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京深沪领跑研发,重庆利润增幅显著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京深沪领跑研发,重庆利润增幅显著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㉒

京沪深上市公司亏损家数占比较高,但研发投入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归母净利润方面,重庆增幅显著,而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王玉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属性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哪些细分产业被重点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谁的财务表现最佳?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贡献最大?哪些行业在拖后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增长快?哪些行业在放缓?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上海净利润增速最高,广东研发费用居首|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各地的哪些产业表现强劲?|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冰火两重天”|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解析31省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北京和广东领跑,湖北和安徽表现亮眼|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并在第十三及十四篇进一步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第十五篇至第二十一篇,界面智库从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从整体及行业角度全面展示各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对整体上市公司以及“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专题分析。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二十二篇中,界面智库将从各地级行政区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全面展示各城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文中的同比指标均根据以2023年末满足筛选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基准的可比口径数据计算。

界面智库发现,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在总资产、总收入、归母净利润、亏损情况以及研发费用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而言,全国总资产稳步增长,北京、杭州等城市增速超过10%,武汉、郑州、广州、天津等城市增速较低;总收入虽整体增长稳健,但头部城市增速各异,广州、合肥增速领先,天津、厦门显著负增长;归母净利润方面,重庆增幅显著,而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亏损情况方面,全国亏损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提升,北京、上海、深圳亏损家数占比居前,而海口虽亏损家数少但占比高达48%居首。杭州、广州、苏州等城市亏损家数相对较少;研发费用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研发投入位居前三。杭州、苏州在研发费用占比上表现突出,惠州、宁德、珠海、保定占比总收入均超4%。深圳、天津等城市研发投入占比增加,而济南、潍坊等城市占比回落。

一、上市公司总资产:北京、杭州和宁波等多城增速超10%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达到4777866亿元,实现了8.6%的同比增长。前30城总资产达到4474013亿元,占比全国93.6%,同比增长8.8%。

在头部城市中,北京以2671531亿元的总资产遥遥领先,同比增长率高达10.7%。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486576亿元,同比增长4.0%,稳居全国第二。深圳以446379亿元的总资产位列第三,同比增速为5.0%。

在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杭州、福州、南京等城市也表现出色。杭州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11090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4%。福州和南京的总资产也分别实现了9.3%和9.9%的同比增长。

从增速方面来看,排名前30城市中有多座城市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合肥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高达14.0%,济南、苏州、无锡、厦门、宁波以及成都也分别实现了13.4%、13.1%、12.6%、12.2%、11.9%以及11.9%的同比增长。

然而,也有部分城市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速相对较低。例如,武汉、郑州、广州、天津等城市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9%、2.6%、2.3%以及1.9%。

剔除金融行业后,中国各城市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上海、深圳依旧稳坐前三,但福州从第5位下降到第22位,南京由第6位降至第8位,郑州从第14位滑落至第23位。与此同时,广州、苏州、厦门等城市在非金融领域的总资产规模得以凸显,排名分别提升至第5位、第7位和第9位。

二、上市公司总收入:广州、合肥增速领先,天津、厦门显著负增长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总收入达到859355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整体市场的稳健态势。其中,前30城市的上市公司总收入占据全国总量的83.2%,合计达到714685亿元,同比增长0.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依旧占据前五的位置,但增速表现各异。北京上市公司总收入达到311776亿元,尽管同比微降0.2%,但总量依然领先。上海紧随其后,总收入86885亿元,同比增长1.9%。深圳和杭州的上市公司总收入分别为78712亿元和3780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9%和3.9%。广州上市公司复苏加速,总收入达到2001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5.2%。

在前30强城市中,除了天津和厦门出现显著跌幅外,其余城市均呈现为增长或微跌。其中,天津上市公司总收入同比大幅下跌17.3%,总收入降至9470亿元,排名大幅下降。厦门上市公司总收入也同比下跌10.0%,降至20908亿元。

其余城市中,合肥、嘉兴和常州等地上市公司总收入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均超过10%,显示出这些城市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其中,合肥的增速最为显著,达到14.7%,成为前30强城市中增速第二快的城市。

三、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重庆增幅显著,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

2023年中国各城市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达到5762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前30城市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合计5034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总量的87.4%,利润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显示出头部城市在盈利能力方面的集中效应。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杭州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分居一、三、四位,且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北京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达到26675亿元,同比增长11.3%。上海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3937亿元,同比增长10.8%,紧随其后。杭州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2303亿元,同比增长16.9%。

在头部前30城市中,深圳、福州、宁波、成都、西安、无锡等地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深圳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9%,虽然总量依然可观排在全部城市第二位,但增速有所回落。福州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2%,降幅较大。成都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7%,而天津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8.5%,降至566亿元。

在其他城市中,遵义、合肥、宁德、青岛、重庆、烟台、济南、宜宾等地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其中,遵义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为前十城中增速最高的城市。重庆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数据最为突出,同比增速高达65.8%,达到345亿元。

四、上市公司亏损情况:京沪深亏损占比较高,海口居首

全国范围内,上市公司亏损家数总计达到1619家,占比上市公司总数量的25.1%,较2022年略有上升,表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上市公司亏损家数及占比均位居前列。北京共有231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比高达33.3%,较2022年略有下降。上海和深圳的亏损家数分别为167家和166家,占比分别为27.3%和30.5%。

在前30城市中,杭州、广州、苏州等城市亏损家数相对较少,但占比依然不低。杭州的亏损家数为66家,占比23.2%。广州和苏州的亏损家数分别为61家和57家,占比分别为27.1%和23.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虽然亏损家数不多,但占比却相对较高。例如,海口的亏损家数虽然只有12家,但占比高达48%,位居前30城市之首。同样,福州、珠海和昆明的亏损公司占比也分别达到36.7%、35.4%和34.3%。

此外,除去上述亏损公司占比较高的城市,部分城市如东莞、南京、台州、宁波的亏损家数占比增长亦较快。同时一些城市如乌鲁木齐、广州、武汉的亏损家数占比收窄,呈现积极的改善趋势。

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苏州、惠州、宁德、珠海及保定占总收入比重较高

从全国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计达到20298亿元,较2022年稳步增长。同时,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4%,较2022年的2.2%有所提升。2023年前30城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计达到17325亿元,占比总收入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最为庞大,总计达到6150亿元。深圳紧随其后,研发费用达到2607亿元,占比总收入更是高达3.3%。上海则以2127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三,占比总收入为2.4%。

在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上,杭州、苏州等城市表现突出。杭州上市公司以1426亿元的研发费用和3.8%的占比总收入位列第四。苏州上市公司则以4.4%的占比总收入位列前十城市之首。前30城市中,惠州、宁德、珠海、保定的发费用占比总收入均达到4%。

从占比变动情况看,部分城市如深圳、天津、长沙、保定及重庆的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增长均超过0.2个百分点。而一些城市如济南、潍坊、广州的研发投入节奏有所放缓,占比回落超过0.2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京深沪领跑研发,重庆利润增幅显著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㉒

京沪深上市公司亏损家数占比较高,但研发投入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归母净利润方面,重庆增幅显著,而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王玉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属性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哪些细分产业被重点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谁的财务表现最佳?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贡献最大?哪些行业在拖后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增长快?哪些行业在放缓?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上海净利润增速最高,广东研发费用居首|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各地的哪些产业表现强劲?|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冰火两重天”|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解析31省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北京和广东领跑,湖北和安徽表现亮眼|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并在第十三及十四篇进一步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第十五篇至第二十一篇,界面智库从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从整体及行业角度全面展示各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对整体上市公司以及“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专题分析。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二十二篇中,界面智库将从各地级行政区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全面展示各城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文中的同比指标均根据以2023年末满足筛选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基准的可比口径数据计算。

界面智库发现,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在总资产、总收入、归母净利润、亏损情况以及研发费用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而言,全国总资产稳步增长,北京、杭州等城市增速超过10%,武汉、郑州、广州、天津等城市增速较低;总收入虽整体增长稳健,但头部城市增速各异,广州、合肥增速领先,天津、厦门显著负增长;归母净利润方面,重庆增幅显著,而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亏损情况方面,全国亏损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提升,北京、上海、深圳亏损家数占比居前,而海口虽亏损家数少但占比高达48%居首。杭州、广州、苏州等城市亏损家数相对较少;研发费用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研发投入位居前三。杭州、苏州在研发费用占比上表现突出,惠州、宁德、珠海、保定占比总收入均超4%。深圳、天津等城市研发投入占比增加,而济南、潍坊等城市占比回落。

一、上市公司总资产:北京、杭州和宁波等多城增速超10%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达到4777866亿元,实现了8.6%的同比增长。前30城总资产达到4474013亿元,占比全国93.6%,同比增长8.8%。

在头部城市中,北京以2671531亿元的总资产遥遥领先,同比增长率高达10.7%。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486576亿元,同比增长4.0%,稳居全国第二。深圳以446379亿元的总资产位列第三,同比增速为5.0%。

在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杭州、福州、南京等城市也表现出色。杭州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11090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4%。福州和南京的总资产也分别实现了9.3%和9.9%的同比增长。

从增速方面来看,排名前30城市中有多座城市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合肥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高达14.0%,济南、苏州、无锡、厦门、宁波以及成都也分别实现了13.4%、13.1%、12.6%、12.2%、11.9%以及11.9%的同比增长。

然而,也有部分城市的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速相对较低。例如,武汉、郑州、广州、天津等城市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9%、2.6%、2.3%以及1.9%。

剔除金融行业后,中国各城市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上海、深圳依旧稳坐前三,但福州从第5位下降到第22位,南京由第6位降至第8位,郑州从第14位滑落至第23位。与此同时,广州、苏州、厦门等城市在非金融领域的总资产规模得以凸显,排名分别提升至第5位、第7位和第9位。

二、上市公司总收入:广州、合肥增速领先,天津、厦门显著负增长

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总收入达到859355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整体市场的稳健态势。其中,前30城市的上市公司总收入占据全国总量的83.2%,合计达到714685亿元,同比增长0.8%,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依旧占据前五的位置,但增速表现各异。北京上市公司总收入达到311776亿元,尽管同比微降0.2%,但总量依然领先。上海紧随其后,总收入86885亿元,同比增长1.9%。深圳和杭州的上市公司总收入分别为78712亿元和3780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9%和3.9%。广州上市公司复苏加速,总收入达到2001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5.2%。

在前30强城市中,除了天津和厦门出现显著跌幅外,其余城市均呈现为增长或微跌。其中,天津上市公司总收入同比大幅下跌17.3%,总收入降至9470亿元,排名大幅下降。厦门上市公司总收入也同比下跌10.0%,降至20908亿元。

其余城市中,合肥、嘉兴和常州等地上市公司总收入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均超过10%,显示出这些城市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其中,合肥的增速最为显著,达到14.7%,成为前30强城市中增速第二快的城市。

三、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重庆增幅显著,天津和成都大幅下滑

2023年中国各城市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达到5762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前30城市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合计5034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总量的87.4%,利润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显示出头部城市在盈利能力方面的集中效应。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杭州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分居一、三、四位,且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北京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达到26675亿元,同比增长11.3%。上海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3937亿元,同比增长10.8%,紧随其后。杭州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2303亿元,同比增长16.9%。

在头部前30城市中,深圳、福州、宁波、成都、西安、无锡等地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深圳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9%,虽然总量依然可观排在全部城市第二位,但增速有所回落。福州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2%,降幅较大。成都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7%,而天津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8.5%,降至566亿元。

在其他城市中,遵义、合肥、宁德、青岛、重庆、烟台、济南、宜宾等地的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其中,遵义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为前十城中增速最高的城市。重庆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数据最为突出,同比增速高达65.8%,达到345亿元。

四、上市公司亏损情况:京沪深亏损占比较高,海口居首

全国范围内,上市公司亏损家数总计达到1619家,占比上市公司总数量的25.1%,较2022年略有上升,表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从头部城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上市公司亏损家数及占比均位居前列。北京共有231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比高达33.3%,较2022年略有下降。上海和深圳的亏损家数分别为167家和166家,占比分别为27.3%和30.5%。

在前30城市中,杭州、广州、苏州等城市亏损家数相对较少,但占比依然不低。杭州的亏损家数为66家,占比23.2%。广州和苏州的亏损家数分别为61家和57家,占比分别为27.1%和23.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虽然亏损家数不多,但占比却相对较高。例如,海口的亏损家数虽然只有12家,但占比高达48%,位居前30城市之首。同样,福州、珠海和昆明的亏损公司占比也分别达到36.7%、35.4%和34.3%。

此外,除去上述亏损公司占比较高的城市,部分城市如东莞、南京、台州、宁波的亏损家数占比增长亦较快。同时一些城市如乌鲁木齐、广州、武汉的亏损家数占比收窄,呈现积极的改善趋势。

五、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苏州、惠州、宁德、珠海及保定占总收入比重较高

从全国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计达到20298亿元,较2022年稳步增长。同时,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4%,较2022年的2.2%有所提升。2023年前30城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计达到17325亿元,占比总收入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最为庞大,总计达到6150亿元。深圳紧随其后,研发费用达到2607亿元,占比总收入更是高达3.3%。上海则以2127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三,占比总收入为2.4%。

在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上,杭州、苏州等城市表现突出。杭州上市公司以1426亿元的研发费用和3.8%的占比总收入位列第四。苏州上市公司则以4.4%的占比总收入位列前十城市之首。前30城市中,惠州、宁德、珠海、保定的发费用占比总收入均达到4%。

从占比变动情况看,部分城市如深圳、天津、长沙、保定及重庆的研发投入占比增加,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增长均超过0.2个百分点。而一些城市如济南、潍坊、广州的研发投入节奏有所放缓,占比回落超过0.2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