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挣脱羁绊,通信业20年完成“四级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挣脱羁绊,通信业20年完成“四级跳”

小灵通“大闹天宫”、三网融合、TD风雨、5G竞合。

文|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编辑|钱立富 孙妍

编者按

看懂这个时代,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作为产业发展、时代变迁的瞭望者、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努力用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去诠释这个世界,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传递给他人,从而在碰撞和融合中把握时代的脉搏。

2004年3月11日,《IT时报》创刊,当期报纸头版上刊登着一张醒目的照片,技术人员在浦东陆家嘴一处楼顶安装小灵通基站天线,背后不远处则是金茂大厦、东方明珠。这是上海市区第一个小灵通基站,由此,小灵通攻克了全国范围内的最后“禁区”——上海市区,即将走向最辉煌的时刻。

如今,小灵通早已不见身影。沉舟侧畔千帆过,20年来国内信息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变,移动通信和固网通信皆完成了“四级跳”,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固网通信从VDSL、EPON/GPON、10G PON再到如今的50G PON,万兆光网时代正在开启。

但前行的过程中,有风雨相伴,博弈不断、争议不绝。小灵通和国产3G标准TD-SCDMA都遭遇极大争议,还有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各种博弈,比如三网融合、固网牌照等等。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尤其是进入“双千兆”(5G和千兆光网)时代后,我国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业务融合应用蓬勃发展,在快速前行的过程中,矛盾、羁绊少了许多。

固移之争,小灵通“大闹天宫”

2023年电视剧《狂飙》的爆红,让几乎被人遗忘的小灵通再度火了起来。

20多年前的国内通信市场,运营商们“术业有专攻”,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从事固网业务经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当时2G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固网语音业务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压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技术被引入国内,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

但从小灵通在国内“出生”那天开始,就伴随着巨大争议。一方面是在技术层面,因为信号不佳、无法全国漫游,小灵通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是在政策层面,对手认为小灵通属移动通信技术,属“违规业务”。

2000年左右,主管部门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小灵通终于名分确定,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开来。

即使如此,博弈始终存在。比如在业务开展区域上,小灵通先是被限制在农村和在二、三线城市放号商用,后来才被允许进入一线大城市,上海是最晚进入的,2003年在郊区推广,2004年才进入市区。又如在互联互通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灵通与手机之间不能互发短信。2004年,《IT时报》发文《手机小灵通短信互通为何这么难》,当时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技术上不存在难题,关键是利益作梗”。

但是,小灵通还是火了起来,主要原因在于“便宜”。当时小灵通单项收费,资费在0.2元/分钟左右,对比之下,手机通信双向收费,通话资费更是贵了好几倍。2006年时,小灵通走向巅峰。这狠狠刺激了移动运营商,纷纷降低资费。而在丧失低价优势后,信号差的劣势凸显出来,小灵通走向衰落。

这场早期的博弈,在国内通信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当时有力推动了手机资费下调。

电广博弈,IPTV冲破三网融合藩篱

就在小灵通在上海快速发展之时,另一项新业务也在上海崭露头角,这就是三网融合标志性产物——IPTV。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提出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2005年3月,百视通获得第一张IPTV全国运营牌照,并于上海电信合作在部分区域开始试点,次年上海IPTV在全市商用。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作为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合作产物的IPTV发展并不顺利。如2005年12月,泉州广电叫停了百视通和中国电信在当地开展的IPTV业务,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叫停是因为利益博弈,地方广电认为IPTV不利于自身数字电视等业务发展。

2015年9月,改变发生。业界著名的65号文,也就是《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发布,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各地方政府随即发布三网融合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将IPTV当作重头戏。从此时开始,国内IPTV发展进入快车道。

如今,IPTV用户规模已经成为家庭用户最主流的收视渠道。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为2.02亿户,而IPTV用户约4亿户。

广电进入电信领域则取得更大进展。多年前,电信已向广电开放了基于固话的几乎全部相关业务。5G时代到来后,广电进入了移动通信领域,2023年末中国广电5G用户数量已超2300万。

TD风雨,波折中逐渐掌握发展主动权

翻开2004年时的《IT时报》,很多报道都与3G有关,当时不少人士预测,我国3G牌照会在2005年、2006年发放。

不过这些预测没有变成现实,因为直到2009年,我国才发放3G牌照,这比国外晚了整整十年。之所以会晚,是为等待国产3G标准TD-SCDMA的成熟。

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正式批准3G标准的建议,中国提出的TD-SCDMA与欧洲WCDMA和美国CDMA2000并列成为3G三大主流标准。但成为国际标准只是开始,最终仍要看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在这方面,TD-SCDMA处于劣势,外界有着不小的质疑声。

2008年,国内电信行业进行了大重组,首次形成了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那么,谁来承接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呢?一时间,又成为产业博弈的焦点。2009年1月,谜底揭晓。工信部发放了3张3G牌照,TD-SCDMA“花落”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身上。

手握TD-SCDMA的中国移动在3G时代遭遇极大压力,在3G刚开始商用的2009年,其在国内移动用户市场上的份额占比为72%,而到4G发牌的2013年,下降至62%左右。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移动极力推动TD-LTE 4G的到来,希望尽早跨过3G阶段,度过这段“尴尬时期”。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牌照。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也就是说,我国3G商用周期只有短短五年,这也引起外界对我国3G,尤其是TD-SCDMA投资巨亏的质疑。

在TD-LTE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的中国移动在牌照到手之后立即全力出击,利用时间窗口抢先奔跑。半年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才获得自己想要的LTE FDD牌照,时任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当时说了句很有含义和诗意的话,“这个春天来得太迟,但是依然可以百花盛开。”

但不管怎样,3G、4G时代的磨砺,为我国在5G时代领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5G竞合,羁绊少了合作多了

5G时代来临后,虽然行业内竞争依然激烈,但是合作成为主旋律,共建共享、异网漫游等措施相继实施。

2019年9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宣布开展5G共建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此举非常有难度,《IT时报》在《电信联通接连完成“不可能的挑战”》一文中,详解了双方从推动NSA(非独立组网)共享及向SA(独立组网)共享平滑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同时,此举也非常有成效,双方至今累计节约投资超3400亿元,年节约运营成本超390亿元。

2021年初,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也“走”到一起,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以及网络维护合作等。由此,国内四家运营商形成了“2+2”的共建共享局面。

相比共建共享,异网漫游的覆盖面更广,这不仅是两家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而是四家。今年5·17,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

实际上,在我国4G发牌的2013年,异网漫游呼声就已传出,但在整个4G时代,异网漫游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一直到5G“下半场”,异网漫游终成现实。如此一来,偏远地区“一网托底”有了实施的基础,四家运营商在偏远地区可“分片包干”,从而能大大加快5G网络在偏远地区的覆盖速度,而且降低投资成本。

经过3G时代围绕TD-SCDMA而产生的诸多博弈,经过4G时代FDD和TDD牌照发放的“时间差”,5G时代羁绊似乎少了许多,“竞合”之中“合”更重,推动中国信息通信业走向更高发展水平。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挣脱羁绊,通信业20年完成“四级跳”

小灵通“大闹天宫”、三网融合、TD风雨、5G竞合。

文|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编辑|钱立富 孙妍

编者按

看懂这个时代,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作为产业发展、时代变迁的瞭望者、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努力用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去诠释这个世界,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传递给他人,从而在碰撞和融合中把握时代的脉搏。

2004年3月11日,《IT时报》创刊,当期报纸头版上刊登着一张醒目的照片,技术人员在浦东陆家嘴一处楼顶安装小灵通基站天线,背后不远处则是金茂大厦、东方明珠。这是上海市区第一个小灵通基站,由此,小灵通攻克了全国范围内的最后“禁区”——上海市区,即将走向最辉煌的时刻。

如今,小灵通早已不见身影。沉舟侧畔千帆过,20年来国内信息通信行业发生了巨变,移动通信和固网通信皆完成了“四级跳”,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固网通信从VDSL、EPON/GPON、10G PON再到如今的50G PON,万兆光网时代正在开启。

但前行的过程中,有风雨相伴,博弈不断、争议不绝。小灵通和国产3G标准TD-SCDMA都遭遇极大争议,还有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各种博弈,比如三网融合、固网牌照等等。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尤其是进入“双千兆”(5G和千兆光网)时代后,我国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业务融合应用蓬勃发展,在快速前行的过程中,矛盾、羁绊少了许多。

固移之争,小灵通“大闹天宫”

2023年电视剧《狂飙》的爆红,让几乎被人遗忘的小灵通再度火了起来。

20多年前的国内通信市场,运营商们“术业有专攻”,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从事固网业务经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当时2G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固网语音业务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压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灵通技术被引入国内,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

但从小灵通在国内“出生”那天开始,就伴随着巨大争议。一方面是在技术层面,因为信号不佳、无法全国漫游,小灵通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是在政策层面,对手认为小灵通属移动通信技术,属“违规业务”。

2000年左右,主管部门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小灵通终于名分确定,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开来。

即使如此,博弈始终存在。比如在业务开展区域上,小灵通先是被限制在农村和在二、三线城市放号商用,后来才被允许进入一线大城市,上海是最晚进入的,2003年在郊区推广,2004年才进入市区。又如在互联互通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灵通与手机之间不能互发短信。2004年,《IT时报》发文《手机小灵通短信互通为何这么难》,当时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技术上不存在难题,关键是利益作梗”。

但是,小灵通还是火了起来,主要原因在于“便宜”。当时小灵通单项收费,资费在0.2元/分钟左右,对比之下,手机通信双向收费,通话资费更是贵了好几倍。2006年时,小灵通走向巅峰。这狠狠刺激了移动运营商,纷纷降低资费。而在丧失低价优势后,信号差的劣势凸显出来,小灵通走向衰落。

这场早期的博弈,在国内通信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当时有力推动了手机资费下调。

电广博弈,IPTV冲破三网融合藩篱

就在小灵通在上海快速发展之时,另一项新业务也在上海崭露头角,这就是三网融合标志性产物——IPTV。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提出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2005年3月,百视通获得第一张IPTV全国运营牌照,并于上海电信合作在部分区域开始试点,次年上海IPTV在全市商用。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作为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合作产物的IPTV发展并不顺利。如2005年12月,泉州广电叫停了百视通和中国电信在当地开展的IPTV业务,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事件发生。叫停是因为利益博弈,地方广电认为IPTV不利于自身数字电视等业务发展。

2015年9月,改变发生。业界著名的65号文,也就是《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发布,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各地方政府随即发布三网融合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将IPTV当作重头戏。从此时开始,国内IPTV发展进入快车道。

如今,IPTV用户规模已经成为家庭用户最主流的收视渠道。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为2.02亿户,而IPTV用户约4亿户。

广电进入电信领域则取得更大进展。多年前,电信已向广电开放了基于固话的几乎全部相关业务。5G时代到来后,广电进入了移动通信领域,2023年末中国广电5G用户数量已超2300万。

TD风雨,波折中逐渐掌握发展主动权

翻开2004年时的《IT时报》,很多报道都与3G有关,当时不少人士预测,我国3G牌照会在2005年、2006年发放。

不过这些预测没有变成现实,因为直到2009年,我国才发放3G牌照,这比国外晚了整整十年。之所以会晚,是为等待国产3G标准TD-SCDMA的成熟。

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正式批准3G标准的建议,中国提出的TD-SCDMA与欧洲WCDMA和美国CDMA2000并列成为3G三大主流标准。但成为国际标准只是开始,最终仍要看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在这方面,TD-SCDMA处于劣势,外界有着不小的质疑声。

2008年,国内电信行业进行了大重组,首次形成了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那么,谁来承接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呢?一时间,又成为产业博弈的焦点。2009年1月,谜底揭晓。工信部发放了3张3G牌照,TD-SCDMA“花落”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身上。

手握TD-SCDMA的中国移动在3G时代遭遇极大压力,在3G刚开始商用的2009年,其在国内移动用户市场上的份额占比为72%,而到4G发牌的2013年,下降至62%左右。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移动极力推动TD-LTE 4G的到来,希望尽早跨过3G阶段,度过这段“尴尬时期”。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牌照。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也就是说,我国3G商用周期只有短短五年,这也引起外界对我国3G,尤其是TD-SCDMA投资巨亏的质疑。

在TD-LTE方面拥有先天优势的中国移动在牌照到手之后立即全力出击,利用时间窗口抢先奔跑。半年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才获得自己想要的LTE FDD牌照,时任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当时说了句很有含义和诗意的话,“这个春天来得太迟,但是依然可以百花盛开。”

但不管怎样,3G、4G时代的磨砺,为我国在5G时代领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5G竞合,羁绊少了合作多了

5G时代来临后,虽然行业内竞争依然激烈,但是合作成为主旋律,共建共享、异网漫游等措施相继实施。

2019年9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宣布开展5G共建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此举非常有难度,《IT时报》在《电信联通接连完成“不可能的挑战”》一文中,详解了双方从推动NSA(非独立组网)共享及向SA(独立组网)共享平滑演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同时,此举也非常有成效,双方至今累计节约投资超3400亿元,年节约运营成本超390亿元。

2021年初,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也“走”到一起,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以及网络维护合作等。由此,国内四家运营商形成了“2+2”的共建共享局面。

相比共建共享,异网漫游的覆盖面更广,这不仅是两家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而是四家。今年5·17,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

实际上,在我国4G发牌的2013年,异网漫游呼声就已传出,但在整个4G时代,异网漫游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一直到5G“下半场”,异网漫游终成现实。如此一来,偏远地区“一网托底”有了实施的基础,四家运营商在偏远地区可“分片包干”,从而能大大加快5G网络在偏远地区的覆盖速度,而且降低投资成本。

经过3G时代围绕TD-SCDMA而产生的诸多博弈,经过4G时代FDD和TDD牌照发放的“时间差”,5G时代羁绊似乎少了许多,“竞合”之中“合”更重,推动中国信息通信业走向更高发展水平。

排版/ 季嘉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