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助推成德同城,加速双向奔赴。

6月13日,市域(郊)铁路成德线(以下简称“成德线”)首台盾构机在德阳段德阳南站~四川建院站区间顺利始发,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成德线始于成都地铁1号线韦家碾站,止于德阳市德阳北站,共设置车站15座,全长约70.87公里,其中地下段(盾构段)长约23.78公里、高架段长约45.39公里、路基及过渡段长约1.70公里。线路设计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小时,串联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彭州市和广汉市、德阳经开区、旌阳区等两市多个行政区域。

本次始发盾构穿越区间长度约2000余米,主要地质为高渗透性富水砂卵石、泥质砂岩复合地层,施工作业采用土压平衡式大盾构机,盾构整机长约114米、重约926吨、开挖直径8.23米,盾构刀盘配备42把单刃滚刀、6把双联滚刀。施工过程中配备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和中盾注泥系统,确保安全、高效作业,同时使用智能网络监测系统,在监控中心或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详细掌握掘进进度、掘进角度等关键信息,为盾构机的“地下之旅”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始发盾构机全部为硬核“重装之都”德阳市研发制造,其在成德线顺利投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力。

为铸造成德线精品工程,成都轨道集团和参建单位组成以“成都工匠”代军为核心的盾构技术攻关管理专家团队,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益求精做好施工统筹,细致安排工序组织,高效推动各项施工准备作业,不差毫厘完成盾构机吊装下井、组装调试、始发条件验收等工序,最终提前完成首台盾构始发。

成德线成都段首台盾构机也于近日在韦家碾站完成下井安装,正在进行调试,始发后将与德阳段首发盾构实现南北“双向奔赴”。目前,全线已经开工建设全部10个地下车站和多处高架区间及跨河桥梁等22处点位,正快马加鞭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成德线是成德眉资同城化“2环3射”骨干通勤网络中的重要项目,是支撑成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成都轨道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四前置”理念,坚持“乘客优先”导向,以更高品质推动成德线建设,提升成德两地市民通勤效率,促进两地在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呈现,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贡献更大轨道力量。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助推成德同城,加速双向奔赴。

6月13日,市域(郊)铁路成德线(以下简称“成德线”)首台盾构机在德阳段德阳南站~四川建院站区间顺利始发,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成德线始于成都地铁1号线韦家碾站,止于德阳市德阳北站,共设置车站15座,全长约70.87公里,其中地下段(盾构段)长约23.78公里、高架段长约45.39公里、路基及过渡段长约1.70公里。线路设计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小时,串联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彭州市和广汉市、德阳经开区、旌阳区等两市多个行政区域。

本次始发盾构穿越区间长度约2000余米,主要地质为高渗透性富水砂卵石、泥质砂岩复合地层,施工作业采用土压平衡式大盾构机,盾构整机长约114米、重约926吨、开挖直径8.23米,盾构刀盘配备42把单刃滚刀、6把双联滚刀。施工过程中配备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和中盾注泥系统,确保安全、高效作业,同时使用智能网络监测系统,在监控中心或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详细掌握掘进进度、掘进角度等关键信息,为盾构机的“地下之旅”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始发盾构机全部为硬核“重装之都”德阳市研发制造,其在成德线顺利投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力。

为铸造成德线精品工程,成都轨道集团和参建单位组成以“成都工匠”代军为核心的盾构技术攻关管理专家团队,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益求精做好施工统筹,细致安排工序组织,高效推动各项施工准备作业,不差毫厘完成盾构机吊装下井、组装调试、始发条件验收等工序,最终提前完成首台盾构始发。

成德线成都段首台盾构机也于近日在韦家碾站完成下井安装,正在进行调试,始发后将与德阳段首发盾构实现南北“双向奔赴”。目前,全线已经开工建设全部10个地下车站和多处高架区间及跨河桥梁等22处点位,正快马加鞭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成德线是成德眉资同城化“2环3射”骨干通勤网络中的重要项目,是支撑成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带,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成都轨道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四前置”理念,坚持“乘客优先”导向,以更高品质推动成德线建设,提升成德两地市民通勤效率,促进两地在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呈现,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贡献更大轨道力量。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