子在2023年11月宣布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在零食量贩渠道模式崛起之下,更多平价白牌食品也开始分食市场。这也意味着“涨价”越来越难以成为企业拉动业绩的手段,反倒成为拖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