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猪王”牧原股份,为何能生又会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猪王”牧原股份,为何能生又会养?

灵魂十八问。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文|斑马消费 沈庹

在猪价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就连“猪王”牧原股份也顶不住了。2023年,公司一举亏损达42.63亿元。

年报披露后,交易所对牧原股份发出了“灵魂十八问”,要求公司明确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昨日,公司回复年报问询函,以长达50页的篇幅,逐一回答了交易所提出的各项疑问。

牧原家的母猪为何比别家的会生?同样长一斤肉,它家的猪为何比别家吃得少?对于外界关注的“能生,又会养”的问题,“猪王”并未在回复中详细披露。

有钱,流动性风险可控

在2023年度巨亏42.63亿元的情况下,牧原股份(002714.SZ)的总体负债也有了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该年度末,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310.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11%,较上年末增加7.75 个百分点。尤其是短期负债金额,同比大增60.91%至469.29亿元,另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6.51亿元。

针对以上变动状况,交易所要求公司就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和说明,并明确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在昨日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牧原股份称,截至2023年末,公司有息负债合计761.3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544.51亿元。针对上述短期借款和负债,公司制定了严密的资金规划,具有多重偿债资金来源。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194.29亿元,无受限情形的银行存款余额为136.65亿元,账面现金较为充足;

公司有价值419.31亿元的存货,主要为生猪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原材料。生猪销售采取“钱货两清”的模式,具有较好的现金流创造能力,2023年月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达99.07亿元。另外,公司还有价值93.15亿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为种猪,也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也是流动性的保障。截至2023年末,公司还有270.59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储备债券批文合计80亿元,另有50亿元债券议案,已通过公司审议。

控股股东也可在必要时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公司股东大会已通过向控股股东借款的议案,额度不超过100亿元,有效期3年。截至2023年末,未使用额度为81亿元。

基于上述分析,牧原股份明确表示,公司债务结构和规模稳健,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

能生又会养,为何?

与新希望、温氏股份等“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不同,牧原股份统一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成长为中国“猪王”。

模式所致,牧原股份的总资产投资大,早期发展速度稍慢,但对产业链总体可控,拥有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这也造就了,公司在顺周期时,可以实现非常丰厚的利润;在逆周期时,也可以通过整体的成本管控,争取比同行业公司更好的业绩表现。

以2023年为例,温氏股份的肉猪类业务毛利率为-3.74%,新希望(000876.SZ)猪产业毛利率为-7.25%,而牧原股份生猪业务的毛利率仍可高达2.92%。

对于以上明显的差异,牧原股份认为,这首先是模式的差异,所导致的养殖效率的不同。

相较之下,牧原股份的母猪生产能力就比较强,赢在了起跑线上。

2022年和2023年,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这一指标,温氏股份分别为20和22.1;新希望为23和25;牧原股份为27和26.4。在这项指标上,能与牧原股份抗衡的,只有一直稳定在27的神农集团。

养猪是个技术活儿,能生,还要会养。生猪同样长一斤肉,投入的成本更低,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在这方面,牧原股份也有远优于同行的表现。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完全养殖成本(元/公斤),分别为15.72和14.94,同期,温氏股份(300498.SZ)分别为17.20和16.60-16.80;新希望为16.70和15.80。

在对牧原股份的年报问询函中,交易所关注到了公司生猪养殖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豆粕。2022年,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仅占7.3%,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5%的一半;2023年,公司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7%。

豆粕是生猪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蛋白来源,牧原股份的猪是怎么做到,吃得少,还长得快的?公司在问询函的回复中,并未详细说明。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4月,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8,环比下降了0.3。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成绩改善和饲料成本下降。不过,公司各区域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当月,完全养殖成本控制在14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为30%左右。

全年,公司完全养殖成本的目标为14,希望年底能降至13。下降的空间,主要来源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饲料成本的下降。

夸口,1亿头也能养

自繁、自养的模式,决定了牧原股份想要扩大规模,只能加大投资修建养殖场。

截至2023年末,公司固定资产高达1121.50亿元,其中,821.32亿元为房屋、建筑物,占固定资产的比例为73.50%,其次为价值265.06亿元的机器设备,占比23.63%。

最近几年,牧原股份持续扩大产能,2021年-2023年,公司产能规模分别为7117.00万头、7430.00万头和7999.00万头,同期,出栏量分别为4026.32万头、6120.10万头和6381.60万头,对应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1.11%、85.99%和85.89%。

近两年,公司新增生猪养殖产能规模已处于放缓状态,由追求速度转为讲究质量,新增资本开支主要为养殖场的升级改造。今年的产能规模,会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全年预计生猪出栏量为6600万头至7200万头。

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牧原股份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未来,随着生产成绩的改善,人员能力的加强,猪舍周转率的提升,当前公司已建成的猪场,足以支撑1亿头/年的出栏规模。

今年前4个月,牧原股份已累计销售生猪2146.1万头,1-2月、3月和4月,商品猪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3.84元/公斤、14.24元/公斤和14.80元/公斤,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不过,仍无法实现养殖成本的覆盖。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7亿元,同比增长8.57%;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亏损11.81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牧原股份

297
  • 牧原股份:11月生猪销售收入120.68亿元
  • 牧原股份:今年以来,公司整体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猪王”牧原股份,为何能生又会养?

灵魂十八问。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文|斑马消费 沈庹

在猪价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就连“猪王”牧原股份也顶不住了。2023年,公司一举亏损达42.63亿元。

年报披露后,交易所对牧原股份发出了“灵魂十八问”,要求公司明确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昨日,公司回复年报问询函,以长达50页的篇幅,逐一回答了交易所提出的各项疑问。

牧原家的母猪为何比别家的会生?同样长一斤肉,它家的猪为何比别家吃得少?对于外界关注的“能生,又会养”的问题,“猪王”并未在回复中详细披露。

有钱,流动性风险可控

在2023年度巨亏42.63亿元的情况下,牧原股份(002714.SZ)的总体负债也有了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该年度末,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310.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2.11%,较上年末增加7.75 个百分点。尤其是短期负债金额,同比大增60.91%至469.29亿元,另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6.51亿元。

针对以上变动状况,交易所要求公司就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和说明,并明确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在昨日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牧原股份称,截至2023年末,公司有息负债合计761.3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544.51亿元。针对上述短期借款和负债,公司制定了严密的资金规划,具有多重偿债资金来源。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194.29亿元,无受限情形的银行存款余额为136.65亿元,账面现金较为充足;

公司有价值419.31亿元的存货,主要为生猪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原材料。生猪销售采取“钱货两清”的模式,具有较好的现金流创造能力,2023年月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达99.07亿元。另外,公司还有价值93.15亿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为种猪,也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也是流动性的保障。截至2023年末,公司还有270.59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储备债券批文合计80亿元,另有50亿元债券议案,已通过公司审议。

控股股东也可在必要时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公司股东大会已通过向控股股东借款的议案,额度不超过100亿元,有效期3年。截至2023年末,未使用额度为81亿元。

基于上述分析,牧原股份明确表示,公司债务结构和规模稳健,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

能生又会养,为何?

与新希望、温氏股份等“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不同,牧原股份统一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成长为中国“猪王”。

模式所致,牧原股份的总资产投资大,早期发展速度稍慢,但对产业链总体可控,拥有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这也造就了,公司在顺周期时,可以实现非常丰厚的利润;在逆周期时,也可以通过整体的成本管控,争取比同行业公司更好的业绩表现。

以2023年为例,温氏股份的肉猪类业务毛利率为-3.74%,新希望(000876.SZ)猪产业毛利率为-7.25%,而牧原股份生猪业务的毛利率仍可高达2.92%。

对于以上明显的差异,牧原股份认为,这首先是模式的差异,所导致的养殖效率的不同。

相较之下,牧原股份的母猪生产能力就比较强,赢在了起跑线上。

2022年和2023年,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这一指标,温氏股份分别为20和22.1;新希望为23和25;牧原股份为27和26.4。在这项指标上,能与牧原股份抗衡的,只有一直稳定在27的神农集团。

养猪是个技术活儿,能生,还要会养。生猪同样长一斤肉,投入的成本更低,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在这方面,牧原股份也有远优于同行的表现。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完全养殖成本(元/公斤),分别为15.72和14.94,同期,温氏股份(300498.SZ)分别为17.20和16.60-16.80;新希望为16.70和15.80。

在对牧原股份的年报问询函中,交易所关注到了公司生猪养殖饲料结构与同行业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豆粕。2022年,公司饲料中豆粕用量仅占7.3%,约为行业平均水平14.5%的一半;2023年,公司豆粕用量进一步降至5.7%。

豆粕是生猪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蛋白来源,牧原股份的猪是怎么做到,吃得少,还长得快的?公司在问询函的回复中,并未详细说明。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4月,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8,环比下降了0.3。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成绩改善和饲料成本下降。不过,公司各区域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当月,完全养殖成本控制在14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为30%左右。

全年,公司完全养殖成本的目标为14,希望年底能降至13。下降的空间,主要来源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饲料成本的下降。

夸口,1亿头也能养

自繁、自养的模式,决定了牧原股份想要扩大规模,只能加大投资修建养殖场。

截至2023年末,公司固定资产高达1121.50亿元,其中,821.32亿元为房屋、建筑物,占固定资产的比例为73.50%,其次为价值265.06亿元的机器设备,占比23.63%。

最近几年,牧原股份持续扩大产能,2021年-2023年,公司产能规模分别为7117.00万头、7430.00万头和7999.00万头,同期,出栏量分别为4026.32万头、6120.10万头和6381.60万头,对应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1.11%、85.99%和85.89%。

近两年,公司新增生猪养殖产能规模已处于放缓状态,由追求速度转为讲究质量,新增资本开支主要为养殖场的升级改造。今年的产能规模,会比上年有一定增长,全年预计生猪出栏量为6600万头至7200万头。

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牧原股份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未来,随着生产成绩的改善,人员能力的加强,猪舍周转率的提升,当前公司已建成的猪场,足以支撑1亿头/年的出栏规模。

今年前4个月,牧原股份已累计销售生猪2146.1万头,1-2月、3月和4月,商品猪的销售价格分别为13.84元/公斤、14.24元/公斤和14.80元/公斤,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不过,仍无法实现养殖成本的覆盖。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7亿元,同比增长8.57%;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亏损11.81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