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单车,只有流量没有盈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单车,只有流量没有盈利

“共享单车”无疑成为当下最受争议的话题,无论你认可或不屑这种创业模式,资本还是扎堆“新兴宠儿”。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扔、被插针、被恶意损坏、被城管收走。

“共享单车”无疑成为当下最受争议的话题,无论你认可或不屑这种创业模式,资本还是扎堆“新兴宠儿”。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扔、被插针、被恶意损坏、被城管收走。

近期,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创业故事。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林斌,去年10月去了一趟上海,发现街头上如火如荼的摩拜单车。于是乎,他把共享单车模式复制过来,2017年春节期间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然而,就在两天前,林斌带着哥哥和两个表弟,苦苦搜寻了6个小时,只找回了157辆车,剩下510辆不翼而飞,丢失率高达76.5%。而卡拉单车项目营收总计才1000块钱左右。

更为尴尬的是,这种结果也直接导致了投资方撤资,预定的4333辆自行车无款提货,公司运营资金紧张。

卡拉单车官方声明截图:

这一荒诞的事实正是目前共享单车普遍面临的难题。据了解,kala单车是在今年1月在莆田市正式上线运营,用户只需交99元的押金,扫描车座下方挂着的二维码,微信关注“Kala单车”公众号后,完成实名注册,即可使用单车。

kala单车使用的前30分钟是不收取费用的, 之后每30分钟收费0.5元,还车时,只要将单车停靠在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即可,并手动上锁,密码复位。同时,再点击微信公众号内的我要还车,即可扣除相应的车费。

kala单车确实为莆田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事实上,从1月份kala单车投放至今,仅有不超过200辆的单车可以正常使用,大部分单车都处于失联状态。与莆田原有的便民自行车租借系统不同,kala单车不受停车桩、站限制,市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意停放,也因此给城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kala单车的每辆车的成本在200-260元,很多人在开锁之后就会点击还车,然后骑一天都不用花钱。到目前为止,kala单车总共的收入才1000元左右。

在2月8日,kala单车发布声明称支付遇到困难,承诺在2月12日之前完成押金退款申请。80%的人都要求退还押金,总金额数将近20万元。

共享单车大战正酣。据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激战,这30多家累计城市单车投放量已超30万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其中仅广州就有10多万辆。

资本方面,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超过10家。其中,仅2016下半年融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除了一般投资机构外,摩拜投资方出现了一批PE机构和传统产业资本,比如高瓴、华平等PE和华住酒店集团、富士康等传统产业公司;此外, 腾讯、滴滴和小米分别站队摩拜和ofo。

其中最早入局的摩拜和ofo最受关注,在资本和体量方面的表现也最为突出——ofo共融资7轮约2亿美元,约14家资本方参与。还有小鸣单车、优拜单车、骑呗单车等也获得多轮融资。

共享单车玩家及融资表:

从整个市场来看,尽管摩拜和ofo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排名第一和第二,但共享单车的格局尚未全部定型。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本身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验证。而摩拜和ofo的融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在没有足够时间发展和检验的情况下就迅速被过量资本堆积。这种情境下,投资越来越像赌博,标准的“刀口舔血”。

资本为何抱团?资本有点“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也很无奈啊!不投这个我投什么呢?”的意思。那么,资本推动的到底是创新还是泡沫?我们可以看到资本推动了滴滴和Uber的成功,那么共享单车和滴滴的模式相似,还能“复制”成功吗?答案是存疑的。

政策方面,规范性政策率先在深圳出台。2016年12月底,深圳市政府率先表态,出台了两份新规,涉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定位、企业准入要求、运营规范等。而在此前,摩拜单车与深圳交警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政企联合声明,承诺共同规范管理骑行、停放秩序和有序运营。广州、上海等地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并制定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的细则,规范停车区域、违者罚款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或于近期公布。广州、上海等地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并制定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的细则,规范停车区域、违者罚款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或于近期公布。

解决了政策问题,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盈利遥遥无期,这真不重要吗?摩拜单车王晓峰曾于年前透露,摩拜单车每天的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占比全天时间不足10分之一。按照半小时0.5元计算,2小时的收入每天也只有2元。即便单车成本只需要300元,收回成本也需要5个月。而折旧和维修的费用还尚未计算在内。ofo自身尽管从未公布使用时长和营收数额,但始终都在靠红包补贴用户,骑行的单价一般不足0.5元,盈利同样不现实。

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数喜欢一味地追求“流量”,唯“流量”论。很多人认为只要我拥有大量用户,拥有大量“流量”,盈利的事不用那么着急,但是在这里,这个“流量”的质量、用户的粘性、日后怎样才能变现是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同样知道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完全依靠烧钱总有钱烧完的那一天,那么钱烧完了,故事该怎么继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单车,只有流量没有盈利

“共享单车”无疑成为当下最受争议的话题,无论你认可或不屑这种创业模式,资本还是扎堆“新兴宠儿”。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扔、被插针、被恶意损坏、被城管收走。

“共享单车”无疑成为当下最受争议的话题,无论你认可或不屑这种创业模式,资本还是扎堆“新兴宠儿”。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不断获得融资的同时,也屡屡“遭黑”,被偷、被抢、被扔、被插针、被恶意损坏、被城管收走。

近期,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创业故事。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林斌,去年10月去了一趟上海,发现街头上如火如荼的摩拜单车。于是乎,他把共享单车模式复制过来,2017年春节期间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然而,就在两天前,林斌带着哥哥和两个表弟,苦苦搜寻了6个小时,只找回了157辆车,剩下510辆不翼而飞,丢失率高达76.5%。而卡拉单车项目营收总计才1000块钱左右。

更为尴尬的是,这种结果也直接导致了投资方撤资,预定的4333辆自行车无款提货,公司运营资金紧张。

卡拉单车官方声明截图:

这一荒诞的事实正是目前共享单车普遍面临的难题。据了解,kala单车是在今年1月在莆田市正式上线运营,用户只需交99元的押金,扫描车座下方挂着的二维码,微信关注“Kala单车”公众号后,完成实名注册,即可使用单车。

kala单车使用的前30分钟是不收取费用的, 之后每30分钟收费0.5元,还车时,只要将单车停靠在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即可,并手动上锁,密码复位。同时,再点击微信公众号内的我要还车,即可扣除相应的车费。

kala单车确实为莆田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事实上,从1月份kala单车投放至今,仅有不超过200辆的单车可以正常使用,大部分单车都处于失联状态。与莆田原有的便民自行车租借系统不同,kala单车不受停车桩、站限制,市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意停放,也因此给城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kala单车的每辆车的成本在200-260元,很多人在开锁之后就会点击还车,然后骑一天都不用花钱。到目前为止,kala单车总共的收入才1000元左右。

在2月8日,kala单车发布声明称支付遇到困难,承诺在2月12日之前完成押金退款申请。80%的人都要求退还押金,总金额数将近20万元。

共享单车大战正酣。据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激战,这30多家累计城市单车投放量已超30万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其中仅广州就有10多万辆。

资本方面,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超过10家。其中,仅2016下半年融资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除了一般投资机构外,摩拜投资方出现了一批PE机构和传统产业资本,比如高瓴、华平等PE和华住酒店集团、富士康等传统产业公司;此外, 腾讯、滴滴和小米分别站队摩拜和ofo。

其中最早入局的摩拜和ofo最受关注,在资本和体量方面的表现也最为突出——ofo共融资7轮约2亿美元,约14家资本方参与。还有小鸣单车、优拜单车、骑呗单车等也获得多轮融资。

共享单车玩家及融资表:

从整个市场来看,尽管摩拜和ofo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排名第一和第二,但共享单车的格局尚未全部定型。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本身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验证。而摩拜和ofo的融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在没有足够时间发展和检验的情况下就迅速被过量资本堆积。这种情境下,投资越来越像赌博,标准的“刀口舔血”。

资本为何抱团?资本有点“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也很无奈啊!不投这个我投什么呢?”的意思。那么,资本推动的到底是创新还是泡沫?我们可以看到资本推动了滴滴和Uber的成功,那么共享单车和滴滴的模式相似,还能“复制”成功吗?答案是存疑的。

政策方面,规范性政策率先在深圳出台。2016年12月底,深圳市政府率先表态,出台了两份新规,涉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定位、企业准入要求、运营规范等。而在此前,摩拜单车与深圳交警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政企联合声明,承诺共同规范管理骑行、停放秩序和有序运营。广州、上海等地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并制定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的细则,规范停车区域、违者罚款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或于近期公布。广州、上海等地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并制定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的细则,规范停车区域、违者罚款等。共享单车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交通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或于近期公布。

解决了政策问题,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报告,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盈利遥遥无期,这真不重要吗?摩拜单车王晓峰曾于年前透露,摩拜单车每天的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占比全天时间不足10分之一。按照半小时0.5元计算,2小时的收入每天也只有2元。即便单车成本只需要300元,收回成本也需要5个月。而折旧和维修的费用还尚未计算在内。ofo自身尽管从未公布使用时长和营收数额,但始终都在靠红包补贴用户,骑行的单价一般不足0.5元,盈利同样不现实。

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数喜欢一味地追求“流量”,唯“流量”论。很多人认为只要我拥有大量用户,拥有大量“流量”,盈利的事不用那么着急,但是在这里,这个“流量”的质量、用户的粘性、日后怎样才能变现是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同样知道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完全依靠烧钱总有钱烧完的那一天,那么钱烧完了,故事该怎么继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