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没有赛车手的F1赛车,如何上演生死时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有赛车手的F1赛车,如何上演生死时速?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入将会为赛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对新技术的效果很感兴趣,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由人类来突破极限,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赛车」。

2 月 18 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

参与这场比赛的,是两辆时速超过 180km/h 的 F1 赛车。与众不同的是,这两辆赛车的驾驶舱里并没有司机,完全靠人工智能驱动。究竟这场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主导的比赛结果如何?今天极客君就为大家揭晓!

无人 F1 赛车长啥样?

这项名为 Roborace 的赛事,实际上是 Formula E(国际电动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的项目之一。本次比赛,只是大赛前的热身赛,两辆参赛车辆都是由主办方提供的测试车:Devbot。

▲参赛的无人 F1 赛车

Devbot 是一款由 Roborace 主办方研发的新型电动赛车,车身造型由著名设计师丹尼尔·西蒙(Daniel Simon)操刀设计,造型科幻感十足。由于无需驾驶舱,因此无人电动赛车可以更加逼近极限。

▲丹尼尔·西蒙为迪士尼操刀设计的「创·光轮」

早在 2016 年 4 月,英伟达就宣布与 Roborace 合作, 英伟达公司的 Drive PX2 系统将成为参赛赛车的「大脑」,对行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赛开始后,工作人员不再施加人为指令,而是完全交给软件自行判断。

除了车身配色以外,参赛的测试车 Devbot 1 和 Devbot 2 在硬件配置上完全相同,换言之,这是一场人工智能之间的较量。

▲英伟达发布 DRIVE PX 2

无人赛车之间的较量

与动辄时速超过 200 公里的传统 F1 赛车相比,Devbot 的速度并不算快,最高时速也只不过 186km/h,但比赛过程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 Devbot 驾驶舱视角

比赛途中,Devbot 2 在一次高速过弯中由于速度过度修正,失速撞上护栏,就这样在赛事中落败,这也是无人车赛事中首起撞车事故。

▲ Devbot 过弯演示

对手 Devbot 1 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比赛过程中突然闯出了一条狗,只见 Devbot 1 稍稍减速,并迅速地变换车道,避免了车祸。最终,Devbot 1 取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

▲比赛过程中闯入的狗狗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相同的硬件配置下对比,才能体现出软件算法的优劣。Roborace 赛事的 CMO 贾斯汀·库克(Justin Cooke)表示:

无人赛车经历的挑战和阻碍越多,其学习和理解能力提升的越快。尽管 Devbot 2 因为赛事受损,但修复并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无人车的较量中,并不会有车手因为车祸而受伤。

Geek君有话说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入将会为赛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对新技术的效果很感兴趣,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由人类来突破极限,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赛车」。

早在 2016 CES Asia 的展会上,调研公司 IHS 就表示,自动驾驶会在 2050 年之后普及。事实上,按照目前无人驾驶的不断改进和软件优化,技术层面反倒不必太担忧,值得考虑的是无人驾驶所带来的市场变动。

这不只是把无人驾驶车开到公路上那么简单,倘若汽车陷入事故纠葛,谁来担责?法律制度及基础设施应当做怎样的调整和完善?而对于驾驶员,让他们舍去驰骋道路的快感,放开手中的方向盘,想必还需较长的适应阶段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有赛车手的F1赛车,如何上演生死时速?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入将会为赛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对新技术的效果很感兴趣,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由人类来突破极限,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赛车」。

2 月 18 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

参与这场比赛的,是两辆时速超过 180km/h 的 F1 赛车。与众不同的是,这两辆赛车的驾驶舱里并没有司机,完全靠人工智能驱动。究竟这场完全由人工智能来主导的比赛结果如何?今天极客君就为大家揭晓!

无人 F1 赛车长啥样?

这项名为 Roborace 的赛事,实际上是 Formula E(国际电动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的项目之一。本次比赛,只是大赛前的热身赛,两辆参赛车辆都是由主办方提供的测试车:Devbot。

▲参赛的无人 F1 赛车

Devbot 是一款由 Roborace 主办方研发的新型电动赛车,车身造型由著名设计师丹尼尔·西蒙(Daniel Simon)操刀设计,造型科幻感十足。由于无需驾驶舱,因此无人电动赛车可以更加逼近极限。

▲丹尼尔·西蒙为迪士尼操刀设计的「创·光轮」

早在 2016 年 4 月,英伟达就宣布与 Roborace 合作, 英伟达公司的 Drive PX2 系统将成为参赛赛车的「大脑」,对行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赛开始后,工作人员不再施加人为指令,而是完全交给软件自行判断。

除了车身配色以外,参赛的测试车 Devbot 1 和 Devbot 2 在硬件配置上完全相同,换言之,这是一场人工智能之间的较量。

▲英伟达发布 DRIVE PX 2

无人赛车之间的较量

与动辄时速超过 200 公里的传统 F1 赛车相比,Devbot 的速度并不算快,最高时速也只不过 186km/h,但比赛过程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 Devbot 驾驶舱视角

比赛途中,Devbot 2 在一次高速过弯中由于速度过度修正,失速撞上护栏,就这样在赛事中落败,这也是无人车赛事中首起撞车事故。

▲ Devbot 过弯演示

对手 Devbot 1 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比赛过程中突然闯出了一条狗,只见 Devbot 1 稍稍减速,并迅速地变换车道,避免了车祸。最终,Devbot 1 取得了本次比赛的胜利。

▲比赛过程中闯入的狗狗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相同的硬件配置下对比,才能体现出软件算法的优劣。Roborace 赛事的 CMO 贾斯汀·库克(Justin Cooke)表示:

无人赛车经历的挑战和阻碍越多,其学习和理解能力提升的越快。尽管 Devbot 2 因为赛事受损,但修复并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无人车的较量中,并不会有车手因为车祸而受伤。

Geek君有话说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入将会为赛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对新技术的效果很感兴趣,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由人类来突破极限,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赛车」。

早在 2016 CES Asia 的展会上,调研公司 IHS 就表示,自动驾驶会在 2050 年之后普及。事实上,按照目前无人驾驶的不断改进和软件优化,技术层面反倒不必太担忧,值得考虑的是无人驾驶所带来的市场变动。

这不只是把无人驾驶车开到公路上那么简单,倘若汽车陷入事故纠葛,谁来担责?法律制度及基础设施应当做怎样的调整和完善?而对于驾驶员,让他们舍去驰骋道路的快感,放开手中的方向盘,想必还需较长的适应阶段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