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采访获悉,部分商业银行正在收紧公募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有的银行甚至不允许个人投资者超风险评级购买公募基金产品。
同时,也有银行对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进行了上调。比如,近期建设银行将39只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R3-中风险”调整为“R4-中高风险”。
“银行收紧超风险基金销售,与监管推动有关,这样做可以减少一些因亏损而带来的投诉,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某城商行零售部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这会影响银行的中收,但相对有限。
银行收紧超风险评级购买公募基金
近段时间,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收紧公募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有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今年开始就收紧了,不能购买超风险等级的公募基金,有的甚至要执行双录。
6月18日,界面新闻记者尝试在交通银行APP购买超出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时,系统会立即弹出“您经我行评估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于本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根据监管部门的风险匹配原则要求,您的风险承受程度不适合购买该产品。请确认您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实测中,当尝试购买超出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时,有的国有大行仍可以购买,但是会弹出“中高风险产品购买提示”:本人仍自愿进行该投资,并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失及全部风险。
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通常分为R1至R5,其中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的风险等级分别为R1、R2和R3,而主动股票型基金、大宗商品型基金、黄金基金和REITs通常为R4,金融衍生品和杠杆基金则为R5。
除此之外,也有银行上调代销公募基金风险等级。建设银行官网6月14日发布公告,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将39只基金由“R3—中风险”调整为“R4—中高风险”。
本次风险等级调整的产品涉及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银河基金等基金公司的产品,其中,银河基金的产品有18只,占比超四成。
公告称,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为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建设银行遵循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原则,自公告之日起,该行将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
近段时间,也有消息称商业银行或将禁止代销私募基金。“两者的性质不太一样,超风险评级公募基金销售本来就是违规的,这属于整改措施,禁止销售私募基金则是改了规则。”某私募投资总监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
事实上,银行是公募基金代销的重要渠道。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末,招商银行权益基金(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502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工商银行以3447亿元的保有规模位居第四,第二和第三分别是蚂蚁基金和天天基金。
基金销售存在诸多乱象
为何银行会收紧超风险等级购买公募基金产品?
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聂俊峰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这是几个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一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各地监管分局对商业银行基金销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常态化监管执法。
二是2021年3月份以来,公募基金特别是偏股型公募基金长达三年的亏损效应,银行的基金投资者面临“五毛基、六毛基”的情况较为普遍。商业银行的客户风险偏好偏低,年龄偏大,当下客户纠纷事件频发。
三是商业银行的基金销售产品准入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运动式销售与竞赛型指标考核现象。一方面容易去追逐流量明星,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人为因素以不审慎科学的方式引入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公募基金。
对于基金销售当前存在的诸多乱象,各地证监局也纷纷强调,各家基金销售机构应严格对照基金销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去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因为基金销售违规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无证上岗”、违规激励、风控合规等问题是违规的“重灾区”。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指出,超风险评级购买公募基金产品的情况过往也存在,所带来的客户投诉让代销机构头疼不已;同时,随着监管要求进一步严格,代销机构也不断收紧公募基金的超风险评级销售。除了公募基金以外,专户等产品的超风险评级销售问题也一直争议不断。
有不便具名的银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近年来,随着基金代销业务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银行机构在开展基金代销业务方面存在专业人员配备不齐、业务风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规范等违规行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银行需要严格落实落细基金代销业务监管要求,健全风控体系,落实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聂俊峰进一步分析称:“虽然这次规定貌似对产品匹配度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适配性做了更严格的要求,但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偏好测评在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往往有很强的互导互演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