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突然撤回,中顺新科的IPO问题有多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突然撤回,中顺新科的IPO问题有多少?

毛利率波动较大,研发投入不足。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翠鸟资本

又有拟冲刺沪主板IPO的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显示,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顺新科”)撤回IPO申请,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中顺新科于2023年6月29日申请主板IPO,一轮问询都未挂网便撤回了IPO申请。中顺新科这是闹哪样?此外,前段时间公司IPO就因财务数据更新中止了上市进程,并暴露出多个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实控人持股近9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顺新科于2014年11月4日由陈振兴和陈攀父子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和配套服务商,主营业务为双氧水工作液组分和各种规格双氧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中顺新科的股东结构比较复杂,陈兴和陈攀父子合计持有公司近九成股份,此外,父子俩通过中顺咨询和其他关联公司间接持股,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拟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在过往并非罕见事件。而现如今,随着IPO持续收紧,强监管信号越加明确,这是不是导致的中顺新科突然撤回IPO申请的“一道槛”?

上市前突击分红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顺新科计划募集资金8.78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此次IPO前夕,公司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其中九成以上落入实控人父子的口袋。

随着IPO上报临近,与不少IPO企业一样,中顺新科加快了套现步伐,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并决议进行分红,控股股东从企业拿走了大部分现金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2年6月,中顺新科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企业2021年全年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0元(含税),总计分配1320万元。

紧接着不到半年,2022年11月10日,中顺新科又举行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2022年1月—8月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截至2022年8月31日公司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部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50元(含税),总计分红3000万元。

以当年1—8月为分红期限,在财务操作上很罕见,如此急迫目的是什么当然不言而喻。经过这两次实施完毕的股利派送方案,中顺新科一共分红4320万元。

中顺新科2020-2022年营业收入2.568亿元、4.08亿元、6.19亿元,2020-2022年各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2.4亿元、4.79亿元、5.97亿元。从营收额来看,中顺新科是一家体量较小的中小企业,而募资总额达到8.78亿元,远超营业收入及资产规模,明显是超标、高溢价。

整体看,这一系列数据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的质疑。实控人父子在IPO前夕的高额现金分红,与公司现阶段需募资补充流动资金的行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190家IPO企业终止上市进程,其中超过20家企业的分红行为成为监管问询的重点,而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企业更是达到了8家,占终止上市总家数的4%。

新“国九条”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因此,此次中顺新科主动撤回IPO申请是否也是与此相关?

毛利率波动较大,研发投入不足

尽管中顺新科及其保荐人成功向上交所撤回IPO申请,但多项财务指标暴露出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首先,中顺新科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增幅较大,尤其是同比均值波动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公司在应对下游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作为一家化工企业,科技创新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顺新科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缺乏明显的技术依赖。

2020-2022年中顺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29万元、1595万元和2264万元,虽然公司投入金额逐年增加,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4.4%、3.9%和3.66%。对比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其分别为3.64%、3.59%和4.02%,其中,在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开始跑输同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也较低,2022年研发人员的年薪仅为7.2万元,每月不足6000元。

同样,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受到质疑。截止2022年,公司拥有各项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仅6项,并且在过去10年间仅有两项新发明专利。

产能过剩

据了解,中顺新科此次IPO计划募集的8.8亿元中,除了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资金均用于扩大产能。

但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应对接下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风险?

截止2022年,中顺新科的2-乙基蒽醌和磷酸三辛酯的产能利用率均已接近或超过100%,公司计划再新增3000吨/年的2-乙基蒽醌产能,使总产能达到5000吨,位居行业前三。

当前国内2-乙基蒽醌价格已攀升至历史新高点,难以再上行,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中顺新科业绩增速或因此放慢。

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双氧水工作液市场领域扩产加快,许多企业如恒光股份、怡达股份等纷纷布局抢占市场,本身容量不大的行业细分市场,一下子产能陡增,竞争愈演愈烈,市场逐渐呈现饱和之势。

显然,未来市场将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风险。届时,中顺新科将如何应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突然撤回,中顺新科的IPO问题有多少?

毛利率波动较大,研发投入不足。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翠鸟资本

又有拟冲刺沪主板IPO的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显示,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顺新科”)撤回IPO申请,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中顺新科于2023年6月29日申请主板IPO,一轮问询都未挂网便撤回了IPO申请。中顺新科这是闹哪样?此外,前段时间公司IPO就因财务数据更新中止了上市进程,并暴露出多个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实控人持股近9成

公开资料显示,中顺新科于2014年11月4日由陈振兴和陈攀父子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综合型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和配套服务商,主营业务为双氧水工作液组分和各种规格双氧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中顺新科的股东结构比较复杂,陈兴和陈攀父子合计持有公司近九成股份,此外,父子俩通过中顺咨询和其他关联公司间接持股,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拟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在过往并非罕见事件。而现如今,随着IPO持续收紧,强监管信号越加明确,这是不是导致的中顺新科突然撤回IPO申请的“一道槛”?

上市前突击分红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顺新科计划募集资金8.78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此次IPO前夕,公司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其中九成以上落入实控人父子的口袋。

随着IPO上报临近,与不少IPO企业一样,中顺新科加快了套现步伐,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并决议进行分红,控股股东从企业拿走了大部分现金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2年6月,中顺新科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企业2021年全年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0元(含税),总计分配1320万元。

紧接着不到半年,2022年11月10日,中顺新科又举行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2022年1月—8月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以截至2022年8月31日公司总股本1.2亿股为基数,向全部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50元(含税),总计分红3000万元。

以当年1—8月为分红期限,在财务操作上很罕见,如此急迫目的是什么当然不言而喻。经过这两次实施完毕的股利派送方案,中顺新科一共分红4320万元。

中顺新科2020-2022年营业收入2.568亿元、4.08亿元、6.19亿元,2020-2022年各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2.4亿元、4.79亿元、5.97亿元。从营收额来看,中顺新科是一家体量较小的中小企业,而募资总额达到8.78亿元,远超营业收入及资产规模,明显是超标、高溢价。

整体看,这一系列数据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的质疑。实控人父子在IPO前夕的高额现金分红,与公司现阶段需募资补充流动资金的行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190家IPO企业终止上市进程,其中超过20家企业的分红行为成为监管问询的重点,而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行为的企业更是达到了8家,占终止上市总家数的4%。

新“国九条”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因此,此次中顺新科主动撤回IPO申请是否也是与此相关?

毛利率波动较大,研发投入不足

尽管中顺新科及其保荐人成功向上交所撤回IPO申请,但多项财务指标暴露出令人担忧的上市问题。

首先,中顺新科的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中表现出增幅较大,尤其是同比均值波动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公司在应对下游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作为一家化工企业,科技创新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顺新科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缺乏明显的技术依赖。

2020-2022年中顺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29万元、1595万元和2264万元,虽然公司投入金额逐年增加,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4.4%、3.9%和3.66%。对比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其分别为3.64%、3.59%和4.02%,其中,在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开始跑输同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也较低,2022年研发人员的年薪仅为7.2万元,每月不足6000元。

同样,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受到质疑。截止2022年,公司拥有各项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仅6项,并且在过去10年间仅有两项新发明专利。

产能过剩

据了解,中顺新科此次IPO计划募集的8.8亿元中,除了1.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资金均用于扩大产能。

但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应对接下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风险?

截止2022年,中顺新科的2-乙基蒽醌和磷酸三辛酯的产能利用率均已接近或超过100%,公司计划再新增3000吨/年的2-乙基蒽醌产能,使总产能达到5000吨,位居行业前三。

当前国内2-乙基蒽醌价格已攀升至历史新高点,难以再上行,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中顺新科业绩增速或因此放慢。

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双氧水工作液市场领域扩产加快,许多企业如恒光股份、怡达股份等纷纷布局抢占市场,本身容量不大的行业细分市场,一下子产能陡增,竞争愈演愈烈,市场逐渐呈现饱和之势。

显然,未来市场将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风险。届时,中顺新科将如何应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