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5月27日、28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举办。
会上,多位嘉宾多维度阐释“金融强国”内涵,并就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
多维度理解“金融强国”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明确要求。其中提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建设金融强国,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既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促进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认为,需特别关注金融强国的三个维度。
一是,金融强国要既看体量,又看体制、功能。从数量驱动到质量引领,是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路程。二是,既要看金融本身,又要看金融外,要从过去的金融内卷转变到脱虚向实,明确金融的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既要看国内,又要看国外。金融强国的“强”一方面需要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要看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围绕如何深刻理解建设金融强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在会上指出,一是国内维度,金融强国不仅仅体现在金融自身能力强,还体现在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以及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职能的增强,金融强国不仅有数量的标准还应该有质量的标准;二是国际维度,在国际金融领域应该具有较强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补充道:“金融强国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高效、稳健和国际影响力,这是一个有效运行、相对比较稳健、同时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系统。”
他认为,建设金融强国要注重三方面问题。一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和国际制度、体制和规则如何接轨;二是,要持续打造国际影响力,比如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迈向国际化;三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如香港的国际影响力。
数字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今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里的压轴之作,也是很多科技创新的出发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海洲在论坛上指出,“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是比虚拟金融或者虚拟经济更准确、更现代的表述。”
“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础,数字化既包括产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同时也包括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两者缺一不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指出,“金融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小型金融机构与大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会越拉越大,不仅在经济社会中存在数字鸿沟,在金融业中也存在数字鸿沟。”
张健华举例,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每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200多亿元,但也有很多小型金融机构一年投入不足千万元。“这么大量级的差距,最终形成的结果一定是技术实力、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会特别大。”
谈到如何弥合不同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张健华认为,要搭建好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这能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使它们同时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既包括算力、算法、数据、支付清算网络、交易场所等“硬设施”,也涵盖监管、会计、公共服务及法律等方面的“软设施”。
“未来可能有一个趋势,中小金融机构中,最后一定会有一些从市场退出。有些是因为自身经营问题,还有一些就是数字化薄弱的问题,因为大机构现在数字化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下沉服务客户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张健华认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