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安徽省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铜陵市作为一个工矿城市是如何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天罗地网”——全方位护地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耕地保护应该要从耕地数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全面一体化进行保护。铜陵市根据自身土地情况打造了“智联耕保+X”自然资源和林业综合监管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了“耕地、林地、矿地、湿地、保护地”五地联治。
目前,铜陵市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已上线试运行,充分共享高位智能摄像头118余路,建立了“天上看、空中探、地上查、网上报”立体式自然资源“天巡地查”多场景应用监管系统。“天上看”是借助卫星遥感;“空中探”是利用铁塔高空探头进行实时监管;“地上查”是设置“人防”多长合一巡查机制;“网上报”是对监测发现的预警线索通过手机 APP 实时上报,全面编织起自然资源保护的“天罗地网”。
“工业上楼”——高效率用地
“工业上楼”是在高密度园区的高层建筑中进行生 产、研发、设计、办公的新型工业载体发展模式。对于铜陵市这种土地资源有限、开发强度已经很高的区域来说,“工业上楼”成为突破载体资源限制的一个重要途径。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应对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的难题,依托园区高端薄膜电容器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持续提升亩均效益。
铜陵市将盘活闲置土地资产和“工业上楼”两手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产业链协同问题。
“旧区新貌”——改造老矿区
在新建成的安置小区里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的绿化覆盖率高,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如果不提前说,没人会想到这里是一个有着六十多年采矿历史的老矿区。铜陵市积极实施避险安置、老旧小区改造、 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项目,已经实现了“城市生态绿核”和“矿区发展动力空间”拓展的双提升。铜陵市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模式,多措并举推动老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正在让老矿区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征程!
铜陵市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侧目,同时,其本身就具有的绿色生态资源更是保护得很好。
郊区的大通古镇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铜官区的西湖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景区、义安区的永泉小镇更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为一体的官方认证的特色小镇。尤其是永泉小镇的江南民宿、江南味道以及优质温泉,为铜陵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陵市这些年在利用自身矿产资源获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保护环境。铜陵真正做到了“用活每一寸土地”,也为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更多的铜陵经验、铜陵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