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南小城,能否走出中国的“星巴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南小城,能否走出中国的“星巴克”?

大山深处的保山,怎么和咖啡结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正解局

滇西南,怒江峡谷和高黎贡山之间的保山市,一个山地占了92%的地方,你了解多少?

爱旅行的人可能脱口而出的,是腾冲温泉、和顺古镇、滇缅公路;喜欢珠宝的当然会马上想起翡翠……

但是还有一样“舶来品”,也是保山的特产——咖啡。

中国咖啡看云南,这话一点都没错。

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和咖啡豆的产量,占了国内的98%以上。而保山的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则分别排云南省的第3和第2。

有人可能会说,这也不是第一嘛,有啥可说的。

答案在这儿:

保山是全世界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云南最早规模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同时也是云南最大的精品咖啡产出地。

大山深处的保山,怎么和咖啡结缘?

这里,能不能走出中国的“星巴克”?

在保山城区里,既有星巴克、瑞幸这样的大品牌连锁咖啡店,也有不少本地的精品咖啡馆。

一个倚着高黎贡山,怒江峡谷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偏远小城,和街头飘着咖啡香味的“洋气”之间,这反差感确实让人觉得很特别。

保山与咖啡的关联,远不止这些咖啡馆。

2023年的数据显示,保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有13万亩,年产值14.31亿元。

除了咖啡种植之外,保山有52家咖啡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占了云南全省的61%;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咖啡精深加工率超过了65%。

保山咖啡制定的地方标准有36个,手握着23项国家专利,整个咖啡的全产业链产值更是高达75.95亿元。

在占据了国内市场98%份额的云南咖啡界,保山的咖啡产量和种植面积虽然只排在第二,却是出产精品咖啡最多的地方。

1958年,保山的咖啡就代表中国在英国伦敦就被评为一等品,也因此成为“中国咖啡的原产地”。

1993年,保山咖啡在布鲁塞尔的“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直到今天,这个奖项依然是中国咖啡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保山咖啡1993年获尤里卡金奖的证书

2021年,保山咖啡成了首批在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保山咖啡45%的精品率和65%的精深加工率,都在云南省排名第一。

在全云南14个精品咖啡庄园里,6家都在保山,差不多占了一半,还是全云南第一。

在被称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保山新寨村,咖啡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36万亩,折合人均5.7亩,一年的产量就有4000多吨,咖啡产值是1.2亿元(2022年数据)。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小粒咖啡产区。

全球的咖啡主要分为三大亚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和利比利卡,国人习惯把它们叫做小粒、中粒和大粒咖啡。

小粒咖啡的品质最佳、经济价值也最高。

保山小粒咖啡,便是其中的精品。

2023年,保山的咖啡精品率超过了45%,比全云南省高了30%。

换句话说,云南其他地区种的咖啡多是大路货,保山更多的是高品质的精品咖啡。

保山咖啡之所以能成为特产,而不是没名气的原材料,既有机缘巧合,也和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关。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保山等地又身处横断山脉之中,即便是现在也不算交通特别发达的地方,但是这里却是中国最早开始种植咖啡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历史和地理的巧合。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滇越铁路修通,大量的外国传教士涌入了云南。咖啡的种子,也从那时起,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保山的咖啡种植历史,有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初,有个叫梁金山的保山人,从云南一路乞讨到缅甸,白手起家成为华侨巨富。

他发现咖啡的原产地和自己家乡的气候环境相似,于是,在1937年,从缅甸用马帮驮回了咖啡种子。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从缅甸回国,才又重拾了自己的咖啡梦。

1957年,梁金山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写了封信,随着信一起寄过去的,还有一包保山出产的咖啡豆。

何香凝在1958年的回信中,对保山出产的小粒咖啡评价极高,还鼓励当地种植。

也就是在这一年,保山小粒咖啡以“中国咖啡”的名字,在英国伦敦被评为一等品。

与此同时,规模化种植小粒咖啡的脚步,也在懵懂中迈出了第一步。

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张意和马锡晋出去考察的时候,在傣族人家的田园里发现了一种红彤彤的果子。

尽管当时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觉得有经济价值,就采了几十斤带回保山的潞江坝农场来育种。

其实,当时潞江坝的农场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刚好这种了100多亩的咖啡长得特别好,于是就开始研究咖啡种植。

这也让保山“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国最早规模化种植和研究小粒咖啡的地方。

小粒咖啡能在保山潞江坝这里长得特别好,跟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全球有个咖啡种植的黄金带,保山正好在这个黄金带的最北端。

而西边背靠高黎贡山,东边临着怒江的潞江坝(即今天的保山市潞江镇),更是一处特别适合咖啡种植的地方。

翻过高黎贡山,就是和缅甸接壤的腾冲,但是跟腾冲湿润温暖的气候完全不同,潞江坝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因为焚风效应(在气象学中,因为高海拔山脉挡住了湿热空气,在向风坡成云致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气流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应”)而出现的干热河谷地貌,也让这里成了既炎热干燥,但又不缺灌溉用水的热带植物实验田。

简单地说,这里的小气候跟牙买加蓝山咖啡出产地的气候环境非常近似。

还有一个巧合,怒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留下了肥沃的腐殖土。

稳定的气温加上肥沃的土地、充足的灌溉条件和巨大的海拔落差,让保山成了云南,甚至全世界最适合种咖啡的地方之一。

同时,也造就了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风味。

产量上,保山的优质咖啡种植园地亩产量能达到130公斤以上,可是全球咖啡种植平均产量的3倍左右。

品质上,海拔1400米以上出产的保山咖啡,已经能与世界顶尖品质的咖啡并驾齐驱。

保山的咖啡栽培技术,已经悄悄地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天赐机缘,保山人能把咖啡做成自己的特产,更重要的是走上了精品咖啡之路。

但是,保山精品咖啡,也走过一段弯路。

上世纪90年代,保山咖农砍掉精品咖啡树,改种便宜、产量高的普通咖啡树,卖给国际咖啡巨头用于制作速溶咖啡。

虽然获得了短期的收益可观,但是,辛苦的劳作与收益无法成正比。

消费市场低迷的时候,甚至还要亏钱。

好在,从2012年开始,保山咖啡捡起自己曾经丢掉的“金种子”,开始从种子到种植到加工整个过程精耕细作,走精品化路线。

今天的保山咖啡,足以媲美国际主流咖啡。

守得云开见日月,保山咖啡也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是国内咖啡市场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保山咖啡之所以走了一段弯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咖啡市场需求不足,不得不自降身价打开国际销路。

现在的国内咖啡市场,早已今非昔比。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人均年饮用数16.74杯,较2016年人均年饮用数9杯的数据近乎翻倍。

2022-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

国内的咖啡消费量,年平均增速是15%,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高。

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是一个体量超乎想象的巨大的增量市场。

与此同时,保山咖啡的销售开始转向国内市场。

有机构统计过,云南省咖啡豆的消费量和市场,已经从出口为主转向满足内需为主。

2022年,云南咖啡产量的79.5%供给国内,这比2018年49.4%提高了近30%。

云南咖啡从2018年出口份额近50%,到2022年国内份额近80%

国内市场崛起,让优质咖啡生豆成为稀缺资源,这给了保山坚持做精品咖啡的底气。

二是本土咖啡品牌涌现。

星巴克、Costa、%Arabica等国际品牌持续加码中国外,瑞幸咖啡、M Stand、Manner Coffee、Seasaw Coffee等本土咖啡品牌也不断涌现。

咖啡行业“卷”价格、拼品质,更加考验供应链能力,进而倒逼各大咖啡品牌深入咖啡豆原产地,从源头把控咖啡豆品质。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粒咖啡产区,保山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国际咖啡巨头以用高出市场价20%-30%的价格,抢购优质的咖啡豆原料资源。

瑞幸咖啡,更是直接将工厂开在了保山。

今年3月,瑞幸第一个咖啡鲜果加工处理厂——云南保山鲜果处理加工厂开始试运营。

位于保山潞江坝的瑞幸工厂,采用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加工咖啡鲜果,然后送到福建和江苏的烘焙基地,直到进入全国16000多家门店和国外的门店。

未来,瑞幸保山鲜果处理加工厂还计划建设培训中心、实操中心,面向企业员工及当地咖农进行咖啡种植、加工等相关知识培训。

对保山来说,瑞幸是“金主”,更是“伙伴”。

瑞幸为保山带来了更为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体系,推动保山咖啡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保山咖啡,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保山有没有可能走出自己的“星巴克”?

回顾商业史,一个知名咖啡品牌的崛起,品牌打造、产品创新、资本投入等缺一不可。

目前,保山的咖啡业态仍以种植加工为主,很难培育出像星巴克那样的咖啡品牌。

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瑞幸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崛起,正在带领中国咖啡走向国际舞台。

当中国的咖啡连锁品牌享誉世界,保山的精品咖啡,也一定会在世界咖啡界,成为像蓝山咖啡、巴西咖啡、爪哇咖啡那些被冠以地名前缀的高品质咖啡。

保山的未来,不是培育出中国的“星巴克”,而是做世界的“保山咖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南小城,能否走出中国的“星巴克”?

大山深处的保山,怎么和咖啡结缘?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正解局

滇西南,怒江峡谷和高黎贡山之间的保山市,一个山地占了92%的地方,你了解多少?

爱旅行的人可能脱口而出的,是腾冲温泉、和顺古镇、滇缅公路;喜欢珠宝的当然会马上想起翡翠……

但是还有一样“舶来品”,也是保山的特产——咖啡。

中国咖啡看云南,这话一点都没错。

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和咖啡豆的产量,占了国内的98%以上。而保山的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则分别排云南省的第3和第2。

有人可能会说,这也不是第一嘛,有啥可说的。

答案在这儿:

保山是全世界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云南最早规模化种植咖啡的地方,同时也是云南最大的精品咖啡产出地。

大山深处的保山,怎么和咖啡结缘?

这里,能不能走出中国的“星巴克”?

在保山城区里,既有星巴克、瑞幸这样的大品牌连锁咖啡店,也有不少本地的精品咖啡馆。

一个倚着高黎贡山,怒江峡谷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偏远小城,和街头飘着咖啡香味的“洋气”之间,这反差感确实让人觉得很特别。

保山与咖啡的关联,远不止这些咖啡馆。

2023年的数据显示,保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有13万亩,年产值14.31亿元。

除了咖啡种植之外,保山有52家咖啡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1家,占了云南全省的61%;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咖啡精深加工率超过了65%。

保山咖啡制定的地方标准有36个,手握着23项国家专利,整个咖啡的全产业链产值更是高达75.95亿元。

在占据了国内市场98%份额的云南咖啡界,保山的咖啡产量和种植面积虽然只排在第二,却是出产精品咖啡最多的地方。

1958年,保山的咖啡就代表中国在英国伦敦就被评为一等品,也因此成为“中国咖啡的原产地”。

1993年,保山咖啡在布鲁塞尔的“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直到今天,这个奖项依然是中国咖啡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保山咖啡1993年获尤里卡金奖的证书

2021年,保山咖啡成了首批在欧盟境内受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保山咖啡45%的精品率和65%的精深加工率,都在云南省排名第一。

在全云南14个精品咖啡庄园里,6家都在保山,差不多占了一半,还是全云南第一。

在被称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保山新寨村,咖啡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36万亩,折合人均5.7亩,一年的产量就有4000多吨,咖啡产值是1.2亿元(2022年数据)。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小粒咖啡产区。

全球的咖啡主要分为三大亚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和利比利卡,国人习惯把它们叫做小粒、中粒和大粒咖啡。

小粒咖啡的品质最佳、经济价值也最高。

保山小粒咖啡,便是其中的精品。

2023年,保山的咖啡精品率超过了45%,比全云南省高了30%。

换句话说,云南其他地区种的咖啡多是大路货,保山更多的是高品质的精品咖啡。

保山咖啡之所以能成为特产,而不是没名气的原材料,既有机缘巧合,也和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关。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保山等地又身处横断山脉之中,即便是现在也不算交通特别发达的地方,但是这里却是中国最早开始种植咖啡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历史和地理的巧合。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滇越铁路修通,大量的外国传教士涌入了云南。咖啡的种子,也从那时起,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保山的咖啡种植历史,有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初,有个叫梁金山的保山人,从云南一路乞讨到缅甸,白手起家成为华侨巨富。

他发现咖啡的原产地和自己家乡的气候环境相似,于是,在1937年,从缅甸用马帮驮回了咖啡种子。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从缅甸回国,才又重拾了自己的咖啡梦。

1957年,梁金山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写了封信,随着信一起寄过去的,还有一包保山出产的咖啡豆。

何香凝在1958年的回信中,对保山出产的小粒咖啡评价极高,还鼓励当地种植。

也就是在这一年,保山小粒咖啡以“中国咖啡”的名字,在英国伦敦被评为一等品。

与此同时,规模化种植小粒咖啡的脚步,也在懵懂中迈出了第一步。

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张意和马锡晋出去考察的时候,在傣族人家的田园里发现了一种红彤彤的果子。

尽管当时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觉得有经济价值,就采了几十斤带回保山的潞江坝农场来育种。

其实,当时潞江坝的农场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刚好这种了100多亩的咖啡长得特别好,于是就开始研究咖啡种植。

这也让保山“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国最早规模化种植和研究小粒咖啡的地方。

小粒咖啡能在保山潞江坝这里长得特别好,跟气候和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全球有个咖啡种植的黄金带,保山正好在这个黄金带的最北端。

而西边背靠高黎贡山,东边临着怒江的潞江坝(即今天的保山市潞江镇),更是一处特别适合咖啡种植的地方。

翻过高黎贡山,就是和缅甸接壤的腾冲,但是跟腾冲湿润温暖的气候完全不同,潞江坝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因为焚风效应(在气象学中,因为高海拔山脉挡住了湿热空气,在向风坡成云致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气流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应”)而出现的干热河谷地貌,也让这里成了既炎热干燥,但又不缺灌溉用水的热带植物实验田。

简单地说,这里的小气候跟牙买加蓝山咖啡出产地的气候环境非常近似。

还有一个巧合,怒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留下了肥沃的腐殖土。

稳定的气温加上肥沃的土地、充足的灌溉条件和巨大的海拔落差,让保山成了云南,甚至全世界最适合种咖啡的地方之一。

同时,也造就了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风味。

产量上,保山的优质咖啡种植园地亩产量能达到130公斤以上,可是全球咖啡种植平均产量的3倍左右。

品质上,海拔1400米以上出产的保山咖啡,已经能与世界顶尖品质的咖啡并驾齐驱。

保山的咖啡栽培技术,已经悄悄地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天赐机缘,保山人能把咖啡做成自己的特产,更重要的是走上了精品咖啡之路。

但是,保山精品咖啡,也走过一段弯路。

上世纪90年代,保山咖农砍掉精品咖啡树,改种便宜、产量高的普通咖啡树,卖给国际咖啡巨头用于制作速溶咖啡。

虽然获得了短期的收益可观,但是,辛苦的劳作与收益无法成正比。

消费市场低迷的时候,甚至还要亏钱。

好在,从2012年开始,保山咖啡捡起自己曾经丢掉的“金种子”,开始从种子到种植到加工整个过程精耕细作,走精品化路线。

今天的保山咖啡,足以媲美国际主流咖啡。

守得云开见日月,保山咖啡也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是国内咖啡市场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保山咖啡之所以走了一段弯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咖啡市场需求不足,不得不自降身价打开国际销路。

现在的国内咖啡市场,早已今非昔比。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人均年饮用数16.74杯,较2016年人均年饮用数9杯的数据近乎翻倍。

2022-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

国内的咖啡消费量,年平均增速是15%,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高。

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是一个体量超乎想象的巨大的增量市场。

与此同时,保山咖啡的销售开始转向国内市场。

有机构统计过,云南省咖啡豆的消费量和市场,已经从出口为主转向满足内需为主。

2022年,云南咖啡产量的79.5%供给国内,这比2018年49.4%提高了近30%。

云南咖啡从2018年出口份额近50%,到2022年国内份额近80%

国内市场崛起,让优质咖啡生豆成为稀缺资源,这给了保山坚持做精品咖啡的底气。

二是本土咖啡品牌涌现。

星巴克、Costa、%Arabica等国际品牌持续加码中国外,瑞幸咖啡、M Stand、Manner Coffee、Seasaw Coffee等本土咖啡品牌也不断涌现。

咖啡行业“卷”价格、拼品质,更加考验供应链能力,进而倒逼各大咖啡品牌深入咖啡豆原产地,从源头把控咖啡豆品质。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粒咖啡产区,保山自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国际咖啡巨头以用高出市场价20%-30%的价格,抢购优质的咖啡豆原料资源。

瑞幸咖啡,更是直接将工厂开在了保山。

今年3月,瑞幸第一个咖啡鲜果加工处理厂——云南保山鲜果处理加工厂开始试运营。

位于保山潞江坝的瑞幸工厂,采用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加工咖啡鲜果,然后送到福建和江苏的烘焙基地,直到进入全国16000多家门店和国外的门店。

未来,瑞幸保山鲜果处理加工厂还计划建设培训中心、实操中心,面向企业员工及当地咖农进行咖啡种植、加工等相关知识培训。

对保山来说,瑞幸是“金主”,更是“伙伴”。

瑞幸为保山带来了更为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体系,推动保山咖啡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保山咖啡,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保山有没有可能走出自己的“星巴克”?

回顾商业史,一个知名咖啡品牌的崛起,品牌打造、产品创新、资本投入等缺一不可。

目前,保山的咖啡业态仍以种植加工为主,很难培育出像星巴克那样的咖啡品牌。

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以瑞幸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崛起,正在带领中国咖啡走向国际舞台。

当中国的咖啡连锁品牌享誉世界,保山的精品咖啡,也一定会在世界咖啡界,成为像蓝山咖啡、巴西咖啡、爪哇咖啡那些被冠以地名前缀的高品质咖啡。

保山的未来,不是培育出中国的“星巴克”,而是做世界的“保山咖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