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横山:一个西部区县的跨越式发展样本

三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实现了“在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

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波光粼粼的水库、上万亩的绿色稻田、即将完工的环保基建……身处其中,会让人恍惚间忘记这里是榆林横山——一座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毛乌素沙漠之边的小城。

横山,曾是榆林市的下辖县,2016年撤县设区,进入“十四五”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该区实现了快速蜕变。2021-2023年,横山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先后跨越200亿元、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实现了三年跨越三大步。

去年,横山区生产总值为407.8亿元,在陕西省83个县域排名第六;今年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亿元。一季度,该区实现生产总值89.81亿元,增长10.6%,增速位居榆林市第一。

“与其他先进县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横山区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如是说。去年,榆林市有三个区县的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神木市生产总值更是高达2347.1亿元。

“但和自身过去相比,横山这三年实现了‘在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等各个方面打开了新局面、呈现出了新气象。”鲍二伟称。

横山县城 边瑞摄影

清旧账 开新局

“债务风险高、安全基础差、信访总量大、顽瘴痼疾多的局面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扭转,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繁重。”在2022年的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清旧账、解难题,成为新一届区委、政府需要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调查研判,横山区明确了“三区两地”目标和“六大建设”任务,并坚决守住安全生产、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政府债务、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六条底线。在守好底线的基础上,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寻求各个点上的分别突破。

拍卖高兴庄煤矿经营权,是横山区解决历史债务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高兴庄煤矿属于横山区国有企业,产能60万吨/年,煤质优良。1993年,该煤矿被纳入陕西省基建计划,2010年10月正式批准建设,在完成三条井筒以及井下部分工程建设后,因资金、债务、股权等问题停建达九年之久。

新一届横山区委、区政府抓住煤价持续走高的机遇,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政府区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高兴庄煤矿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延续采矿许可证、股权回购、民间借贷化解、后续建设保障等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该煤矿的盘活工作。

2023年1月,经过47轮竞价后,最终以39亿元的成交价,公开拍卖了高兴庄煤矿部分经营权,彻底解决了遗留问题,趟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路子,也为化解政府债务、盘活财政运行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一招落棋,全盘皆活。”

2023年,横山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4.41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7.65亿元增长了88%。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投资5.3亿元,实施了10件民生实事,东山供水全面通水、1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9所学校启动建设、打通3条断头路、更新路灯1100盏、建成5G网络基站23个等,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得到提升。

群众迁新居

距离横山区市中心大约40分钟的车程,是隶属于该区的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作为羊产业示范村,该村的羊文化展览馆和羊文化广场别具一格,十米开外,是正在建设的羊产业培训基地。

最惹人注目的是,马家梁村里整齐划一的新房。村民马如贵的家就坐落其间。

横山新农村

见到马如贵时,他正在距离自家不远的羊产业基地的棚舍里照管羊群。从九岁开始放羊的马如贵,已年过五旬,如今养着上百只山羊,靠买卖种羊为生,年纯收入超过30万。

“政府对我们养殖户真的够意思。”马如贵称,为了帮助养殖户科学养羊,政府每年都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为养殖户们做培训。如今,他还开通了网络直播,加之种羊质量好,货品已远销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地。

马如贵只是马家粱村养殖户的一个缩影。横山区羊产业中心主任王瑞环介绍,横山是“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诞生地,羊产业是全区的首位富民产业,也是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得益于此,该区很养殖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横山的羊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3-2020年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全区羊子数量从不足60万只增长到260万只;2021年以来,进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年,横山区出台了《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提出将羊产业发展成全区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将横山区打造成为全国“一县一业”样板县的目标,制定了“一核两区两园多点”的羊产业发展规划。

在此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截止去年年底,横山区羊子饲养量达到291.31万只,建成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651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万只以上养羊大镇6个。

同期,该区羊产业链产值从2020年的17.35亿元提升至38.04亿元,增幅为120%,占到全区总产值的将近十分之一。到“十四五”末,该区羊产业链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横山羊肉的品牌效益正在凸显。横山羊肉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山也被列为陕西省2023年度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去年,横山紫云羊成功登上中国—中亚峰国宴菜单,“紫云横山”商标获批,通过欧盟国家涉外商标审核,成为继“大明绿豆”之后又一个能够出口27个欧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

横山区香草羊肉制品公司董事长白成爱,是横山羊肉品牌外溢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之一。她从小靠放羊为生,2006年创办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横山区羊肉制品的头部企业。

“去年开始,来找我们的大客户越来越多了,希望今年的营业额能再翻一番。”现在,白成爱又建了两个养殖场,还在扩建屠宰场、分割厂,以及设计规划网络直播厅等。

除了羊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是横山区的又一特色产业。

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董事长乔俊宏是横山区稻田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人之一。他在该区无定河一带承包了一万多亩的稻田,建设了一个农业产品加工厂,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每年营收超过上千万元。

无定河水稻 吴静心摄影

横山区政府还鼓励在稻田里养殖水产。该区水产工作站站长郭宏强介绍,自2012年从辽宁盘锦引进河蟹苗种,横山区在白界镇首试稻田养殖河蟹成功,如今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壮大。稻田河蟹从2013年的350亩发展到去年的4万亩,养殖企业从1家发展到34家,稻蟹综合产值达到1.6亿多元。

去年,横山首次举办稻蟹捕捞节、无定河文化旅游节等农旅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捉螃蟹、看稻田画成为该区新的休闲度假方式。

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工业是横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去年,该区工业增加值285.12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七成。这些项目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该区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在重大项目谋划和策划上下了很多功夫。”横山区发改和科技局副局长安广宏介绍称,此前该区每年的重点项目控制在60-80个,2022年扩大到了145个。

据安广宏介绍,目前横山区煤矿数量有25处,去年原煤产量达到2000万吨。横山区还在加快煤炭产能释放,延伸产业链条。

去年,累计投资49亿元的陕能赵石畔煤矿二期启动,高兴庄煤矿进入试运转,黄蒿界煤矿主副斜井建成。“十四五”末,该区计划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

煤电是横山区布局的第二大经济业务。安广宏介绍,目前,横山区有陕能煤电、榆能横山煤电、陕西华电榆横煤电等三大煤电厂,去年的发电能力为532万千瓦。

榆能横山煤电 吴静心摄影

榆能横山煤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建成投运的一体化发电项目一期2×1000MW发电工程,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榆横—潍坊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配套电源点,主要是将当地煤炭资源就地清洁转化为电能输送至华北电网。

该发电工程的主机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空冷燃煤机组,同步建设工艺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创造了3项国际第一、13项国内第一,2021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十四五”末,横山区的煤电装机规模预计达到932万千瓦。安广宏介绍,榆能横山煤电、陕能赵石畔煤电2个2×1000兆瓦二期项目已经正式获批,未来建成后将提供更多动力。

在新能源方面,横山区已经建成风光装机容量超过120万千瓦。“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安广宏称。

此外,横山区还在推进新型项目。

陕西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横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中心项目是榆林市、陕西省的重点项目之一。

站在正在施工的项目现场,康博环保董事长董涛介绍称,该项目是国内首家油泥“资源化”工业示范项目,也是陕西省危废行业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项目之一。

董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9.8亿元,占地近500亩,建设内容包括油泥及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刚性填埋处置项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处置项目等。按照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将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9月投产运行。

横山区的新能源项目也在加速落地,隆武、三峡等11个96万千瓦的风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十四五”末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预计达到137.6万千瓦。

去年,横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增长9.3%;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增长32.9%,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

“首席店小二”

招商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支持。

董涛介绍,横山区政府有一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微信群,“区领导每天在群里督促审批部门的流程进度”。在政府的督促下,“我们公司的施工许可证一天就办下来了。”谈及横山区政府的办事效率,董涛记忆深刻。

为了提升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水平,2021年横山区聚焦10大类82项指标集中攻坚,减环节、缩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全面扭转落后局面,首次进入榆林市前6名。建成政务服务分中心,31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划转率97%,位居榆林市前列。

横山区还印发了《关于建立区级领导“首席店小二”服务制度带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22名班子成员和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首席店小二”,一对一、一对二服务企业,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点。

“首席店小二”制度建立以来,横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为企业在土地统征、林业手续报批、项目审批、选址、资金争取、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达40多件。

在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横山正在迎来新的机遇期。

政策扶持方面,陕西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政策举措》,将横山区纳入了县域发展的基本盘,重新享受“县”的政策和资金等支持,以及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项目支持。横山区成为榆林市唯一一个既享受“区”改革红利,又享受“县”支持政策的区县。

此外,横山区主动从“撤县设区”向“撤县建区”转变,加快理顺市与区等方面的机制机制,发展的协同效应正在凸显。

经过三年努力,横山区的各项发展超出预期。基于此,今年1月,横山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下称《报告》)中,对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作出了优化和提升,并上调了部分经济指标。

根据上述《报告》,横山区将建成国家能化基地创新服务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特色资源开放开发新高地和美好生活共享共富新高地。

到2025年,该区地方生产总值由原来制定280亿元提升到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原来的12.3亿元提高到20亿元。

未来两年,横山区将坚持壮大主导产业规模、重启建设新区园区、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建设无定河生态经济带,打造500亿元化工、300亿元煤炭、200亿元煤电三大支撑的能化支柱产业;打造城市服务、装备制造、羊产业3个百亿元的转型升级产业;围绕打造稻蟹、杂粮、苹果、中药材、农文旅融合5个10亿的本土特色产业等。

横山正在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新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榆林横山:一个西部区县的跨越式发展样本

三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实现了“在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

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波光粼粼的水库、上万亩的绿色稻田、即将完工的环保基建……身处其中,会让人恍惚间忘记这里是榆林横山——一座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毛乌素沙漠之边的小城。

横山,曾是榆林市的下辖县,2016年撤县设区,进入“十四五”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该区实现了快速蜕变。2021-2023年,横山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先后跨越200亿元、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实现了三年跨越三大步。

去年,横山区生产总值为407.8亿元,在陕西省83个县域排名第六;今年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亿元。一季度,该区实现生产总值89.81亿元,增长10.6%,增速位居榆林市第一。

“与其他先进县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横山区常务副区长鲍二伟如是说。去年,榆林市有三个区县的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神木市生产总值更是高达2347.1亿元。

“但和自身过去相比,横山这三年实现了‘在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等各个方面打开了新局面、呈现出了新气象。”鲍二伟称。

横山县城 边瑞摄影

清旧账 开新局

“债务风险高、安全基础差、信访总量大、顽瘴痼疾多的局面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扭转,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繁重。”在2022年的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清旧账、解难题,成为新一届区委、政府需要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调查研判,横山区明确了“三区两地”目标和“六大建设”任务,并坚决守住安全生产、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政府债务、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六条底线。在守好底线的基础上,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寻求各个点上的分别突破。

拍卖高兴庄煤矿经营权,是横山区解决历史债务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高兴庄煤矿属于横山区国有企业,产能60万吨/年,煤质优良。1993年,该煤矿被纳入陕西省基建计划,2010年10月正式批准建设,在完成三条井筒以及井下部分工程建设后,因资金、债务、股权等问题停建达九年之久。

新一届横山区委、区政府抓住煤价持续走高的机遇,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政府区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高兴庄煤矿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延续采矿许可证、股权回购、民间借贷化解、后续建设保障等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该煤矿的盘活工作。

2023年1月,经过47轮竞价后,最终以39亿元的成交价,公开拍卖了高兴庄煤矿部分经营权,彻底解决了遗留问题,趟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路子,也为化解政府债务、盘活财政运行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一招落棋,全盘皆活。”

2023年,横山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4.41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7.65亿元增长了88%。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投资5.3亿元,实施了10件民生实事,东山供水全面通水、1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9所学校启动建设、打通3条断头路、更新路灯1100盏、建成5G网络基站23个等,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得到提升。

群众迁新居

距离横山区市中心大约40分钟的车程,是隶属于该区的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作为羊产业示范村,该村的羊文化展览馆和羊文化广场别具一格,十米开外,是正在建设的羊产业培训基地。

最惹人注目的是,马家梁村里整齐划一的新房。村民马如贵的家就坐落其间。

横山新农村

见到马如贵时,他正在距离自家不远的羊产业基地的棚舍里照管羊群。从九岁开始放羊的马如贵,已年过五旬,如今养着上百只山羊,靠买卖种羊为生,年纯收入超过30万。

“政府对我们养殖户真的够意思。”马如贵称,为了帮助养殖户科学养羊,政府每年都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为养殖户们做培训。如今,他还开通了网络直播,加之种羊质量好,货品已远销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地。

马如贵只是马家粱村养殖户的一个缩影。横山区羊产业中心主任王瑞环介绍,横山是“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诞生地,羊产业是全区的首位富民产业,也是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得益于此,该区很养殖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横山的羊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3-2020年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全区羊子数量从不足60万只增长到260万只;2021年以来,进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年,横山区出台了《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提出将羊产业发展成全区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将横山区打造成为全国“一县一业”样板县的目标,制定了“一核两区两园多点”的羊产业发展规划。

在此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截止去年年底,横山区羊子饲养量达到291.31万只,建成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651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万只以上养羊大镇6个。

同期,该区羊产业链产值从2020年的17.35亿元提升至38.04亿元,增幅为120%,占到全区总产值的将近十分之一。到“十四五”末,该区羊产业链产值将达到50亿元。

横山羊肉的品牌效益正在凸显。横山羊肉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山也被列为陕西省2023年度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去年,横山紫云羊成功登上中国—中亚峰国宴菜单,“紫云横山”商标获批,通过欧盟国家涉外商标审核,成为继“大明绿豆”之后又一个能够出口27个欧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

横山区香草羊肉制品公司董事长白成爱,是横山羊肉品牌外溢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之一。她从小靠放羊为生,2006年创办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横山区羊肉制品的头部企业。

“去年开始,来找我们的大客户越来越多了,希望今年的营业额能再翻一番。”现在,白成爱又建了两个养殖场,还在扩建屠宰场、分割厂,以及设计规划网络直播厅等。

除了羊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是横山区的又一特色产业。

榆林市宏驼农业集团董事长乔俊宏是横山区稻田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人之一。他在该区无定河一带承包了一万多亩的稻田,建设了一个农业产品加工厂,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每年营收超过上千万元。

无定河水稻 吴静心摄影

横山区政府还鼓励在稻田里养殖水产。该区水产工作站站长郭宏强介绍,自2012年从辽宁盘锦引进河蟹苗种,横山区在白界镇首试稻田养殖河蟹成功,如今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壮大。稻田河蟹从2013年的350亩发展到去年的4万亩,养殖企业从1家发展到34家,稻蟹综合产值达到1.6亿多元。

去年,横山首次举办稻蟹捕捞节、无定河文化旅游节等农旅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捉螃蟹、看稻田画成为该区新的休闲度假方式。

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工业是横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去年,该区工业增加值285.12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七成。这些项目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该区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在重大项目谋划和策划上下了很多功夫。”横山区发改和科技局副局长安广宏介绍称,此前该区每年的重点项目控制在60-80个,2022年扩大到了145个。

据安广宏介绍,目前横山区煤矿数量有25处,去年原煤产量达到2000万吨。横山区还在加快煤炭产能释放,延伸产业链条。

去年,累计投资49亿元的陕能赵石畔煤矿二期启动,高兴庄煤矿进入试运转,黄蒿界煤矿主副斜井建成。“十四五”末,该区计划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

煤电是横山区布局的第二大经济业务。安广宏介绍,目前,横山区有陕能煤电、榆能横山煤电、陕西华电榆横煤电等三大煤电厂,去年的发电能力为532万千瓦。

榆能横山煤电 吴静心摄影

榆能横山煤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建成投运的一体化发电项目一期2×1000MW发电工程,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榆横—潍坊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配套电源点,主要是将当地煤炭资源就地清洁转化为电能输送至华北电网。

该发电工程的主机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空冷燃煤机组,同步建设工艺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创造了3项国际第一、13项国内第一,2021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十四五”末,横山区的煤电装机规模预计达到932万千瓦。安广宏介绍,榆能横山煤电、陕能赵石畔煤电2个2×1000兆瓦二期项目已经正式获批,未来建成后将提供更多动力。

在新能源方面,横山区已经建成风光装机容量超过120万千瓦。“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安广宏称。

此外,横山区还在推进新型项目。

陕西康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横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中心项目是榆林市、陕西省的重点项目之一。

站在正在施工的项目现场,康博环保董事长董涛介绍称,该项目是国内首家油泥“资源化”工业示范项目,也是陕西省危废行业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项目之一。

董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9.8亿元,占地近500亩,建设内容包括油泥及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刚性填埋处置项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处置项目等。按照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将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9月投产运行。

横山区的新能源项目也在加速落地,隆武、三峡等11个96万千瓦的风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十四五”末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预计达到137.6万千瓦。

去年,横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增长9.3%;今年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增长32.9%,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

“首席店小二”

招商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支持。

董涛介绍,横山区政府有一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微信群,“区领导每天在群里督促审批部门的流程进度”。在政府的督促下,“我们公司的施工许可证一天就办下来了。”谈及横山区政府的办事效率,董涛记忆深刻。

为了提升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水平,2021年横山区聚焦10大类82项指标集中攻坚,减环节、缩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全面扭转落后局面,首次进入榆林市前6名。建成政务服务分中心,31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划转率97%,位居榆林市前列。

横山区还印发了《关于建立区级领导“首席店小二”服务制度带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22名班子成员和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首席店小二”,一对一、一对二服务企业,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点。

“首席店小二”制度建立以来,横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为企业在土地统征、林业手续报批、项目审批、选址、资金争取、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达40多件。

在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横山正在迎来新的机遇期。

政策扶持方面,陕西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政策举措》,将横山区纳入了县域发展的基本盘,重新享受“县”的政策和资金等支持,以及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项目支持。横山区成为榆林市唯一一个既享受“区”改革红利,又享受“县”支持政策的区县。

此外,横山区主动从“撤县设区”向“撤县建区”转变,加快理顺市与区等方面的机制机制,发展的协同效应正在凸显。

经过三年努力,横山区的各项发展超出预期。基于此,今年1月,横山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下称《报告》)中,对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作出了优化和提升,并上调了部分经济指标。

根据上述《报告》,横山区将建成国家能化基地创新服务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特色资源开放开发新高地和美好生活共享共富新高地。

到2025年,该区地方生产总值由原来制定280亿元提升到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原来的12.3亿元提高到20亿元。

未来两年,横山区将坚持壮大主导产业规模、重启建设新区园区、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建设无定河生态经济带,打造500亿元化工、300亿元煤炭、200亿元煤电三大支撑的能化支柱产业;打造城市服务、装备制造、羊产业3个百亿元的转型升级产业;围绕打造稻蟹、杂粮、苹果、中药材、农文旅融合5个10亿的本土特色产业等。

横山正在书写现代化建设的新故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