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魔芋爽缺斤少两,卫龙深陷产品质量”罗生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魔芋爽缺斤少两,卫龙深陷产品质量”罗生门“

卫龙,怎么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新品略财经 吴文武

卫龙魔芋爽被曝缺斤少两,一天道歉两次,而卫龙真正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01 魔芋爽缺斤少两,卫龙一天道歉两次

被网友们调侃称为“辣条中的爱马仕”的零食品牌卫龙又上了热搜,不过这一次是黑红:缺斤少两。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这几天,“卫龙15克装魔芋爽实际只有8.9克”话题上了热搜,商品缺斤少两是一个敏感话题,卫龙迎来了舆论暴风雨。

事情很简单,此前有一位短视频博主发视频称,在对标称每包重15克的卫龙魔芋爽带包装进行称重,发现两包产品实际重量仅有8.9克和12.6克,未达到包装上标注的标准重量。

站在消费者角度,缺斤少两就是背刺消费者,这段视频很快在网上发酵。有网友感叹称, “就是感觉越来越少了”。另有网友表示,“合着我买了几年都是缺斤少两的”。

随着话题热度越来越高,“卫龙回应魔芋爽克重不足”“卫龙因为缺斤少两致歉并展开自查”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其中最热的话题还是:“卫龙一天道歉两次”。

就连中国质量监督官方账号都转发了上述视频,可见话题热度有多高。

卫龙5月22日晚上,对这位消费者进行赔偿。5月24日,卫龙连发两个声明。在其最新的声明中,卫龙表示,已经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将会进行公示。

虽然,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卫龙涉事产品的净含重量报告还未正式公布,卫龙魔芋爽是否缺斤少两,还有待观察。

说实话,卫龙这样的是行业头部企业,都是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即使有误差,也很正常,只要是符合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和范围,影响不大。

一般消费者不会特别在意卫龙魔芋爽这样的小包装休闲零食的真实克重, 买了就直接吃了,也没有什么感知。

可卫龙也万万没想到,居然真的会有消费者会去称自家产品的克重。有网友评论发问:这些消失克重的魔芋爽去了哪里?

现如今,很多商品都是按克卖,的确有不少刺客,就好比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连云港海鲜鬼秤事件,也激发了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品的克重。

有网友感叹:以后去外面买东西,难道还要带个秤不成?

02 “辣条一哥”的日子过得不火辣

现在,一说到辣条,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卫龙,毕竟卫龙把一包小小的辣条,做成了一门年营收几十亿的大生意。

成立于1999年的卫龙,并不是像钟薛高这样的网红品牌突然冒出来的,已经深耕辣条行业25年。

卫龙成为网红辣条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公开数据显示,卫龙在2020年位居休闲食品零食排行榜第一位,当年年底卫龙在全国已有1900多家线下销售点。

从产品方面看,卫龙的确把辣条做成了出色的产品,无论是产品口味,还是包装设计等多方面都出众。

可随着卫龙越来越火爆,曾有媒体算过,以一包两块钱的卫龙辣条为例,原材料和包装费合计为0.8元,销售费用为0.2元,也就是说,这包辣条卫龙能赚一半的钱。

所以在外界看来,卫龙的辣条生意是一门暴利生意,着实令外界惊讶,卫龙给消费者的印象就一个关键字:贵!

2020年,卫龙辣条将每千克的平均售价提高了1.1元,直接拉高了其利润,即使当时处于疫情期间,卫龙在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仍达到了3.58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9.1%,增速惊人。卫龙背后站着高瓴、红杉、腾讯、云锋等一众知名国内外投资机构,卫龙上市前的估值接近94亿美元 。

2022年12月15日,卫龙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调味面制品行业第一股”,市场更愿意将其称为“辣条第一股”,迎来高光时刻。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卫龙董事长刘卫平称,当年卫龙的营收目标为72亿元,但后来的数据显示,卫龙并没有实现。

据卫龙财报显示,卫龙2023年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481.9%。 不过,外界更为担忧的是,辣条是卫龙最大的主营业务,但却越来越不好卖了!

卫龙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收入25.49亿元,同比下降6.25%;销量12.44万吨,比上一年少卖了2.62万吨,同比下降17.4%。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3年调味面制品整体收入占比下降了6.4个百分点,为52.3%。

其实,早从2022年开始卫龙辣条就卖不动了。其财报显示,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下跌22.23%,比上年少卖了4.3万吨。

辣条越卖越少,对卫龙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03 消费者只会喜欢一个憨厚实诚的卫龙

一直以来,卫龙一面是网红,但另一面是黑红,爆火和争议共存。

卫龙能把辣条做成一门大生意,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产品、设计、营销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辣条口味多元化、包装设计简约化、品牌网红化等市场策略,让卫龙在竞争激烈的辣条江湖中脱颖而出。

但卫龙一直有一个标签就是贵,其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其将辣条品牌高端化,通过高价格和数次涨价的策略,让卫龙成为“辣条一哥”。

据卫龙辣条招股书和历年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近年来整体涨幅约为43.36%。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卫龙在2023年9月份的一次涨价,当时卫龙推出了一款名为霸道熊猫辣条,定价较高。今年3月,红星新闻报道,卫龙这款产品相当于25.78元/斤,确实比当时的猪肉价格贵,难怪“卫龙辣条零售单价比猪肉还贵”话题会冲上热搜。

卫龙不断提高辣条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更是迅猛提价,让卫龙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辣条的高价格却困扰了卫龙,有一些消费者不愿意为高价辣条买单。

另一面,卫龙要捍卫其高端品牌形象,不得不砸重金进行品牌广告营销。

卫龙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销售费用为8.07亿元,同比增加了27.4%,占营收的16.6%,较上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卫龙用于推广和广告的费用为2.14亿元,较去年增长了53.6%。

更为关键的是,辣条生意的行业壁垒不高,可替代性很强,竞争极为激烈,卫龙没有护城河。

卫龙的竞争对手有很多,要面对麻辣王子、玉峰等传统辣条品牌的竞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也都推出了辣条新品牌,近两年疯狂开店的赵一鸣零食等零食贩卖店也推出了辣条产品,消费者很容易移情别恋。

前几年,在消费升级浪潮下,零食赛道走向高端化,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高端零食品牌疯狂扩张,零食高端化也正是卫龙踩准的风口,成就了今天的卫龙。

最近一两年以来,零食高端化神话失灵了,就连曾经以高端品牌定位的良品铺子也在2023年11月宣布大规模降价,相信卫龙也把市场趋势变化看在眼里。

不过,卫龙也有另一面,曾数次陷入争议,近年来屡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据媒体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出现了卫龙辣条、魔芋爽产品吃出铁丝、塑料管、飞虫等异物等投诉。

辣条越来越不好卖,卫龙只能加速产品多元化。卫龙近几年正努力把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从财报数据上看,卫龙蔬菜制品营收数据及占比增长明显。

可就在卫龙大力发展蔬菜制品业务的时候,卫龙魔芋爽被曝缺斤少两事件,对卫龙来说是一次极不光彩的事件。

现如今,在零食小包装化、按克售卖的时代,卫龙赚钱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但被曝出缺斤少两,就变得不够实诚了。毕竟对消费者而言,希望商家能诚信,货真价实,而不是缺斤短两。

《新品略财经》最后想说的是,消费者只会喜欢一个憨厚实诚的卫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卫龙

  • 麻辣王子与卫龙战火升级
  • 卫龙美味关联公司增资至6006万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魔芋爽缺斤少两,卫龙深陷产品质量”罗生门“

卫龙,怎么了?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新品略财经 吴文武

卫龙魔芋爽被曝缺斤少两,一天道歉两次,而卫龙真正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01 魔芋爽缺斤少两,卫龙一天道歉两次

被网友们调侃称为“辣条中的爱马仕”的零食品牌卫龙又上了热搜,不过这一次是黑红:缺斤少两。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这几天,“卫龙15克装魔芋爽实际只有8.9克”话题上了热搜,商品缺斤少两是一个敏感话题,卫龙迎来了舆论暴风雨。

事情很简单,此前有一位短视频博主发视频称,在对标称每包重15克的卫龙魔芋爽带包装进行称重,发现两包产品实际重量仅有8.9克和12.6克,未达到包装上标注的标准重量。

站在消费者角度,缺斤少两就是背刺消费者,这段视频很快在网上发酵。有网友感叹称, “就是感觉越来越少了”。另有网友表示,“合着我买了几年都是缺斤少两的”。

随着话题热度越来越高,“卫龙回应魔芋爽克重不足”“卫龙因为缺斤少两致歉并展开自查”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其中最热的话题还是:“卫龙一天道歉两次”。

就连中国质量监督官方账号都转发了上述视频,可见话题热度有多高。

卫龙5月22日晚上,对这位消费者进行赔偿。5月24日,卫龙连发两个声明。在其最新的声明中,卫龙表示,已经配合漯河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产品净含量抽检,待报告生成后将会进行公示。

虽然,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卫龙涉事产品的净含重量报告还未正式公布,卫龙魔芋爽是否缺斤少两,还有待观察。

说实话,卫龙这样的是行业头部企业,都是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即使有误差,也很正常,只要是符合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和范围,影响不大。

一般消费者不会特别在意卫龙魔芋爽这样的小包装休闲零食的真实克重, 买了就直接吃了,也没有什么感知。

可卫龙也万万没想到,居然真的会有消费者会去称自家产品的克重。有网友评论发问:这些消失克重的魔芋爽去了哪里?

现如今,很多商品都是按克卖,的确有不少刺客,就好比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连云港海鲜鬼秤事件,也激发了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品的克重。

有网友感叹:以后去外面买东西,难道还要带个秤不成?

02 “辣条一哥”的日子过得不火辣

现在,一说到辣条,很多人肯定会想到卫龙,毕竟卫龙把一包小小的辣条,做成了一门年营收几十亿的大生意。

成立于1999年的卫龙,并不是像钟薛高这样的网红品牌突然冒出来的,已经深耕辣条行业25年。

卫龙成为网红辣条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公开数据显示,卫龙在2020年位居休闲食品零食排行榜第一位,当年年底卫龙在全国已有1900多家线下销售点。

从产品方面看,卫龙的确把辣条做成了出色的产品,无论是产品口味,还是包装设计等多方面都出众。

可随着卫龙越来越火爆,曾有媒体算过,以一包两块钱的卫龙辣条为例,原材料和包装费合计为0.8元,销售费用为0.2元,也就是说,这包辣条卫龙能赚一半的钱。

所以在外界看来,卫龙的辣条生意是一门暴利生意,着实令外界惊讶,卫龙给消费者的印象就一个关键字:贵!

2020年,卫龙辣条将每千克的平均售价提高了1.1元,直接拉高了其利润,即使当时处于疫情期间,卫龙在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仍达到了3.58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9.1%,增速惊人。卫龙背后站着高瓴、红杉、腾讯、云锋等一众知名国内外投资机构,卫龙上市前的估值接近94亿美元 。

2022年12月15日,卫龙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调味面制品行业第一股”,市场更愿意将其称为“辣条第一股”,迎来高光时刻。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卫龙董事长刘卫平称,当年卫龙的营收目标为72亿元,但后来的数据显示,卫龙并没有实现。

据卫龙财报显示,卫龙2023年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481.9%。 不过,外界更为担忧的是,辣条是卫龙最大的主营业务,但却越来越不好卖了!

卫龙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收入25.49亿元,同比下降6.25%;销量12.44万吨,比上一年少卖了2.62万吨,同比下降17.4%。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3年调味面制品整体收入占比下降了6.4个百分点,为52.3%。

其实,早从2022年开始卫龙辣条就卖不动了。其财报显示,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下跌22.23%,比上年少卖了4.3万吨。

辣条越卖越少,对卫龙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03 消费者只会喜欢一个憨厚实诚的卫龙

一直以来,卫龙一面是网红,但另一面是黑红,爆火和争议共存。

卫龙能把辣条做成一门大生意,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产品、设计、营销等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辣条口味多元化、包装设计简约化、品牌网红化等市场策略,让卫龙在竞争激烈的辣条江湖中脱颖而出。

但卫龙一直有一个标签就是贵,其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其将辣条品牌高端化,通过高价格和数次涨价的策略,让卫龙成为“辣条一哥”。

据卫龙辣条招股书和历年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近年来整体涨幅约为43.36%。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卫龙在2023年9月份的一次涨价,当时卫龙推出了一款名为霸道熊猫辣条,定价较高。今年3月,红星新闻报道,卫龙这款产品相当于25.78元/斤,确实比当时的猪肉价格贵,难怪“卫龙辣条零售单价比猪肉还贵”话题会冲上热搜。

卫龙不断提高辣条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更是迅猛提价,让卫龙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辣条的高价格却困扰了卫龙,有一些消费者不愿意为高价辣条买单。

另一面,卫龙要捍卫其高端品牌形象,不得不砸重金进行品牌广告营销。

卫龙财报显示,2023年,卫龙销售费用为8.07亿元,同比增加了27.4%,占营收的16.6%,较上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卫龙用于推广和广告的费用为2.14亿元,较去年增长了53.6%。

更为关键的是,辣条生意的行业壁垒不高,可替代性很强,竞争极为激烈,卫龙没有护城河。

卫龙的竞争对手有很多,要面对麻辣王子、玉峰等传统辣条品牌的竞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也都推出了辣条新品牌,近两年疯狂开店的赵一鸣零食等零食贩卖店也推出了辣条产品,消费者很容易移情别恋。

前几年,在消费升级浪潮下,零食赛道走向高端化,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高端零食品牌疯狂扩张,零食高端化也正是卫龙踩准的风口,成就了今天的卫龙。

最近一两年以来,零食高端化神话失灵了,就连曾经以高端品牌定位的良品铺子也在2023年11月宣布大规模降价,相信卫龙也把市场趋势变化看在眼里。

不过,卫龙也有另一面,曾数次陷入争议,近年来屡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据媒体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出现了卫龙辣条、魔芋爽产品吃出铁丝、塑料管、飞虫等异物等投诉。

辣条越来越不好卖,卫龙只能加速产品多元化。卫龙近几年正努力把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从财报数据上看,卫龙蔬菜制品营收数据及占比增长明显。

可就在卫龙大力发展蔬菜制品业务的时候,卫龙魔芋爽被曝缺斤少两事件,对卫龙来说是一次极不光彩的事件。

现如今,在零食小包装化、按克售卖的时代,卫龙赚钱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但被曝出缺斤少两,就变得不够实诚了。毕竟对消费者而言,希望商家能诚信,货真价实,而不是缺斤短两。

《新品略财经》最后想说的是,消费者只会喜欢一个憨厚实诚的卫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