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赛力斯惊现百亿抛售,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又陷舆论漩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赛力斯惊现百亿抛售,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又陷舆论漩涡

两年亏365亿。

文|达摩财经

6月25日午后,赛力斯(601127.SH)盘中跳水跌停,股价最终报收85.71元/股,最新市值近1300亿元。从成交量看,赛力斯今日成交量明显放大,近百亿元的成交金额也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对于赛力斯的股价表现,有市场传闻称,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为了应付赎回压力,被迫砍仓其重仓持有的赛力斯。不过,该传闻并未获得有关方面的证实。

今年以来,赛力斯的股价表现可圈可点。截至上周五,赛力斯今年累计涨幅超过35%,远优于同行业0.64%的涨幅表现。

刘格菘目前在管基金数量有6只,分别为广发科技先锋、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以及广发多元新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刘格菘在管6只基金全部重仓赛力斯,合计持股数量约3597.75万股,持股市值超30亿元。

广发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作为千亿新能源龙头赛力斯,突如其来的闪崩让不少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34只基金持有赛力斯股票,其中,广发基金以4176.54万股的持股数量排在首位。

除了刘格菘外,广发基金旗下陆志明、刘彬、姚曦等基金经理均持有赛力斯,涉及基金数量达到11只。

从近两年广发基金的操作策略上看,旗下基金经理偏爱抱团取暖,这也造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从广发基金整体持仓上看,截至一季度末,其持仓前十的股票中,多数为光伏、新能源行业。其中持有阳光电源的基金数量为63只,晶澳科技基金数量为35只,天合光能基金数量为28只。

从广发基金重仓的股票来看,光伏、新能源股票多数在2022年下半年开启大幅下跌趋势,这也造成广发基金2022年和2023年大幅亏损。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广发基金旗下所有基金亏损分别为815.3亿元和33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广发基金仅管理人报酬的支出就高达66.5亿元。

截至6月12日,广发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为2007.84亿元,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二。近一年内,广发基金混合型平均收益为-11.85%,低于同类平均的-11.51%以及沪深300的-10.02%。

收益率的不佳表现也导致广发基金混合型规模大幅下降,2021年末,广发基金混合型规模达到3574.25亿元峰值,现如今,其规模已缩水超过1500亿元。

刘格菘两年亏365亿

自2021年起,刘格菘就将其持股切换到新能源、光伏赛道,时至今日,其十大重仓股中仍有不少光伏板块的股票。也正是因为这些光伏股票的连连下挫,才使得今日的传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近日,刘格菘重仓股中的阳光电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持续下探,其中,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股价创出三年新低,晶科能源也在今年4月创出历史新低。

刘格菘有着十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曾先后于中邮基金、融通基金、广发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加入广发基金后刘格菘凭借其出色表现一度获得广发基金力推。

2019年,刘格菘凭借重仓科技股,踩中行业风口,其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和广发多元新兴股票收益率悉数翻倍,包揽当年基金收益排行榜前三,一时间风头无两。获得年度冠军后,广发基金趁热打铁扩大其管理规模。2019年末,刘格菘的管理规模仅为210亿元,仅半年后,其管理规模就突破800亿元大关,把明星经理效应发挥到极致。

之后,刘格菘持仓的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增加了医药、新能源、化工等板块大市值公司,但其管理基金收益率也有所下降。

2021年8月,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成立,高位重仓光伏、新能源板块。随着A股市场风格切换,波动加剧,其重仓股天合光能、长城汽车等在其接盘后都出现了“腰斩”。不仅如此,刘格菘还将其他基金分布调仓至这些重仓股,导致其管理基金在2022年和2023年全部亏损。

年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刘格菘在管的六只基金没有一只实现盈利,两年合计亏损超365亿元。其中,重仓光伏、新能源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仅这两只基金的亏损就超过166亿元。

今年以来,刘格菘在管基金的亏损局面仍未见好转。其管理的六只基金最多跌幅为14.58%,最小的跌幅也有3.82%,而今年以来沪深300则实现了1.33%的上涨。

拉长时间来看,刘格菘的基金近两年更是全部跌近50%,其中,广发创新升级更是跌幅达到54.02%,昔日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已黯然失色。

面对种种质疑,刘格菘也在季度报告中回应表示,基金持仓比例较重的光伏及产业链相关标的在年报中呈现出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同时行业终端也呈现回暖态势,因此对光伏产业链仍保持乐观态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赛力斯

5.3k
  • “千亿黑马”赛力斯豪掷150亿元买理财,今年以来以耗资近250亿投资收购
  • 赛力斯:拟使用不超15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赛力斯惊现百亿抛售,广发基金“顶流”刘格菘又陷舆论漩涡

两年亏365亿。

文|达摩财经

6月25日午后,赛力斯(601127.SH)盘中跳水跌停,股价最终报收85.71元/股,最新市值近1300亿元。从成交量看,赛力斯今日成交量明显放大,近百亿元的成交金额也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对于赛力斯的股价表现,有市场传闻称,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为了应付赎回压力,被迫砍仓其重仓持有的赛力斯。不过,该传闻并未获得有关方面的证实。

今年以来,赛力斯的股价表现可圈可点。截至上周五,赛力斯今年累计涨幅超过35%,远优于同行业0.64%的涨幅表现。

刘格菘目前在管基金数量有6只,分别为广发科技先锋、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广发小盘成长、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以及广发多元新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刘格菘在管6只基金全部重仓赛力斯,合计持股数量约3597.75万股,持股市值超30亿元。

广发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作为千亿新能源龙头赛力斯,突如其来的闪崩让不少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34只基金持有赛力斯股票,其中,广发基金以4176.54万股的持股数量排在首位。

除了刘格菘外,广发基金旗下陆志明、刘彬、姚曦等基金经理均持有赛力斯,涉及基金数量达到11只。

从近两年广发基金的操作策略上看,旗下基金经理偏爱抱团取暖,这也造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从广发基金整体持仓上看,截至一季度末,其持仓前十的股票中,多数为光伏、新能源行业。其中持有阳光电源的基金数量为63只,晶澳科技基金数量为35只,天合光能基金数量为28只。

从广发基金重仓的股票来看,光伏、新能源股票多数在2022年下半年开启大幅下跌趋势,这也造成广发基金2022年和2023年大幅亏损。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广发基金旗下所有基金亏损分别为815.3亿元和33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广发基金仅管理人报酬的支出就高达66.5亿元。

截至6月12日,广发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为2007.84亿元,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二。近一年内,广发基金混合型平均收益为-11.85%,低于同类平均的-11.51%以及沪深300的-10.02%。

收益率的不佳表现也导致广发基金混合型规模大幅下降,2021年末,广发基金混合型规模达到3574.25亿元峰值,现如今,其规模已缩水超过1500亿元。

刘格菘两年亏365亿

自2021年起,刘格菘就将其持股切换到新能源、光伏赛道,时至今日,其十大重仓股中仍有不少光伏板块的股票。也正是因为这些光伏股票的连连下挫,才使得今日的传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近日,刘格菘重仓股中的阳光电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持续下探,其中,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股价创出三年新低,晶科能源也在今年4月创出历史新低。

刘格菘有着十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曾先后于中邮基金、融通基金、广发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加入广发基金后刘格菘凭借其出色表现一度获得广发基金力推。

2019年,刘格菘凭借重仓科技股,踩中行业风口,其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和广发多元新兴股票收益率悉数翻倍,包揽当年基金收益排行榜前三,一时间风头无两。获得年度冠军后,广发基金趁热打铁扩大其管理规模。2019年末,刘格菘的管理规模仅为210亿元,仅半年后,其管理规模就突破800亿元大关,把明星经理效应发挥到极致。

之后,刘格菘持仓的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增加了医药、新能源、化工等板块大市值公司,但其管理基金收益率也有所下降。

2021年8月,刘格菘管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成立,高位重仓光伏、新能源板块。随着A股市场风格切换,波动加剧,其重仓股天合光能、长城汽车等在其接盘后都出现了“腰斩”。不仅如此,刘格菘还将其他基金分布调仓至这些重仓股,导致其管理基金在2022年和2023年全部亏损。

年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刘格菘在管的六只基金没有一只实现盈利,两年合计亏损超365亿元。其中,重仓光伏、新能源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仅这两只基金的亏损就超过166亿元。

今年以来,刘格菘在管基金的亏损局面仍未见好转。其管理的六只基金最多跌幅为14.58%,最小的跌幅也有3.82%,而今年以来沪深300则实现了1.33%的上涨。

拉长时间来看,刘格菘的基金近两年更是全部跌近50%,其中,广发创新升级更是跌幅达到54.02%,昔日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已黯然失色。

面对种种质疑,刘格菘也在季度报告中回应表示,基金持仓比例较重的光伏及产业链相关标的在年报中呈现出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同时行业终端也呈现回暖态势,因此对光伏产业链仍保持乐观态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