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仪美尚
雅诗兰黛集团宣布完成对The Ordinary母公司DECIEM Beauty Group Inc.(下称“DECIEM”)的收购;开云集团旗下美妆部门Kering Beauté收购法国小众香水品牌Matière Première少数股权;汉高完成对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其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的收购……
今年以来,美尚领域的投融资市场一改去年的冷清,显得格外热闹。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5月及6月第一周,美尚行业共计发生43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为668.8亿元,较4月环比增长244%。
环比飙升501% 雅诗兰黛/贝泰妮领衔“买买买”
分赛道来看,上月,护肤、彩妆香氛及上游企业涨势迅猛,投融资总金额由4月的10.7亿元环比飙升501%至64.3亿。
如上所述,为寻找能带来高速增长的业务,不少国际美妆集团均采取积极的投资收购策略,试图通过“买买买”,持续扩大品牌组合,为集团注入“新鲜血液”,以开辟更多市场机会点。
月初,雅诗兰黛集团斥资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3亿)完成对DECIEM的全资收购,透露出其加码功效护肤市场的“野心”。
公开资料显示,DECIEM由Brandon Truaxe于2013年创立,被业内誉为“非正常美妆公司”,旗下包括以极简成分而闻名的功效护肤品牌The Ordinary,以及重点研发新成分和有效配方的功效护肤品牌Niod。
事实上,雅诗兰黛与DECIEM早有渊源。早在2017年,雅诗兰黛就已首次投资DECIEM,并持有该公司29%的股份。2021年,雅诗兰黛对DECIEM增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4亿元),并将其持股比例从29%大幅增至76%,而此次对DECIEM的第三次投资,彻底完成了对DECIEM的全资控股,三次收购的总金额,高达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2亿)。
对于此次收购,雅诗兰黛表示出极大信心,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abrizio Freda在财报中提及,“DECIEM有助于战略性地扩大我们的护肤品组合,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增长机会。”
图片截自DECIEM官网
同样以收购方式丰富品牌组合的国际美妆巨头,还有开云集团。近日,其旗下美妆部门Kering Beauté收购法国小众香水品牌Matière Première(马蒂埃)的少数股权,这也是其首次对外部品牌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事实上,自2023年2月,开云集团进军美妆业务、创立Kering Beauté以来,就开启了“从香水领域发力”的战略打法,先是收购了英国沙龙奢牌香水Creed,后集团旗下Bottega Veneta(葆蝶家)、Balenciaga(巴黎世家)和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也发力香水业务。
开云集团曾公开表示,非常看好香氛品牌的独特调性和对业绩的帮扶潜力。而马蒂埃独立小众的产品调性及极速增长的发展规模,或是开云集团此番押注的两大重要因素。
据公开信息,马蒂埃与多数香水品牌的区别在于,其产品无明显的“前中后”调,而是循环型香调。近些年,马蒂埃的市场增速也极为可观,据公开数据,其于2023年的品牌零售额同比增加70%达到3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番投资,不仅加速了开云集团在香水领域的扩张角度,更是为其之后在此领域的发展做了储备力量。
国际巨头以投资寻求新增量的同时,本土美妆集团也开始扩大商业生态版图。典型如5月,贝泰妮集团分别对上游原料企业深圳迪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迪克曼)、女性消费行业整合营销服务商广州麦蒂斯,进行了两笔投资,透露出其在投资方面涉猎更广泛、跨度更多元。
其中,对原料初创企业迪克曼的投资,是贝泰妮首例对原料端的投资。此番投资后,贝泰妮持股占比10%,成为迪克曼唯一一家外部股东。
据悉,迪克曼作为中国原创神经酰胺的领导品牌,申请了40多项相关专利,填补了国内厂商在此领域的空白。此外,迪克曼还在多肽、视黄醇衍生物等重要原料上均有布局。
图片截自迪克曼官网
事实上,贝泰妮一直将原料创新视为科研关键所在。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贝泰妮共有7个新原料通过备案,包括水龙提取物、短莲飞蓬提取物等。此次对迪克曼的投资,也是贝泰妮拓展其原料版图的重要举措。
贝泰妮集团副总裁王龙表示,“神经酰胺是敏感肌护肤重要原料之一,和贝泰妮的业务能形成协同,我们在原料端的布局还会持续推进,推进方式更多是以投资赋能形式去加深布局。赛道选择方面,除了贝泰妮自身擅长的植物科技赛道,例如合成生物、多肽等其他赛道都在观望中。”
单笔最大融资434亿 这个赛道“叒”夺冠
除美妆领域,5月,电商、新零售、新消费和元宇宙赛道也纷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其中,电商、新零售及新消费赛道相比4月,投融资行情上涨趋势明显,共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为60.5亿元,环比上涨60%。元宇宙依旧最受热捧,共发生13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为544亿元,占据5月整体的81%。
1、第二大人工智能公司诞生,估值1741亿元。
元宇宙赛道跑出一匹最大的“黑马”,以一笔6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434亿)的融资,摘得了5月单笔融资最大额的桂冠,其融资金额不仅占据整个元宇宙赛道的80%,还助力此赛道连续四个月拿下的单笔融资最大额。
荣获该融资的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于去年7月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该公司曾在公开场合直言“将直接对标全球第一大模型公司OpenAI”。
xAI成立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不仅于去年11月推出了AI聊天机器人Grok-1,且在今年3月宣布为该大模型开放源代码,紧接着还发布了具备多模态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Grok-1.5V大模型升级版。
完成此次融资后,xAI的估值也一路飙升。据公开信息,目前,xAI的估值已达2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1亿元),超越了原先排名第二的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一举成为估值第二高的大模型公司,仅次于估值为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1亿元)的OpenAI。
2、阿里巴巴/谷歌“挥金”,东南亚/印度最大电商获重仓。
上月,在电商、新零售及新消费赛道也有两笔大额融资吸引了关注,投资金额分别为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和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
其中,前者为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对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Lazada的投资。阿里巴巴对Lazada的关注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当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取得Lazada的控股权,使得Lazada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对其累计投资已达到约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3亿元),体现了其对东南亚电商市场的长期战略眼光和信心。
后者为谷歌对印度最大电商平台Flipkart的投资。公开信息显示,Flipkart几近占据印度线上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于去年在印度线上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达48%,远超亚马逊等竞争对手。
对于此次投资,谷歌方表示,印度是其关键的海外市场,而如今,Flipkart已然成为了印度电商市场的领军企业,此次加码Flipkart,也将有助于谷歌在当地夯实核心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