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华语巨制”:探索尚未抵达的边界

如何让观众继续回归影院,是最近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话题。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档,观影总人次仅有947.2万,不到去年的一半。2023年,国内人均观影频次上升到2.58次,但仍然低于2017-2019年的人均观影频次,分别为3.38、3.38和3.25。

观众还未完全回归,和视频内容碎片化、多元化带来的用户习惯改变有很大关系。在上影节的开幕论坛,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提到,如今观众的的价值主张和审美趋势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变化,但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2年到3年,“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电影制作方怎样在长周期中契合、关注短周期的用户需求变化。”

面对长短周期的供给矛盾,他认为需要生产具有抗周期性的电影:在品质上具有电影感,尤其是视听上的电影感、大制作、工业化,在题材与价值和个体命运和家国情怀相关,而不是架空虚构。

在6月17日,由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主办、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华语巨制巡礼”中,发布了《异人之下》《逆行人生》《焚城》《镖人》《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7部电影。

面对短视频和流媒体的冲击,电影内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自己内容明晰的边界与突破性。在“华语巨制巡礼”的现场,可以明显感觉到7部华语电影体现出李捷所说的品质感、工业化和大制作等关键特质,也因此具备了更强的电影内容的界定感。

从类型来看,电影《异人之下》是稀缺的都市题材奇幻动作电影,《逆行人生》是现实主义题材,《焚城》是首部华语辐射灾难片,《镖人》是备受华语电影市场期待的硬派武侠,《东极岛》属于重工业战争片,电影《群星闪耀时》属于华语硬核科幻电影,《抓特务》则是年代片。

这些类型中,武侠片曾经代表着华语电影视听品质的极致,战争片和科幻片则在这几年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的成功,至于灾难片,则是华语电影仍然需要耕耘的领域。这基本上覆盖了华语电影想象力已经达到的极限和尚未抵达的方向,也能够最大程度唤起大众的观影兴趣。

除了电影感的搭建,能明显能感觉到,制作方希望能够实现类型的突破和创新。电影《异人之下》和《镖人》都改编自爆款国漫,源头上更贴近年轻人。《东极岛》则是实景海岛搭景拍摄、真海实拍,并且1:1还原里斯本丸号所有船体设计,在战争片的表现力上前所未有。

重工业之外,华语巨制更需要讲述“大时代”中的人文故事,才能和大众建立长久的心智连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与接近感。

现实题材影片《逆行人生》展示的是观众最熟悉的普通人。《抓特务》则是冯小刚时隔7年再度执导的年代片,展示的是大时代普通人的命运,也能够重塑观众的集体记忆。

而大制作的《东极岛》和《焚城》,科幻视角下的《群星闪耀时》,讲述的仍然是时代巨变中的人性与文明。

电影最大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仍然是在数小时的观影时间中为用户造梦。而“华语巨制巡礼”的这7部电影,一方面建构起宏大的世界观,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地进入属于国人的公共梦境,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能够看见时代,看见自身的命运。

对于近期相对平淡的华语市场而言,这7部电影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振信心作用。在现场,几乎每部电影的发布和讲述,都能带来从业者的掌声和欢呼。而打动他们的,也正是片单所展示出的电影真正的内容价值。

“华语巨制”单元的推出,也让阿里影业站在新的起点上。

从十年前发布首份公告,更名成立“阿里影业”以来,阿里影业一直在多元化布局,探索出了一条“内容+科技”的公司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互联网宣发还是衍生品的开发,阿里影业都在不断帮助电影行业拓展边界,寻找更多的可能。

首先是从基础设施入手,利用淘票票、凤凰云智、灯塔专业版等互联网产品自下而上进入电影产业。之后则是不断推荐电影内容投制、宣发及IP衍生开发等多元化业务布局,成为中国电影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2018年11月,阿里影业加码内容,推出了“锦橙合制计划”,宣布以主投、主控、主宣发的方式,与头部行业合作伙伴在5年内推出20部优质合制电影。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劲发展,2023年底,阿里影业以“5年26部优秀、累计票房178亿影片”的成绩超额兑现承诺,也深度参与了这十年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如今新的十年周期开启,中国也处于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关键时刻。相比上一周期,随着互联网的内容发展与竞争愈发激烈,阿里影业的选择则是进一步加码内容,帮助电影行业重新确立边界。

十年磨一剑的阿里影业,也有更大的底气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去年,阿里影业再次升级“锦橙合制”计划的内容目标:未来5年,用合制的方式,共同推出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的30部优秀影片。这意味着在未来电影市场中,阿里影业将会继续全方位、多类型地参与行业发展。

此次锦橙合制计划特别内容单元“华语巨制巡礼”,对于“品质感、工业化、大制作”的强调,也体现出阿里影业面向中国电影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要回归到电影内容本身。”

“华语巨制”也意味着高风险和高投入以及对于内容敏锐的判断力。在过去几年中,行业在投入上变得更加谨慎,这也让不少制作方感到了资金压力。在“华语巨制巡礼”的现场,即使是最头部的电影创作者,也都谈到了这几年尝试大制作的组局困难。

在强调降本增效与投产比的市场时刻,阿里影业敢于强调“华语巨制”,已经能够促进优质的内容生产力在电影市场释放。正如李捷提到的,阿里影业一直饱含对华语电影的信心和使命感,并且有投入大制作的勇气和推进电影工业化的决心。

华语电影,现在正需要这样的决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影业

2.2k
  • 港股影视娱乐股震荡上升,星空华文涨超24%
  • 7月24日投资早报| 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华谊兄弟拟将东阳美拉70%股权转让给阿里影业,乐鑫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3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阿里影业“华语巨制”:探索尚未抵达的边界

如何让观众继续回归影院,是最近电影行业最重要的话题。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档,观影总人次仅有947.2万,不到去年的一半。2023年,国内人均观影频次上升到2.58次,但仍然低于2017-2019年的人均观影频次,分别为3.38、3.38和3.25。

观众还未完全回归,和视频内容碎片化、多元化带来的用户习惯改变有很大关系。在上影节的开幕论坛,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提到,如今观众的的价值主张和审美趋势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变化,但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2年到3年,“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电影制作方怎样在长周期中契合、关注短周期的用户需求变化。”

面对长短周期的供给矛盾,他认为需要生产具有抗周期性的电影:在品质上具有电影感,尤其是视听上的电影感、大制作、工业化,在题材与价值和个体命运和家国情怀相关,而不是架空虚构。

在6月17日,由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主办、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办的“华语巨制巡礼”中,发布了《异人之下》《逆行人生》《焚城》《镖人》《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7部电影。

面对短视频和流媒体的冲击,电影内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自己内容明晰的边界与突破性。在“华语巨制巡礼”的现场,可以明显感觉到7部华语电影体现出李捷所说的品质感、工业化和大制作等关键特质,也因此具备了更强的电影内容的界定感。

从类型来看,电影《异人之下》是稀缺的都市题材奇幻动作电影,《逆行人生》是现实主义题材,《焚城》是首部华语辐射灾难片,《镖人》是备受华语电影市场期待的硬派武侠,《东极岛》属于重工业战争片,电影《群星闪耀时》属于华语硬核科幻电影,《抓特务》则是年代片。

这些类型中,武侠片曾经代表着华语电影视听品质的极致,战争片和科幻片则在这几年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的成功,至于灾难片,则是华语电影仍然需要耕耘的领域。这基本上覆盖了华语电影想象力已经达到的极限和尚未抵达的方向,也能够最大程度唤起大众的观影兴趣。

除了电影感的搭建,能明显能感觉到,制作方希望能够实现类型的突破和创新。电影《异人之下》和《镖人》都改编自爆款国漫,源头上更贴近年轻人。《东极岛》则是实景海岛搭景拍摄、真海实拍,并且1:1还原里斯本丸号所有船体设计,在战争片的表现力上前所未有。

重工业之外,华语巨制更需要讲述“大时代”中的人文故事,才能和大众建立长久的心智连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与接近感。

现实题材影片《逆行人生》展示的是观众最熟悉的普通人。《抓特务》则是冯小刚时隔7年再度执导的年代片,展示的是大时代普通人的命运,也能够重塑观众的集体记忆。

而大制作的《东极岛》和《焚城》,科幻视角下的《群星闪耀时》,讲述的仍然是时代巨变中的人性与文明。

电影最大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仍然是在数小时的观影时间中为用户造梦。而“华语巨制巡礼”的这7部电影,一方面建构起宏大的世界观,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地进入属于国人的公共梦境,另一方面也让观众能够看见时代,看见自身的命运。

对于近期相对平淡的华语市场而言,这7部电影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振信心作用。在现场,几乎每部电影的发布和讲述,都能带来从业者的掌声和欢呼。而打动他们的,也正是片单所展示出的电影真正的内容价值。

“华语巨制”单元的推出,也让阿里影业站在新的起点上。

从十年前发布首份公告,更名成立“阿里影业”以来,阿里影业一直在多元化布局,探索出了一条“内容+科技”的公司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互联网宣发还是衍生品的开发,阿里影业都在不断帮助电影行业拓展边界,寻找更多的可能。

首先是从基础设施入手,利用淘票票、凤凰云智、灯塔专业版等互联网产品自下而上进入电影产业。之后则是不断推荐电影内容投制、宣发及IP衍生开发等多元化业务布局,成为中国电影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2018年11月,阿里影业加码内容,推出了“锦橙合制计划”,宣布以主投、主控、主宣发的方式,与头部行业合作伙伴在5年内推出20部优质合制电影。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劲发展,2023年底,阿里影业以“5年26部优秀、累计票房178亿影片”的成绩超额兑现承诺,也深度参与了这十年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如今新的十年周期开启,中国也处于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关键时刻。相比上一周期,随着互联网的内容发展与竞争愈发激烈,阿里影业的选择则是进一步加码内容,帮助电影行业重新确立边界。

十年磨一剑的阿里影业,也有更大的底气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去年,阿里影业再次升级“锦橙合制”计划的内容目标:未来5年,用合制的方式,共同推出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的30部优秀影片。这意味着在未来电影市场中,阿里影业将会继续全方位、多类型地参与行业发展。

此次锦橙合制计划特别内容单元“华语巨制巡礼”,对于“品质感、工业化、大制作”的强调,也体现出阿里影业面向中国电影的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要回归到电影内容本身。”

“华语巨制”也意味着高风险和高投入以及对于内容敏锐的判断力。在过去几年中,行业在投入上变得更加谨慎,这也让不少制作方感到了资金压力。在“华语巨制巡礼”的现场,即使是最头部的电影创作者,也都谈到了这几年尝试大制作的组局困难。

在强调降本增效与投产比的市场时刻,阿里影业敢于强调“华语巨制”,已经能够促进优质的内容生产力在电影市场释放。正如李捷提到的,阿里影业一直饱含对华语电影的信心和使命感,并且有投入大制作的勇气和推进电影工业化的决心。

华语电影,现在正需要这样的决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